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套接字編程
『壹』 UDP和Socket通信步驟
這是在網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sockets(套接字)編程有三種,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數據報套接字(SOCK_DGRAM),原始套接字(SOCK_RAW);
WINDOWS環境下TCP/UDP編程步驟:
1. 基於TCP的socket編程是採用的流式套接字。
在這個程序中,將兩個工程添加到一個工作區。要鏈接一個ws2_32.lib的庫文件。
伺服器端編程的步驟:
1:載入套接字型檔,創建套接字(WSAStartup()/socket());
2:綁定套接字到一個IP地址和一個埠上(bind());
3:將套接字設置為監聽模式等待連接請求(listen());
4:請求到來後,接受連接請求,返回一個新的對應於此次連接的套接字(accept());
5: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戶端進行通信(send()/recv());
6:返回,等待另一連接請求;
7:關閉套接字,關閉載入的套接字型檔(closesocket()/WSACleanup())。
伺服器端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listen(sockSrv,5);
SOCKADDR_IN addrClient;
int len=sizeof(SOCKADDR);
while(1)
{
SOCKET sockConn=accept(sockSrv,(SOCKADDR*)&addrClient,&len);
char sendBuf[50];
sprintf(sendBuf,"Welcome %s to here!",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send(sockConn,sendBuf,strlen(sendBuf)+1,0);
char recvBuf[50];
recv(sockConn,recvBuf,50,0);
printf("%s\n",recvBuf);
closesocket(sockConn);
}
}
客戶端編程的步驟:
1:載入套接字型檔,創建套接字(WSAStartup()/socket());
2:向伺服器發出連接請求(connect());
3:和伺服器端進行通信(send()/recv());
4:關閉套接字,關閉載入的套接字型檔(closesocket()/WSACleanup())。
客戶端的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sock2.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connect(sockClient,(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char recvBuf[50];
recv(sockClient,recvBuf,50,0);
printf("%s\n",recvBuf);
send(sockClient,"hello",strlen("hello")+1,0);
closesocket(sockClient);
WSACleanup();
}
2.基於UDP的socket編程是採用的數據報套接字。
在這個程序中,將兩個工程添加到一個工作區。同時還要鏈接一個ws2_32.lib的庫文件。
伺服器端編程的步驟:
1:載入套接字型檔,創建套接字(WSAStartup()/socket());
2:綁定套接字到一個IP地址和一個埠上(bind());
3:等待和接收數據(sendto()/recvfrom());
4:關閉套接字,關閉載入的套接字型檔(closesocket()/WSACleanup())。
伺服器端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7003);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char recvBuf[50];
SOCKADDR addrClient;
int len=sizeof(SOCKADDR);
recvfrom(sockSrv,recvBuf,50,0,(SOCKADDR*)&addrClient,&len);
printf("%s\n",recvBuf);
closesocket(sockSrv);
WSACleanup();
}
對於基於UDP的socket客戶端來說,要進行如下步驟:
1:創建一個套接字(socket);
2:向伺服器發送數據(sendto);
3:關閉套接字;
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2, 2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SOCKADDR_IN addrClient;
addrClient.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addrClient.sin_family=AF_INET;
addrClient.sin_port=htons(8889);
SOCKADDR_IN addrSrv;
sendto(sockClient,"hi",3,0,(SOCKADDR*)&addrClient,sizeof(SOCKADDR));
}
LINUX環境下TCP/UDP編程步驟:
TCP編程步驟:
一. 服務端:
1.socket(int domain,int type,int protocol):建立套接字;
2 .bind(int sockid,struct sockaddr *addrp,socklen_t addrlen):把本機地址和埠跟上一步建立的socket綁定在一起;
3.listen(int sockid,int qsize):監聽某套接字;
4.fd=accept(int sockid,struct sockaddr *callerid,socklen_t *addrlenp):等待某套接字接收信息;
5.recv(int fd,void *buf,size_t nbytes,int flags):從套接字接收數據;
6.close(fd) 和close(sockid)
二.客戶端:
1. socket():建立套接字;
2.connect(int sockid,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p,socklen_t addrlen):連接到伺服器;
3. send(int sockfd,const void *buf,size_t nbytes,int flags):發送數據到伺服器.
