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多進程編程
多進程這個詞用得比較少,聽過來有點不熟悉。你這個程序在linux下應該很容易實行,就是個進程間通信的問題,管道、消息隊列、共享內存都可以,可以找找相關資料。昨天失言不好意思。
三個源文件分別為1.c、2.c、3.c一個頭文件share.h。
share.h:
//共享的內存,兩個數組
typedef struct{
int a[2];
int b[2];
int id;
}share_use;
1.c: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ipc.h>
#include<sys/shm.h>
#include"share.h"
int main(){
void *shared_memory = (void *)0;
share_use *share_stuff;
int shmid;
shmid=shmget((key_t)1234,sizeof(share_use),0666|IPC_CREAT);//創建共享內存
if(shmid==-1){
fprintf(stderr,"共享內存創建失敗!\n");
exit(1);
}
shared_memory = shmat(shmid, (void *)0,0);//讓進程可以訪問共享內存
if(shared_memory == (void *)-1){
fprintf(stderr,"啟用共享內存失敗!\n)";
exit(1);
}
printf("Memory attached at %X\n",(int)shared_memory);
share_stuff = (share_use *)shared_memory;
share_stuff->id=0;
share_stuff->a[0]=1;
share_stuff->a[1]=2;
while(1){
if(share_stuff->id)
exit(0);
sleep(10);
}
}
2.c: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ipc.h>
#include<sys/shm.h>
#include"share.h"
int main(){
void *shared_memory = (void *)0;
share_use *share_stuff;
int shmid;
shmid=shmget((key_t)1234,sizeof(share_use),0666|IPC_CREAT);//創建共享內存
if(shmid==-1){
fprintf(stderr,"共享內存創建失敗!\n");
exit(1);
}
shared_memory = shmat(shmid, (void *)0,0);//讓進程可以訪問共享內存
if(shared_memory == (void *)-1){
fprintf(stderr,"啟用共享內存失敗!\n");
exit(1);
}
printf("Memory attached at %X\n",(int)shared_memory);
share_stuff = (share_use *)shared_memory;
share_stuff->b[0]=share_stuff->a[0]*100;
share_stuff->b[1]=share_stuff->a[1]*100;
while(1)
{
if(share_stuff->id)
exit(0);
sleep(10);
}
}
3.c: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ipc.h>
#include<sys/shm.h>
#include"share.h"
int main(){
void *shared_memory = (void *)0;
share_use *share_stuff;
int shmid;
shmid=shmget((key_t)1234,sizeof(share_use),0666|IPC_CREAT);//創建共享內存
if(shmid==-1){
fprintf(stderr,"共享內存創建失敗!\n");
exit(1);
}
shared_memory = shmat(shmid, (void *)0,0);//讓進程可以訪問共享內存
if(shared_memory == (void *)-1){
fprintf(stderr,"啟用共享內存失敗!\n");
exit(1);
}
printf("Memory attached at %X\n",(int)shared_memory);
share_stuff = (share_use *)shared_memory;
printf("共享內存中有元素:%d , %d",share_stuff->b[0],share_stuff->b[1]);
share_stuff->id=1;
return 0;
}
linux或unix環境下編譯
Ⅱ linux下C語言socket編程雙機互發數據
這個問題很好辦啦,伺服器接受一個連接請求,然後開一個線程或者進程都可以,再在線程或者進程裡面採用其他技術實現同時收發(比如I/O復用,比如非阻塞I/O)。客戶端也可以採用I/O復用。
