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編程管理命令
㈠ 求腳本(BAT)基本命令
1.「@echo off」--我們所寫的BAT一開始一般都有這一句,這一句的作用是:使所有的命令響應隱藏。「@」--本行命令不回顯。(本來如果你用echo off就可以了,但是還是能夠看到echo off這條命令在CMD下,影響美觀) 2.「color 1e」--設置默認的控制台前景和背景顏色。當前我設為藍底黃字,具體顏色請在CMD下用「color /?」查詢。 --這里又提到了這個參數「/?」,一般CMD下命令後加「/?」就會顯示這條命令的幫助。 3.「rem」--注釋作用,批處理執行過程中前不執行它,rem 後的字元只作注釋作用。
4.「title」--設置命令提示窗口的窗口標題。默認為「cmd」。改成自己喜歡的多有個性,嘿嘿。
5.「cls」--不多說,清屏命令。主要是怕前面的一些空白或字元出現影響美觀。
6.「set」--這個命令的作用很大,請用「set /?」查詢具體使用方法。本例「set topip=172.16.」是將一個名為「topip」的變數值設為「172.16.」。注意CMD下變數的設置不區別數字與字元,能夠自動根據提供的值調整。下行「set theip=0.0」同理。
7.「echo .」--在新行中顯示一個「.」。echo命令能顯示其後的comment。這里提幾個有趣實用的用法--「echo.」,注意與前面的不同,「echo」與「.」間無空格。這條命令如同一個回車,在新行不顯示任何信息並換行。「echo 」,實現響鈴的提示音。後面一個字元的輸入方法是在CMD下用「ctrl+G」,而這個字元得到的方法是CMD下用命令「echo "ctrl+G" >ex.txt」,存入ex.txt文件,再從那裡提取出來的。嘿嘿,如果你懶得做,就我在上面提供的字元嘍。
8.「if」--這條命令也會經常用到,請用「if /?」學習更多信息。本例「if not exist scanipc.exe (echo 文件錯誤!……) 」,實現功能:當同級目錄下不存在「scanipc.exe」時,提示「文件錯誤!……」。否則不提示。「if not exist filename 」在批處理中使用比較多些。
9.「:top」,設置一個標志點,標志名為「top」。「:」的作用就是設置標志。網上有文章說「使用"::comment"作為注釋比"rem comment"執行效率更高。」我相信,這里也建議大家,如果BAT中注釋較多時,請使用「::comment」設置。
10.「set /p pno=」--設置一個變數,並接受用戶輸入。BAT不需要預先聲明變數,只在需要時設置。參數「/p」:將變數數值設成用戶輸入的一行輸入。
11.「if %pno% gtr 9 gotoonerrorspno」--檢驗用戶輸入值是否大於9,是,則轉到一個指定標志點。這里注意BAT中變數引用時要在前後加「%」,但在if語句中可有可無,具體應用大家多寫幾遍就有體會。
12.「goto label」--無條件跳轉到指定標志位並向後執行。BAT好像只有這么一個跳轉語句了,作用不用我說,用了就知道。注意不要構成死循環。
小結:到此,完成了顏色設置、注釋版權說明、標題設置、變數初始化、歡迎信息、功能界面初始化、標志點設置(因為歡迎信息只顯示一次而功能界面要多次使用所以將標志點設置在歡迎信息的後面。)命令的接受與跳轉。;功能界面一般要用「tab」鍵調整相對位置,才能起到美觀的效果。請多練習幾遍領會。;大家在寫腳本過程中要注意標志點的設置位置,才能起到合適的效果。一般寫過幾個腳本會有些感受。;接著接受用戶輸入後「cls」清屏開始執行指定功能。注意這個cls的作用。因為清屏可以在此時,也可以在每個命令執行之前,但如果在每個命令執行之前用的請,那麼要寫的cls就多了,於是把cls寫在這里合適,方便節約快捷。
大家在寫腳本時也應當注意這方面的技巧,將使你寫出更加高效節約方便的代碼。在每次寫完腳本後合理地整合一下自己的代碼。能積累不少經驗。;另外,鑒於部分人仍不知道如何建立BAT文件與運行,請:打開記事本,寫入代碼,保存,保存類型為「所有文件*.*」,文件名為「name*.BAT」。保存後,雙擊運行。因為一般BAT運行很快,所以你可能只看到窗口一閃就消失了,那麼你可以在exit 之前加pause確保能看見運行結果。到此,你應該能夠寫一個很簡單的腳本了,實現一些界面控制。
