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鏡位
Ⅰ 什麼是分鏡頭腳本
想了解什麼是分鏡頭腳本,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分鏡頭。
分鏡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導演按照自己的總體構思,將故事情節內容以鏡頭為基本單位,劃分出不同的景別、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系等,等於是未來影片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後期的拍攝和製作,基本都會以分鏡頭劇本為直接依據,所以也稱為導演劇本或工作台本。
分鏡頭劇本的內容一般包括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指一個鏡頭中的動作、台詞、場面調度、環境造型)、音響、音樂等,按統一表格列出。對於分鏡頭來說,可以通過畫面表達,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但是就溝通效果來看,圖畫的傳遞效果要強於文字效果。
分鏡頭的存在可以降低影視製作成本,可以減少劇組在動作、鏡頭、走位上浪費的時間。
文字分鏡
Ⅱ 正反打鏡頭分鏡頭腳本怎麼寫
抖音短視頻運營學習路線圖,帶你全面系統性學習抖音短視頻運營!
抖音短視頻—分鏡頭腳本製作
1.了解短視頻腳本前期准備工作。
2.掌握短視頻腳本分鏡頭設計。
3.完整的短視頻案例拆解。
4.了解短視頻腳本常規操作。
學習背景:
1、為什麼要學習短視頻腳本?
一條短視頻雖然只有幾十秒或者1-3分鍾,但是優秀的短視頻里的故事情節都由專業的編劇完成,每個鏡頭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就像導演要拍一部電影,每個鏡頭都是有設計的,對於鏡頭的設計,利用的就是鏡頭腳本。你以為隨便拍一個視頻都能爆火嗎?即使真的火了,那也是運氣。想要一直火下去,就要一直有優質的內容產出,才能留住粉絲。
2、短視頻腳本難寫嗎?
難。很多人經常問這個問題,我只說寫腳本是一件非常燒腦的事,一個爆款視頻需要精雕細琢,短視頻的幾十秒,每一個鏡頭都不能浪費。
大家都知道抖音平台很注重內容,但現在的內容同質化很嚴重,想要做好一個賬號,請多花時間在內容上。
今天,我將重點從拍攝腳本准備和分鏡頭腳本設計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分享,以及完整的短視頻腳本內容策劃到成片案例,。
一、腳本前期准備
在編寫你的短視頻拍攝腳本前,你需要確定你的短視頻整體內容思路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拍攝定位
在拍攝前期,我們就要定位內容的表達形式,比如你要做短視頻是知識講解類,還是劇情短片。
2、拍攝主題
主題是賦予內容定義的,比如美食專家系列,那麼拍攝一個魚香肉絲,這就是具體的拍攝主題。
3、拍攝時間
確定拍攝時間有兩個目的:
1.一定要提前和攝影師約定時間,不然會影響拍攝進度。
2.確定拍攝時間之後,可以做成可落地的拍攝方案,把握時間進度,不會產生拖拉問題。
4、拍攝地點
拍攝地點非常重要,要拍的是室內場景還是室外場景,是日場還是夜場。比如拍攝家庭美食,室內場景要選擇普通的家庭廚房,還是選擇開放式的廚房,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確定好的,方便預約拍攝場地。
5、拍攝對象
產品、人物。如果是劇情短片,要提前准備好演員。
6、主要內容和劇情
內容和劇情是短視頻內容策劃部分,就是把前期的創意點子、內容物料,轉化為具體的實施方案,讓團隊能清楚地知道這條視頻從什麼方面入手,怎樣獲得用戶的認可。