推薦資料的話,《unix網路編程》這本書很好,公認的經典,當教科書用,這本書里有你想要的所有內容。
ps:你基礎太差,多補補吧,別想一下吃個胖子。
另外我這里正好有個例子滿足你的要求,貼給你,自己寫的,不是網上找的,用的是多進程加I/O復用技術:
server端:
/****************************************************************
**
**
**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sys/select.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BUFLEN 1024
#define MAX(a,b) ((a)>(b)?(a):(b))
typedef void Sigfunc (int);
void str_echo(FILE *,int);
//Sigfunc *signal(int, Sigfunc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connfd,listenfd;
pid_t childpid;
socklen_t clilen;
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servaddr;
void sig_chld(int);
listen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addr,0,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addr.sin_port = htons(5358);
bind(listenfd,(struct sockaddr*)&servaddr,sizeof(servaddr));
listen(listenfd,8);
signal(SIGCHLD,sig_chld);
while(1)
{
clilen = sizeof(cliaddr);
if((connfd = accept(listenfd,(struct sockaddr*)&cliaddr,&clilen)) < 0)
{
if(errno == EINTR)
{
fputs("accept error: EINTR\n",stdout);
continue;
}
else
{
fputs("accept error..\n",stdout);
}
}
if((childpid = fork()) == 0)
{
close(listenfd);
str_echo(stdin,connfd);
exit(0);
}
close(connfd);
}
}
void str_echo(FILE *fp,int sockfd)
{
int n = 0;
char sendbuf[BUFLEN] = { 0 },recvbuf[BUFLEN] = { 0 };
int maxfdp;
fd_set rset;
FD_ZERO(&rset);
while(1)
{
FD_SET(fileno(fp),&rset);
FD_SET(sockfd, &rset);
maxfdp = MAX(fileno(fp),sockfd)+1;
select(maxfdp, &rset ,NULL, NULL, NULL);
if(FD_ISSET(sockfd, &rset))
{
if(n = read(sockfd, recvbuf, BUFLEN) == 0)
{
return;
}
if(n == -1)
{
break;
}
printf("%s\n",recvbuf);
memset(recvbuf,0,BUFLEN);
}
if(FD_ISSET(fileno(fp),&rset))
{
scanf("%s",sendbuf);
write(sockfd, sendbuf,strlen(sendbuf));
}
}
}
void sig_chld (int signo)
{
pid_t pid;
int stat;
while ((pid = waitpid(-1,&stat, WNOHANG)) > 0)
{
printf("child %d terminated\n",pid);
}
return;
}
client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selec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a,b) (a)>(b)?(a):(b)
int main()
{
int s,connectReturn, maxfd;
fd_set rset;
char sendbuf[1024] = {0};
char recvbuf[1024] = {0};
long port=5358;
s=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
struct sockaddr_in sa;
sa.sin_family=AF_INET;
sa.sin_addr.s_addr=inet_addr("127.0.0.1");
sa.sin_port=htons(port);
