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多線程編譯
Linux多線程程序編譯時記得加上一個-pthread的編譯參數就可以了,不加這個參數就通不過。
Ⅱ linux多線程程序編譯,需要包含庫
gcc -o XXX -lthread
在最後加上-lthread
Ⅲ Linux下如何實現shell多線程編程以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
Linux中多線程編程擁有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使多cpu系統更加有效等優點,下面小編將通過Linux下shell多線程編程的例子給大家講解下多線程編程的過程,一起來了解下吧。
#!/bin/bash
#———————————————————————————–
# 此例子說明了一種用wait、read命令模擬多線程的一種技巧
# 此技巧往往用於多主機檢查,比如ssh登錄、ping等等這種單進程比較慢而不耗費cpu的情況
# 還說明了多線程的控制
#———————————————————————————–
function a_sub
{
# 此處定義一個函數,作為一個線程(子進程)
sleep 3 # 線程的作用是sleep 3s
}
tmp_fifofile=「/tmp/$.fifo」 mkfifo $tmp_fifofile # 新建一個fifo類型的文件
exec 6《》$tmp_fifofile # 將fd6指向fifo類型
rm $tmp_fifofile thread=15 # 此處定義線程數
for
((i=0;i《$thread;i++));do echo
done 》&6 # 事實上就是在fd6中放置了$thread個回車符
for
((i=0;i《50;i++));do # 50次循環,可以理解為50個主機,或其他
read -u6 # 一個read -u6命令執行一次,就從fd6中減去一個回車符,然後向下執行,
# fd6中沒有回車符的時候,就停在這了,從而實現了線程數量控制
{ # 此處子進程開始執行,被放到後台
a_sub &&
{ # 此處可以用來判斷子進程的邏輯
echo 「a_sub is finished」
}
||
{ echo 「sub error」
}
echo 》&6 # 當進程結束以後,再向fd6中加上一個回車符,即補上了read -u6減去的那個
}
& done wait # 等待所有的後檯子進程結束
exec 6》&- # 關閉df6 exit 0
說明:
此程序中的命令
mkfifo tmpfile
和linux中的命令
mknod tmpfile p
效?果相同。區別是mkfifo為POSIX標准,因此推薦使用它。該命令創建了一個先入先出的管道文件,並為其分配文件標志符6。管道文件是進程之間通信的一種方式,注意這一句很重要
exec 6《》$tmp_fifofile # 將fd6指向fifo類型
如果沒有這句,在向文件$tmp_fifofile或者&6寫入數據時,程序會被阻塞,直到有read讀出了管道文件中的數據為止。而執行了上面這一句後就可以在程序運行期間不斷向fifo類型的文件寫入數據而不會阻塞,並且數據會被保存下來以供read程序讀出。
通過運行命令:
time 。/multithread.sh 》/dev/null
最終運算時間: 50/15 = 3組(每組15)+1組(5個《15 組成一個組)= 4組,每組花費時間:3秒,
則 3 * 4 = 12 秒。
傳統非多線程的代碼 運算時間: 50 * 3 = 150 秒。
上面就是Linux下shell多線程編程的實例介紹了,使用多線程編程還能夠改善程序結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看吧。
Ⅳ linux下c、c++下多線程編譯
C語言要求除main函數外 所有的函數必須先聲明才能使用 你可以在函數定義的時候一起聲明這個函數 但是在這個函數定義之前不能使用這個函數
下面用通俗點的語言講: 你在main函數中調用了thread函數, 但是如果你把void *thread(void *vargp);刪掉了, 那麼編譯器就找不到這個函數了(因為編譯器是從前往後編譯這個程序的) 因此編譯器是通不過的
有兩種方法, 一種就是像你之前寫的 先聲明這個函數 第二種是把void *thread(void *vargp){...}放到main函數的前面.
有些返回值和參數類型為int型的函數也可以不用聲明, 編譯器也能通過, 不過這是不建議的 也是不符合標準的
標准建議每個函數都應該給出它們的顯式的聲明
希望你懂了 嘿嘿
Ⅳ Linux 多線程編程(二)2019-08-10
三種專門用於線程同步的機制:POSIX信號量,互斥量和條件變數.
在Linux上信號量API有兩組,一組是System V IPC信號量,即PV操作,另外就是POSIX信號量,POSIX信號量的名字都是以sem_開頭.
phshared參數指定信號量的類型,若其值為0,就表示這個信號量是當前進程的局部信號量,否則該信號量可以在多個進程之間共享.value值指定信號量的初始值,一般與下面的sem_wait函數相對應.
其中比較重要的函數sem_wait函數會以原子操作的方式將信號量的值減一,如果信號量的值為零,則sem_wait將會阻塞,信號量的值可以在sem_init函數中的value初始化;sem_trywait函數是sem_wait的非阻塞版本;sem_post函數將以原子的操作對信號量加一,當信號量的值大於0時,其他正在調用sem_wait等待信號量的線程將被喚醒.
這些函數成功時返回0,失敗則返回-1並設置errno.
生產者消費者模型:
生產者對應一個信號量:sem_t procer;
消費者對應一個信號量:sem_t customer;
sem_init(&procer,2)----生產者擁有資源,可以工作;
sem_init(&customer,0)----消費者沒有資源,阻塞;
在訪問公共資源前對互斥量設置(加鎖),確保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線程訪問數據,在訪問完成後再釋放(解鎖)互斥量.
