arm上本地編譯
⑴ 請問什麼是交叉編譯跟本地編譯有什麼區別
交叉編譯就是在A平台編譯出能在B平台運行的文件。
⑵ 如何編譯arm上運行的qt2可執行文件
編譯好的QT的程序,一般會有幾個.CPP\.h文件,這么多的文件我們要怎麼樣編譯。首先,我們需要安裝QT版本的庫,一定要注意,這個庫文件一定和開發板上的是同一個庫。我們假設這個庫名字叫qtembed450-arm。以下步驟一定要注意:
1.安裝目錄一定要在「/usr/local/」下;
2.安裝成功後,這步非常關鍵,一定要設置環境變數,而且,我們要設置三個環境變數,這樣做有三個目的:①可以在任何路徑下用庫里的命令②編譯時候可以指定編譯規則為arm-linux-g++③編譯時候可以指定到所需要的庫文件。那麼安裝後,輸入一下命令:gedit /root/.bashrc.這個命令執行後就進入到設置環境變數的地方,我們要加入以下三個環境變數的設置:
export PATH=$PATH:/usr/local/qtembed450-arm/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TBRARY_PATH:/usr/local/qtembed450-arm/lib
export QMAKESPEC=/usr/local/qtembed450-arm/mkspecs/default
以上設置非常的重要,非常的關鍵。呵呵,先照著設置,具體原因我會細談。注意,我編譯用的很重要的qmake-arm 命令,就在/usr/local/qtembed450-arm/bin下,可以打開看看哦!環境變數設置好後,用which qmake-arm 命令來確認下是否成功,呵呵。
3.准備工作做到這里,算是進行一半了,哎,真累啊!還要接著寫呢。接下來我們要把我們的編譯好的QT程序的文件夾打開,把裡面的 .CPP/.h文件拷貝出來,新建立一個文件夾;
4.把以上的文件里的.cpp .h文件復制後新建立一個文件夾。
5.新文件夾建立後,在linux終端中進入到該文件夾所在目錄下,執行這個命令:qmake-arm -project命令,千萬注意,-project 和arm之間一定要有空格啊!該命令執行後,會生成一個.pro文件,緊接著呢,執行qmake-arm命令,該命令執行後呢,會生成一個Makefile文件,這步很關鍵哦,沒有這步就不會有Makefile文件,一般在這步會出現很多錯誤,就是庫沒有發現之類,這個時候,一定要檢查前面的步驟,仔細檢查看是否是錯誤。我們這個時候打開Makefile文件看一下,會發現,裡面的編譯已經變成arm-linux-g++。這個時候,就踏實,接下來怎麼辦?還用問嗎,直接make下就好了,哈哈,簡單吧!看到上面的qtmyjpg文件了嗎?這個是可以在開發板上運行的哦!接下來不用我說了吧,直接發送到開發板上執行,可以看到圖片嘍!
6.下到開發板上之後呢,通常會發現沒有許可權,執行chmod +x qtmyjpg 就可以了,但是注意,要執行這個qtmyjpg文件,一定要這樣輸入命令:./qtmyjpg -qws為什麼需要加這個參數呢?很簡單,你不加執行時會出現錯誤原因,自己看下吧,哈哈!
7.一般這個時候觸摸屏需要矯正。進入「/usr/tslib/bin/」,查看裡面的文件,有一個「ts-calibrate」文件,執行這個文件,./ts-calibrate 後,可以看到LCD屏幕上出現十字點,用觸摸筆點一下就可以,至此,整個QT在LCD上顯示整理完畢,花了我半下午時間加上對曹老師的請教,終於完成,嘿嘿!趕緊試試哦!
⑶ Linux內核編譯出錯。
你的編譯環境有問題。
as 提示不支持某個參數,而且從上面看你應該在編譯 arm 架構的內核,但後面的提示是 as 命令,這種名字的命令(沒有架構前綴)應該是本地編譯器。我想你不太可能在 arm 上本地編譯內核吧(實際上確實可以,而且我以前玩 arm 也都傾向於 arm 上本地編譯,就是速度慢,需要用 distcc 加速,但兼容好)?