4. close(sockid);
UDP編程步驟:
一,服務端:
1. socket():同上;
2. bind():同上;
3. recvfrom(int sockfd,void*buff,size_t nbytes,int flags,struct sockaddr*from,socklen_t*addrlen):在套接字口接收數據,並且記錄下接收到的數據來源;一定要注意這里的參數addrlen,它不僅是函數的輸出,也是函數的輸入!所以要在調用該函數之前對addrlen賦值sizeof(struct sockaddr)。否則返回的地址from將會出錯!
4. close(sockfd);
二. 客戶端:
1. socket();同上;
2. sendto(int sockfd,const void*buff,size_t nbytes,int flags,const struct sockaddr*to,socklen_t addrlen):往指定的地址發送數據;
3. close(sockfd);
『貳』 套接字是什麼
套接字(socket)是一個抽象層,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它發送或接收數據,可對其進行像對文件一樣的打開、讀寫和關閉等操作。套接字允許應用程序將I/O插入到網路中,並與網路中的其他應用程序進行通信。網路套接字是IP地址與埠的組合。
總之,套接字Socket=(IP地址:埠號),套接字的表示方法是點分十進制的IP地址後面寫上埠號,中間用冒號或逗號隔開。每一個傳輸層連接唯一地被通信兩端的兩個端點(即兩個套接字)所確定。
(2)原始套接字編程擴展閱讀
Socket最初是加利福尼亞大學Berkeley分校為Unix系統開發的網路通信介面。後來隨著TCP/IP網路的發展,Socket成為最為通用的應用程序介面,也是在Internet上進行應用開發最為通用的API。
Windows系統流行起來之後,由Microsoft聯合了其他幾家公司在Berkeley Sockets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擴充,共同制定了一套Windows下的網路編程介面,即Windows Sockets規范。
Windows Sockets規范是一套開放的、支持多種協議的Windows下的網路編程介面,包括1.1版和2.0版兩個版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套接字
『叄』 面向連接和無連接方式套接字編程有什麼不同
1、關於使用套接字編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元組的定義:<K,R>
三元組的定義:<D,F,A>
五元組的定義:<V,O,G,M,S>
V是值的集合,O是操作的集合,G是構成名字的文法,M是存儲的集合,S是從G能構成的名字 幾個到M的映射.
(a)半相關與全相關
半相關:在網路中用一個三元組可以在全局唯一標志一個進程: (協議,本地地址,本地埠號)這樣一個三元組,叫做一個半相關(half-association),它指定連接的每半部分。
全相關:一個完整的網間進程通信需要由兩個進程組成,並且只能使用同一種高層協議。也就是說,不可能通信的一端用TCP協議,而另一端用UDP協議。因此一個完整的網間通信需要一個五元組來標識:(協議,本地地址,本地埠號,遠地地址,遠地埠號)這樣一個五元組,叫做一個相關(association),即兩個協議相同的半相關才能組合成一個合適的相關,或完全指定組成一連接。
(b)TCP/IP協議的地址結構為: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 /*AF_INET*/
u_short sin_port; /*16位埠號,網路位元組順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32位IP地址,網路位元組順序*/
char sin_zero[8]; /*保留*/
}
(c)套接字類型
TCP/IP的socket提供下列三種類型套接字。
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提供了一個面向連接、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無差錯、無重復地發送,且按發送順序接收。內設流量控制,避免數據流超限;數據被看作是位元組流,無長度限制。文件傳送協議(FTP)即使用流式套接字。
數據報式套接字(SOCK_DGRAM):提供了一個無連接服務。數據包以獨立包形式被發送,不提供無錯保證,數據可能丟失或重復,並且接收順序混亂。網路文件系統(NFS)使用數據報式套接字。