connectReturn=connect(s,(struct sockaddr *)&sa,sizeof(sa));
printf("%d\n",connectReturn);
FD_ZERO(&rset);
while(1)
{
FD_SET(fileno(stdin), &rset);
FD_SET(s, &rset);
maxfd=MAX(fileno(stdin), s) + 1;
select(maxfd, &rset, NULL, NULL, NULL);
if(FD_ISSET(fileno(stdin), &rset))
{
scanf("%s",sendbuf);
send(s,sendbuf,strlen(sendbuf),0);
bzero(sendbuf, 1024);
}
else if(FD_ISSET(s, &rset))
{
memset(recvbuf,0,1024);
recv(s,recvbuf,1024,0);
printf("remote: %s\n",recvbuf);
}
}
return 0;
}
Ⅲ 一個Linux多進程編程
1 引言
對於沒有接觸過Unix/Linux操作系統的人來說,fork是最難理解的概念之一:它執行一次卻返回兩個值。fork函數是Unix系統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它是七十年代UNIX早期的開發者經過長期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艱苦探索後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它使操作系統在進程管理上付出了最小的代價,另一方面,又為程序員提供了一個簡潔明了的多進程方法。與DOS和早期的Windows不同,Unix/Linux系統是真正實現多任務操作的系統,可以說,不使用多進程編程,就不能算是真正的Linux環境下編程。
多線程程序設計的概念早在六十年代就被提出,但直到八十年代中期,Unix系統中才引入多線程機制,如今,由於自身的許多優點,多線程編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下面,我們將介紹在Linux下編寫多進程和多線程程序的一些初步知識。
2 多進程編程
什麼是一個進程?進程這個概念是針對系統而不是針對用戶的,對用戶來說,他面對的概念是程序。當用戶敲入命令執行一個程序的時候,對系統而言,它將啟動一個進程。但和程序不同的是,在這個進程中,系統可能需要再啟動一個或多個進程來完成獨立的多個任務。多進程編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進程式控制制和進程間通信,在了解這些之前,我們先要簡單知道進程的結構。
2.1 Linux下進程的結構
Linux下一個進程在內存里有三部分的數據,就是"代碼段"、"堆棧段"和"數據段"。其實學過匯編語言的人一定知道,一般的CPU都有上述三種段寄存器,以方便操作系統的運行。這三個部分也是構成一個完整的執行序列的必要的部分。
"代碼段",顧名思義,就是存放了程序代碼的數據,假如機器中有數個進程運行相同的一個程序,那麼它們就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碼段。"堆棧段"存放的就是子程序的返回地址、子程序的參數以及程序的局部變數。而數據段則存放程序的全局變數,常數以及動態數據分配的數據空間(比如用malloc之類的函數取得的空間)。這其中有許多細節問題,這里限於篇幅就不多介紹了。系統如果同時運行數個相同的程序,它們之間就不能使用同一個堆棧段和數據段。
2.2 Linux下的進程式控制制
在傳統的Unix環境下,有兩個基本的操作用於創建和修改進程:函數fork( )用來創建一個新的進程,該進程幾乎是當前進程的一個完全拷貝;函數族exec( )用來啟動另外的進程以取代當前運行的進程。Linux的進程式控制制和傳統的Unix進程式控制制基本一致,只在一些細節的地方有些區別,例如在Linux系統中調用vfork和fork完全相同,而在有些版本的Unix系統中,vfork調用有不同的功能。由於這些差別幾乎不影響我們大多數的編程,在這里我們不予考慮。
2.2.1 fork( )
fork在英文中是"分叉"的意思。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因為一個進程在運行中,如果使用了fork,就產生了另一個進程,於是進程就"分叉"了,所以這個名字取得很形象。下面就看看如何具體使用fork,這段程序演示了使用fork的基本框架:
void main(){
int i;
if ( fork() == 0 ) {
/* 子進程程序 */
for ( i = 1; i <1000; i ++ ) printf("This is child process\n");
}
else {
/* 父進程程序*/
for ( i = 1; i <1000; i ++ ) printf("This is process process\n");
}
}
程序運行後,你就能看到屏幕上交替出現子進程與父進程各列印出的一千條信息了。如果程序還在運行中,你用ps命令就能看到系統中有兩個它在運行了。