貌似是 -EL 參數 ix86 架構不支持。所以不太可能這步就是應該用本地 as 編譯。
如果不是 arm 本地編譯,那有可能這步用錯了 as 這個匯編器命令。你的台式計算機 as 是 x86 或者 amd64 的,肯定不支持 arm 特有的編譯參數和代碼。
你看看你的編譯文章吧。可能有錯,不符合現在內核編譯的規范了。或者 GCC 版本太老或者太新不支持這個參數。不排除你的交叉編譯環境有問題。
別聽那匿名胡扯的,內核源代碼根本沒有 configure 。
⑷ arm linux gcc怎麼編譯
1
gcc
-g
test_gdb.c
-o
test_gdb
只有加入選項-g才能被gdb調試。
使用quit命令,輸入:
quit
即可。
list:顯示10源代碼,再次輸入該命令顯示接下來的10行。
list1,10:顯示從第一行到第10行的代碼。
在gdb中最簡單的設置方式是:break
行號
在這一行設置斷點。比如break9
會在代碼的第9行設置斷點。當程序執行到第9行會自動暫停,此時,第9行代碼還未執行。
你也可以使用:break
函數名
的方式在某個函數處設置斷點,程序運行到這個函數內的第一條語句處會自動暫停。
使用命令:clear
行號
即可刪除。
兩種命令:next和step。兩者均可以一句一句的查看語句。但不同的是,next命令將函數調用看作一條語句,而step則會進入函數,一步步的執行函數內的代碼。
輸入命令:continue。它可以讓程序繼續運行,直到程序運行完畢或者遇到下一個斷點為止。
11.當程序在斷點處暫停執行時,如何查看當前變數的值?
使用print命令。
這時我總結的linux
gdb,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如何建立Linux下的ARM交叉編譯環境
首先安裝交叉編譯器,網路「arm-linux-gcc」就可以一個編譯器壓縮包。
把壓縮包放到linux系統中,解壓,這樣就算安裝好了交叉編譯器。
設置編譯器環境變數,具體方式網路。如打開 /etc/bash.bashrc,添加剛才安裝的編譯器路徑 export PATH=/home/。。。/4.4.3/bin:$PATH。這樣是為了方便使用,用arm-linux-gcc即可,不然既要帶全路徑/home//bin/arm-linux-gcc,這樣不方便使用。
編譯c文件。和gcc編譯相似,把gcc用arm-linu-gcc代替就是了。編譯出來的就可以放到arm上運行了。</ol>
⑹ 如何建立Linux下的ARM交叉編譯環境
這個過程如下
1.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2. 建立內核頭文件
3.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4.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5. 建立c庫(glibc)
6. 建立全套編譯器(full gcc)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1. 選定軟體版本號
選擇軟體版本號時,先看看glibc源代碼中的INSTALL文件。那裡列舉了該版本的glibc編譯時所需的binutils 和gcc的版本號。例如在 glibc-2.2.3/INSTALL 文件中推薦 gcc 用 2.95以上,binutils 用 2.10.1 以上版本。
我選的各個軟體的版本是:
linux-2.4.21+rmk2
binutils-2.10.1
gcc-2.95.3
glibc-2.2.3
glibc-linuxthreads-2.2.3
如果你選的glibc的版本號低於2.2,你還要下載一個叫glibc-crypt的文件,例如glibc-crypt-2.1.tar.gz。 Linux 內核你可以從www.kernel.org 或它的鏡像下載。
Binutils、gcc和glibc你可以從FSF的ftp站點ftp://ftp.gun.org/gnu/ 或它的鏡像去下載。在編譯glibc時,要用到 Linux 內核中的 include 目錄的內核頭文件。如果你發現有變數沒有定義而導致編譯失敗,你就改變你的內核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linux-2.4.25+vrs2,編譯glibc-2.2.3 時報 BUS_ISA 沒定義,後來發現在 2.4.23 開始它的名字被改為 CTL_BUS_ISA。如果你沒有完全的把握保證你改的內核改完全了,就不要動內核,而是把你的 Linux 內核的版本號降低或升高,來適應 glibc。
Gcc 的版本號,推薦用 gcc-2.95 以上的。太老的版本編譯可能會出問題。Gcc-2.95.3 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版本,也是內核開發人員推薦用的一個 gcc 版本。
