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for腳本
我比較認同「ssh之後是遠程主機執行的命令
本地變數不起作用」這種說法
你的腳本之所以$aaa能回顯,是因為在本地定義了這個變數,但本地沒有定義$i這個變數,所以無法顯示變數值,把aaa="u1 u2"一塊塞<<ff.......ff這個內聯重定向數據中去。再試試看。
❷ linux開機啟動會依次載入哪些腳本
1、相關基礎知識點x0dx0a 1)redhat的啟動方式和執行次序是: x0dx0a載入內核 x0dx0a執行init程序 x0dx0a /etc/rc.d/rc.sysinit # 由init執行的第一個腳本 x0dx0a /etc/rc.d/rc $RUNLEVEL # $RUNLEVEL為預設的運行模式 x0dx0a /etc/rc.d/rc.local #相應級別服務啟動之後、在執行該文件(其實也可以把需要執行的命令寫到該文件中)x0dx0a /sbin/mingetty # 等待用戶登錄 x0dx0ax0dx0a在Redhat中,/etc/rc.d/rc.sysinit主要做在各個運行模式中相同的初始化工作,包括: x0dx0a調入keymap以及系統字體 x0dx0a啟動swapping x0dx0a設置主機名 x0dx0a設置NIS域名 x0dx0a檢查(fsck)並mount文件系統 x0dx0a打開quota x0dx0a裝載音效卡模塊 x0dx0a設置系統時鍾 x0dx0ax0dx0a等等。 x0dx0a /etc/rc.d/rc則根據其參數指定的運行模式(運行級別,你在inittab文件中可以設置)來執行相應目錄下的腳本。凡是以Kxx開頭的,都以stop為參數來調用;凡是以Sxx開頭的,都以start為參數來調用。調用的順序按xx從小到大來執行。(其中xx是數字、表示的是啟動順序)例如,假設預設的運行模式是3,/etc/rc.d/rc就會按上述方式調用 /etc/rc.d/rc3.d/下的腳本。 x0dx0ax0dx0a值得一提的是,Redhat中的運行模式2、3、5都把/etc/rc.d/rc.local做為初始化腳本中的最後一個,所以用戶可以自己在這個文件中添加一些需要在其他初始化工作之後,登錄之前執行的命令。 x0dx0a init在等待/etc/rc.d/rc執行完畢之後(因為在/etc/inittab中/etc/rc.d/rc的 x0dx0a action是wait),將在指定的各個虛擬終端上運行/sbin/mingetty,等待用戶的登錄。 x0dx0ax0dx0a至此,LINUX的啟動結束。x0dx0a 2、init運行級別及指令x0dx0ax0dx0a一、什麼是INIT: x0dx0ainit是Linux系統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 x0dx0a所謂的init進程,它是一個由內核啟動的用戶級進程。 x0dx0a內核自行啟動(已經被載入內存,開始運行,並已初始化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結構等)之後,就通過啟動一個用戶級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導進程。所以,init始終是第一個進程(其進程編號始終為1)。 x0dx0a內核會在過去曾使用過init的幾個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確位置(對Linux系統來說)是/sbin/init。如果內核找不到init,它就會試著運行/bin/sh,如果運行失敗,系統的啟動也會失敗。x0dx0a二、運行級別 x0dx0a那麼,到底什麼是運行級呢? x0dx0a簡單的說,運行級就是操作系統當前正在運行的功能級別。這個級別從1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 x0dx0a不同的運行級定義如下 x0dx0a# 0 -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 設置為0 ) x0dx0a# 1 - 單用戶模式 # s init s = init 1x0dx0a# 2 - 多用戶,沒有 NFS x0dx0a#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級) x0dx0a# 4 - 沒有用到 x0dx0a# 5 - X11 多用戶圖形模式(xwindow) x0dx0a#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6 ) x0dx0a這些級別在/etc/inittab 文件里指定。這個文件是init 程序尋找的主要文件,最先運行的服務是放在/etc/rc.d 目錄下的文件。在大多數的Linux 發行版本中,啟動腳本都是位於 /etc/rc.d/init.d中的。這些腳本被用ln 命令連接到 /etc/rc.d/rcn.d 目錄。(這里的n 就是運行級0-6) x0dx0a 3):chkconfig 命令(redhat 操作系統下)x0dx0ax0dx0a不像DOS 或者 Windows,Linux 可以有多種運行級。常見的就是多用戶的2,3,4,5 ,很多人知道 5 是運行 X-Windows 的級別,而 0 就x0dx0a是關機了。運行級的改變可以通過 init 命令來切換。例如,假設你要維護系統進入單用戶狀態,那麼,可以使用 init 1 來切換。