例1: @echo off color ca title 這是我第一個BAT腳本。 echo 這是我第一個BAT腳本。不錯啊。 pause >nul exit 第二節:(提一些好用的命令)以下設置的都是功能段,在「goto step%pno%」跳轉到相應功能段後,開始執行相應功能。一般命令段: step1:ping命令。(在echo中變數的引用請注意前後加「%」號,否則會導致程序出錯。)我們常用的ping命令:其實很簡單,自己看幫助啦。本句「ping %topip%%theip% -n 1 |findstr 100%>nul」將ping 只發送一次數據包,這樣命令執行起來就快多了,但這樣所會引起一定概率的誤判,而我們在內網這種概率很低,低到可以忽略。所以本人使用參數「-n 1」減少執行時間。將結果不回顯而通過管道命令「|」送給findstr分析,findstr查找是否存在「100%」,並將回顯「丟棄」--「>nul」。因為如果ping一台主機如果返回的結果有「100%」存在說明「不在線。或者有防火牆阻擋。」。所以用findstr確定字元串「100%」的存在性,因為 findstr也有回顯,但我們並不需要,所以將它「丟棄」,使用參數「>nul」將指定命令回顯丟棄。(這一句命令是重點,請仔細領會。)又因為findstr確定指定字元串的存在性後會設定環境變數「errorlevel」的值,所以我們根據「if %errorlevel% equ 0 (command)」,判斷findstr的執行結果就行了,也就不需要有回顯。 「errorlevel」作用很大,一般命令行下的命令執行後都有一個特別的errorlevel,我們就可以根據相應的「返回值」作出相應判斷並執行相應功能。findstr如果找到指定字元串,則有errorlevel=0,說明:IP不在線。那麼既然不在線,我們就沒有向下執行的必要了,直接跳回top界面功能接受下一次指令。如果IP有不同回應,說明在線,則開始檢測共享。「net view \\%topip%%theip%\」--查看指定IP的共享清單。net詳細命令請自行查閱。列出共享清單後返回功能界面。 step2:打開共享一。「explorer \\%topip%%theip%\」,用資源管理器打開指定的IP根。注意語法,其它也沒有什麼。 step3:IPC$空連接。「net use \\%topip%%theip%\ipc$ "" /user:"administrator"」,一個很老的漏洞,但也許內網還有機子存在哩,嘿嘿,語法就是這樣。 step4:一般信息。「ipconfig /all」--用於得到本機的IP與MAC等信息,很好用的命令。語法如示。 「nbtstat -na %topip%%theip%」--用於得到他方機子的一些信息,語法如示。另請自查幫助。 step5:Scanipc。用命令行打開了一個程序而已。在命令行下執行其它命令也就是這樣啦。 step6:返回時間。「net time \\%topip%%theip%」--探測指定機子時間,語法如示。 step7:遠程連接。「net use \\%topip%%theip%\admin$ "" /user:"administrator"」,嘿嘿,administrator空密碼連接。最簡單的入侵啦,嘿嘿嘿。語法如示。 step8:本機信息。跳到另一個功能界面執行相應功能。 step9:高級命令。跳到另一個功能界面執行相應功能。 step0:退出程序。一個exit退出腳本。「exit」,退出CMD。 onerrorsip:實現錯誤提示,並重新執行step1。 onerrorspno:實現錯誤提示,並重新跳轉到功能界面。高級命令段:引用前面已給定的IP,並對其進行一些高級操作。重新繪制功能界面。首先,注意在一個BAT文件中,不允許出現有標志名的重復。 step11:條件連接。設定兩個變數,分別為用戶名與密碼。注意到有一個默認的功能。實現原理是,當接受到用戶輸入為空時(即一個回車),變數將保持不變。條件連接語法如示。比前面遠程空密碼連接更高級一點,嘿嘿。 step12:打開共享。打開已經連接成功的對方計算機的指定盤。打開指定盤語法如示。 step13:發送消息。向對方發送消息。要求雙方的messager服務開啟,否則無法發送成功。發送消息語法如示。 step14:遠程關機。設置關機時間與關機理由,用shutdown程序關閉對方計算機,嘿嘿,惡作劇。要求你連接成功,並有 shutdown程序支持。shutdown語法自查幫助。 step15:溢出CMD。嘿嘿,溢出到對方的CMD下,算是一個真正的入侵了。當然需要用戶名與密碼嘍。要求用戶名與密碼正確並對方默認支持遠程管理。並有psexec程序支持。psexec語法如示,並請自查幫助。 step16:結束進程。嘿嘿,不說也知道,結束對方已知進程。要求連接成功並有pskill程序支持。惡作劇類,有惡意成分。嘿嘿。小心使用。 step17:ipc$連接。同step3. step18:斷開連接。斷開與對方的連接,就是擦屁股啦,以免讓對方有所察覺。這個好習慣要養成。語法如示。 step19:一般命令。返回前面一個功能界面。 step20:結束程序。