如果你發現無法編譯過去,有可能是你選用的軟體中有的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而其他所選軟體不支持的原因,就相應降低該軟體的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 gcc-3.3.2,發現編譯不過,報 as、ld 等版本太老,我就把 gcc 降為 2.95.3。太新的版本大多沒經過大量的測試,建議不要選用。
2. 建立工作目錄
首先,我們建立幾個用來工作的目錄:
在你的用戶目錄,我用的是用戶liang,因此用戶目錄為 /home/liang,先建立一個項目目錄embedded。
$pwd
/home/liang
$mkdir embedded
再在這個項目目錄 embedded 下建立三個目錄 build-tools、kernel 和 tools。
build-tools-用來存放你下載的 binutils、gcc 和 glibc 的源代碼和用來編譯這些源代碼的目錄。
kernel-用來存放你的內核源代碼和內核補丁。
tools-用來存放編譯好的交叉編譯工具和庫文件。
$cd embedded
$mkdir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執行完後目錄結構如下:
$ls embedded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3. 輸出和環境變數
我們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export PRJROOT=/home/liang/embedded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s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如果你不慣用環境變數的,你可以直接用絕對或相對路徑。我如果不用環境變數,一般都用絕對路徑,相對路徑有時會失敗。環境變數也可以定義在.bashrc文件中,這樣當你logout或換了控制台時,就不用老是export這些變數了。
體系結構和你的TAEGET變數的對應如下表
你可以在通過glibc下的config.sub腳本來知道,你的TARGET變數是否被支持,例如:
$./config.sub arm-linux
arm-unknown-linux-gnu
在我的環境中,config.sub 在 glibc-2.2.3/scripts 目錄下。
網上還有一些 HOWTO 可以參考,ARM 體系結構的《The GNU Toolchain for ARM Target HOWTO》,PowerPC 體系結構的《Linux for PowerPC Embedded Systems HOWTO》等。對TARGET的選取可能有幫助。
4. 建立編譯目錄
為了把源碼和編譯時生成的文件分開,一般的編譯工作不在的源碼目錄中,要另建一個目錄來專門用於編譯。用以下的命令來建立編譯你下載的binutils、gcc和glibc的源代碼的目錄。
$cd $PRJROOT/build-tools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boot-gcc build-gcc build-glibc gcc-patch
build-binutils-編譯binutils的目錄
build-boot-gcc-編譯gcc 啟動部分的目錄
build-glibc-編譯glibc的目錄
build-gcc-編譯gcc 全部的目錄
gcc-patch-放gcc的補丁的目錄
gcc-2.95.3 的補丁有 gcc-2.95.3-2.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和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可以從 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 下載到這些補丁。
再將你下載的 binutils-2.10.1、gcc-2.95.3、glibc-2.2.3 和 glibc-linuxthreads-2.2.3 的源代碼放入 build-tools 目錄中
看一下你的 build-tools 目錄,有以下內容:
$ls
binutils-2.10.1.tar.bz2 build-gcc gcc-patch
build-binutls build-glibc glibc-2.2.3.tar.gz
build-boot-gcc gcc-2.95.3.tar.gz glibc-linuxthreads-2.2.3.tar.gz
建立內核頭文件
把你從 www.kernel.org 下載的內核源代碼放入 $PRJROOT /kernel 目錄
進入你的 kernel 目錄:
$cd $PRJROOT /kernel
解開內核源代碼
$tar -xzvf linux-2.4.21.tar.gz
或
