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腳本格式
Ⅰ 影視文學腳本創作的目錄
緒論 概說篇
第一章 影視文學的形成與界定
第一節 電影與電影文學
第二節 電視與電視劇作
一、美國電視劇對世界電視劇形態的影響
二、日韓電視劇的題材與類型趨向
三、中國電視與電視劇發展
四、中國電視劇類型現狀
第三節 影視文學創作必須藉助「影視思維」
一、影視文學的跳躍性特徵
二、影視文學的動作性特徵
三、影視文學的可視性特徵
四、影視文學必須運用畫面講故事
五、影視文學腳本體裁的廣泛性
第二章 影視劇本的特徵與寫作過程
第一節 影視劇本的文體類型
一、電視小品與短劇
二、電視單本劇
三、電視連續劇
四、電視系列劇
五、電影(故事片)與電視電影
第二節 影視劇本的文體特徵
一、視覺的形象性
二、影像的運動性
三、造型的綜合性
四、展現的藝術性
第三節 影視劇本的創作步驟
一、厚積薄發,捕捉創作靈感
二、植根生活,細心「沙裡淘金」
三、量體裁衣,尋找「故事內核」
四、運籌帷幄,選擇最佳平台
五、袖手於前,編織故事梗概
六、理順格式,創作文學劇本
第四節 影視文學腳本的改編
一、影視改編的可行性
二、改編中的影視差異
三、改編的一般原則
四、影視改編的常見樣式
五、影視改編的主要方法
題材主題篇
第三章 影視劇作的題材與類型
第一節 影視劇作品的題材
一、題材是影視劇直接講述的對象
二、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有意義的故事素材
三、影視劇作品題材的構成
四、影視劇作品題材的分類
第二節 影視劇作品的類型
一、電影的類型劃分
二、電視劇的類型劃分
第三節 影視劇題材與類型選擇的標准
一、總體價值判斷模式
二、具體價值判斷模式
第四章 影視劇作的主題
故事情節篇
第五章 影視劇故事情節的屬性與特徵
第六章 影視劇故事情節的設計與運用
第七章 影視劇故事情節的展現
人物形象篇
第八章 影視劇人物的屬性與特徵
第九章 影視劇人物的構成與塑造
沖突懸念篇
第十章 影視劇作的戲劇沖突
第十一章 影視劇作的懸念
結構呈現篇
第十二章 影視劇敘事策略與時空線索
第十三章 影視劇結構設計與呈現
第十四章 影視劇本的語言
文學節目篇
第十五章 電視文學節目腳本創作
主要參考節目
後記
Ⅱ 影視廣告片拍攝製作詳解—臉譜影視
一、影視廣告拍攝要素
1、畫格與畫幀
畫格與畫幀分別為電影、電視的最小構成單位,即一幅畫面,英文通稱Frame。也就是說每一畫格,每一畫幀,如果單獨、靜止地來觀看,都是一幅完整的、獨立的、類似於繪畫藝術中的畫面。由於電影膠片與電視攝像的記錄方式不一樣,所以相同的單位時間,二者所獲得的畫面幅數並不相同。電影一秒鍾記錄下24格畫面,而PAL制的電視一秒鍾記錄25幅畫面(N制的則是30幅畫面)。電影每秒鍾24格之中的一格畫面,我們稱之為一畫格;電視每秒鍾25幅畫面中的一幅我們稱之為一畫幀。然而要特別注意的是,盡管畫格與畫幀的形式都是一幅畫面,但電影、電視中的畫格和畫幀與繪畫藝術作品中的畫面有著極大的區別。因為影視中的畫格與畫幀基本上不單獨存在,也很難單獨拿出來欣賞。所以為了區別於繪畫藝術,也為了區別一般人所理解的電影、電視上的畫面概念,還是稱它為一格或一幀更准確些。
2、鏡頭
鏡頭一般有兩個涵義,一是指攝影機上的光學鏡頭,即由透鏡系統組合而成的光學部件。但在影視語言中,鏡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涵義,那就是指攝影機(攝像機)所拍攝到的鏡頭畫面,也就是指攝影機(攝像機)每一次從開機到關機所攝取的那一段連續的畫面。著名的法國電影理論家馬爾丹給鏡頭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定義:「鏡頭是拍攝過程中攝影機的馬達開動至停止這段時間內被感光的那段膠片;從剪輯角度看,便是剪兩次與接兩次之間的那段影片;從觀眾角度看,便是兩個鏡頭之間的那段影片。」
鏡頭是由畫面構成的,但鏡頭並不等於畫面。有時一個畫面就是一個鏡頭,有時,一個鏡頭卻有許多畫面。一般說來,鏡頭能夠單獨表達一定的含義,而畫面則不一定。
3、影響鏡頭畫面的要素
