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編譯性能
㈠ CPU的性能指標簡述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CPU吧。對CPU的性能指標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CPU的性能指標簡述,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CPU的性能指標簡述
CPU的性能指標主要包括頻率、字長、緩存、內核和製作工藝等。
1、CPU的頻率
2、CPU的位和字長
計算機在進行數據運算和傳輸時,都是使用二進制數中的0和1作為其數據的最基本單位。其中單獨的一個0或1稱為1位(bit),如十進制數8換算成二進制數是1000,我們就稱其為4bit,簡稱4b。由於位的單位太小,因此科學家們又引入了一個新的計量計算機中數據大小的單元,即位元組(Byte),簡稱B,位元組與位的換算關系是1位元組=8位,即1B=8b。
3、CPU的緩存
CPU的緩存(Cache)是CPU中的一種數據存儲器,它主要用於存儲CPU和內存進行數據交換時所傳輸的數據,它的存儲速度比內存的速度還快。CPU的緩存由兩部分組成,即1級緩存(L1Cache)和2級緩存(L2Cache)。
4、CPU的內核和介面
CPU的內核即CPU運算數據的處理中心。在通常情況下,當CPU生產廠商在推出一種新型CPU產品時,其與老款CPU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內核的構造上。
CPU的介面是指CPU背面與主板插槽接觸的部位。由於不同類型CPU的介面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具有某種介面類型的CPU,只能使用在具有相應類型插槽的主板上。
5、CPU的製造工藝
CPU的製造工藝一般指的是CPU內部主要電子元件之間所間隔的距離,其單位通常為nm(納米),其間隔距離越小,CPU的耗電量和發熱程度也越小。目前Intel和AMD的主流CPU產品,其製造工藝都已經達到65nm。
6、雙核
雙核是指在一個CPU中集成了兩個內核,使單個CPU就有兩個普通CPU的運算能力。目前主流的CPU都採用了雙核技術。
(1)cpu編譯性能擴展閱讀:
CPU術語
(1)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
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子系統,其中復制了頻繁使用的數據,以利於CPU快速訪問。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了頻繁訪如辯問的RAM位置的內容及這些數據項的存儲地址。當處理器引用存儲器中的某地址時,高速緩沖存儲器便檢查是否存有該地址。如果存有該地址,則將數據返回處理器;如果沒有保存該地址,則進行常規的存儲器訪問。因為高速緩沖存儲器總比主RAM
存儲器速度快,所以當RAM的訪問速度低於微處理器的速度時,常使用高速緩沖存儲器。
(2)clock:時鍾
計算機內部的一種電子電敬塌路,用來生成穩定的定時脈沖流,即用來同步每一次操作的數字信號。計算機的時鍾頻率是決定計算機運行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計算機的其他部件允許的范圍內,頻率越高越好,也作systemclock。
(3)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
它是在微處理器設計中一種對復雜指令的實現方案,通過這種實現方案就可以在匯編語言級別上調用這些指令。這些復雜指令的功能相當強大,它們能靈活地計算諸如內存地址之類的元素。
(4)Direct Memory Access (DMA):直接內存訪問
在外圍設備和主存之間開辟直接的數據交換通路的技術。CPU工作時,所有工作周期都用於執行CPU的程序。當外圍設備將要輸入或輸出的數據准備好後,挪用一個工作周期,供外圍設備和主存直接交換數據。這個周期之後,CPU又繼續執行原來的程序。這種方式是在輸入輸出子系統中增加了DMA控制器來代替原來CPU的工作,而使成批傳送的數據直接和主存交互,由DMA部件對數據塊的數據逐個計數並確定主存地址。