在 Linux 的運行級的切換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尋找對應運行級的目錄/etc/rc[0-6].d下的K 和 S 開頭的文件,按後面的數字順序,執行這x0dx0a些腳本。對這些腳本的維護,是很繁瑣的一件事情,Linux 提供了chkconfig 命令用來更新和查詢不同運行級上的系統服務。 x0dx0ax0dx0a語法為: x0dx0a chkconfig --list [name] x0dx0a chkconfig --add name x0dx0a chkconfig --del name x0dx0a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x0dx0a chkconfig [--level levels] name x0dx0a chkconfig 有五項功能:添加服務,刪除服務,列表服務,改變啟動信息以及檢查特定服務的啟動狀態。 x0dx0a chkconfig 沒有參數運行時,顯示用法。如果加上服務名,那麼就檢查這個服務是否在當前運行級啟動。如果是,返回 true,否則返回false。 --level 選項可以指定要查看的運行級而不一定是當前運行級。 x0dx0ax0dx0a如果在服務名後面指定了on,off 或者 reset,那麼 chkconfig 會改變指定服務的啟動信息。on 和 off 分別指服務在改變運行級時的啟動和停止。reset 指初始化服務信息,無論有問題的初始化腳本指定了什麼。 x0dx0ax0dx0a對於 on 和 off 開關,系統默認只對運行級 3,4, 5有效,但是 reset 可以對所有運行級有效。指定 --level 選項時,可以選擇特定的運行級。 x0dx0a x0dx0a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每個運行級,只能有一個啟動腳本或者停止腳本。當切換運行級時,init 不會重新啟動已經啟動的服務,也不會再次去停止已經停止的服務。 x0dx0ax0dx0a選項介紹: x0dx0a --level levels x0dx0ax0dx0a指定運行級,由數字 0 到 7 構成的字元串,如: x0dx0a --level 35 表示指定運行級3 和5。 x0dx0ax0dx0a要在運行級別3、4、5中停運 nfs 服務,使用下面的命令: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ff x0dx0a --add name x0dx0ax0dx0a這個選項增加一項新的服務,chkconfig 確保每個運行級有一項啟動(S) 或者 殺死(K) 入口。如有缺少,則會從預設的init 腳本自動x0dx0a建立。 x0dx0a --del name x0dx0ax0dx0a用來刪除服務,並把相關符號連接從 /etc/rc[0-6].d 刪除。 x0dx0a --list name x0dx0ax0dx0a列表,如果指定了name 那麼只是顯示指定的服務名,否則,列出全部服務在不同運行級的狀態。 x0dx0ax0dx0a運行級文件 x0dx0ax0dx0a每個被chkconfig 管理的服務需要在對應的init.d 下的腳本加上兩行或者更多行的注釋。 x0dx0ax0dx0a第一行告訴 chkconfig 預設啟動的運行級以及啟動和停止的優先順序。如果某服務預設不在任何運行級啟動,那麼使用 - 代替運行級。 x0dx0ax0dx0a第二行對服務進行描述,可以用 跨行注釋。 x0dx0ax0dx0a例如,random.init 包含三行: x0dx0a # chkconfig: 2345 20 80 x0dx0a # description: Saves and restores system entropy pool for x0dx0a # higher quality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x0dx0ax0dx0a表明 random 腳本應該在運行級 2, 3, 4, 5 啟動,啟動優先權為20,停止優先權為 80。 x0dx0ax0dx0a好了,介紹就到這里了,去看看自己目錄下的/etc/rc.d/init.d 下的腳本吧。 x0dx0ax0dx0a設置自啟動服務:chkconfig --level 345 nfs on x0dx0a2. 實例介紹:x0dx0a 1、在linux下安裝了apache 服務(通過下載二進制文件經濟編譯安裝、而非rpm包)、apache 服務啟動命令: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讓apache服務運行在運行級別3下面。x0dx0a命令如下: x0dx0a 1)touch /etc/rc.d/init.d/apachex0dx0a vi /etc/rc.d/init.d/apachex0dx0a chown -R root /etc/rc.d/init.d/apachex0dx0a chmod 700 /etc/rc.d/init.d/apachex0dx0a ln -s /etc/rc.d/init.d/apache /etc/rc.d/rc3.d/S60apache #S 是start的簡寫、代表啟動、K是kill的簡寫、代表關閉。60數字x0dx0a代表啟動的順序。