畫面無疑是視聽語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研究影響影視鏡頭畫面的各種因素對於視聽語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景別
影響電影、電視畫面表意的首要因素應當是鏡頭的景別。也就是說,攝影師從取景框截取的景物的大小、多少,能極大地影響畫面的涵義和流露出的情緒。而決定畫面景別大小的因素是攝影機的機位和攝影機鏡頭的焦距長短。
遠景
也叫大全景。遠景是視距最遠的景別,這種景別的畫面可以展示遼闊宏大的場景,展示人物活動的空間或環境氛圍。遠景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站在很遠的地方觀看風景一樣。遠取其勢,是遠景的特長。
全景
全景的畫面比遠景小一些,具體地說,是在取景框內以能容納站立的全身人為准。全景可以使觀眾看到人物的全身動作及其周圍的部分環境。全景與遠景一樣也是一種最基本的介紹型的景別,多用來介紹環境和展示事物的全貌。因此在敘事的段落中,全景一般不可缺少,因為要用它來確定事件發展的空間范圍,所以一般又稱為「定位鏡頭」。
中景
一般攝取人的膝蓋以上,這種畫面可顯示人物大半身的形體動作,能給人物表演以自由活動的空間,既能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又不會與周圍的環境氣氛脫節,尤其可以表現手的動作。中景是影視作品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景別。
近景
是攝取人物腰部以上的一種景別。這種畫面能使觀眾看清楚人物的某種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或者物體的某些細節,在廣告中比較常用。
特寫
即肩部以上或人體的某個局部、一小件物品或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一般是指人物的面部,特寫是視距最近的鏡頭。它的取景是將所要突出、強調的物體占滿銀幕。當然也有人稱視距更近,取景更小的為大特寫。特寫鏡頭的表現力極為豐富,能給人以體察入微的感覺。要注意的是特寫鏡頭常常是主觀性很強的鏡頭,常常帶有極大的強迫性,有明顯的提醒和暗示作用。特寫或大特寫在電視廣告中運用的極多,常被用來強調產品品牌或產品細部。
(2)拍攝角度
拍攝角度也是決定畫面構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角度往往能決定畫面的性質。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雖然機位相同景別相同,而角度不同,所拍到的畫面情感和心理涵義卻完全不同。
平角
平角又稱為一般拍攝角度,是將被攝體置於與攝影機鏡頭相水平的位置上,即以攝影師的視平線相平,以平等的觀察事物的角度來拍攝。這個角度的畫面容易使觀眾產生認同感強,覺得親切,能讓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當然一般角度也因人而異,比如拍攝兒童與高大的籃球運動員就有很大的不同。
仰角
仰角拍攝就是將被攝體置於視平線以上,攝影機是處於低於視平線的位置,也就是從低處向上仰拍被攝體。這種角度會讓觀眾產生被攝體形象高大、強壯、精力充沛的感覺。例如電影《巴頓將軍》中,巴頓出場的那場戲,背景是很大的星條旗,巴頓上台發表演說。這組畫面就是用仰角拍攝的,它使人物顯得高大、英武,充分表現了創作者對巴頓的贊譽之情。
俯角
與仰角相反,用俯角拍攝時是將被射體置於攝影師的祝平線之下的位置上,從高處向下俯拍被攝體,最典型的是航拍或鳥瞰。俯拍一般用來展示全貌交代環境。但俯拍的被攝體常常顯得渺小、無助,給人以凄涼之感,因此常帶貶意。
傾斜角
先使被攝體與視平線成一定角度,再改變取景框中水平線的位置,便可得到這種傾斜的和不安定的畫面效果。這種畫面有時可以使人感覺滑稽或不可捉摸。
主觀拍攝角
也稱主觀鏡頭。就是將攝影機置於影片中某個人物的視點上,以該人物的感受向觀眾交代或展示景物。主觀鏡頭常用來表現特定人物的特定感受,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客觀拍攝角