$tar -xjvf linux-2.4.21.tar.bz2
小於 2.4.19 的內核版本解開會生成一個 linux 目錄,沒帶版本號,就將其改名。
$mv linux linux-2.4.x
給 Linux 內核打上你的補丁
$cd linux-2.4.21
$patch -p1 < ../patch-2.4.21-rmk2
編譯內核生成頭文件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你也可以用 config 和 xconfig 來代替 menuconfig,但這樣用可能會沒有設置某些配置文件選項和沒有生成下面編譯所需的頭文件。推薦大家用 make menuconfig,這也是內核開發人員用的最多的配置方法。配置完退出並保存,檢查一下的內核目錄中的 include/linux/version.h 和 include/linux/autoconf.h 文件是不是生成了,這是編譯 glibc 是要用到的,version.h 和 autoconf.h 文件的存在,也說明了你生成了正確的頭文件。
還要建立幾個正確的鏈接
$cd include
$ln -s asm-arm asm
$cd asm
$ln -s arch-epxa arch
$ln -s proc-armv proc
接下來為你的交叉編譯環境建立你的內核頭文件的鏈接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l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linux
$i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asm
也可以把 Linux 內核頭文件拷貝過來用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binutils是一些二進制工具的集合,其中包含了我們常用到的as和ld。
首先,我們解壓我們下載的binutils源文件。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jf binutils-2.10.1.tar.bz2
然後進入build-binutils目錄配置和編譯binutils。
$cd build-binutils
$../binutils-2.10.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target 選項是指出我們生成的是 arm-linux 的工具,--prefix 是指出我們可執行文件安裝的位置。
會出現很多 check,最後產生 Makefile 文件。
有了 Makefile 後,我們來編譯並安裝 binutils,命令很簡單。
$make
$make install
看一下我們 $PREFIX/bin 下的生成的文件
$ls $PREFIX/bin
arm-linux-addr2line arm-linux-gasp arm-linux-objmp 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r arm-linux-ld arm-linux-ranlib arm-linux-strip
arm-linux-as arm-linux-nm arm-linux-readelf
arm-linux-c++filt arm-linux-obj arm-linux-size
我們來解釋一下上面生成的可執行文件都是用來干什麼的
add2line - 將你要找的地址轉成文件和行號,它要使用 debug 信息。
Ar-產生、修改和解開一個存檔文件
As-gnu 的匯編器
C++filt-C++ 和 java 中有一種重載函數,所用的重載函數最後會被編譯轉化成匯編的標號,c++filt 就是實現這種反向的轉化,根據標號得到函數名。
Gasp-gnu 匯編器預編譯器。
Ld-gnu 的連接器
Nm-列出目標文件的符號和對應的地址
Obj-將某種格式的目標文件轉化成另外格式的目標文件
Objmp-顯示目標文件的信息
Ranlib-為一個存檔文件產生一個索引,並將這個索引存入存檔文件中
Readelf-顯示 elf 格式的目標文件的信息
Size-顯示目標文件各個節的大小和目標文件的大小
Strings-列印出目標文件中可以列印的字元串,有個默認的長度,為4
Strip-剝掉目標文件的所有的符號信息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首先進入 build-tools 目錄,將下載 gcc 源代碼解壓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zf gcc-2.95.3.tar.gz
然後進入 gcc-2.95.3 目錄給 gcc 打上補丁
$cd gcc-2.95.3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2.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