退出。 step110:AT命令,令對方在指定時間運行指定命令。有點像木馬,嘿嘿。要求連接成功。因為節約變數,所以引用了前面的暫不使用的變數。好習慣。哈哈。 step111:telnet。遠程telnet。不要說你一點都不知道,語法如示並請自查幫助。 step112:更改主IP。主要是為了使我們的使用方便,對某個特定IP段探測能夠簡化輸入。如主IP改成「172.16.130.」,那麼專門對130探測,而且輸入IP時只需輸入最後位,嘿嘿,多方便啊。 step113:任意命令。主要是接受用戶輸入並執行用戶的輸入罷了,結構如示。本機信息段:主要是對本機信息的一些查詢語法。 stepm1:ipconfig,不說了。但請注意到,在功能界面的實現上有一點,「&」符號,因為「&」符號在CMD下是命令連接符,如果光用「&」會讓BAT誤解為其後的都是命令。但我們只是希望輸出一個「&」罷了,於是用「^」符號連接符表明只是輸出「&」,而不是實現命令連接。這里提一下「&」命令連接符,例如:echo frist&echo second.同效於: echo frist echo second. 只是實現結合兩行命令在同一行實現。類如一個很簡單的批處理啦。再提一下「^」符號連接符,對一些特殊符號可能在CMD下無法正確如願顯示,可用「^」連接,以達到如期效果。用了「^」在文本中佔了一位空間,但在輸出時它並不顯示,所以注意界面的布置。 stepm2:本機進程。利用命令行下的進程工具查看進程。要求pslist程序支持。 stepm3:本機用戶。就是查詢一下本機用戶,也許會發現機了被動過的痕跡。 stepm4:結束進程。在命令行下結束本機進程。要求有pskill程序支持。 stepm5:本機埠。也許能看出被攻擊或被入侵的痕跡。語法如示。 stepm6:共享情況。看看本機的共享是否真的如你所想,如你所見。否則請注意安全嘍。語法如示。 stepm7:啟動項值。在命令行下導出啟動項值並給出結果。比魔法兔子什麼的快多了,就是界面不是很好看,呵呵。語法如示。 stepm0:退出程序。退出。小結:到此,您學習過了一些有用的命令與應用。以及大部分的網路命令與外部程序的使用。接下來你可以模擬IP小工具寫出適合更自己的IP小工具哦。注意每執行完一項功能後要用goto返回功能界面,否則腳本無條件向下繼續執行。;errorlevel的應用。在BAT中,errorlevel的作用很大,大家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多次接觸,感受一下如何玩轉errorlevel。在執行完一個程序後,可以用echo %errorlevel%查看程序運行後是如何設定errorlevel的值。;if的應用。在BAT中,if語句的作用也很大,特別與errorlevel結合實現自動判斷。以及一些基本條件判斷。請查看"if /?" 學習更詳細的說明。;變數的接受與傳遞。這方面的感覺需要大家多寫BAT才能有所感觸。如何合理與高效的應用變數,能使你的腳本更加漂亮。計算機語言都是實踐性很強的,我們學習理論只是基礎,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應用。 第三節:(一些應用技巧與命令)接下來我們看我的「代理伺服器搜索組件 (ver 2.1)」, 1.「>」與「>>」的區別。 「>」--把指定數據傳送到指定文件或區域。有覆蓋作用,從文件頭開始重寫文件。如指定文件不存在,則新建文件並存入指定數據。 「>>」--以追加方式將指定數據傳送到指定文件或區域。從文件結尾開始寫入指定內容。這兩個功能有區別,請注意選擇合適的傳送方式傳送數據。例如:「echo 文本內容。>link.txt」與「echo 文本內容。>>link.txt」。若本不存在文件link.txt或文件link.txt內容為空,那麼兩條命令的運行結果相同。但如果link.txt不為空,那麼第一條命令將清除link.txt所有內容並存入數據「文本內容。 」保存。而第二條命令只在link.txt的文件尾(另起一行,注意每一個「>>」都會另起一行寫入新數據)追加數據「文本內容。」而以前的內容保持不變。還要特別提一個前面說過的「丟棄」用法「>nul」,因為我們有時候只需要命令的運行而並不需要看到命令的運行結果以及回顯,但這些命令又會出現我們並不需要看到的回顯,影響美觀。故在其後追加「>nul」,丟棄回顯。 2.循環語句的說明。例2: :puship set /p tip= if %tip%==%tbip% goto step1 set tbip=%tip% echo %tip% >>link.txt goto puship 本例中「if %tip%==%tbip% goto step1」與「if %tip% equ %tbip% goto step1」效果一樣。