相對於主觀鏡頭來講,以客觀拍攝角拍攝的鏡頭稱為客觀鏡頭,客觀鏡頭則盡量從客觀角度來敘述和表現內容,較為冷靜、從容,較少強加於人,主觀感情色彩不強,往往能給觀眾一種客觀的印象。其實,客觀拍射角也是創作者及導演精心設計的,所以也被稱為是導演的角度。
( 3)鏡頭的移動
運動是影視藝術最大的長處,是傳達訊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區別於其他造型藝術形式的根本屬性之一。其實,所謂鏡頭的運動與人眼的視覺運動十分相似,並不難於理解。運動鏡頭種類很多,常常是以模擬人視覺感受為主要形式,其中有推、拉、搖、移、跟,等等。鏡頭的各種運動都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因此能很好地傳達創作者的思想與感情。
推
就是被攝體不動,攝影機的變焦距鏡頭向主體推進的連續畫面。隨著攝影機鏡頭向前推進,被攝體在畫面中逐漸變大,形成逐漸接近目標的感覺。同時,觀眾的注意力也就會逐漸被引導過來。推鏡頭的作用很像眼睛視線的前移與集中,它能使所要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顯出來。「推」可以用來強調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同時也常常帶有主觀色彩,越是急推則越是主觀性越強,而面對被攝主體的緩推則能引起受眾注意和猜想,比如下面一則麥當勞漢堡的電視廣告拍攝成功運用鏡頭緩推的手法就很有視覺的誘導力。
拉
它在技術操作上與推鏡頭正好相反,是由局部到整體,使人有遠離目標的感覺。在情緒上,它比推鏡頭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時還極具懸念感和神秘感。拉鏡頭也同樣具有強烈的主觀傾向。
搖
拍攝時,攝影機機位不變,只是鏡頭軸線方向發生變化,機身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搖鏡頭包括水平方向運動的左右搖,沿垂直方向運動的上下搖,以及上下左右相結合的復合搖。搖拍使人產生眼睛在一個定點上環顧四周的感覺,它可以跟蹤運動物體、展示環境、烘托情緒、營造氣氛。
移
指攝影機邊移動邊拍攝。這樣拍攝尤如在行進中對事物進行觀察,畫面能給人以巡視或展示的感覺。移拍鏡頭可以靈活地進行場面調度,更有效地表達空間概念。由於機位的移動,移拍所產生的運動感很強,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因此,它是影視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
跟
指攝影機跟隨著運動的被攝體進行拍攝。跟拍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跟隨著動態中的被攝主體同步移動,這樣,被攝主體始終處於畫面之中而背景卻不斷地變化。跟拍一般是用來交代被攝體的運動方向、速度和姿態的,常常具有很強烈的視覺追隨感。
長鏡頭
較長時間連續拍攝的鏡頭稱之為長鏡頭。亦即從開機到關機之間的時間比較長,長鏡頭在拍攝的過程中景別、景深也可以任意變化。長鏡頭可以得到一段較長時間的鏡頭畫面,但長短也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
二、影視廣告的腳本創作
影視廣告腳本一方面是創意概念的文字化,另一方面是創意概念的視覺化。要把創意場景有聲有色地描繪出來,使讀的人能體會到廣告實景。視覺化的腳本通常是需要故事板的繪制,專業的廣告影片製作公司都有固定的腳本備用紙。一般的故事板有兩大部分內容:故事板的畫面(video)欄和聲音(audio)欄。
1、影視廣告腳本種類
影視廣告的腳本,按製作流程可分五種 。[1]
(1)概念腳本(Concept Board)。是創意架構和點子的試金石,有商品概念腳本和創新概念腳本兩種,又稱idea board。概念腳本不需要很詳細的情節描述,有時只是明確廣告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營造怎樣的氣氛以及突出何種情感要素等。
(2)文字腳本()。以文字描述場景、動作、對白、音效等。文字腳本標准規則是每頁左半邊是畫面部分,按鏡頭順序進行依次描述;右半邊是聲音部分,包括旁白和音效。