那麼調用這個fork函數時發生了什麼呢?fork函數啟動一個新的進程,前面我們說過,這個進程幾乎是當前進程的一個拷貝:子進程和父進程使用相同的代碼段;子進程復制父進程的堆棧段和數據段。這樣,父進程的所有數據都可以留給子進程,但是,子進程一旦開始運行,雖然它繼承了父進程的一切數據,但實際上數據卻已經分開,相互之間不再有影響了,也就是說,它們之間不再共享任何數據了。它們再要交互信息時,只有通過進程間通信來實現,這將是我們下面的內容。既然它們如此相象,系統如何來區分它們呢?這是由函數的返回值來決定的。對於父進程,fork函數返回了子程序的進程號,而對於子程序,fork函數則返回零。在操作系統中,我們用ps函數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進程號,對父進程而言,它的進程號是由比它更低層的系統調用賦予的,而對於子進程而言,它的進程號即是fork函數對父進程的返回值。在程序設計中,父進程和子進程都要調用函數fork()下面的代碼,而我們就是利用fork()函數對父子進程的不同返回值用if...else...語句來實現讓父子進程完成不同的功能,正如我們上面舉的例子一樣。我們看到,上面例子執行時兩條信息是交互無規則的列印出來的,這是父子進程獨立執行的結果,雖然我們的代碼似乎和串列的代碼沒有什麼區別。
讀者也許會問,如果一個大程序在運行中,它的數據段和堆棧都很大,一次fork就要復制一次,那麼fork的系統開銷不是很大嗎?其實UNIX自有其解決的辦法,大家知道,一般CPU都是以"頁"為單位來分配內存空間的,每一個頁都是實際物理內存的一個映像,象INTEL的CPU,其一頁在通常情況下是4086位元組大小,而無論是數據段還是堆棧段都是由許多"頁"構成的,fork函數復制這兩個段,只是"邏輯"上的,並非"物理"上的,也就是說,實際執行fork時,物理空間上兩個進程的數據段和堆棧段都還是共享著的,當有一個進程寫了某個數據時,這時兩個進程之間的數據才有了區別,系統就將有區別的"頁"從物理上也分開。系統在空間上的開銷就可以達到最小。
下面演示一個足以"搞死"Linux的小程序,其源代碼非常簡單:
void main()
{
for( ; ; ) fork();
}
這個程序什麼也不做,就是死循環地fork,其結果是程序不斷產生進程,而這些進程又不斷產生新的進程,很快,系統的進程就滿了,系統就被這么多不斷產生的進程"撐死了"。當然只要系統管理員預先給每個用戶設置可運行的最大進程數,這個惡意的程序就完成不了企圖了。
2.2.2 exec( )函數族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進程如何來啟動另一個程序的執行。在Linux中要使用exec函數族。系統調用execve()對當前進程進行替換,替換者為一個指定的程序,其參數包括文件名(filename)、參數列表(argv)以及環境變數(envp)。exec函數族當然不止一個,但它們大致相同,在Linux中,它們分別是:execl,execlp,execle,execv,execve和execvp,下面我只以execlp為例,其它函數究竟與execlp有何區別,請通過manexec命令來了解它們的具體情況。
一個進程一旦調用exec類函數,它本身就"死亡"了,系統把代碼段替換成新的程序的代碼,廢棄原有的數據段和堆棧段,並為新程序分配新的數據段與堆棧段,唯一留下的,就是進程號,也就是說,對系統而言,還是同一個進程,不過已經是另一個程序了。(不過exec類函數中有的還允許繼承環境變數之類的信息。)
那麼如果我的程序想啟動另一程序的執行但自己仍想繼續運行的話,怎麼辦呢?那就是結合fork與exec的使用。下面一段代碼顯示如何啟動運行其它程序:
char command[256];
void main()
{
int rtn; /*子進程的返回數值*/
while(1) {
/* 從終端讀取要執行的命令 */
printf( ">" );
fgets( command, 256, stdin );
command[strlen(command)-1] = 0;
if ( fork() == 0 ) {
/* 子進程執行此命令 */
execlp( command, command );
/* 如果exec函數返回,表明沒有正常執行命令,列印錯誤信息*/
perror( command );
exit( errorno );
}
else {
/* 父進程, 等待子進程結束,並列印子進程的返回值 */
wait ( &rtn );
printf( " child process return %d\n",. rtn );
}
}
}
此程序從終端讀入命令並執行之,執行完成後,父進程繼續等待從終端讀入命令。熟悉DOS和WINDOWS系統調用的朋友一定知道DOS/WINDOWS也有exec類函數,其使用方法是類似的,但DOS/WINDOWS還有spawn類函數,因為DOS是單任務的系統,它只能將"父進程"駐留在機器內再執行"子進程",這就是spawn類的函數。WIN32已經是多任務的系統了,但還保留了spawn類函數,WIN32中實現spawn函數的方法同前述UNIX中的方法差不多,開設子進程後父進程等待子進程結束後才繼續運行。UNIX在其一開始就是多任務的系統,所以從核心角度上講不需要spawn類函數。