本例的作用是接受用戶帖入數據。關鍵技術在於:因為用戶帖入數據我們不能使用戶每次輸入都詢問是否結束,而需要實現「 智能化」的判斷,但如何以最少的代碼、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所謂的「智能化」呢。分析用戶輸入情況:因為一般用戶帖入數據都不會出現重復,所以我們利用這個特點,分析用戶的數據,當用戶帖入列表時,分析數據並將數據存入相應文本,以備後用。當用戶粘帖文本結束後,再加一個回車,因為最後一次變數沒有接受到任何修改,於是保持默認不變(也就是之前的數據。),再通過我們之前的數據備份對照,分析是否不變,是,則跳出循環。這樣,我們通過兩個變數以一個IF比較實現相對簡單的「智能化」。嘿嘿,這一點代碼想了我一個小時。這么說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請仔細參透例2的技術要點。 3.「FOR /F "eol=; tokens=1 delims=: " %%i in (link.txt) do (set /a Allip=Allip+1>nul)」 這句FOR語句是復雜的雜合語句。首先請用for /?查閱詳細用法,這里不再復述。但是特別要提一點的就是批處理與直接命令行下的CMD的區別在FOR語句上。批處理時,變數引用需要有兩個「%」號,否則無法正確執行,而CMD下不用,只需一個「%」。 「set /a Allip=Allip+1>nul」--實現算術運算,變數Allip的自增,注意大小寫。把回顯「丟棄」。本例實現對文件link.txt內容計數,忽略以「;」開頭的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前面要用「echo ;:文本>link.txt」來創建文本的意義所在。 4.「call toping %%i」--從批處理程序調用另一個批處理程序。調用另一個批處理「toping.bat」(因為BAT可以直接運行所以不需要後綴BAT),並有參數傳遞。參數來自於FOR語句的提取。「FOR /F "eol=; tokens=1 delims=: " %%i in (link.txt) 」--從link.txt的每行中提取文本,從每行的開頭第一個字元開始(tokens=1),以「:」界定提取結尾(delims=: )。把提取結果賦給變數i。 5.「type」--在命令行下顯示指定文件的內容。相信大家應該很熟悉,不多說了。注意與「>或>>」的結合使用,或與其它操作符的結合使用。 6.「%1」--在CMD下,一個BAT能夠接受同時9位的參數,「%1~%9」,分別對應給定的參數變數。「%0」,即是文件本身。我們在使用BAT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兩個或兩個以上腳本間需要參數傳遞。那麼請好好掌握這個用法,多說無益,需要大家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7.再說一些比較邊緣,但大家比較興趣的命令。呵呵,不要做壞事。 net user admin 123 /add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min /add net localgroup users admin /del net user admin /active:yes net user net user admin net user admin /del 「net user admin 123 /add」--添加名為「admin」,密碼為「123」的用戶,如果「123」不寫,則默認密碼為空。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min /add」--將用戶「admin」加入「administrators」組,嘿嘿,高許可權。 「net localgroup users admin /del」--將「admin」從「users」組刪除。呵呵,因為用戶新加進去時都是「users」組,許可權比較低,所以要從這個組跳出來,保證administrators組的許可權正式發揮作用,如果不這么做,對方系統會默認你的最低許可權。 「net user admin /active:yes」--怕沒法使用沒有啟動,不要緊,激活這個帳號,嘿嘿。 「net user」--看看用戶有多少哦。 「net user admin」--看看剛剛加的用戶信息如何,是否如我所想,如我所願呢。 「net user admin /del」--刪除用戶admin。 -------------------------------------------------------------------------------------------------------------------