(5)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中央處理單元
計算機的計算和控制單元。中央處理單元,或微型計算機中的微處理器(單晶元中央處理單元),具有如下功能,如:取指令、解碼,以及執行指令和通過計算機主要數據傳輸通路(即匯流排)將信息輸入、輸出到其渣稿缺它資源。根據其定義,中央處理單元是起到了計算機大腦功能的晶元。
(6)access:訪問,存取
從存儲器讀取或向存儲器寫入數據的操作。
(7)address:地址,定址
表明在內存數據的'存放位置的數,引用或訪問存儲器中某個特定的位置。
(8)application processor:應用程序處理器
一種專門為某個應用系統而設計的處理器。
(9)benchmark:基準程序
用於測試硬體或軟體性能的程序。硬體基準程序利用程序來測試設備的性能—例如:CPU執行指令的速度。軟體基準程序確定程序在執行特定任務(例如重新計算電子表格中的數據)時的效率、准確性或速度。測試每個程序時都使用同樣的數據,因此從結果可以比較出運行效果更好的程序以及程序運行效果更好的區域。
(10)primary cache 一級高速緩存
設計在微處理器內部的高速緩存,放置在主板上的高速緩存器稱為二級高速緩存。
(11)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MP) 對稱多處理
指多台計算機進行並行處理的一種體系結構,它是一種共享體系結構。系統中的兩個以上的CPU可以共享系統中的一切資源,如內存、硬碟、操作系統、應用軟體以及數據。當多個應用程序一起運行時,SMP非常靈活並具有很高的容錯性。SMP利用大緩存及其它技術來減少匯流排流量、增加吞吐量。
(12)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erver (SMP server) 對稱多任務處理伺服器
一種計算機,在客戶/伺服器應用中作為伺服器。為提高其性能,在設計時採用了對稱多任務處理 (SMP) 的體系結構。
(13)3DNow! 技術
指AMD公司為解決傳統圖像處理過程中進行浮點運算和多媒體應用程序的瓶頸問題,研究開發的一套全新的指令集,也是該公司首次提出的三維圖像處理技術。此技術提高了三維圖形性能及逼真的圖形效果,開創了計算機與三維圖形加速卡同步運算的先河。
該指令集共包含21個指令,可最大程度地支持被稱為「單指令多數據(SIMD)」的浮點運算。傳統處理器所欠缺的浮點運算能力在採用3DNow!技術的AMD
K6(r) -2系列處理器中得到應用。
(14)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ctor 的首字母縮略詞。
它是一種半導體技術,可以將成對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 (MOSFET) 集成在一塊矽片上。該技術通常用於生產 RAM 和交換應用系統,
產品速度很快,而且功耗極低。
(15)CPU cycle:CPU周期
CPU所能識別的最小時間單元,通常為億分之幾秒。CPU執行最簡單的指令時所需要的時間,例如讀取寄存器中的內容,也作 clocktick。
(16)coprocessor:協處理器
一種處理器,與主微處理器不同,它執行附加的功能並協助主微處理器進行工作。最常見的一種協處理器是浮點協處理器,它在執行數值計算時比個人計算機中的通用微處理器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17)floating-point processor:浮點處理器
執行浮點數算術運算的協處理器。浮點數是指用尾數和相對一個基數的指數表示的數。例如,2.33×1023 就是一個浮點數。在系統中加入一個浮點數處理器,在使用識別並應用該協處理器的軟體時,可以大幅度地加快數學運算和圖像處理速度。i486DX、68040和更高級的處理器含有內置的浮點處理器。
CPU超頻方法
一、默認電壓超頻
默認電壓超頻,也是最常見的超頻方式,這種超頻方式最安全,最CPU與其他硬體基本沒有「副作用」,在DIY用戶中這種超頻方式最為常見。
1、調整外頻
調整外頻,在主板BIOS設置上,找到Base Clock的選項,這個就是CPU的外頻。把外頻調高,根據具體Core i7而定,不過Core i7一般默認電壓可以穩定運行在3.5G左右,例如i7 920,外頻調整為166,這時主頻就是166x20=3.33GHz。
2、關閉睿頻技術