互斥鎖的運行方式:串列訪問共享資源;
信號量的運行方式:並行訪問共享資源;
互斥量用pthread_mutex_t數據類型表示,在使用互斥量之前,必須使用pthread_mutex_init函數對它進行初始化,注意,使用完畢後需調用pthread_mutex_destroy.
pthread_mutex_init用於初始化互斥鎖,mutexattr用於指定互斥鎖的屬性,若為NULL,則表示默認屬性。除了用這個函數初始化互斥所外,還可以用如下方式初始化: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pthread_mutex_destroy用於銷毀互斥鎖,以釋放佔用的內核資源,銷毀一個已經加鎖的互斥鎖將導致不可預期的後果。
pthread_mutex_lock以原子操作給一個互斥鎖加鎖。如果目標互斥鎖已經被加鎖,則pthread_mutex_lock則被阻塞,直到該互斥鎖佔有者把它給解鎖.
pthread_mutex_trylock和pthread_mutex_lock類似,不過它始終立即返回,而不論被操作的互斥鎖是否加鎖,是pthread_mutex_lock的非阻塞版本.當目標互斥鎖未被加鎖時,pthread_mutex_trylock進行加鎖操作;否則將返回EBUSY錯誤碼。注意:這里討論的pthread_mutex_lock和pthread_mutex_trylock是針對普通鎖而言的,對於其他類型的鎖,這兩個加鎖函數會有不同的行為.
pthread_mutex_unlock以原子操作方式給一個互斥鎖進行解鎖操作。如果此時有其他線程正在等待這個互斥鎖,則這些線程中的一個將獲得它.
三個列印機輪流列印:
輸出結果:
如果說互斥鎖是用於同步線程對共享數據的訪問的話,那麼條件變數就是用於在線程之間同步共享數據的值.條件變數提供了一種線程之間通信的機制:當某個共享數據達到某個值時,喚醒等待這個共享數據的線程.
條件變數會在條件不滿足的情況下阻塞線程.且條件變數和互斥量一起使用,允許線程以無競爭的方式等待特定的條件發生.
其中pthread_cond_broadcast函數以廣播的形式喚醒所有等待目標條件變數的線程,pthread_cond_signal函數用於喚醒一個等待目標條件變數線程.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喚醒一個固定的線程,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實現:定義一個能夠唯一標識目標線程的全局變數,在喚醒等待條件變數的線程前先設置該變數為目標線程,然後採用廣播的方式喚醒所有等待的線程,這些線程被喚醒之後都檢查該變數以判斷是否是自己.
採用條件變數+互斥鎖實現生產者消費者模型:
運行結果:
阻塞隊列+生產者消費者
運行結果:
Ⅵ 關於linux下多線程編程
pthread_join 線程停止等待函數沒有調用
pthread_create 線程生成後,沒有等子線程停止,主線程就先停止了。
主線程停止後,整個程序停止,子線程在沒有printf的時候就被結束了。
結論:不是你沒有看到結果,而是在子線程printf("..................\n");之前整個程序就已經停止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define FALSE -1
#define TRUE 0
void *shuchu( void *my )
{
int j;
printf("..................\n");
}
int main()
{
int i = 0;
int rc = 0;
int ret1;
pthread_t p_thread1;
if(0!=(ret1 = pthread_create(&p_thread1, NULL, shuchu, NULL)))printf("sfdfsdfi\n");
printf("[%d]\n",p_thread1);
pthread_join(p_thread1, NULL);
return TRUE;
}
Ⅶ Linux下如何實現shell多線程編程
程序代碼test.c共兩個線程,一個主線程,一個讀緩存區的線程: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char globe_buffer[100];
void *read_buffer_thread(void *arg); //這里先聲明一下讀緩存的線程,具體實現寫在後面了
int main()
{
int res,i;
pthread_t read_thread;
for(i=0;i<20;i++)
globe_buffer[i]=i;
printf("\nTest thread : write buffer finish\n");
sleep(3);\\這里的3秒是多餘,可以不要。
res = pthread_create(&read_thread, NULL, read_buffer_thread, NULL);
if (res != 0)
{
printf("Read Thread creat Error!");
exit(0);
}
sleep(1);
printf("waiting for read thread to finish...\n");
res = pthread_join(read_thread, NULL);
if (res != 0)
{
printf("read thread join failed!\n");
exit(0);
}
printf("read thread test OK, have fun!! exit ByeBye\n");
return 0;
}
void *read_buffer_thread(void *arg)
{
int i,x;
printf("Read buffer thread read data : \n");
for(i=0;i<20;i++)
{
x=globe_buffer[i];
printf("%d ",x);
globe_buffer[i]=0;//清空
}
printf("\nread over\n");
}
---------------------------------------------------------------------------------
以上程序編譯:
gcc -D_REENTRANT test.c -o test.o –lpthread
運行這個程序:
$ ./test.o:
Ⅷ LINUX下多線程編譯問題
你編譯的時候有加多線程連接選項嗎? 要加上 -lpthread 或者 -pthread (盡量選後者)
例如 gcc -pthread -o test main.cpp
另外你的線程創建的不對,函數指針不能強轉類型(這里也不用轉)
pthread_create(&procter_t,NULL,(void*)procter_f,NULL);
pthread_create(&consumer_t,NULL,(void*)consumer_f,NULL);
應該是
pthread_create(&procter_t,NULL,procter_f,NULL);
pthread_create(&consumer_t,NULL,consumer_f,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