(3)故事腳本(Story Board)。也稱故事板,把文字腳本描述的創意構想通過美術手段進行視覺化呈現。為了提案的方便,有時將主要畫面都事先加以繪制(或數字拍攝加電腦合成處理)。一般也是按鏡頭順序進行依次繪製表達。
(4)分鏡頭腳本(Shooting Board),也稱製作腳本。從製片公司導演的拍攝角度出發,往往標明鏡頭角度、焦距、燈光等具體製作要素,利於正式拍攝參照。
(5)相片腳本(Photo Board)。廣告測試、歸檔用的腳本。
2、故事板的製作
故事板是指影視廣告創意完成階段,藉助美術手段對廣告創意所做的類似連環畫式的說明,英文叫 Story Board,有人叫故事畫綱。它的作用如下:
(1)進一步將電視廣告創意視覺化
繪制故事板對於廣告創作人員整理自己的創意構思很有好處,使自己的概念初步落實。由於沒有一種文字手段可以通過紙面表達電視廣告拍攝完畢的效果,只有畫綱最為接近,所以通過繪制的畫面並配以說明文字,可以把創作過程中的想法表達出來,以便對創意進一步斟酌和完善。雖然稍有經驗的創作人員便知道頭腦里的想法和落實在紙上的東西有時候是完全不同的,當然和日後拍出來的東西就相差更遠,但無論如何這是邁向視覺化的第一步。
(2)便於向廣告主說明創意
影視廣告片無論是拍攝還是播放都耗資巨大,是廣告活動中的重頭戲,所以廣告創意必須取得廣告主的認可。但是由於電視廣告的特殊性,由於廣告主影視專業知識的局限,單憑口頭向客戶敘述電視廣告腳本的內容與表現,廣告主肯定不容易理解。所以將創作階段創作人員的電視廣告畫下來,變成連環畫式的畫面再加上文字說明,這樣就比較直觀,就會有助於客戶對創意情節的理解。可以說故事板是電視廣告未成型階段與客戶溝通的最佳手段,同時根據故事板客戶也將可以對廣告片攝制所需的經費預算有一個感性認識。如果客戶認可該電視廣告創意,就應該請客戶在故事板上簽字。
(3)為電視廣告攝制提供依據
如果影視廣告的創意獲得了廣告主的認可,那麼故事板便成為拍攝與製作電視廣告片的依據。製片公司就將根據故事板的畫面安排場景、挑選演員、編織預算。導演、攝影、美術、燈光都要以此為依據進行二度創作。
(4)故事板的內容
故事板通常需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客戶名稱、產品名稱;
整條影視廣告片的長度、每個分鏡頭的時間長度;
分鏡頭畫面(Video)及畫面內容的文字描述:每個分鏡頭主要的定格畫面以及簡單的說明文字,如果加上特寫、遠景、前進或後退、疊印、切換等鏡頭術語加以說明,則能使別人對畫面的理解更加明了;
聲音及音響(Audio)的文字描述:與畫面同調的聲音,包括旁白、對白、音效等;
特殊要求或其他應該注意的事項,等等。
正式提交給廣告主的故事板還應附上一份有關影視廣告創意的說明,便於客戶深入理解廣告創意的內容。
當然,故事板並沒有統一的分類,也沒有標準的規格與尺寸及固定的表現手法。因為繪制故事板的目的不是給廣大電視觀眾看的,而只是用於創作人員與廣告客戶之間溝通、審查認可以及完善後給製作人員做攝制依據用的,所以只要廣告主與製片公司看得懂,能說明問題就可以。雖然故事板的畫法、格式沒有嚴格規定,但廣告創意的內容必須要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有絲毫的含糊。
三、影視廣告的製作
1、前期准備
拍攝一部電視廣告片相當復雜,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員相互協作才能完成。因此,拍攝前的准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2、實際拍攝
電視廣告創意是通過拍攝,在色彩、照明、構圖三要素中體現出來的。所以,拍攝時在保證體現創意精髓和後期製作需要的前提下,要力求在這三方面有所注意。
(1)色彩
關於電視廣告的色彩特別要強調以下幾個要點:
色彩要和廣告主題、產品形象相符,並且保持前後有一定色調和情緒;
色彩要明朗悅目,通常以明度高的色彩為重點色,以吸引注意力;
背景色一般不應和產品色彩相近,要能使產品突出出來,所以常選明度、純度都較低的色彩;
細節色彩處理要統一,使人易記,易聯想;
色彩處理宜簡潔精練,忌繁瑣雜亂;
用有色濾光鏡、有色遮光片或控制白平衡調節,都可以製造廣告所需的色調和情調,但切忌濫用。
(2)照明