(對於iptv系統而言、許多服務都是建立在資料庫啟動的前提下才能夠正常啟動的、可以通過該數字就行調整腳本的啟動順序)) x0dx0a apache的內容:x0dx0a #!/bin/bashx0dx0a #Start httpd servicex0dx0a /server/apache/bin/apachectl startx0dx0ax0dx0a至此 apache服務就可以在運行級別3下 隨機自動啟動了。(可以結合chkconfig 對啟動服務進行相應的調整)。x0dx0a由於相關變數定義不同, 所以以下啟動順序僅供參考x0dx0a在Redhat Redflag centos fc linux系統裡面腳本的啟動x0dx0a先後:x0dx0a第一步:通過/boot/vm進行啟動 vmlinuzx0dx0a第二步:init /etc/inittabx0dx0a第三步:啟動相應的腳本,並且打開終端x0dx0arc.sysinitx0dx0arc.d(裡面的腳本)x0dx0arc.localx0dx0a第四步:啟動login登錄界面 loginx0dx0a第五步:在用戶登錄的時候執行sh腳本的順序:每次登錄的時候都會完全執行的x0dx0a/etc/profile.d/filex0dx0a/etc/profilex0dx0a/etc/bashrcx0dx0a/root/.bashrcx0dx0a/root/.bash_profilex0dx0a編者註:x0dx0aNtsysv命令也可以實現根據不同運行級別啟動不同的服務,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ntsysv命令,默認採用圖形的方式管理服務的啟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的服務,只對當前的運行級別有效果!因此,建議最好還是使用 chkconfig 來進行服務的管理。
❸ Linux:關於腳本for循環的執行順序
執行一次,for in 後邊的`` 或 $() 會產生一個list。然後依次讀取。
❹ linux shell腳本下使用for循環 輸出等邊三角形 過任務的 求大神指點
#!/bin/bash
read -p "please input the longs:" long
for((i=1;i<=$long;i++))
do
for((j=$long;j>i;j--))
do
echo -n " "
done
for m in `seq 1 $i`
do
echo -n "+"
done
for((n=1;n<i;n++))
do
echo -n "+"
done
echo ""
done
long為你自己輸入的邊長,如果有規定長度,把$long改成數就行
❺ Linux的shell腳本for循環怎麼調用位置變數
1、利用$@, $#, $*參數或shift移位參數進行循環
2、例1
#!/bin/sh
while [ $# -gt 0 ]; do
echo $1
shift;
done
3、例2
#!/bin/sh
until (($#==0)); do
echo $1
shift;
done
4、例3
#!/bin/sh
for x in $*;do
echo $x
done
5、例4
#!/bin/sh
for x in $@;do
echo $x
done
❻ Linux Shell 腳本編程最佳實踐
IT路邊社
前言
與其它的編碼規范一樣,這里所討論的不僅僅是編碼格式美不美觀的問題, 同時也討論一些約定及編碼標准。這份文檔主要側重於我們所普遍遵循的規則,對於那些不是明確強制要求的,我們盡量避免提供意見。
編碼規范對於程序員而言尤為重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本文檔中的准則致力於最大限度達到以下原則:
盡管本文檔涵蓋了許多基礎知識,但應注意的是,沒有編碼規范可以為我們回答所有問題,開發人員始終需要再編寫完代碼後,對上述原則做出正確的判斷。
注 :未明確指明的則默認為必須(Mandatory)
主要參考如下文檔:
僅建議Shell用作相對簡單的實用工具或者包裝腳本。因此單個shell腳本內容不宜太過復雜。
在選擇何時使用shell腳本時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可執行文件不建議有擴展名,庫文件必須使用 .sh 作為擴展名,且應是不可執行的。
執行一個程序時,無需知道其編寫語言,且shell腳本並不要求具有擴展名,所以更傾向可執行文件沒有擴展名。
而庫文件知道其編寫語言十分重要,使用 .sh 作為特定語言後綴的擴展名,可以和其他語言編寫的庫文件加以區分。
文件名要求全部小寫, 可以包含下劃線 _ 或連字元 - , 建議可執行文件使用連字元,庫文件使用下劃線。
正例:
反例:
源文件編碼格式為UTF-8。避免不同操作系統對文件換行處理的方式不同,一律使用 LF 。
每行最多不超過120個字元。每行代碼最大長度限制的根本原因是過長的行會導致閱讀障礙,使得縮進失效。
除了以下兩種情況例外:
如出現長度必須超過120個字元的字元串,應盡量使用here document或者嵌入的換行符等合適的方法使其變短。
示例:
除了在行結束使用換行符,空格是源文件中唯一允許出現的空白字元。
對從來沒有用到的或者被注釋的方法、變數等要堅決從代碼中清理出去,避免過多垃圾造成干擾。
Bash 是唯一被允許使用的可執行腳本shell。
可執行文件必須以 #!/bin/bash 開始。請使用 set 來設置shell的選項,使得用 bash echo "Process $: Done making $$$."
