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源代碼編譯器
gcc 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 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後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後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下面我們來介紹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c為後綴的文件: C語言源代碼文件;
.a為後綴的文件: 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C,.cc或.cxx 為後綴的文件: 是C++源代碼文件;
.h為後綴的文件: 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i 為後綴的文件: 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ii為後綴的文件: 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m為後綴的文件: 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o為後綴的文件: 是編譯後的目標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 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 是經過預編譯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⑵ 學習linux編程Ubuntu 操作系統,用什麼編譯器
當然是用gcc/g++編譯器咯,支持C90、C99標准,在Ubuntu上的安裝命令是: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這個安裝命令安裝的軟體包包含了Linux編程需要的編譯器和各種庫文件,裝上後就可以開始Linux編程了。
⑶ Linux中gcc編譯器如何使用
2004年4月20日最新版本的GCC編譯器3.4.0發布了。目前,GCC可以用來編譯C/C++、FORTRAN、java、OBJC、ADA等語言的程序,可根據需要選擇安裝支持的語言。GCC 3.4.0比以前版本更好地支持了C++標准。本文以在Redhat Linux上安裝GCC3.4.0為例,介紹了GCC的安裝過程。
安裝之前,系統中必須要有cc或者gcc等編譯器,並且是可用的,或者用環境變數CC指定系統上的編譯器。如果系統上沒有編譯器,不能安裝源代碼形式的GCC 3.4.0。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在網上找一個與你系統相適應的如RPM等二進制形式的GCC軟體包來安裝使用。本文介紹的是以源代碼形式提供的GCC軟體包的安裝過程,軟體包本身和其安裝過程同樣適用於其它Linux和Unix系統。
系統上原來的GCC編譯器可能是把gcc等命令文件、庫文件、頭文件等分別存放到系統中的不同目錄下的。與此不同,現在GCC建議我們將一個版本的GCC安裝在一個單獨的目錄下。這樣做的好處是將來不需要它的時候可以方便地刪除整個目錄即可(因為GCC沒有uninstall功能);缺點是在安裝完成後要做一些設置工作才能使編譯器工作正常。在本文中我採用這個方案安裝GCC 3.4.0,並且在安裝完成後,仍然能夠使用原來低版本的GCC編譯器,即一個系統上可以同時存在並使用多個版本的GCC編譯器。
按照本文提供的步驟和設置選項,即使以前沒有安裝過GCC,也可以在系統上安裝上一個可工作的新版本的GCC編譯器。
1. 下載
在GCC網站上()或者通過網上搜索可以查找到下載資源。目前GCC的最新版本為 3.4.0。可供下載的文件一般有兩種形式:gcc-3.4.0.tar.gz和gcc-3.4.0.tar.bz2,只是壓縮格式不一樣,內容完全一致,下載其中一種即可。
2. 解壓縮
根據壓縮格式,選擇下面相應的一種方式解包(以下的「%」表示命令行提示符):
% tar xzvf gcc-3.4.0.tar.gz
或者
% bzcat gcc-3.4.0.tar.bz2 | tar xvf -
新生成的gcc-3.4.0這個目錄被稱為源目錄,用${srcdir}表示它。以後在出現${srcdir}的地方,應該用真實的路徑來替換它。用pwd命令可以查看當前路徑。
在${srcdir}/INSTALL目錄下有詳細的GCC安裝說明,可用瀏覽器打開index.html閱讀。
3. 建立目標目錄
目標目錄(用${objdir}表示)是用來存放編譯結果的地方。GCC建議編譯後的文件不要放在源目錄${srcdir]中(雖然這樣做也可以),最好單獨存放在另外一個目錄中,而且不能是${srcdir}的子目錄。