在這一節里,我們還要講講system()和popen()函數。system()函數先調用fork(),然後再調用exec()來執行用戶的登錄shell,通過它來查找可執行文件的命令並分析參數,最後它么使用wait()函數族之一來等待子進程的結束。函數popen()和函數system()相似,不同的是它調用pipe()函數創建一個管道,通過它來完成程序的標准輸入和標准輸出。這兩個函數是為那些不太勤快的程序員設計的,在效率和安全方面都有相當的缺陷,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盡量避免。
2.3 Linux下的進程間通信
詳細的講述進程間通信在這里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筆者很難有信心說自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認識達到了什麼樣的地步,所以在這一節的開頭首先向大家推薦著名作者Richard Stevens的著名作品:《Advanced Programming in the UNIX Environment》,它的中文譯本《UNIX環境高級編程》已有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原文精彩,譯文同樣地道,如果你的確對在Linux下編程有濃厚的興趣,那麼趕緊將這本書擺到你的書桌上或計算機旁邊來。說這么多實在是難抑心中的景仰之情,言歸正傳,在這一節里,我們將介紹進程間通信最最初步和最最簡單的一些知識和概念。
首先,進程間通信至少可以通過傳送打開文件來實現,不同的進程通過一個或多個文件來傳遞信息,事實上,在很多應用系統里,都使用了這種方法。但一般說來,進程間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不包括這種似乎比較低級的通信方法。Unix系統中實現進程間通信的方法很多,而且不幸的是,極少方法能在所有的Unix系統中進行移植(唯一一種是半雙工的管道,這也是最原始的一種通信方式)。而Linux作為一種新興的操作系統,幾乎支持所有的Unix下常用的進程間通信方法:管道、消息隊列、共享內存、信號量、套介面等等。下面我們將逐一介紹。
2.3.1 管道
管道是進程間通信中最古老的方式,它包括無名管道和有名管道兩種,前者用於父進程和子進程間的通信,後者用於運行於同一台機器上的任意兩個進程間的通信。
無名管道由pipe()函數創建:
#include <unistd.h>
int pipe(int filedis[2]);
參數filedis返回兩個文件描述符:filedes[0]為讀而打開,filedes[1]為寫而打開。filedes[1]的輸出是filedes[0]的輸入。下面的例子示範了如何在父進程和子進程間實現通信。
#define INPUT 0
#define OUTPUT 1
void main() {
int file_descriptors[2];
/*定義子進程號 */
pid_t pid;
char buf[256];
int returned_count;
/*創建無名管道*/
pipe(file_descriptors);
/*創建子進程*/
if((pid = fork()) == -1) {
printf("Error in fork\n");
exit(1);
}
/*執行子進程*/
if(pid == 0) {
printf("in the spawned (child) process...\n");
/*子進程向父進程寫數據,關閉管道的讀端*/
close(file_descriptors[INPUT]);
write(file_descriptors[OUTPUT], "test data", strlen("test data"));
exit(0);
} else {
/*執行父進程*/
printf("in the spawning (parent) process...\n");
/*父進程從管道讀取子進程寫的數據,關閉管道的寫端*/
close(file_descriptors[OUTPUT]);
returned_count = read(file_descriptors[INPUT], buf, sizeof(buf));
printf("%d bytes of data received from spawned process: %s\n",
returned_count, buf);
}
}
在Linux系統下,有名管道可由兩種方式創建:命令行方式mknod系統調用和函數mkfifo。下面的兩種途徑都在當前目錄下生成了一個名為myfifo的有名管道:
方式一:mkfifo("myfifo","rw");
方式二:mknod myfifo p
生成了有名管道後,就可以使用一般的文件I/O函數如open、close、read、write等來對它進行操作。下面即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已經創建了一個名為myfifo的有名管道。
/* 進程一:讀有名管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main() {
FILE * in_file;
int count = 1;
char buf[80];
in_file = fopen("mypipe", "r");
if (in_file == NULL) {
printf("Error in fdopen.\n");