原始式套接字(SOCK_RAW):該介面允許對較低層協議,如IP、ICMP直接訪問。常用於檢驗新的協議實現或訪問現有服務中配置的新設備。
(d)基本套接字系統調用
為了更好地說明套接字 編程原理,下面給出幾個基本套接字系統調用說明。
(1)創建套接字──socket()
應用程序在使用套接字前,首先必須擁有一個套接字,系統調用socket()向應用程序提供創建套接字的手段,其調用格式如下:
SOCKET socket(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該調用要接收三個參數:af、type、protocol。參數af指定通信發生的區域,UNIX系統支持的地址族有:AF_UNIX、AF_INET、AF_NS等,而DOS、WINDOWS中僅支持AF_INET,它是網際網區域。因此,地址族與協議族相同。參數type描述要建立的套接字的類型。參數protocol 說明該套接字使用的特定協議,如果調用者不希望特別指定使用的協議,則置為0,使用默認的連接模式。根據這三個參數建立一個套接字,並將相應的資源分配給它, 同時返回一個整型套接字型大小。因此,socket()系統調用實際上指定了相關五元組中的「協議」這一元。
(2)指定本地地址──bind()
當一個套接字用socket()創建後,存在一個名字空間(地址族),但它沒有被命名。bind()將套接字地址(包括本地主機地址和本地埠地址)與所創建的套接字型大小聯系起來,即將名字賦予套接字,以指定本地半相關。其調用格式如下:
int bind(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 int namelen);
參數 s 是由 socket() 調用返回的並且未作連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型大小)。參數name是賦給套接字s的本地地址(名字),其長度可變,結構隨通信域的不同而不同。namelen表明了name的長度。 如果沒有錯誤發生,bind()返回0。否則返回值SOCKET_ERROR。 地址在建立套接字通信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個網路應用程序設計者對套接字地址結構必須有明確認識。
(3)建立套接字連接──connect()與accept()
這兩個系統調用用於完成一個完整相關的建立,其中connect()用於建立連接。無連接的套接字進程也可以調用connect(),但這時在進程之間沒有實際的報文交換,調用將從本地操作系統直接返回。這樣做的優點是程序員不必為每一數據指定目的地址,而且如果收到的一個數據報,其目的埠未與任何套接字建立「連接」,便能判斷該埠不可操作。而accept()用於使伺服器等待來自某客戶進程的實際連接。 connect()的調用格式如下:
int connect(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namelen);
參數s是欲建立連接的本地套接字描述符。參數name指出說明對方套接字地址結構的指針。對方套接字地址長度由namelen說明。 如果沒有錯誤發生,connect()返回0。否則返回值SOCKET_ERROR。在面向連接的協議中,該調用導致本地系統和外部系統之間連接實際建立。 由於地址族總被包含在套接字地址結構的前兩個位元組中,並通過socket()調用與某個協議族相關。因此bind()和connect()無須協議作為參數。 accept()的調用格式如下:
SOCKET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FAR* addr,int FAR* addrlen);
參數s為本地套接字描述符,在用做accept() 調用的參數前應該先調用過listen()。addr 指向客戶方套接字地址結構的指針, 用來接收連接實體的地址。addr的確切格式由套接字創建時建立的地址族決定。addrlen 為客戶方套接字地址的長度(位元組數)。如果沒有錯誤發生,accept()返回一個SOCKET類型的值,表示接收到的套接字的描述符。否則返回值INVALID_SOCKET。 accept()用於面向連接伺服器。參數addr和addrlen 存放客戶方的地址信息。調用前,參數addr 指向一個初始值為空的地址結構,而 addrlen 的初始值為0; 調用accept() 後,伺服器等待從編號為s的套接字上接受客戶連接請求,而連接請求是由客戶方的connect()調用發出的。當有連接請求到達時,accept()調用將請求連接隊列上的第一個客戶方套接字地址及長度放入addr和addrlen,並創建一個與s有相同特性的新套接字型大小。新的套接字可用於處理伺服器並發請求。