echo timestamp > gcc/cstamp-h.in
在我們編譯並安裝 gcc 前,我們先要改一個文件 $PRJROOT/gcc/config/arm/t-linux,把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這一行改為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Dinhibit_libc -D__gthr_posix_h
你如果沒定義 -Dinhibit,編譯時將會報如下的錯誤
http://www.cnblogs.com/gcc-2.95.3/gcc/libgcc2.c:41: stdlib.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http://www.cnblogs.com/gcc-2.95.3/gcc/libgcc2.c:42: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ake[3]: *** [libgcc2.a] Error 1
make[2]: *** [stmp-multilib-sub] Error 2
make[1]: *** [stmp-multilib] Error 1
make: *** [all-gcc] Error 2
⑺ 如何編譯armlinux的go
Golang也就是Go語言,現在已經發行到1.4.1版本了,語言特性優越性和背後Google強大靠山什麼的就不多說了。Golang的官方提供了多個平台上的二進制安裝包,遺憾的是並非沒有發布ARM平台的二進制安裝包。ARM平台沒辦法直接從官網下載二進制安裝包來安裝,好在Golang是支持多平台並且開源的語言,因此可以通過直接在ARM平台上編譯源代碼來安裝。整個過程主要包括編譯工具配置、獲取Golang源代碼、設置Golang編譯環境變數、編譯、配置Golang行環境變數等步驟。
註:本文選用樹莓派做測試,因為樹莓派是基於ARM平台的。
1、編譯工具配置
據說下個版本的golang編譯工具要使用golang自己來寫,但目前還是使用C編譯工具的。因此,首先要配置好C編譯工具:
1.1在Ubuntu或Debian平台上可以使用sudoapt-getinstallgcclibc6-dev命令安裝,樹莓派的RaspBian系統是基於Debian修改的,所以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安裝。
1.2在RedHat或CentOS6平台上可以使用sudoyuminstallgcclibc-devel命令安裝。
安裝完成後可以輸入gcc--version命令驗證是否成功安裝。
2、獲取golang源代碼
2.1直接從官網下載源代碼壓縮包。
golang官網提供golang的源代碼壓縮包,可以直接下載,最新的1.4.1版本源代碼鏈接:/golang/go1.4.1.src.tar.gz
2.2使用git工具獲取。
golang使用git版本管理工具,也可以使用git獲取golang源代碼。推薦使用這個方法,因為以後可以隨時獲取最新的golang源代碼。
2.2.1首先確認ARM平台上已經安裝了git工具,可以使用git--version命令確認。一般linux平台都安裝了git,沒有的話可以自行安裝,不同平台的安裝方法可以參考:download/linux
2.2.2克隆遠程golang的git倉庫到本地
在終端cd到你想要安裝golang的目錄,確保該目錄下沒有名為go的目錄。然後以下命令獲取代碼倉庫:
gitclone/go
大陸地區可能會獲取失敗,在不翻牆的情況下我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原因大家都懂的。好在google已經將golang也託管到github上面,所以也可以通過下面命令獲取:
gitclone/golang/go.git
視網路情況,下載可能需要不少時間。我2M的帶寬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下載完,雖然整個項目不過幾十兆==
下載完成後,可以看到目錄下多了一個go目錄,裡面即為golang的源代碼,在終端上執行cdgo命令進入該目錄。
執行下面命令檢出go1.4.1版本的源代碼,因為現在汪敏指已經有新的代碼提交上去了,最新的代碼可能不是最穩定的:
gitcheckoutgo1.4.1
至此,最新1.4.1發行版的源代碼獲取完畢
3、設置golang的編譯環境變數
主要有GOROOT、GOOS、GOARCH、GOARM四個環境變數需要設置,先解釋四個環境變數的意義。
3.1GOROOT
主要代表golang樹結構目錄的路徑,也就是上面git檢出的go目錄。一般可以不用設置這個環境變數,因為編譯的時候默認會以go目錄下src子目錄中的all.bash腳本困配運行時的父目錄作為GOROOT的值。為了保險起見,可以直接設拿芹置為go目錄的路徑。
