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64編譯器
① 編譯器64位和32位有什麼區別
從 32位到 64位架構的改變是一個根本的改變,因為大多數操作系統必須進行全面性修改,以取得新架構的優點。其它軟體也必須進行移植,以使用新的性能;較舊的軟體一般可藉由硬體兼容模式(新的處理器支持較舊的 32位版本指令集)或軟體模擬進行支持。或者直接在 64位處理器裡面實現 32位處理器核心(如同 Intel 的 Itanium 處理器,其內含有 x86 處理器核心,用來運行 32位 x86 應用程序)。支持 64位架構的操作系統,一般同時支持 32位和 64位的應用程序。
明顯的例外是 AS/400,其軟體運行在虛擬的指令集架構,稱為 TIMI(技術獨立機器界面),它會在運行之前,以低級軟體轉換成原生機器碼。低級軟體必須全部重寫,以搬移整個 OS 以及所有的軟體到新的平台。例如,當 IBM 轉移較舊的 32/48 比特「IMPI」指令集到 64位 PowerPC(IMPI 完全不像 32位 PowerPC,所以這比從 32位版本的指令集轉移到相同指令集的 64位版本的規模還要龐大)。
64位架構無疑可應用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應用程序,如數字視頻、科學【和諧你妹啊】運算、和早期的大型資料庫。在其它工作方面,其 32位兼容模式是否會快過同等級的 32位系統,這部分已有很多爭論。在 x86-64 架構(AMD64 和 Intel 64)中,主要的 32位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可平滑的運行於 64位硬體上。
Sun 的 64位 java 虛擬機的啟動速度比 32位虛擬機還慢,因為 Sun 仍假定所有的 64位機器都是伺服器,而且只有為 64位平台實現「伺服器」編譯器(C2)。[1]「客戶端」編譯器(C1)產生較慢的代碼,不過編譯較快速。所以盡管在 64位 JVM 的 Java 程序在一段很長的周期會運行的較好(一般為長時間運作的「伺服器」應用程序),它的啟動時間可能更久。對於短生命期的應用程序(如 Java 編譯器 javac)增加啟動時間可控制運行時間,使 64位的 JVM 整體變慢。
應當指出,在比較 32位和 64位處理器時,速度並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應用程序,如多任務、應力測試(stress testing)、簇(clustering)(用於HPC)可能更適合 64位架構以正確部署。為了以上原因,64位簇已廣泛部署於大型組織,如 IBM、Vodafone、HP、微軟。
② 32位的電腦怎麼編譯64位程序
方法/步驟
1、VS2010新建的VC++項目默認的組件平台是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