㈡ 編寫bat腳本實現以管理員執行伺服器上的程序
1、以管理員身份運行cmd;
2、輸入命令reg add "HKEY_CLASSES_ROOT\batfile\shell\open" /v HasLUAShield /t REG_SZ;
3、執行後會在bat右鍵菜單上添加UAC小盾牌;
4、運行bat時會經過UAC提權就可以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㈢ scratch中,腳本最開始應該用什麼命令
scratch中,腳本最開始應該用的命令是當綠旗被點擊時。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scratch編程基本流程:明確三要素:角色、舞台、劇本。「點擊小綠旗」腳本開始運行。初始化:角色初始化:名稱、位置、大小、方向等等。
㈣ 如何使用Linux shell編程來進行系統管理和網路管理
從程序員的角度來看, Shell本身是一種用C語言編寫的程序,從用戶的角度來看,Shell是用戶與Linux操作系統溝通的橋梁。用戶既可以輸入命令執行,又可以利用 Shell腳本編程,完成更加復雜的操作。在Linux GUI日益完善的今天,在系統管理等領域,Shell編程仍然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深入地了解和熟練地掌握Shell編程,是每一個Linux用戶的必修 功課之一。
Linux的Shell種類眾多,常見的有:Bourne Shell(/usr/bin/sh或/bin/sh)、Bourne Again Shell(/bin/bash)、C Shell(/usr/bin/csh)、K Shell(/usr/bin/ksh)、Shell for Root(/sbin/sh),等等。不同的Shell語言的語法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交換使用。每種Shell都有其特色之處,基本上,掌握其中任何一種 就足夠了。在本文中,我們關注的重點是Bash,也就是Bourne Again Shell,由於易用和免費,Bash在日常工作中被廣泛使用;同時,Bash也是大多數Linux系統默認的Shell。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並不區分 Bourne Shell和Bourne Again Shell,所以,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bin/sh,它同樣也可以改為#!/bin/bash。
利用vi等文本編輯器編寫Shell腳本的格式是固定的,如下:
#!/bin/sh
#comments
Your commands go here
首行中的符號#!告訴系統其後路徑所指定的程序即是解釋此腳本文件的Shell程 序。如果首行沒有這句話,在執行腳本文件的時候,將會出現錯誤。後續的部分就是主程序,Shell腳本像高級語言一樣,也有變數賦值,也有控制語句。除第 一行外,以#開頭的行就是注釋行,直到此行的結束。如果一行未完成,可以在行尾加上",這個符號表明下一行與此行會合並為同一行。
編輯完畢,將腳本存檔為filename.sh,文件名後綴sh表明這是一個Bash腳本文件。執行腳本的時候,要先將腳本文件的屬性改為可執行的:
chmod +x filename.sh
執行腳本的方法是:
./filename.sh
下面我們從經典的「hello world」入手,看一看最簡單的Shell腳本的模樣。
#!/bin/sh
#print hello world in the console window
a = "hello world"
echo $a
Shell Script是一種弱類型語言,使用變數的時候無需首先聲明其類型。新的變數會在本地數據區分配內存進行存儲,這個變數歸當前的Shell所有,任何子進 程都不能訪問本地變數。這些變數與環境變數不同,環境變數被存儲在另一內存區,叫做用戶環境區,這塊內存中的變數可以被子進程訪問。變數賦值的方式是:
variable_name = variable_value
如果對一個已經有值的變數賦值,新值將取代舊值。取值的時候要在變數名前加$,$variable_name可以在引號中使用,這一點和其他高級語言是明顯不同的。如果出現混淆的情況,可以使用花括弧來區分,例如:
echo "Hi, $as"