現代電視廣告的照明和其他節目製作有所不同,不僅在於要讓觀眾看清楚,更主要在於加強表現力,更好地完成信息傳達。因而,在製造氣氛、渲染環境、突出商品主題方面更需創造性。
(3)構圖
在照明、色彩、構圖三者中,構圖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把所有元素在電視畫面方格內進行組合以形成最終的視覺圖像。構圖是活動的,影像在不斷變化,需要隨時隨地掌握它。因此,電視廣告構圖的直接目的在於通過物體同物體之間的關系、運動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物體的關系來造成縱深感,創造三維空間。進而使觀眾能越過畫面表層而進入畫面內部,從而達到電視廣告的傳達目標。它要求攝影師不能以漫不經心或隨隨便便的態度來對待畫面構圖,不僅要能做到把觀眾注意力吸引到場面中,還要能准確地把它引導到所需要的地方。可以這么說:整部廣告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仗攝影師構圖時的「眼力」。
3、後期製作
電視廣告後期製作的程序包括:沖膠片、膠轉磁、剪輯、配音、作曲(或選曲)、特技處理(數碼製作)、合成。當然,電視攝像機便沒有膠片沖洗以及膠轉磁的過程了。後期製作最關鍵的程序應當說是剪輯。
(1)剪輯
剪輯是影片膠轉磁以後的首先要進行的最重要的一道製作工序。剪輯就是把以前根據創意、構思拍攝的零散的素材段落組接成完整的電視廣告作品。剪輯,是影視創作的基礎,是利用影像結構化的過程去創造含義。剪輯階段的重要人物是剪輯師,剪輯師坐在編輯機前,就像廚師站在灶前一樣,面對著各種原料、調料,究竟能炒出一盤什麼樣的菜,就全靠他了。
電視廣告是用視聽形象傳達廣告訊息的,因此,它與其他影視藝術作品的傳播規律基本上是一樣的。但廣告片的剪輯與電影、電視片的剪輯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剪輯師必須對廣告創意非常了解,而不象影視創作那樣主要由導演把握。其次,剪輯師要對瞬間傳達的規律特別熟悉,因為電視廣告片的時間都特別之短。要想在幾十秒的時間內把一個信息准確無誤地傳達清楚是十分不容易的。
剪接的具體工作是這樣的:剪輯師先要將所有的素材仔細研究,然後再進行精心的挑選與組合。我們知道一般廣告片的素材與最後完成片的比例常常是幾十比一,在國外,則能達到一百比一,甚至更多。由此可見光是挑選素材這一項工作就要耗去很多時間。而且挑選素材的工作又非常重要,馬虎不得。因為剪輯工作從挑選素材就已經開始了,在審視素材的同時必須考慮如何運用於這一素材。為了慎重起見,一條廣告片通常要先進行粗剪,然後再進行精剪才能完成。也有的時候一條三十秒的電視廣告要剪三四遍才能滿意。
(2)錄音
離開了聲音影視語言就會黯然失色,電影、電視的聲音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電視廣告片的錄音就顯得特別重要。在廣告片剪輯完成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給剪好的廣告片錄音,錄音分為人聲的錄音也就是給電視廣告配音的錄音和音樂的錄音。
無論是人聲的錄音還是音樂、音響的錄音,在進入錄音棚之前,都應盡量先給配音演員和樂隊講解好廣告原始創意的意圖與精神,並把配音的文本發給他們,以便他們能提前進入情況,並盡可能發揮配音演員和樂隊演奏員的創造性。同時,也要與錄音師做一定的溝通,請他在錄音技術上給予一定配合。
錄音也和現場的拍攝一樣需要預演多遍,這當中也要注意把握分寸感,並不是次數越多越好。
(3)合成
合成是電視廣告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這里要注意的是合成決不是將聲音與畫面或其他某些特技素材簡單地編輯完成在一盤播出帶上,一項集高度藝術性、技術性、經驗性相結合的編輯工作,它需要導演、剪輯師、錄音師高度密切配合。電視廣告片能否達到原來創作的意圖和境界,全靠最後合成階段的控制與把握。其中,各種畫面與聲音的主次、輕重、銜接都在最後合成的瞬間完成。如果沒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與操作技巧是難以勝任的。
(4)後期的特技製作
