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gcc的編譯器用什麼用戶
GCC是RedHat系統自帶的軟體,只要用rpm -qf gcc就能查到GCC軟體包,找到GCC軟體包的全名,就可以用rpm -ivh 軟體包名就可以安裝了。至於音效卡,網卡,顯卡驅可以用U盤安裝,把那些驅動程序下載到U盤里,在把U盤掛載就可以安裝了。掛載的方法 mount /dev/cdrom /mnt.掛載好了之後就可以讀取裡面的內容來安裝了。實現上網的功能:把網卡驅動裝好之後,拉條網線。就可以了。
把windows里的文件傳到Linux直接用U盤就可以了,不過如果不用U盤也可以,不過那個復雜點。把WIN和LIN聯到同一區域網中。在WIN上建一個域,把LIN加到域里,再把要傳的文件掛載到LIN就可以了。WIN建好域直後把LIN加入到WIN的域中。先配置好LIN的IP地址(WIN的IP地址要和LIN的IP地址在同一網段),再把DNS指向WIN的IP地址。再到LIN裡面添加samb和wbin這2個服務。在WIN裡面打開--開始--運行--ping LINde IP地址,能PING通就沒問題。這個雖然復雜點,但是要能做通需要用到很多知識。
㈡ 如何在Windows下安裝使用gcc編譯器
1、 先去Cygwin網站下載一個安裝文件(setup.exe),這個文件體積很小,只有不到300KB。然後雙擊運行setup.exe。因為是第一次安裝,所以必須選擇從Internet在線安裝,也可以先從Internet下載安裝文件,然後再手動安裝。我選擇後者,因為這樣,以後我可以在不聯網的時候也能安裝。
2、接下來點擊「下一步」,然後從一系列伺服器列表中選擇一個你認為網速最快的一個作為下載伺服器。接著點擊「下一步」就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界面,用來選擇你想安裝的程序。
如果你不做任何修改,將默認安裝Cygwin運行所需的最少的程序和組件。不過,gcc編譯器不在默認安裝程序之列,所以你必須選擇安裝gcc。具體是, 在上述窗口中的列表中展開Devel目錄,找到gcc-g++一項,點擊「Default」,它就變成了「Install」,同時由於程序之間的依賴性 gcc-core條目的「Default」,也變成了「Install」。
此外,為了使gcc能正確編譯源文件,還必須安裝win32api庫,否則會編譯出錯。因此,你需要在上述窗口中展開Libs目錄,找到win32api一項,將它點成「Install」。
3. 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程序去下載所需的安裝文件了。一旦下載完畢,你再次運行setup.exe,先選擇你將要把Cygwin安裝在什麼地方,然後再選擇你 剛才所下載的那些安裝文件所在的硬碟位置。接著你還需要再次選擇安裝gcc和win32api。這樣,你就可以開始安裝了。
4. 安裝完成後,運行Cygwin。在窗口中敲入gcc就可以直接用gcc來編譯了。編譯鏈接生成的可執行文件,系統會自動加上.exe後綴,在Cygwin 環境中可以直接運行。但如果脫離Cygwin環境,而在MS DOS下運行,則會出錯。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將cygwin1.dll文件拷貝到C:\WINDOWS目錄下即可。
㈢ ubuntu系統下怎麼安裝gcc編譯器
你安裝一個名字叫做build-essential的軟體包,就可以一次將編譯器、make工具、所有的編程頭文件、函數庫等東東全部安裝上,其中也包括gcc編譯器,這是非常穩妥的安裝方式,安裝命令是用root用戶身份執行: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㈣ 如何在linux中安裝gcc編譯器
2004年4月20日最新版本的GCC編譯器3.4.0發布了。目前,GCC可以用來編譯C/C++、FORTRAN、java、OBJC、ADA等語言的程序,可根據需要選擇安裝支持的語言。GCC 3.4.0比以前版本更好地支持了C++標准。本文以在Redhat Linux上安裝GCC3.4.0為例,介紹了GCC的安裝過程。
安裝之前,系統中必須要有cc或者gcc等編譯器,並且是可用的,或者用環境變數CC指定系統上的編譯器。如果系統上沒有編譯器,不能安裝源代碼形式的GCC 3.4.0。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在網上找一個與你系統相適應的如RPM等二進制形式的GCC軟體包來安裝使用。本文介紹的是以源代碼形式提供的GCC軟體包的安裝過程,軟體包本身和其安裝過程同樣適用於其它Linux和Unix系統。
系統上原來的GCC編譯器可能是把gcc等命令文件、庫文件、頭文件等分別存放到系統中的不同目錄下的。與此不同,現在GCC建議我們將一個版本的GCC安裝在一個單獨的目錄下。這樣做的好處是將來不需要它的時候可以方便地刪除整個目錄即可(因為GCC沒有uninstall功能);缺點是在安裝完成後要做一些設置工作才能使編譯器工作正常。在本文中我採用這個方案安裝GCC 3.4.0,並且在安裝完成後,仍然能夠使用原來低版本的GCC編譯器,即一個系統上可以同時存在並使用多個版本的GCC編譯器。
按照本文提供的步驟和設置選項,即使以前沒有安裝過GCC,也可以在系統上安裝上一個可工作的新版本的GCC編譯器。