就不會輸出「Hi, hello worlds」,而是輸出「Hi,」。這是因為Shell把$as當成一個變數,而$as未被賦值,其值為空。正確的方法是:
echo "Hi, ${a}s"
單引號中的變數不會進行變數替換操作。
關於變數,還需要知道幾個與其相關的Linux命令。
env用於顯示用戶環境區中的變數及其取值;set用於顯示本地數據區和用戶環境區中的變數及其取值;unset用於刪除指定變數當前的取值,該值將被指定為NULL;export命令用於將本地數據區中的變數轉移到用戶環境區。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更復雜的例子,結合這個例子,我們來講述Shell Script的語法。
1 #!/bin/bash
2 # we have less than 3 arguments. Print the help text:
3 if [ $# -lt 3 ]; then
4 cat<<HELP
5 ren -- renames a number of files using sed regular expressions
6
7 USAGE: ren 'regexp' 'replacement' files
8 EXAMPLE: rename all *.HTM files in *.html:
9 ren 'HTM$' 'html' *.HTM
10
11 HELP
12 exit 0
13 fi
14 OLD="$1"
15 NEW="$2"
16 # The shift command removes one argument from the list of
17 # command line arguments.
18 shift
19 shift
20 # $* contains now all the files:
21 for file in $*; do
22 if [ -f "$file" ]; then
23 newfile=`echo "$file" | sed "s/${OLD}/${NEW}/g"`
24 if [ -f "$newfile" ]; then
25 echo "ERROR: $newfile exists already"
26 else
27 echo "renaming $file to $newfile "
28 mv "$file" "$newfile"
29 fi
30 fi
31 done
我們從頭來看,前面兩行上一個例子中已經解釋過了,從第三行開始,有新的內容。if語句和其他編程語言相似,都是流程式控制制語句。它的語法是:
if …; then
…
elif …; then
…
else
…
fi
與其他語言不同,Shell Script中if語句的條件部分要以分號來分隔。第三行中的[]表示條件測試,常用的條件測試有下面幾種:
[ -f "$file" ] 判斷$file是否是一個文件
[ $a -lt 3 ] 判斷$a的值是否小於3,同樣-gt和-le分別表示大於或小於等於
[ -x "$file" ] 判斷$file是否存在且有可執行許可權,同樣-r測試文件可讀性
[ -n "$a" ] 判斷變數$a是否有值,測試空串用-z
[ "$a" = "$b" ] 判斷$a和$b的取值是否相等
[ cond1 -a cond2 ] 判斷cond1和cond2是否同時成立,-o表示cond1和cond2有一成立
要注意條件測試部分中的空格。在方括弧的兩側都有空格,在-f、-lt、=等符號兩側同樣也有空格。如果沒有這些空格,Shell解釋腳本的時候就會出錯。
$#表示包括$0在內的命令行參數的個數。在Shell中,腳本名稱本身是$0,剩下的依次是$0、$1、$2…、${10}、${11},等等。$*表示整個參數列表,不包括$0,也就是說不包括文件名的參數列表。
現在我們明白第三行的含義是如果腳本文件的參數少於三個,則執行if和fi語句之間 的內容。然後,從第四行到第十一行之間的內容在Shell Script編程中被稱為Here文檔,Here文檔用於將多行文本傳遞給某一命令。Here文檔的格式是以<<開始,後跟一個字元串,在 Here文檔結束的時候,這個字元串同樣也要出現,表示文檔結束。在本例中,Here文檔被輸出給cat命令,也即將文檔內容列印在屏幕上,起到顯示幫助 信息的作用。
第十二行的exit是Linux的命令,表示退出當前進程。在Shell腳本中可以使用所有的Linux命令,利用上面的cat和exit,從一方面來說,熟練使用Linux命令也可以大大減少Shell腳本的長度。
十四、十五兩句是賦值語句,分別將第一和第二參數賦值給變數OLD和NEW。緊接下來的兩句是注釋,注釋下面的兩條shift的作用是將參數列表中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參數刪除,後面的參數依次變為新的第一和第二參數,注意參數列表原本也不包括$0。