例如,可以這樣建立一個叫 gcc-build 的目標目錄(與源目錄${srcdir}是同級目錄):
% mkdir gcc-build
% cd gcc-build
以下的操作主要是在目標目錄 ${objdir} 下進行。
4. 配置
配置的目的是決定將GCC編譯器安裝到什麼地方(${destdir}),支持什麼語言以及指定其它一些選項等。其中,${destdir}不能與${objdir}或${srcdir}目錄相同。
配置是通過執行${srcdir}下的configure來完成的。其命令格式為(記得用你的真實路徑替換${destdir}):
% ${srcdir}/configure --prefix=${destdir} [其它選項]
例如,如果想將GCC 3.4.0安裝到/usr/local/gcc-3.4.0目錄下,則${destdir}就表示這個路徑。
在我的機器上,我是這樣配置的:
% ../gcc-3.4.0/configure --prefix=/usr/local/gcc-3.4.0 --enable-threads=posix --disable-checking --enable--long-long --host=i386-redhat-linux --with-system-zlib --enable-languages=c,c++,java
將GCC安裝在/usr/local/gcc-3.4.0目錄下,支持C/C++和JAVA語言,其它選項參見GCC提供的幫助說明。
5. 編譯
% make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我的機器上(P4-1.6),這個過程用了50多分鍾。
6. 安裝
執行下面的命令將編譯好的庫文件等拷貝到${destdir}目錄中(根據你設定的路徑,可能需要管理員的許可權):
% make install
至此,GCC 3.4.0安裝過程就完成了。
6. 其它設置
GCC 3.4.0的所有文件,包括命令文件(如gcc、g++)、庫文件等都在${destdir}目錄下分別存放,如命令文件放在bin目錄下、庫文件在lib下、頭文件在include下等。由於命令文件和庫文件所在的目錄還沒有包含在相應的搜索路徑內,所以必須要作適當的設置之後編譯器才能順利地找到並使用它們。
6.1 gcc、g++、gcj的設置
要想使用GCC 3.4.0的gcc等命令,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的路徑${destdir}/bin放在環境變數PATH中。我不用這種方式,而是用符號連接的方式實現,這樣做的好處是我仍然可以使用系統上原來的舊版本的GCC編譯器。
首先,查看原來的gcc所在的路徑:
% which gcc
在我的系統上,上述命令顯示:/usr/bin/gcc。因此,原來的gcc命令在/usr/bin目錄下。我們可以把GCC 3.4.0中的gcc、g++、gcj等命令在/usr/bin目錄下分別做一個符號連接:
% cd /usr/bin
% ln -s ${destdir}/bin/gcc gcc34
% ln -s ${destdir}/bin/g++ g++34
% ln -s ${destdir}/bin/gcj gcj34
這樣,就可以分別使用gcc34、g++34、gcj34來調用GCC 3.4.0的gcc、g++、gcj完成對C、C++、JAVA程序的編譯了。同時,仍然能夠使用舊版本的GCC編譯器中的gcc、g++等命令。
6.2 庫路徑的設置
將${destdir}/lib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LD_LIBRARY_PATH中,最好添加到系統的配置文件中,這樣就不必要每次都設置這個環境變數了。
例如,如果GCC 3.4.0安裝在/usr/local/gcc-3.4.0目錄下,在RH Linux下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上執行或者在文件/etc/profile中添加下面一句:
setenv LD_LIBRARY_PATH /usr/local/gcc-3.4.0/lib:$LD_LIBRARY_PATH
7. 測試
用新的編譯命令(gcc34、g++34等)編譯你以前的C、C++程序,檢驗新安裝的GCC編譯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8. 根據需要,可以刪除或者保留${srcdir}和${objdir}目錄。
⑷ 在linux下編C用哪個編譯器最好
Linux自帶了gcc編譯器,直接使用gcc
test.c命令編譯生成a.out可執行文件,或者使用命令gcc
-
o
test
test.c編譯生成test可執行文件,這樣避免了覆蓋前面的a.out,新手就先用自帶的練手了,很方便的,我也是剛學的,共勉哈
⑸ Linux下環境搭建 怎麼配置編譯器
編譯器:GCC編譯器可以用來編譯C和C++源程序,C編譯器通過文件的後綴來判斷是C程序還是C++程序。一般來說C源文件的後綴為「.C」,而C++源文件的後綴為「.C」或「C++」。