1. 下載
在GCC網站上(http://gcc.gnu.org/)或者通過網上搜索可以查找到下載資源。目前GCC的最新版本為 3.4.0。可供下載的文件一般有兩種形式:gcc-3.4.0.tar.gz和gcc-3.4.0.tar.bz2,只是壓縮格式不一樣,內容完全一致,下載其中一種即可。
2. 解壓縮
根據壓縮格式,選擇下面相應的一種方式解包(以下的「%」表示命令行提示符):
% tar xzvf gcc-3.4.0.tar.gz
或者
% bzcat gcc-3.4.0.tar.bz2 | tar xvf -
新生成的gcc-3.4.0這個目錄被稱為源目錄,用${srcdir}表示它。以後在出現${srcdir}的地方,應該用真實的路徑來替換它。用pwd命令可以查看當前路徑。
在${srcdir}/INSTALL目錄下有詳細的GCC安裝說明,可用瀏覽器打開index.html閱讀。
3. 建立目標目錄
目標目錄(用${objdir}表示)是用來存放編譯結果的地方。GCC建議編譯後的文件不要放在源目錄${srcdir]中(雖然這樣做也可以),最好單獨存放在另外一個目錄中,而且不能是${srcdir}的子目錄。
例如,可以這樣建立一個叫 gcc-build 的目標目錄(與源目錄${srcdir}是同級目錄):
% mkdir gcc-build
% cd gcc-build
以下的操作主要是在目標目錄 ${objdir} 下進行。
4. 配置
配置的目的是決定將GCC編譯器安裝到什麼地方(${destdir}),支持什麼語言以及指定其它一些選項等。其中,${destdir}不能與${objdir}或${srcdir}目錄相同。
配置是通過執行${srcdir}下的configure來完成的。其命令格式為(記得用你的真實路徑替換${destdir}):
% ${srcdir}/configure --prefix=${destdir} [其它選項]
例如,如果想將GCC 3.4.0安裝到/usr/local/gcc-3.4.0目錄下,則${destdir}就表示這個路徑。
在我的機器上,我是這樣配置的:
% ../gcc-3.4.0/configure --prefix=/usr/local/gcc-3.4.0 --enable-threads=posix --disable-checking --enable--long-long --host=i386-redhat-linux --with-system-zlib --enable-languages=c,c++,java
將GCC安裝在/usr/local/gcc-3.4.0目錄下,支持C/C++和JAVA語言,其它選項參見GCC提供的幫助說明。
5. 編譯
% make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我的機器上(P4-1.6),這個過程用了50多分鍾。
6. 安裝
執行下面的命令將編譯好的庫文件等拷貝到${destdir}目錄中(根據你設定的路徑,可能需要管理員的許可權):
% make install
至此,GCC 3.4.0安裝過程就完成了。
6. 其它設置
GCC 3.4.0的所有文件,包括命令文件(如gcc、g++)、庫文件等都在${destdir}目錄下分別存放,如命令文件放在bin目錄下、庫文件在lib下、頭文件在include下等。由於命令文件和庫文件所在的目錄還沒有包含在相應的搜索路徑內,所以必須要作適當的設置之後編譯器才能順利地找到並使用它們。
6.1 gcc、g++、gcj的設置
要想使用GCC 3.4.0的gcc等命令,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的路徑${destdir}/bin放在環境變數PATH中。我不用這種方式,而是用符號連接的方式實現,這樣做的好處是我仍然可以使用系統上原來的舊版本的GCC編譯器。
首先,查看原來的gcc所在的路徑:
% which gcc
在我的系統上,上述命令顯示:/usr/bin/gcc。因此,原來的gcc命令在/usr/bin目錄下。我們可以把GCC 3.4.0中的gcc、g++、gcj等命令在/usr/bin目錄下分別做一個符號連接:
% cd /usr/bin
% ln -s ${destdir}/bin/gcc gcc34
% ln -s ${destdir}/bin/g++ g++34
% ln -s ${destdir}/bin/gcj gcj34
這樣,就可以分別使用gcc34、g++34、gcj34來調用GCC 3.4.0的gcc、g++、gcj完成對C、C++、JAVA程序的編譯了。同時,仍然能夠使用舊版本的GCC編譯器中的gcc、g++等命令。
6.2 庫路徑的設置
將${destdir}/lib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LD_LIBRARY_PATH中,最好添加到系統的配置文件中,這樣就不必要每次都設置這個環境變數了。
例如,如果GCC 3.4.0安裝在/usr/local/gcc-3.4.0目錄下,在RH Linux下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上執行或者在文件/etc/profile中添加下面一句:
setenv LD_LIBRARY_PATH /usr/local/gcc-3.4.0/lib:$LD_LIBRARY_PATH