7、短視頻拍攝前期准備範本——參考
二、分鏡頭腳本設計
在拍攝分鏡頭腳本裡面,我們要對每一個鏡頭進行細致設計,我們今天主要從場景、景別、角度、運鏡、演員、服裝、道具、內容、時長、拍攝參照(圖例)、背景音樂bgm,11個要素進行講解。
1、場景
拍攝場景總的來說就是拍攝的環境,比如:會議室、廣場、超市、酒店、街道等。
2、景別
景別也就是拍攝的時候是要用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他們當中的哪一種,就拿拍攝人物來說。
遠景,就是把整個人和所在的環境都拍攝在畫面裡面,常用來展示是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一些戰爭的場景。
全景,全景比遠景要更近一點,把人物身體整個展示在畫面裡面,用來表現人物的全身動作,或者是人物之間的關系。
中景,就是只拍攝人物膝蓋至頭頂的部分,不僅能夠使觀眾能夠看清人物的表情,而且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
近景,也就是拍攝人物胸部以上是頭部的部位,非常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或者是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態甚至是我們的細微動作。
特寫,就是對人物的眼睛、鼻子、嘴、手指、腳趾等這樣的細節進行拍攝,適合用來表現需要突出的細節。
3、角度
鏡頭角度主要有平視、斜角、仰角和俯角。
平視是最基本的拍攝角度,客觀表現內容,鏡頭與拍攝對象眼睛齊高。
斜角故意傾斜拍攝讓大家注意到畫面失調。
仰角,從低角度仰視拍攝,可以使對象更加高大或占據主導地位。
俯角,從高往下的拍攝,讓被攝人物顯得比較弱小。
4、運鏡
運鏡就是指鏡頭的運動方式(攝像機鏡頭調焦方式),比如從近到遠,平移推進,旋轉推進。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5、演員
劇本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比如:男主、女主、路人。
6、服裝
衣服、鞋子、包包,演員根據不同的場景搭配。
7、道具
可以選的道具有很多種,玩法也有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道具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是畫蛇添足,不要讓它搶了主體的風采。
8、內容
演員的台詞、解說稿、或者鏡頭內容,需要拍攝的畫面等。台詞是為了鏡頭表達准備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60S的短視頻,不要讓文字超過180個字,不然會聽著特別累。
9、時長
時長指的是單個鏡頭時長,提前標注清楚,方便我們在剪輯的時候找到重點,增加剪輯的工作效率。
10、拍攝參照(圖例)
有時候,我們想要的拍攝效果和最終出來的效果是存在差異的,我們可以找到同類的樣品和攝影師進行溝通,哪些場景和鏡頭是表達你想要的,畫上了大概的拍攝角度和構圖。攝影師才能根據你的需求進行內容製作。
11、背景音樂BGM
BGM是一個短視頻拍攝必要的構成部分,配合場景選擇合適的音樂非常關鍵,比如,拍攝帥哥美女的網紅,就要選擇流行和嘻哈快節奏音樂;拍攝運動風的視頻,就要選擇節奏鼓點清晰的節奏音樂;拍攝育兒和家庭劇,可以選擇輕音樂、暖音樂這塊,這方面都是要多多積累,學學別人是怎麼去選擇BGM的,平時在刷抖音的時候聽到有好的bmg一定要加收藏。
12、備注
可以在拍攝腳本最後一列打上備注,寫下拍攝需要注意的事項方便攝影師理解,寫得通俗易懂就行,沒有什麼需要備注的就空著。
以上要素就是平時在寫拍攝分鏡頭腳本經常需要填寫的內容啦。
Q:拍攝分鏡頭腳本裡面內容這么多,是不是每次寫腳本都需要把所有的參數寫好嗎?