四個套接字系統調用,socket()、bind()、connect()、accept(),可以完成一個完全五元相關的建立。socket()指定五元組中的協議元,它的用法與是否為客戶或伺服器、是否面向連接無關。bind()指定五元組中的本地二元,即本地主機地址和埠號,其用法與是否面向連接有關:在伺服器方,無論是否面向連接,均要調用 bind() ;在客戶方,若採用面向連接,則可以不調用bind(),而通過connect()自動完成。若採用無連接,客戶方必須使用bind()以獲得一個唯一的地址。 以上討論僅對客戶/伺服器模式而言,實際上套接字的使用是非常靈活的,唯一需遵循的原則是進程通信之前,必須建立完整的相關。
(4)監聽連接──listen()
此調用用於面向連接伺服器,表明它願意接收連接。listen()需在accept()之前調用,其調用格式如下:
int listen(SOCKET s, int backlog);
參數s標識一個本地已建立、尚未連接的套接字型大小, 伺服器願意從它上面接收請求。 backlog 表示請求連接隊列的最大長度, 用於限制排隊請求的個數,目前允許的最大值為5。如果沒有錯誤發生,listen()返回0。否則它返回SOCKET_ERROR。 listen()在執行調用過程中可為沒有調用過bind() 的套接字s完成所必須的連接,並建立長度為backlog的請求連接隊列。 調用listen()是伺服器接收一個連接請求的四個步驟中的第三步。它在調用socket() 分配一個流套接字,且調用bind()給s賦於一個名字之後調用,而且一定要在accept()之前調用。
(5)數據傳輸──send()與recv()
當一個連接建立以後,就可以傳輸數據了。常用的系統調用有 send() 和recv()。 send() 調用用於在參數s指定的已連接的數據報或流套接字上發送輸出數據,格式如下:
int send(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參數s為已連接的本地套接字描述符。buf 指向存有發送數據的緩沖區的指針,其長度由 len 指定。flags 指定傳輸控制方式,如是否發送帶外數據等。如果沒有錯誤發生,send()返回總共發送的位元組數。否則它返回SOCKET_ERROR。 recv()調用用於在參數s指定的已連接的數據報或流套接字上接收輸入數據,格式如下:
int recv(SOCKET s,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參數s 為已連接的套接字描述符。buf指向接收輸入數據緩沖區的指針,其長度由len 指定。flags 指定傳輸控制方式,如是否接收帶外數據等。如果沒有錯誤發生,recv()返回總共接收的位元組數。如果連接被關閉,返回0。否則它返回SOCKET_ERROR。
(6)輸入/輸出多路復用──select()
select()調用用來檢測一個或多個套接字的狀態。對每一個套接字來說,這個調用可以請求讀、寫或錯誤狀態方面的信息。請求給定狀態的套接字集合由一個fd_set結構指示。在返回時,此結構被更新,以反映那些滿足特定條件的套接字的子集,同時, select()調用返回滿足條件的套接字的數目,其調用格式如下: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FAR * readfds, fd_set FAR * writefds,fd_set FAR * exceptfds, 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 timeout);
參數nfds指明被檢查的套接字描述符的值域,此變數一般被忽略。 參數readfds指向要做讀檢測的套接字描述符集合的指針,調用者希望從中讀取數據。 參數 writefds 指向要做寫檢測的套接字描述符集合的指針。exceptfds指向要檢測是否出錯的套接字描述符集合的指針。timeout指向select()函數等待的最大時間,如果設為NULL則為阻塞操作。select()返回包含在fd_set結構中已准備好的套接字描述符的總數目,或者是發生錯誤則返回SOCKET_ERROR。
(7)關閉套接字──closesocket()
『肆』 Socket編程
最近也在學 還有一個自己寫的C++聊天程序 有點大 下面是C寫的
sockets(套接字)編程有三種,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數據報套接字 (SOCK_DGRAM),原始套接字(SOCK_RAW);基於TCP的socket編程是採用的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基於UDP采 用的數據報套接字(SOCK_DGRAM).
1.TCP流式套接字的編程步驟
在使用之前須鏈接庫函數:工程->設置->Link->輸入ws2_32.lib,OK!