7. 測試
用新的編譯命令(gcc34、g++34等)編譯你以前的C、C++程序,檢驗新安裝的GCC編譯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8. 根據需要,可以刪除或者保留${srcdir}和${objdir}目錄。
㈤ 在安卓平台上安裝 GCC 的方法
android上安裝GCC的步驟腔衫:
1、准備文件:Terminal IDE.apk和GCC源文件。
2、解壓整個ZIP文件,並先將Terminal.apk文件安裝至手機中,然後把GCC整個文件一起放置到data/data/com.spartacusrex.spartacuside/files/system中。
3、者圓蘆修改data/data/com.spartacusrex.spartacuside/files/目錄下的.bashrc文件,添加以下代碼:
export CPLUS_INCLUDE_PATH=$IDESYSTEM/gcc/arm-linux-androideabi/c++/include:$CPLUS_INCLUDE_PATH
export C_INCLUDE_PATH=$IDESYSTEM/gcc/arm-linux-androideabi/include:$C_INCLUDE_PATH
export PATH=$IDESYSTEM/gcc/bin:$PATH
4、將gcc/bin下的文件改一下名,arm-linux-androideabi-g++改為g++,arm-linux-androideabi-gcc則改為gcc。
5、完成後重啟IDE即可使用GCC。
㈥ mac os 安裝gcc
下載完成後,通過terminal進入下載目錄,即gcc-4.8-bin.tar.gz所在的目錄。輸入命令:
gunzip gcc-4.8-bin.tar.gz
解壓gcc-4.8-bin.tar.gz壓縮包,注意只需要解壓一次,在同一目錄下得到gcc-4.8-bin.tar文件。
3.繼續在terminal中輸入命令:
sudo tar -xvf gcc-4.8-bin.tar
輸入密碼後,自動在當前目錄下生成了usr目錄。cd /user/local/bin就可以看到所有的gcc相關的命令了。當然你也可以將整個目錄移動到你需要的目錄。
4.添加gcc路徑。關掉當前terminal,重新新建一個terminal。輸入如下命令:
touch ——/.bash_profile
新建一個bash_profile文件,使用vi或者其他編輯器寫入如下代碼:
export PATH=「/Users/lizhaotailang/Gcc/usr/local/bin:$PATH」
,當然這是我的路徑,具體的路徑根據你的實際情況而定。寫入完成後關閉文件。為了使文件生效,還需要在terminal輸入
source ——/。bash_profile
。
5.查看是否生效。在terminal中輸入:
echo $PATH
,如果能夠在輸出中看到剛剛添加的路徑就說明添加成功了。或者直接輸入gcc命令,如果能夠看到gcc的clang錯誤而不是找不到文件的話,就說明配置成功了。
6.然後就可以愉快的使用gcc了。
㈦ 在Linux環境下如何安裝GCC編譯器
這一堆下來比較復雜,三兩句說不清的。以後問問題不要一下問太多,哪有人會為你一個人服務回答呀。幾句話說完的人也是在忽悠。我也只能簡單說說:
1、安裝GCC算是比較復雜的了,通常初學者很難明白。你要下載很多東西全安裝上才能用,它都是一個包一個包的,而且有的包你不想下也行。你要下載的通常會是以下幾個
gcc-v.rpm或tar.gz,最好不要下tar.gz。v是版本的意思。
gcc-core-v.rpm
gcc-g++-v.rpm
libstdc++6-v.rpm
libstdc++6-devel-v.rpm
先安裝上core再安裝別的就可以了。以上幾個的v 版本一定要一樣。
你也可以安裝上gdb
有時你還要再安裝上make-v.rpm,這個版本和上面的不是一起的。
是不是很難啊!:)呵呵
2、安裝硬體驅動。通常是Linux Distribution已經有了的,還有就是自己安裝的。安裝驅動如果手上沒有現成的,你就得自己去相應硬體廠商網站下載相應的驅動安裝了。這個也是要用rpm的包。你用的是Redhat,而且是VM虛擬機,所以你就用不著安裝什麼驅動了。
3、上網功能,通常你那個版本的Red hat沒有撥號軟體,你可以去下載個rp-pppoe安裝,再配置下就OK了,不過再針對你的系統是VM和Redhat,這個你也用不著了,你可以用VM的網橋或nat上網,這也是很不錯的。你還可以通過共享上網給你的LinuxVM,加上你的route。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nat,不過你要設置好網卡IP的。Redhat里/etc/sysonf/network里有個網卡設置文件。
這個網卡的IP和你的VM有關,最好IP設置成DHCP的。其它的自己研究下吧。
4、與Windows進行文件互傳。有幾個方法,一個是安裝VM的Linux.iso進去,一個是通過FTP,還有一個是samba
5、這個是一個警告,在你進入系統前檢測的一個警告,和你的VM有關。你可能是Redhat不是你自己裝的,從別的地方來的吧。不過應該可以用。只是系統文件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