A:不用。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拍攝場景需求進行填寫即可,不需要的可以刪除,沒有的可以增加,某些多場景視頻還要設計拍攝地址。
不同的視頻內容,分鏡頭腳本的內容有所區別,比如:宣傳片、解說片、劇情片等,腳本需要出現的內容項也不一樣,所以腳本並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標准。
我平時寫的分鏡頭腳本(範本)大型是這樣的,可以作為參考。
Ⅲ 什麼是分鏡頭腳本
分景劇本:
分景劇本,常用於電視劇本的創作,電影也可用,不過電影較短,用分鏡劇本更能突出電影劇本的直觀感。
主要的分景(分場景)劇本是下方這樣的格式:
1、開頭
第 幾 集(幕)
主要有以下兩種場次開頭。
第幾場(幕), 地點,時間,人物。
如:第一場,小湖邊,晨,張穎、王靜
場(幕)次號,外景/內景與室內/室外,地點,時間
如:23-1(有時把一場分若干個小場,有時不分),外,武當山玄岳門,日
2、景象
該場景外貌與人物所在,可介紹,也可不介紹,根據情況做決定,如需介紹,簡單的以畫面形象說明即可。
3、動作
動作說明,在大陸早期許多用三角形,在動作前加三角形,後來流傳到了港台,港台許多劇本也用三角形。大陸,有用中括弧,也有用大括弧,有時候也不升灶添加符號,直接在相應的位置。
動作說明的位置可以在人物對白之上,也可以在人物對白之下,看人物講話的先後。
4、對白
對白主要有間斷性對白與連續性對白。人物的表情、視角等提示可用括弧表示。
間斷性對白:
如:
方可可(有點不樂):抱不動也要抱。
化雨:呵呵,好,可可說要抱多久就抱多久。
方可可(得意):這還差不多。
嬸嬸:可可,這么大人了,怎麼還像個孩子一樣,你哥都抱不動了還不下來。
連續性對白:
如:
方可可(不樂意):知道了。(小聲嘀咕)啰嗦。
化雨(對嬸嬸):沒事。(對方可可)剛才吵租扮沒發現,可可都長的和我差不多高了,估計以後就變成可可保護我了。
(3)腳本鏡位擴展閱讀:
分類:
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動畫劇本,微電影劇本,微動漫劇本,小說劇本,相聲劇本,小品劇本等。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型枝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
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劇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應該在劇本的創作中處理好劇本的文學性和舞台性。因為戲劇演出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演出和觀眾的戲劇談不上是戲劇。
Ⅳ 微電影腳本怎麼寫
問題一:微電影劇本怎麼寫 微電影的話如果是五分鍾以內,就不用寫劇本了,列個大綱就可以了。
如果是五分鍾以上的話。劇本分給演員看的,還有所有的效果都在上面的。
給演員看的就一句一句的對白還有動作就好了,記住要分幕。
給整個劇組看的就要把拍攝的鏡頭,鏡位,場次等等都要註明。
問題二:求微電影劇本範文 摘要: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桐顫游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 ...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高傲、看不起人、對別人的一切不屑一顧。
隋波:
-
男,六年級(1)的學生,淘氣,愛起鬨,知錯就改。
賈南:女,六年級(1)的學生,大大咧咧,像個假小子。
趙凡:女,六年級(1)的學生,善良,不善言詞。
媽媽:很局銷疼愛肖瑞,雖然有些嘮叨,但是很開通,能支持孩子的想法、做法。
場景:六(1)班教室,肖瑞家裡。
道具:課桌椅六套、課本、帽子、食物。
第一幕
燈光暗旁白洞基:2010年5月,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這是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為世博會獻計獻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報國心願。一位名叫肖瑞的六年級(1)班學生,在一節科學課的啟發下,萌發了「設計一種綠色環保的發電方式,為世博會提供能源」的念頭。
音樂響起,下課鈴響,燈光漸亮。同學們從科學教室走出來,手裡拿著書,正在興高采烈地議論著,邊談邊走進教室
趙凡:今天這節科學課真有意思呀!
隋波:是呀是呀,原來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真是神奇呢!
李友:(不屑地)切,這算什麼神奇呀?你沒聽過、見過的事多著呢,真是大驚小怪!
隋波:(滿不在乎地一笑,妥協地)得,得,我是井底之蛙還不行嗎?
賈南:(不耐煩地)好了好了,你們兩個,每次都是這樣,說不到兩句就拌嘴,真服了你們!(略帶得意)來吧,看看這是什麼?(拿出「海寶」)
李友:咦?這是什麼玩意兒?怎麼像個人呀!
隋波:嘿,嘿,這回可輪到你弱智了吧!(拍李友肩膀)李友小朋友仔細聽著:這可是明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就是從漢字「人」演化而來的。
賈南:隋波說得對,它就是海寶貼花紙,是舅舅送給我的。他就在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工作,(自豪地)聽說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博覽會呢!
李友:哦,(點頭,面對隋波,譏諷)你也只知道一個海寶呀!