3.2GOOS和GOARCH
分別代表編譯的目標系統和平台,可選值如下:
GOOSGOARCH
darwin386
darwinamd64
dragonfly386
dragonflyamd64
freebsd386
freebsdamd64
freebsdarm
linux386
linuxamd64
linuxarm
netbsd386
netbsdamd64
netbsdarm
openbsd386
openbsdamd64
plan9386
plan9amd64
solarisamd64
windows386
windowsamd64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值代表的是目標系統和平台,而不是編譯源代碼的系統和平台。樹莓派的RaspBian是linux系統,所以這些GOOS設置為linux,GOARCH設置為arm。
3.3GOARM
表示使用的浮點運算協處理器版本號,只對arm平台有用,可選值有5,6,7。如果是在目標平台上編譯源代碼,這個值可以不設置,它會自動判斷需要使用哪一個版本。
總結下來,在樹莓派上設置golang的編譯環境變數,可編輯$HOME/.bashrc文件,在末尾添加下面內容:
exportGOROOT=你的go目錄路徑
exportGOOS=linux
exportGOARCH=arm
編輯完後保存,執行source~/.bashrc命令讓修改生效。
4、編譯源代碼
環境變數配置完成自後就可以開始編譯源代碼。在go目錄下的src子目錄中,主要有all.bash和make.bash兩個腳本(另外還有兩個all.bat和make.bat腳本適用於window平台)。編譯實際上就是執行其中一個腳本,兩者的區別在於all.bash在編譯完成後還會執行一些測試套件。如果希望只編譯不測試,可以運行make.bash腳本。使用cd命令進入go下src目錄,執行./all.bash或者./make.bash命令即可開始編譯。由於硬體情況不同,編譯耗費的時間不同。在我的B型樹莓派編譯過程花費了將近半個小時,編譯完成後執行的測試套件又花費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總共花費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5、配置golang運行環境變數
編譯完成後,go目錄下會生成bin目錄,裡面就是go的運行腳本。為了以後使用方法,可以將這個bin路徑添加到PATH環境變數中。同樣編輯~/.bashrc文件,因為前面設置過GOROOT環境變數指向go目錄了,所以只需要在末尾加上
exportPATH=$PATH:$GOROOT/bin
保存後同樣執行source~/.bashrc命令讓環境變數生效。
至此,golang源代碼編譯安裝成功。執行goversion應該就能看到當前golang的版本信息,表示編譯安裝成功。
⑻ mac可以編譯arm匯編嗎
可以
編譯就是把源代碼轉成對應CPU類型下的本地代碼。
因為編譯器也是程序,也有它自身的運行環境。交叉編譯就是用A環境下運行的編譯器生成B環境下運行的本地代碼。
對於本文,就是用在Mac下的C++編譯器,生成ARM下運行的本地代碼。編譯器由Android提供,對應的目錄在:$NDK/toolchains/arm-linux-androideabi-4.9/prebuilt/darwin-x86_64/bin/arm-linux-androideabi-g+
⑼ 如何編譯ARM版本LINUX QT4.5
編譯安裝內核 下載並解壓內核 解壓內核:tar xf linux-2.6.XX.tar.xz 定製內核:make menuconfig 參見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編譯內核和模塊:make 生成內核模塊和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 安裝內核和模塊:sudo make moles_install install 復制模塊文件到/lib/moles目錄下、復制config,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到/boot目錄、更新grub 其他命令: make mrprobe:命令的作用是在每次配置並重新編譯內核前需要先執行「make mrproper」命令清理源代碼樹,包括過去曾經配置的內核配置文件「.config」都將被清除。即進行新的編譯工作時將原來老的配置文件給刪除到,以免影響新的內核編譯。 make dep:生成內核功能間的依賴關系,為編譯內核做好准備。 幾個重要的Linux內核文件介紹 config 使用make menuconfig 生成的內核配置文件,決定將內核的各個功能系統編譯進內核還是編譯為模塊還是不編譯。 vmlinuz 和 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