exit(1);
}
while ((count = fread(buf, 1, 80, in_file)) > 0)
printf("received from pipe: %s\n", buf);
fclose(in_file);
}
/* 進程二:寫有名管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main() {
FILE * out_file;
int count = 1;
char buf[80];
out_file = fopen("mypipe", "w");
if (out_file == NULL) {
printf("Error opening pipe.");
exit(1);
}
sprintf(buf,"this is test data for the named pipe example\n");
fwrite(buf, 1, 80, out_file);
fclose(out_file);
}
2.3.2 消息隊列
消息隊列用於運行於同一台機器上的進程間通信,它和管道很相似,事實上,它是一種正逐漸被淘汰的通信方式,我們可以用流管道或者套介面的方式來取代它,所以,我們對此方式也不再解釋,也建議讀者忽略這種方式。
2.3.3 共享內存
共享內存是運行在同一台機器上的進程間通信最快的方式,因為數據不需要在不同的進程間復制。通常由一個進程創建一塊共享內存區,其餘進程對這塊內存區進行讀寫。得到共享內存有兩種方式:映射/dev/mem設備和內存映像文件。前一種方式不給系統帶來額外的開銷,但在現實中並不常用,因為它控制存取的將是實際的物理內存,在Linux系統下,這只有通過限制Linux系統存取的內存才可以做到,這當然不太實際。常用的方式是通過shmXXX函數族來實現利用共享內存進行存儲的。
首先要用的函數是shmget,它獲得一個共享存儲標識符。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t shmget(key_t key, int size, int flag);
這個函數有點類似大家熟悉的malloc函數,系統按照請求分配size大小的內存用作共享內存。Linux系統內核中每個IPC結構都有的一個非負整數的標識符,這樣對一個消息隊列發送消息時只要引用標識符就可以了。這個標識符是內核由IPC結構的關鍵字得到的,這個關鍵字,就是上面第一個函數的key。數據類型key_t是在頭文件sys/types.h中定義的,它是一個長整形的數據。在我們後面的章節中,還會碰到這個關鍵字。
當共享內存創建後,其餘進程可以調用shmat()將其連接到自身的地址空間中。
void *shmat(int shmid, void *addr, int flag);
shmid為shmget函數返回的共享存儲標識符,addr和flag參數決定了以什麼方式來確定連接的地址,函數的返回值即是該進程數據段所連接的實際地址,進程可以對此進程進行讀寫操作。
使用共享存儲來實現進程間通信的注意點是對數據存取的同步,必須確保當一個進程去讀取數據時,它所想要的數據已經寫好了。通常,信號量被要來實現對共享存儲數據存取的同步,另外,可以通過使用shmctl函數設置共享存儲內存的某些標志位如SHM_LOCK、SHM_UNLOCK等來實現。
Ⅳ linux下C/C++多線程遠程傳輸編程問題請教
既然是linux下遠程傳輸文件內容,文件數據量較大,而且要保證傳輸質量的話,自然是選擇TCP來傳輸。
推薦API自然是socket,至於例子,http://memorymyann.javaeye.com/admin/blogs/619855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多進程並發TCP傳輸需要注意很多問題,不過,在程序運行後會慢慢凸顯出來,慢慢改就是。
Ⅳ c語言的能幹什麼
剛開始入門的時候都比較迷茫, 覺得 C 好像沒有 GUI 就感覺什麼也做不了一樣. 事實上是 C 什麼都可以做.
我之談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
1. 圖形處理 (OpenCV 裡面都是 C 代碼)
2. openkinect (同樣是用 C 完成應用開發)
3. 在 Linux 平台上 GTK+ 應用程序的開發
4. 自然語言處理 (MeCab, 日本京都大學開發的, 裡面也全部是 C 語言)
5. 太多的基於 C 語言的開放項目了, 數不清.
6. 聲音信號的生成
7. 很多情況是用 C 寫的 API, 然後用 swig 進行 warpper, 可以從 ruby, perl, python 等進行調用
什麼都能做, 好好加油吧. 我的個人經驗, 學完 C/C++, Java 其餘語言都是相通的, 上手很快.
我自己熟悉的語言超過 10 種以上.
LISP (CommonLISP, Scheme), 普通用戶不推薦, 大師級別可以考慮.
Fortran 很多人以為過時了, 其實根本不是, 本人接觸的一些科研項目裡面經常有 fortran 的身影.
語言只是一個工具, 關鍵是演算法設計.
還有就是每天要養成寫程序的習慣, 要不然很容易生分, 而且沒有感覺, 我說的感覺就是, 看到代碼以後可以很快的找出錯誤.
我的思維很混亂, 講究看吧.
Ⅵ linux下多進程或者多線程編程的問題。新手,望指教!