伺服器端程序:
1、載入套接字型檔
2、創建套接字(socket)。
3、將套接字綁定到一個本地地址和埠上(bind)。
4、將套接字設為監聽模式,准備接收客戶請求(listen)。
5、等待客戶請求到來;當請求到來後,接受連接請求,返回一個新的對應於此次連接的套接字(accept)。
6、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戶端進行通信(send/recv)。
7、返回,等待另一客戶請求。
8、關閉套接字。
客戶端程序:
1、載入套接字型檔
2、創建套接字(socket)。
3、向伺服器發出連接請求(connect)。
4、和伺服器端進行通信(send/recv)。
5、關閉套接字
伺服器端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加裁頭文件
#include <stdio.h>//載入標准輸入輸出頭文件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版本號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1.1版本的套接字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載入套接字型檔,加裁失敗則返回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如果不是1.1的則退出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創建套接字(socket)。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轉換Unsigned short為網路位元組序的格式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將套接字綁定到一個本地地址和埠上(bind)
listen(sockSrv,5);//將套接字設為監聽模式,准備接收客戶請求(listen)。
SOCKADDR_IN addrClient;//定義地址族
int len=sizeof(SOCKADDR);//初始化這個參數,這個參數必須被初始化
while(1)
{
SOCKET sockConn=accept(sockSrv,(SOCKADDR*)&addrClient,&len);//accept的第三個參數一定要有初始值。
//等待客戶請求到來;當請求到來後,接受連接請求,返回一個新的對應於此次連接的套接字(accept)。
//此時程序在此發生阻塞
char sendBuf[100];
sprintf(sendBuf,"Welcome %s to http://www.sunxin.org",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戶端進行通信(send/recv)。
send(sockConn,sendBuf,strlen(sendBuf)+1,0);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onn,recvBuf,100,0);
printf("%s\n",recvBuf);
closesocket(sockConn);//關閉套接字。等待另一個用戶請求
}
}
客戶端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載入套接字型檔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創建套接字(socket)。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connect(sockClient,(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向伺服器發出連接請求(connect)。
char recvBuf[100];和伺服器端進行通信(send/recv)。
recv(sockClient,recvBuf,100,0);
printf("%s\n",recvBuf);
send(sockClient,"This is lisi",strlen("This is lisi")+1,0);
closesocket(sockClient);關閉套接字。
WSACleanup();//必須調用這個函數清除參數
}
『伍』 在javasocket網路編程中,開發基於udp協議的程序使用的套接字有哪些
Socket套接字,是由系統提供用於網路通信的技術(操作系統給應用程序提供的一組API叫做Socket API),是基於TCP/IP協議的網路通信的基本操作單元。基於Socket套接字的網路程序開發就是網路編程。
socket可以視為是應用層和傳輸層之間的通信橋梁;
傳輸層的核心協議有兩種:TCP,UDP;socket API也有對應的兩組,由於TCP和UDP協議差別很大,因此,這兩組API差別也挺大。
分類:
Socket套接字主要針對傳輸層協議劃分為如下三類:
流套接字:使用傳輸層TCP協議
TCP,即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傳輸層協議;
TCP的特點:
有連接:像打電話,得先接通,才能交互數據;
可靠傳輸:傳輸過程中,發送方知道接收方有沒有收到數據.(打電話就是可靠傳輸);
面向位元組流:以位元組為單位進行傳輸.(非常類似於文件操作中的位元組流);
全雙工:一條鏈路,雙向通信;
有接收緩沖區,也有發送緩沖區。
大小不限
對於位元組流來說,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傳輸數據是基於IO流,流式數據的特徵就是在IO流沒有關閉的情況下,是無邊界的數據,可以多次發送,也可以分開多次接收。
數據報套接字:使用傳輸層UDP協議
UDP,即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傳輸層耐侍圓協議。