# 示例7:命令參數及路徑不需要引號 grep -li Hugo /dev/ "$1"
# 示例8:常規變數用雙引號,ccs可能為空的特殊情況可不用引號 git send-email --to "${reviewers}" ${ccs:+"--cc" "${ccs}"}
# 示例9:正則用單引號,$1可能為空的特殊情況可不用引號 grep -cP '([Ss]pecial||?characters*) ${1:+"$1"}
# 示例10:位置參數傳遞推薦帶引號的"$@",所有參數作為單字元串傳遞用帶引號的"$*" # content of t.sh func_t { echo num: $# echo args: 1:$1 2:$2 3:$3 }
func_t "$@" func_t "$*" # 當執行 ./t.sh a b c 時輸出如下: num: 3 args: 1:a 2:b 3:c num: 1 args: 1:a b c 2: 3:
使用 $(command) 而不是反引號。
因反引號如果要嵌套則要求用反斜杠轉義內部的反引號。而 $(command) 形式的嵌套無需轉義,且可讀性更高。
正例:
反例:
條件測試
使用 [[ ... ]] ,而不是 [ , test , 和 /usr/bin/[ 。
因為在 [[ 和 ]] 之間不會出現路徑擴展或單詞切分,所以使用 [[ ... ]] 能夠減少犯錯。且 [[ ... ]] 支持正則表達式匹配,而 [ ... ] 不支持。參考以下示例:
盡可能使用變數引用,而非字元串過濾。
Bash可以很好的處理空字元串測試,請使用空/非空字元串測試方法,而不是過濾字元,讓代碼具有更高的可讀性。正例:
反例:
正例:
反例:
正例:
反例:
文件名擴展
當進行文件名的通配符擴展時,請指定明確的路徑。
當目錄中有特殊文件名如以 - 開頭的文件時,使用帶路徑的擴展通配符 ./* 比不帶路徑的 * 要安全很多。
應該避免使用eval。
Eval在用於分配變數時會修改輸入內容,但設置變數的同時並不能檢查這些變數是什麼。反例:
請使用進程替換或者for循環,而不是通過管道連接while循環。
這是因為在管道之後的while循環中,命令是在一個子shell中運行的,因此對變數的修改是不能傳遞給父shell的。
這種管道連接while循環中的隱式子shell使得bug定位非常困難。反例:
如果你確定輸入中不包含空格或者其他特殊符號(通常不是來自用戶輸入),則可以用for循環代替。例如:
使用進程替換可實現重定向輸出,但是請將命令放入顯式子 shell,而非 while 循環創建的隱式子 shell。例如:
總是檢查返回值,且提供有用的返回值。
對於非管道命令,使用 $? 或直接通過 if 語句來檢查以保持其簡潔。
例如:
當內建命令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務時,在shell內建命令和調用外部命令之間,應盡量選擇內建命令。
因內建命令相比外部命令而言會產生更少的依賴,且多數情況調用內建命令比調用外部命令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通常外部命令會產生額外的進程開銷)。
正例:
反例:
載入外部庫文件不建議用使用.,建議使用source,已提升可閱讀性。正例:
反例:
除非必要情況,盡量使用單個命令及其參數組合來完成一項任務,而非多個命令加上管道的不必要組合。常見的不建議的用法例如:cat和grep連用過濾字元串; cat和wc連用統計行數; grep和wc連用統計行數等。
正例:
除特殊情況外,幾乎所有函數都不應該使用exit直接退出腳本,而應該使用return進行返回,以便後續邏輯中可以對錯誤進行處理。正例:
反例:
推薦以下工具幫助我們進行代碼的規范:
原文鏈接:http://itxx00.github.io/blog/2020/01/03/shell-standards/
獲取更多的面試題、腳本等運維資料點擊: 運維知識社區 獲取
腳本之---簡訊轟炸機
腳本之---QQ微信轟炸機
ansible---一鍵搭建redis5.0.5集群
elk7.9真集群docker部署文檔
全球最全loki部署及配置文檔
最強安全加固腳本2.0
一鍵設置iptbales腳本
❼ Linux腳本:for循環 {1..100}和$(seq 1 100)兩種列表模式,什麼區別
{x..y[..i]} 這種形式是bash內部的一種表達式,會生成一個空格分隔的數字序列字元串
$(cmd) 或 `cmd` 是bash的另一種表達式,表示把cmd的輸出作為一個字元串
因此可見, 使用$(seq x y)的方式系統會啟動一個新的進程運行cmd命令,相對於{x..y}的方式,速度上會有劣勢,同時內存佔用也會更多,此外還依賴/bin/seq命令的存在。
❽ 關於linux shell腳本中for循環的問題
你的變數指定的有問題。你可以這么寫:
#!/bin/bash
for i in $( seq 1 100 )
do
echo $i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