賈南:瞧你們兩個真是冤家路窄。無聊!(搖頭)
本文來自文秘114 wenmi114,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隋波:(搞笑地)嘿嘿,這就叫做(搖頭晃腦)話不投機――
李友:(接著說)半句多!(說完後笑)
(其他同學聽完他們倆的對話,哈哈大笑,分別走向自己的座位,除了肖瑞沒有笑)
賈南:(停住笑,疑惑不解地推了推身旁的肖瑞)喂,肖瑞,想什麼呢?這么入神?
肖瑞:(場然驚醒,一愣)啊?
李友:(來到肖瑞的身邊,坐在自己的桌角上,摟住肖瑞的肩膀)嗨,哥們,又在天馬行空了吧?
肖瑞:(沉思地)我剛才在想呀,上海世博會不是在徵集大家對辦好世博會的意見和建議嗎?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也許可以派上用場呢。
高傲:(嘲諷地側看著肖瑞)怎麼著?我們的天才又有什麼偉大的構想了
李友:(敲了高傲的頭一記......>>
問題三:請問大家!微電影怎麼寫劇本啊?謝謝回答! 由於是微電影,人物不多,你可以只寫幾個人物,不過需要重點描寫,劇情就圍繞這幾個人寫。別寫太多其他的。
問題四:微電影腳本怎麼寫?萬分感謝! 寫個大綱,再加上些自己的想法,加起來15分鍾的長度就夠了
問題五:微電影腳本是什麼意思 不是劇本,腳本是指分鏡頭腳本。腳本的意思就是以該文本為拍攝依據。腳本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腳本通常可以由應用程序臨時調用並執行。電影腳本一般會列出鏡頭的長度、景別、構圖、配樂等等很詳細的信息。腳本一般是用在正式拍攝時導演和攝像,後期編輯時編輯師看的。
問題六:怎麼寫好微電影 微電影劇本怎麼寫,有人就知道要寫個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娛樂片范圍的劇本,連這個起碼的知識都沒有,就不可能寫個象樣的劇本,有人還把好萊塢影片說成是前衛,把整個事情顛倒了。你要寫故事片的劇本,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故事是否適合於銀幕表現,或者說這個故事該從什麼角度來講,才最適合於銀幕的表現,另外,你在寫一個故事片劇本的時候,你還得分清楚,你是要講一個故事,還是寫一個人物性格,這兩個差別是很大。我們總是把它搞混了,其實在我們的電影劇本里和影片里,只有講故事的影片,沒有表現人物性格的影片,這兩種影片是完全不同。
問題七:公司拍攝微電影劇本怎麼寫? 公司拍微電影還要你們寫劇本,太扯淡了吧。我們公司做的微電影 都是傳媒公司全部包括的,比如創意啊,劇本啊什麼的。根本不用我們問事,公司好像叫上海 秦智軒。
問題八:公司微電影劇本怎麼寫? 微電影的劇本怎麼寫 微電影的劇本,可是以前沒寫過,不知道從何下手。 「就體量來說,微電影就像小小說,情節緊湊,人物關系比較簡單。」 1、不妨多看看網路上別人的作品。 很多微電影之所以會被轉發、流傳,一定有它的理由,有些是情感很動人,有些講了 人性,有些傳達了一種美好。《田埂上的夢》、《讓我留下》、《老男孩》都很棒,可以看看人家是怎麼講故事的。 2、有懸念會很吸引人。 上次麥家也提到一個作品《調音師》,它就很有懸念。有一個調音師,很多人願意找他去調音,因為是盲人,人們在他面前可以無所顧忌,甚至半裸著跳舞。但其實,他是假裝盲人。有一天,在一個客戶家裡,他目睹了一樁兇殺案。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女孩要把自己賣出去,2000塊,為了給爺爺治病,她找到了一個拐賣人口的。那個拐賣人口的出了錢,卻沒帶走她。他想幫她――這個錢是干凈的??你看,這就有懸念,有曲折了。 3、用影像來表現情節。 電視劇的對白非常多,但微電影的對白就不好太多,更多要用影像來表現。比如你要表現一個80後的城市白領壓力很大,渴望釋放,那就讓他爬上一輛運車的火車。他穿的白襯衣與黑色的煤車相映成趣,火車駛過油菜花地、水溝、村莊,穿過隧道,他在車頂上歡呼、尖叫。這就很有表現力。 4、把水燒到100度。 很多人會把一個故事講完整,能把水燒到80度,但總是到不了100度。這很可能只是差了最後十秒鍾的鏡頭。在《田埂上的夢》這個作品裡,一個愛跳舞的鄉下男孩,別人嘲笑他、打他,說了一句「你還是去種田吧」。如果沒有這場戲,那就只是一個平淡的故事了,作品的力量就會削弱很多。
問題九:如何寫微電影劇本 基本格式
(1) 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 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 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小說的對象是讀者,但劇本的對象並不是觀眾。劇本是寫給編導、導演及演員看的,所以編劇寫劇本時都會用上些術語。這主要是為了讓導演及演員易於理解編劇所聯想的圖畫,提供拍攝畫面的影象意念讓編導及導演參考。