UDP的特點:
無連接:像發微信,不需要接通,直接就能發數據;
不可靠傳輸:傳輸過程中,發送方不知道接收方有沒有收到數據.(發微信就是不可靠傳輸);
面向數據報:以數據報為單位進行傳輸(一個數據報都會明確大小)一次發送/接收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數據報,不能是半個,也不能是一個半;
全雙工:一條鏈路,雙向通信;
有接收緩沖區,無發送緩沖區;
大小受限:一次最多傳輸64k;
對於數據報來說,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傳輸數據是一塊一塊的,發送一塊數據假如100個位元組,必須一次發送,接收也必須一次接收100個位元組,談州而不能分100次,每次接收1個位元組。
原始套接字
原始套接字用於自定義傳輸層協議,用於讀寫內核沒有處理的IP協議數據。
二、UDP數據報套接字編程
UDPSocket中,主要涉及到兩類:DatagramSocket、DatagramPacket;
DatagramSocket API
DatagramSocket 創建了一個UDP版本的Socket對象,用於發送和接收UDP數據報,代表著操作系統中的一個socket文件,(操作系統實現的功能–>)代表著網卡硬體設備的抽象體現。
DatagramSocket 構造方法:
方法簽名 方法說明
DatagramSocket() 創建一個UDP數據報套接字的Socket,綁定到本機任意一個隨機埠(一般用於客戶端)
DatagramSocket(int port) 創建一個UDP數據報套接字的Socket,綁定到本機指定的埠(一般用於服務端)
DatagramSocket 方法:
方法簽名 方法說明
void receive(DatagramPacket p) 從此套接字接收數據報(如果沒有接收到數據報,該方法昌塌會阻塞等待)
void send(DatagramPacket p) 從此套接字發送數據報包(不會阻塞等待,直接發送)
void close() 關閉此數據報套接字
DatagramPacket API
代表了一個UDP數據報,是UDP Socket發送和接收的數據報,每次發送/接收數據報,都是在傳輸一個DatagramPacket對象。
DatagramPacket 構造方法:
方法簽名 方法說明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length) 構造一個DatagramPacket以用來接收數據報,接收的數據保存在位元組數組(第一個參數buf)中,接收指定長度(第二個參數length)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offset, int length,SocketAddress address) 構造一個DatagramPacket以用來發送數據報,發送的數據為位元組數組(第一個參數buf)中,從0到指定長度(第二個參數length)。address指定目的主機的IP和埠號
DatagramPacket 方法:
方法簽名 方法說明
InetAddress getAddress() 從接收的數據報中,獲取發送端主機IP地址;或從發送的數據報中,獲取接收端主機IP地址
int getPort() 從接收的數據報中,獲取發送端主機的埠號;或從發送的數據報中,獲取接收端主機埠號
byte[] getData() 獲取數據報中的數據
構造UDP發送的數據報時,需要傳入 SocketAddress ,該對象可以使用 InetSocketAddress 來創建。
InetSocketAddress API
InetSocketAddress ( SocketAddress 的子類 )構造方法:
方法簽名 方法說明
InetSocketAddress(InetAddress addr, int port) 創建一個Socket地址,包含IP地址和埠號
示例1:寫一個簡單的客戶端服務程序,回顯服務(EchoSever)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構建Socket對象有很多失敗的可能:
埠號已經被佔用,同一個主機的兩個程序不能有相同的埠號(這就好比兩個人不能擁有相同的電話號碼);
此處,多個進程不能綁定同一個埠號,但是一個進程可以綁定多個埠,(這就好比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個手機號),一個進程可以創建多個Socket對象,每個Socket都綁定自己的埠。
每個進程能夠打開的文件個數是有上限的,如果進程之間已經打開了很多文件,就可能導致此時的Socket文件不能順利打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這個長度不一定是1024,假設這里的UDP數據最長是1024,實際的數據可能不夠1024.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這里的參數不再是一個空的位元組數組了,response是剛才根據請求計算的得到的響應,是非空的,DatagramPacket 裡面的數據就是String response的數據。
response.getBytes().length:這里拿到的是位元組數組的長度(位元組的個數),而response.length得到的是字元的長度。
五元組
一次通信是由5個核心信息描述的:源IP、 源埠、 目的IP、 目的埠、 協議類型。
站在客戶端角度:
源IP:本機IP;
源埠:系統分配的埠;
目的IP:伺服器的IP;
目的埠:伺服器的埠;
協議類型:TCP;
站在伺服器的角度:
源IP:伺服器程序本機的IP;
源埠:伺服器綁定的埠(此處手動指定了9090);
目的IP:包含在收到的數據報中(客戶端的IP);
目的埠:包含在收到的數據報中(客戶端的埠);
協議類型:U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