你好,多進程或多線程,都不會阻塞當前語句代碼。為了您的理解,我就大膽舉下面兩個例子:
多進程:你可以看成是本來是一條路的,現在從中間拆成兩條,然後每一條路都有屬於自己這條路的代碼在運行。
多線程:你可以看成是一條路,然後分出車道,比如左車道和右車道甚至是停車道,然後每條車道都單獨通車,其他車道的不能對這條車道進行干擾。
所以,把一條路從中間拆成兩條,成本是很高的。但是把一條路分車道,成本就不是很高了。
對於您提出的main函數的疑問,當main函數最後執行完畢,程序退出後,所有的進程包括線程,都會被關閉的,哪怕你的程序中沒有關閉,操作系統也會幫你關閉的,現在的操作系統都非常的完善了。當然,也存在有線程或進程不被釋放的特殊情況,最好在編程中要記得釋放。
Ⅶ Linux環境下C開發_linux搭建c語言開發環境
一:C語言嵌入式Linux工程師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C語言基礎,C語言是嵌入式領域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編程語言,通過大量編程實例重點理解C語言的基礎編程以及高級編程知識。包括:基本數據類型、數組、指針、結構體、鏈表、文件操作、隊列、棧等。
二:Linux基礎Linux操作系統的概念、安裝方法,詳細了解Linux下的目錄結構、基本命令、編輯器VI,編譯器GCC,調試器GDB和Make項目管理工具,ShellMakefile腳本編寫等知識,嵌入式開發環境的搭建。
三:Linux系統編程重點學習標准I/O庫,Linux多任務編程中的多進程和多線程,以及進程間通信(pipe、FIFO、消息隊列、共享內存、signal、信號量等),同步與互斥對共享資源訪問控制等重要知識,主要提升對Linux應用開發的理解和代碼調試的能力。
四:Linux網路編程計算機網路在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過程中使用非常廣泛,通過Linux網路發展、TCP/IP協議、socket編程、TCP網路編程、UDP網路編程、Web編程開發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Linux網路應用程序開發。重點學習網路編程相關API,熟練掌握TCP協議伺服器的編程方法和並發伺服器的實現,了解HTTP協議及其實現方法,熟悉UDP廣播、多播的原理及編程方法,掌握混合C/S架構網路通信系統的設計,熟悉HTML,Javascript等Web編程技術及實現方法。
五: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數據結構及演算法在嵌入式底層驅動、通信協議、及各種引擎開發中會得到大量應用,對其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程序的效率、簡潔及健壯旅瞎性。此階段的學習要重點理解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的基礎內容,包括順序表、鏈表、隊列、棧、樹、圖、哈希表、各種查找排序演算法等應用及其C語言實現過程。
六:C、QTC是Linux應用開發主要語言之一,本階段重點掌握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思想以及C的重要內容。圖形界面編程是嵌入式開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由於QT具有跨平台、面向對象、豐富API、支持2D/3D渲染、支持XML、多國語等強大功能,在嵌入式領域的GUI開發中得到了廣范的應用,在本階段通過基於QT圖形庫的學習使學員可以熟練編寫GUI程序,並移植QT應用程序到Cortex-A8平台。包括IDE使用、QT部件及布局管理器、信息與槽機制的應用、滑鼠、鍵盤及繪圖事件處理及文件處理的應用。
七:CortexA8、Linux平台開發通過基於ARMCortex-A8處理s5pv210了解晶元手冊的基本閱讀技巧,掌握s5pv210系統資源、時鍾控制器、電源管理、異常中斷控制器、nandflash控制器等模塊,為底層平台搭建做好准備。Linux平台包括內核裁減、內核移植、交叉編譯、GNU工具使用、內核調試、Bootloader介紹、製作與原理分析、根文件系統製作以及向內核中添加自己的模塊,並在s5pv210實驗平台上運行自己製作的Linux系統,集成部署Linux系統整個流程。同時了解Android操作系統開發流程。Android系統是基於Linux平台的開源操作系統,該平台由操作系統、中間件、用戶界面和應用軟體組成,是首個為移動終端打造的真正開放和完整的移動軟體,目前它的應用不再局限於移動終端,還包括數據電視、機頂盒、PDA等消費類電子產品。
八:驅動開發拆顫空驅動程序設計是嵌入式Linux開發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本階洞租段的學習要熟悉Linux的內核機制、驅動程序與用戶級應用程序的介面,掌握系統對設備的並發操作。熟悉所開發硬體的工作原理,具備ARM硬體介面的基礎知識,熟悉ARMCortex-A8處理器s5pv210各資源、掌握Linux設備驅動原理框架,熟悉工程中常見Linux高級字元設備、塊設備、網路設備、USB設備等驅動開發,在工作中能獨立勝任底層驅動開發。
以上就是列出的關於一名合格嵌入式Linux開發工程師所必學的理論知識,其實,作為一個嵌入式開發人員,專業知識和項目經驗同樣重要,所以在我們的理論學習中也要有一定的項目實踐,鍛煉自己的項目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