一般術語∶
遠景(WIDE SHOT)∶多用來交代周圍的環境。
特寫(CLOSE UP)∶使觀眾仔細看清楚某人或某物,並將周圍環境完全排擠出畫面。
跳離鏡頭(CUT SHOT)∶使觀眾的注意力跳離主要動作一段短時間,接到另一個鏡頭。
溶(DISSOLUE)∶將淡入和淡出結合,使前一影像疊在後一影像上。
拉近鏡(ZOON IN)∶將原來中景或遠景的鏡頭,突然快速變焦距,變為大特寫或普通特寫。
接開鏡(ZOON OUT)∶由大特寫或中景特寫,突然變回中景或遠景。
問題十:微電影劇本怎麼寫 按正常劇本那麼寫。劇本的寫作方法有很多種,建議可以按場景來寫。劇本是給演員看的,所以要弱化它的文學性,以對話和動作為主。微電影主要還是寫分鏡,如果導演和編劇是同一個的話,我覺得都可以弱化劇本,直接寫分鏡。當然劇本還是必要的,因為演員表演是按劇本來的。分鏡則主要是供導演和攝像來看。
Ⅳ 分鏡頭腳本中的視角是什麼意思
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
分鏡頭劇本是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主要任務是根據解說詞和電視文學腳本來設計相應畫面,配置音樂音響,把握片子的節奏和風格等。
劇本為拍攝電影奠定了基礎,但它還不能直接用來進行拍攝,導演還要根據劇本內容和自己的總體構思,畫成分鏡頭劇本或故事板。
中文名
分鏡頭劇本
外文名
story board
又稱
分鏡頭
用途
影視前期製作
相關視頻
10.4萬播放 | 00:51
一分鍾了解分鏡頭劇本
1.8萬播放 | 03:01
分鏡腳本這樣做!提高拍攝效率,三分鍾教你學做分鏡頭腳本
快速
導航
分鏡劇本理論
規范與格式
主要內容
混合運用 通過平視,俯視,仰視的組合來達到希望的效果。
[2]
規范與格式
首先明確一點,分鏡頭劇本區別於任何一種文體形式,我經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劇本寫成了小說或人物傳記,這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專業的。劇本有自己專署的格式,寫劇本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個技術活。
寫劇本每個人都可以寫,一個好的劇本有一定的靈魂性,用中心思想去表達、再由導演指導演員來表達這個故事。
1.Angle on 角度對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機對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現:BILL在一個大廣場,人很多,但主要表現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個角度:換個角度的相機表現BILL在大廣場玩的很開心。
4.Wilder angle 更寬的角度:先表現BILL在廣場的一角喝可樂,然後鏡頭拉遠,表現BILL所在的廣場。
5.New angle 新角度:換個角度表現BILL喝可樂,使鏡頭豐富。
6.POV 視點:從BILL的視點看東西。就是第一人稱視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兩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過肩鏡頭:相機越過BILL的肩頭看到SALLY,(B)BILL的肩頭能把畫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類型。
9.Moving shot 運動鏡頭:包括跟拍,搖移,追隨等等,反正鏡頭是運動的,至於具體怎麼動,還不是現在考慮的問題。
10.Two shot 雙人鏡頭:BILL和SALLY在邊喝可樂邊交談,這種鏡頭的相機不要隨意移動,防止「越軸」。把BILL和SALLY兩人連起來有一條軸線,相機只能在軸線一側運動,如果越過這條軸線,在畫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會左右互換,引起觀眾視覺上的邏輯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強調SALLY美麗的眼睛,但一般少用為妙。
12.Insert 插入鏡頭:某物的近景。[3]
主要內容
電視攝錄使用的電視節目腳本,分為拍攝提綱(多用於紀錄性節目),文學腳本(多用於電視劇)和分鏡頭腳本三種。分鏡頭腳本是最實用的電視節目腳本,它是在文學腳本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技巧進行腳本的再創作,即根據拍攝提綱或文學腳本,參照拍攝現場實際情況,分隔場次或段落,並運用形象的對比,呼應,積累,暗示,並列,沖突等手段,來建構屏幕上的總體形象。依據文字腳本加工成分鏡頭腳本,不是對文字腳本的圖解和翻譯,而是在文字腳本基礎上進行影視語言的再創造。雖然分鏡頭腳本也是用文字書寫的,但它已經接近電視,或者說它是可以在腦海里「放映」出來的電視,已經獲得某種程度上可見的效果。
