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編程
Ⅰ PLC編程的方式
PLC編程有五種標准化編程語言:順序功能圖(SFC)、梯形圖(LD)、功能模塊圖(FBD)三種圖形化語言和語句表(IL)、結構文本(ST)兩種文本語言。
最常用的是梯形圖。
Ⅱ 簡述常用的編程方法(至少寫出三種)
常用的編程方法有:順序結構編程、選擇結構編程、循環結構編程等。
Ⅲ 機器人的主要編程方式有哪些
焊接機器人作為一種可編程裝置,按照其編程方式可分為示
教編程、離線編程和自主編程三種。
(1)示教編程
示教編程是指操作人員通過人工手動的方式,利用示教板移動機器人末端焊槍跟蹤焊縫,適時記錄焊件焊縫軌跡和焊接工藝參數,機器人根據記錄信息採用逐點示教的方式再現焊接過程。這種逐點記錄焊槍姿態再重現的方法需要操作人員充當外部感測的角色,機器人自身缺乏外部信息感測,靈活性較差,而且對於結構復雜的焊件,需要操作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示教,編程效率低。當焊接環境參數發生變化時,需要重新示教焊接過程,不能適應焊接對象和任務變化的場合,焊接精度差
(2)離線編程
離線編程採用部分感測技術,主要依靠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建立機器人工作模型,對編程結果進行三維圖形學動畫模擬以檢測編程可靠性,最後將生成的代碼傳遞給機器人控制櫃控制機器人運行。與示教編程相比,離線編程可以減少機器人工作時間,結合CAD技術,簡化編程。國外機器人離線編程技術研究成熟,各工業機器人產商都配有各自機器人專用的離線編程軟體系統。比如ABB的Robot studio模擬編程軟體,既可以做模擬分析又可以離線編程。離線編程能夠構造模擬的焊接環境,依據工況條件,應用CAD技術構造相應的夾具、零件和工具的幾何模型。但缺乏真實焊接環境的感測數據,所構造的幾何模型對真實焊接目標也只是部分的描述,在焊接過程中必須做出偏差調節,因此離線編程難以描述真實的三維運動,不是特別可靠,在焊接過程中必須進行實時的偏差控制以滿足焊接工藝的要求
(3)自主編程
自主編程技術是實現機器人智能化的基礎。自主編程技術應用各種外部感測器使得機器人能夠全方位感知真實焊接環境,識別焊接工作台信息,確定工藝參數。
自主編程技術無需繁重的示教,減少了機器人的工作時間和工人的勞動時間,也無需根據工作台信息實時對焊接過程中的偏差進行糾正,大大提高了機器人的自主性和適應性而成為未來機器人發展的趨勢。
目前,常用的感測器有視覺感測器、超聲波感測器、電弧感測器、接觸式感測器等使機器人具備視覺、聽覺和觸覺等。
機器人的視覺感測器主要應用電荷藕合器件(CCD一一Charged Coupled Device)攝像機模擬人眼獲取外部信息,具備與工件無接觸、抗電磁干擾、檢測精度高、獲取信息豐富等優點。超聲波感測器價格低廉、測距方向性好,但是超聲波易受焊接雜訊、保護氣流因素的干擾而衰減,影響測量精度。電弧感測器則充分利用焊接過程的電弧參數對焊縫進行測量,不需要附加其他感測器就可以計算出焊槍與工件之間的距離,廣泛應用於對稱坡口焊縫如V型焊縫的焊接,對於復雜焊縫無良好檢測能力。接觸式感測器依靠探針沿焊縫運動,檢測探針的偏移得到焊槍與焊縫之間的偏差,感測器價格低廉、原理簡單、方便實現。但是隨著探針磨損和變形的加劇,檢測精度逐步降低,對於復雜焊縫以及高速焊接場合檢測能力一般。
對比而言,視覺感測器採集自然光焊縫圖像、激光結構光圖像和電弧光圖像,激光感測器單色性好、亮度高,對焊接過程的視覺採集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對復雜焊縫檢測能力良好。因此,具有視覺檢測能力的焊接機器人更能適應環境變化,實現機器人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