然後,自二十一行到三十一行是一個循環語句。Shell Script中的循環有下面幾種格式:
while [ cond1 ] && { || } [ cond2 ] …; do
…
done
for var in …; do
…
done
for (( cond1; cond2; cond3 )) do
…
done
until [ cond1 ] && { || } [ cond2 ] …; do
…
done
在上面這些循環中,也可以使用類似C語言中的break和continue語句中斷 當前的循環操作。第二十一行的循環是將參數列表中的參數一個一個地放入變數file中。然後進入循環,判斷file是否為一個文件,如果是文件的話,則用 sed命令搜索和生成新的文件名。sed基本上可以看成一個查找替換程序,從標准輸入,例如管道讀入文本,並將結果輸出到標准輸出,sed使用正則表達式 進行搜索。在第二十三行中,backtick(`)的作用是取出兩個backtick之間的命令輸出結果,在這里,也就是將結果取出賦給變數 newfile。此後,判斷newfile是否已經存在,否則就把file改成newfile。這樣我們就明白這個腳本的作用了,Shell Script編寫的其他腳本與此相似,只不過是語法和用法稍有不同而已。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明白了Shell Script的編寫規則,但還有幾件事情需要講述一下。
第一個,除了if語句之外,Shell Script中也有類似C語言中多分支結構的case語句,它的語法是:
case var in
pattern 1 )
… ;;
pattern 2 )
… ;;
*)
… ;;
esac
我們再就下面一個例子,看看case語句的用法。
while getopts vc: OPTION
do
case $OPTION in
c) COPIES=$OPTARG
ehco "$COPIES";;
v) echo "suyang";;
\?) exit 1;;
esac
done
上面的getopts類似於C語言提供的函數getopts,在Shell Script中,getopts經常和while語句聯合起來使用。getopts的語法如下:
getopts option_string variable
option_string中包含一串單字元選項,若getopts在命令行參數中 發現了連字元,那麼它會將連字元之後的字元與option_string進行比較,若匹配成功,則把變數variable的值設為該選項,若無匹配,則把 變數的值設為?。有時候,選項還會帶一個值,例如-c5等,這時要在option_string中該選項字母後面加上一個冒號,getopts發現冒號 後,會讀取該值,然後將該值放入特殊變數OPTARG中。這個命令比較復雜,如有需要,讀者可以詳細參閱Shell編寫的相關資料。
上面這個循環的作用就是依次取出腳本名稱後面的選項,進行處理,如果輸入了非法選項,則進入"?指定的部分,退出腳本程序。
第二個,Bash提供了一種用於互動式應用的擴展select,用戶可以從一組不同的值中進行選擇。其語法如下:
select var in …; do
break;
done
例如,下面這段程序的輸出是:
#!/bin/bash
echo "Your choice?"
select var in "a" "b" "c"; do
break
done
echo $var
----------------------------
Your choice?
1) a
2) b
3) c
第三,Shell Script中也可以使用自定義的函數,其語法形式如下:
functionname()
{
…
}
例如我們可以把上面第二個例子中第四到第十二行放入一個名為help函數體內,以後每次調用的時候直接寫help即可。函數中處理函數調用參數的方法是,直接用上面講過的$1、$2來分別表示第一、第二個參數,用$*表示參數列表。
第四,我們也可以在Shell下調試Shell Script腳本,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echo輸出查看變數取值了。Bash也提供了真正的調試方法,就是執行腳本的時候用-x參數。
sh ?x filename.sh
這會執行腳本並顯示腳本中所有變數的取值,也可以使用參數-n,它並不執行腳本,只是返回所有的語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