CPU超頻後很可能會因為睿頻技術而變得不穩定,此時需要關閉這項技術,在BIOS中找到Intel Turbo Boost的項目,關閉即可。當然,如果你能尋找到CPU的極限體質,可以配合開啟睿頻技術來超頻,但對於初級超頻用戶來說,還是關閉比較妥當。
3、內存分頻
由於內存頻率和CPU外頻是以一定比例來設定的,調整CPU外頻後,內存頻率也需要調整,否則內存也進入了超頻狀態,很可能因為內存體質不佳而超頻失敗。現在主流內存是DDR3-1333,可調整內存分頻,使內存頻率接近1333MHz,保證超頻成功,當然,內存也是可以超頻的,但性能提升不明顯。
4、電壓設置為默認
最後一步是找到CPU電壓的選項,一般情況下,用AUTO是沒問題的,不過會主板多數會自動加壓保證穩定,這樣會增加CPU發熱量與功耗,所以我們調整為默認,一般設置成「+0」或「NORMAL」。保存退出,如果系統順利啟動,初步判定超頻成功。
超頻後性能提升不少
小幅度超頻後,性能提升不少,此時Core i7 920的性能完全可以和前旗艦Core i7 975相媲美了,要知道即使是現在,i7 975的價格也是i7 920的兩到三倍。
二、加電壓超頻電壓超頻
為保證CPU超頻後穩定或要獲取更高的主頻,適當加一些電壓是可以的。前三步超頻就不重復了,和前面的一樣,關鍵是第四步加電壓。方法就是在BIOS找到電壓選項,設置為AUTO,很多主板會自動加電壓。
加電壓超頻
不過AUTO並非很智能的,很可能會加電壓過多或過少,還是手動加電壓比較穩妥。一般Core i7的默認電壓為1.1XX,筆者建議最大不要超過1.35,每次以0.05的電壓來加壓,直到穩定,這樣超頻對CPU的副作用也不會很大。
CPU超頻失敗了怎麼辦?
當然,萬事都未必能如人願,超頻也一樣,並不是每次都會成功,超頻失敗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在你身上。雖然失敗不一定是說明自己水平不行或者產品品質有問題,但我們也要做好心理准備和應對的措施。
超頻失敗後無法進入系統
其實,目前大多數的主板都能很好的避免由於超頻失敗而導致的無法開機情況。當出現由於超頻而無法正常的開機重啟時,主板會自動載入系統的默認設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運作。但也有部分主板需要用戶在重啟時長按「Insert」鍵來重新載入默認設定。
恢復為出廠時的默認設置
如果還能夠進入BIOS設定界面,我們就可以選擇"Load optimized default"這個選項來恢復,該選項實際就是恢復為出廠時的默認設置。如果無法令系統正常開機,連BIOS設定界面都無法進入的話,也不必太過慌張,還可以清空COMS,恢復到出廠狀態。
跳線帽
一款情況,在主板的BIOS或電池旁邊,
會有一個小小的跳線帽(如上圖,默認短接了1、2針腳)。
清空BIOS
我們只需徹底關閉電源,把跳線帽拔出,放在2、3針腳上短接5秒鍾。BIOS由於失去電力供應,裡面的設定也將隨之掉失,恢復默認。不過,最後還要記得再把跳線帽放回1、2針腳處,否則是開不了機滴。
大多數i7主板都有清空COMS按鍵
當然,搭配Core i7的中高端主板大多數都有清空COMS功能按鍵,一按即可。
雖然Core i7默認性能已經很強大,但超頻能帶來Core i7的性能提升,尤其是默認電壓超頻,不會對Core i7造成任何副作用。但我們在給Core i7超頻之前,需要准備好一個不錯的CPU散熱器,因為Core i7超頻的散熱量很大,以免造成超頻過程中出現死機的故障。
㈡ 編譯程序 什麼CPU更快
Intel I7四核 強。光一個CPU就2000元多
沒有哪個CPU比這個更牛了。AMD的高端只能靠邊站
㈢ 編譯程序所需要的時間和電腦的性能有關系么
有關系的
當需要編譯工程的復雜度一定的時候,電腦性能越好,編譯所需要時間越短;反之,則時間越長。
當電腦性能一定的時候,工程越復雜,則編譯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反之,則時間越短。
㈣ 腳本編譯速度和CPU有關嗎
有關的。CPU越強大,編譯越快咯,軟體的編譯也是這樣,做大工程的點完編譯就可以泡杯咖啡慢慢喝了
㈤ 編程吃cpu單核還是多核
編程序使用的IDE工具,一般是多線程的,一邊開發代碼、一邊自動自動分析語法和提示函數用法。這就用到CPU多核性能。編譯程序時只會使用一顆CPU的單線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