但GCC編譯器只能編譯C++源程序,不能與使用的庫連接,因此用G++來完成C++程序的編譯與連接,該程序會自動調用GCC來編譯。
Linux里環境變數的設置,有如下幾種方法:
(1)直接在終端里輸入export後面加要設的變數,例如QT:
ExportQTDIR=$PWD/qt-2.3.2
其中,pwd是用來顯當前路徑的命令,在其前面加上$,則表示QT的目標目錄在當前目錄下的「qt-2.3.2」里,當然「$PWD」也可以用絕對路徑來代替。這種方法所設的環境變數在下次開機後不再有效,而且換個shell也不會有效,只是臨時的。
(2)在etc/profile里添加環境變數,比如:
exportQTDIR=/usr
exportLD_LIBRARY_PATH=$QTDIR/lib
exportQT_QWS_FONTDIR=$QTDIR/lib/fonts
exportQWS_DISPLAY="LinuxFb:/dev/fb0"
(3)修改.bashrc,如果需要給某個用戶許可權使用這些環境變數,只需修改其個人用戶家目錄下的.bashrc文件就可以了。
(4)用以上面兩種方法設置好環境變數後記得重啟
以上使用QT為例
⑹ Linux下如何編譯,運行C程序需要安裝編譯器嗎
首先一定要安裝 gcc (或者 cc )編譯器。然後在 Linux 系統下,首先使用 vi 全屏幕編輯程序編輯一個後綴名為 .c 的文件,然後使用 gcc 編譯器對你的 C 語言源程序進行編譯、連接。最後才能夠運行生成後的運行文件(如果你的源程序沒有任何編譯錯誤的話)。當然了,在 gcc 的編譯過程中,會有很多選擇項。這個就是靠編程經驗了。
舉例如下:
gcc test.c -o myrunfile ( -o 選項指定輸出的運行文件名為:myrunfile,如果不指定 -o 選項的話,預設的運行文件名為:a.out)
⑺ linux 怎麼編譯c的源程序的gcc,編譯命令是什麼
在Linux下面,如果要編譯一個C語言源程序,我們要使用gcc編譯器。
先將源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gcc - c hello.c
生成hello.o文件,再將目標文件編譯成可執行文件:gcc -o hello hello.o
如: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printf("Hello Linux ");
}
(7)linux源代碼編譯器擴展閱讀: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具體可參考GCC Manual。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網路_gcc
⑻ Linux下怎麼配eclipse的編譯器
啟動 Linux 系統,使用瀏覽器從 eclipse 官網下載Eclipse IDE for c/c++ 安裝包。地址見圖。
⑼ ubuntu linux下C#的編譯器是什麼
1.編輯器是寫代碼的,編譯器是將代碼轉換為程序的
2.是的。Linux系統自帶gcc編譯器,但是只能編譯C,如果要加入對其他語言的支持(fortran、C++、Java等),請在Debian/Ubuntu中
sudo apt-get install gfortran
然後輸入自己的密碼
3.Linux下當然是gcc,那些IDE用的都是gcc。代碼只要寫得標准,無所謂什麼編輯器。
編譯程序
gcc 源代碼文件 -o 程序名
同理,fortran用gfortran,C++用g++
gcc有很多選項的,詳見man手冊
⑽ 嵌入式linux應用程序通常用什麼編譯器編譯
Linux有一系列功能強大的編譯器:vi、emace是屏幕互動式編譯器,GNU CC是GNU項目中符合ANSI C標準的編譯系統。
vi命令是Linux下全屏幕文本編輯,雖然這個編譯器特簡陋,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是很友好,但是在Linux中vi的作用非常大。
主要的三種模式:命令模式、輸入模式、末行模式。
掌握這三種模式十分重要:
命令模式:vi啟動後默認進入的是命令模式,從這個模式使用命令可以切換到另外兩種模式,同時無論在任何模式下只要按一下[Esc]鍵都可以返回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中輸入字幕「i」就可以進入vi的輸入模式編輯文件。
輸入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我們可以編輯、修改、輸入等編輯工作,在編輯器最後一行顯示一個「--INSERT--」標志著vi進入了輸入模式。當我們完成修改輸入等操作的時候我們需要保存文件,這時我們需要先返回命令模式,在進入末行模式保存。
末行模式:在命令模式輸入「:」即可進入該模式,在末行模式中有好多好用的命令。
vim是vi編輯器的改進版本,在vi編譯的基礎上擴展了很多實用的功能。
至於vi/vim的命令就不給大家介紹了,我們在日常實際的使用之中隨著積累都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