電視節目編導在編寫分鏡頭腳本時,工作的主要內容有:
將文字腳本的畫面內容加工成一個個具體形象的,可供拍攝的畫面鏡頭,並按順序列出鏡頭的鏡號。
確定每個鏡頭的景別,如遠、全、中、近、特等。
排列組成鏡頭組,並說明鏡頭組接的技巧。
用精煉具體的語言描述出要表現的畫面內容,必要時藉助圖形,符號表達。
相應鏡頭組的解說詞。
相應鏡頭組或段落的音樂與音響效果。
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
分鏡頭腳本的格式: 電視節目的分鏡頭腳本,通常採用表格的形式。
分鏡頭腳本的寫作方法是從電影分鏡頭劇本的創作中借鑒來的。一般按鏡頭號,鏡頭運動,景別,時間長度,畫面內容,廣告詞,音樂音響的順序,畫成表格,分項填寫。對有經驗的導演,在寫作時格式上也可靈活掌握,不必拘泥於此。
鏡號:即鏡頭順序號,按組成電視畫面的鏡頭先後順序,用數字標出。它可作為某一鏡頭的代號。拍攝時不一定按次順序號拍攝,但編輯時必須按順序編輯。
機號:現場拍攝時,往往是用2台到3台攝像機同時進行工作,機號代表這一鏡頭是由哪一號攝像機拍攝。前後兩個鏡頭分別用兩台以上攝像機拍攝時,鏡頭的組接,就在現場通過特技機將兩個鏡頭進行編輯。單機拍攝就無須標明。
景別:根據內容需要,情節要求,反映對象的整體或突出局部。一般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
Ⅵ 分鏡和分鏡腳本有什麼區別
恩,差不多是一樣的,分鏡是一種形式,分鏡頭腳本是導演寫得,用於拍攝的一種劇本類型
Ⅶ 寫分鏡頭腳本
電影、電視節目分鏡頭腳本格式一般分為9個模塊,分別是 片名、 鏡號、景別、技巧、畫面內容、解說詞、音樂、音響、長度(秒) 等。
| 片名 | 鏡號 | 景別 | 技巧 | 內容 | 解說 | 音樂 | 長度 | 備注 |
| ----- | ------ |------ |
鏡號:每個鏡頭按順序的編號
景別:一般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談入、切換、疊化等
畫面:詳細寫出畫面里場景的內容和變化,簡單的構圖等
解說:按照分鏡頭畫面的內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說為依據,把它寫得更加具體、形象
音樂:使用什麼音樂,應標明起始位置
音響:也稱為效果,它是用來創造畫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現場的環境聲、雷聲、雨聲、動物**等
長度: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以秒為單位
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
一、電影、電視的景別
遠 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一說為半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 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 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 景:指攝取 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 寫:指攝影、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二、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
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三、影視的畫面處理技巧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台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涌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鍾左右
疊: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熒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系、推動情節的發展等
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熒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