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譯鏈分析

編譯鏈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9-22 22:12:39

⑴ 用c語言編的程序,要生成可執行文件的時候,要編譯、鏈接,編譯是什麼意思啊鏈接是什麼意思編譯和鏈接

編譯就是把C代碼轉換成CPU可執行的機器指令,每個.c文件生成一個.obj文件。
鏈接就是把生成的(多個) .obj 文件及用到的庫文件(.lib)一起組合生成可執行文件(.exe)。

linux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問題 淺談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1.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2.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3.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1.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2. 建立工作目錄

  3. 建立環境變數

  4. 編譯、安裝Binutils

  5. 獲取內核頭文件

  6.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7. 編譯生成glibc庫

  8.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 准備文件: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 建立腳本文件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 建立配置文件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 執行腳本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 添加環境變數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⑶ C語言編輯編譯連接的作用是什麼

1
編輯:
就是寫代碼或修改代碼,製作C語言的源文件和頭文件。
2
編譯:是由編譯程序將C語言源文件轉換成二進制中間文件,在這一步中,會對文件內部的語法語義做處理,如果編譯出錯,無法進行後續動作。
3
鏈接:將2中生成的中間文件組合成二進制可執行文件,這一步會對文件之間的關聯做檢查,如果出錯,將不會生成可執行文件,也就無法執行。
4
執行:
運行可執行文件,這一步是編寫代碼的最終目的。
以上四步每步均依賴於上一步,這是一個逐步由高級語言(C語言)到機器語言(可執行文件)轉化的過程。廣義的編譯,包含編譯鏈接兩個部分。

⑷ 編譯器的代碼分析

編譯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對象是前端生成並傳遞過來的中間代碼,現代的優化型編譯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幾種層次的中間代碼來表示程序,高層的中間代碼(high level IR)接近輸入的源程序的格式,與輸入語言相關(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程序的結構;中層的中間代碼(middle level IR)與輸入語言無關,低層的中間代碼(Low level IR)與機器語言類似。 不同的分析,優化發生在最適合的那一層中間代碼上。
常見的編譯分析有函數調用樹(call tree),控制流程圖(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礎上的 變數定義-使用,使用-定義鏈(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變數別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針分析(pointer analysis),數據依賴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
程序分析結果是編譯器優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變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條件。常見的優化和變形有:函數內嵌(inlining),無用代碼刪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標准化循環結構(loop normalization),循環體展開(loop unrolling),循環體合並,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數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 優化和變形的目的是減少代碼的長度,提高內存(memory),緩存(cache)的使用率,減少讀寫磁碟,訪問網路數據的頻率。更高級的優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碼(serial code)變成並行運算,多線程的代碼(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code)。
機器代碼的生成是優化變型後的中間代碼轉換成機器指令的過程。現代編譯器主要採用生成匯編代碼(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進制的目標代碼(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碼生成階段,高級編譯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優化,變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選擇合適的機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並幾句代碼成一句等等。

⑸ C語言編輯編譯連接的作用是什麼

C語言編輯的作用是檢查語法,製作C語言的源文件和頭文件,生成匯編代碼。

C語言編輯的作用是將匯編代碼轉換機器碼。在這一步中,會對文件內部的語法語義做處理,如果編譯出錯,無法進行後續動作。

C語言鏈接的作用是將機器碼鏈接到一起生成可執行程序。這一步會對文件之間的關聯做檢查,如果出錯,將不會生成可執行程序,也就無法執行。

(5)編譯鏈分析擴展閱讀:

C語言鏈接時,將源文件中用到的庫函數與匯編生成的目標文件.o合並生成可執行文件。該可執行文件會變大很多,一般是調用自己電腦上的靜態庫。

靜態庫和應用程序編譯在一起,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運行,而動態庫是動態鏈接,文件生效時才會調用。很多代碼編譯通過,鏈接失敗就極有可能在靜態庫和動態庫這出現了紕漏,要視情況解決。缺少相關所需文件,就會鏈接報錯。這個時候就要檢查下本地的鏈接庫是不是缺損。

⑹ c語言裡面的編譯和鏈接是怎麼回事啊

編譯是把你輸入的源代碼生成目標代碼(即:以.obj為後綴名的文件),連接是把.obj文件和系統庫相連接(如:#include 中所聲明的文件)。如果直接按run,如果源代碼正確則是系統自動編譯連接,要是源代碼有錯誤則無法運行,並顯示錯誤信息。

熱點內容
u啟動iso解壓 發布:2024-11-18 22:22:03 瀏覽:885
oracle存儲過程rollback 發布:2024-11-18 22:14:05 瀏覽:672
c語言學生管理系統課程設計 發布:2024-11-18 22:13:15 瀏覽:604
怎麼在雲伺服器上掛機手機游戲 發布:2024-11-18 22:03:03 瀏覽:317
ppp撥號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4-11-18 22:02:59 瀏覽:586
幻靈游俠腳本 發布:2024-11-18 21:57:39 瀏覽:457
node加密 發布:2024-11-18 21:56:13 瀏覽:978
養女ftp 發布:2024-11-18 21:56:02 瀏覽:818
請描述如何配置安全的防火牆 發布:2024-11-18 21:53:45 瀏覽:144
安卓ios怎麼選 發布:2024-11-18 21:41:54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