後期的特技製作歷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前期拍攝的作業再先進也永遠代替不了後期的特技製作,當然也沒有必要那樣做。近年來,隨著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模擬信號的特技手段正在被數字化特技手段所代替,而且特技效果日新月異,各種數碼特技工作站對畫面的創造、修補,簡直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數碼特技對加強廣告片的整體效果和最後的質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在使用這些特殊的技術手段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數碼特技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它是為廣告片的整體效果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
要用得恰如其分,也就是說,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去使用數碼特技,切忌炫耀數碼特技而影響廣告信息的傳達。用好特技的關鍵是藝術修養,特技只有與創意藝術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最高境界。
數碼特技要使用得真實、自然。
雖然有了先進的數碼特技,但前期拍攝依然非常重要,不能過多地依賴後期的數碼特技,因為有些實拍是無法代替的。
(5)加字幕
字幕既可用字幕機疊加,也可通過非線性編輯系統把各類文字疊在電視廣告畫面上。一般來說,重要的信息如產品特點、廣告口號、品牌及其型號或聽不明白的信息如歌詞,需要用字幕顯示。
(6)配音
由於電視廣告播出質量通常要求較高,大多數情況下聲音和畫面是分別單獨錄制的。這就要把聲音和畫面分別錄好和剪輯好後合在一起,也就是把錄好的聲音拷在剪輯後的純畫面帶上,或者在純聲音(如音樂)的帶上配畫面。旁白、對白需要對口型,音效需要對動作,旁白和音樂要與畫面內容一致或與字幕同步。一條廣告如果只有現場聲和旁白,或者只有旁白和音樂的話,只要把兩者分別錄在一、二聲道就行了。但是,很多廣告既有現場聲、又有旁白和音樂,這就要先把其中兩種聲音混合,再來分配聲道。當然廣告歌曲和配樂有時也是必不可少的。
臉譜影視尤其擅長視頻營銷,對於視頻廣告的創意與傳播有獨到見解!
臉譜影視:擁有電影級製作水準。主要拍攝:企業宣傳片、企業微電影、產品宣傳片廣告片、電視廣告片,微網劇等,
我們的專業技能:圖像處理,動畫製作,商業攝影以及後期剪輯。
未來的十年是互聯網視頻營銷的時代,更是您的時代,臉譜影視與您一起馳騁於信息時代里!顛覆世界,從臉譜影視互聯視頻營銷開始臉譜影視歡迎您的到來!
了解詳情,更多企業宣傳片、微電影視頻案例,請進入 臉譜影視 !
Ⅲ 廣告腳本中的 VO 和 SUPER 是什麼意思
vo為voice-over,指配音員,旁白,錄制攝影時演員的話音或歌聲用別人的替代,說話者不出現在畫面上,但直接以語言來介紹影片內容、交待劇情或發表議論,包括對白的使用,由畫面外的人聲對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心理加以敘述、抒情或議論。
super為字幕,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一般出現在屏幕下方。光屏下方出現的解說文字以及種種文字,將節目的語音內容以字幕方式顯示,分為圖形格式和文本格式兩類。
(3)節目腳本格式擴展閱讀:
優秀的字幕須遵循5大特性:
1、准確性- 成品無錯別字等低級錯誤。
2、 一致性- 字幕在形式和陳述時的一致性對觀眾的理解至關重要。
3、清晰性- 音頻的完整陳述,包括說話者識別以及非談話內容,均需用字幕清晰呈現。
4、可讀性- 字幕出現的時間要足夠觀眾閱讀,和音頻同步且字幕不遮蓋畫面本身有效內容。
5 、同等性- 字幕應完整傳達視頻素材的內容和意圖,二者內容同等。
另外,在中國,不同地區語言的發音差別很大,不能正確理解普通話的人很多。但是文字寫法的差異並不大,看到普通話的文字後人們大都能理解。所以,近年來華語圈的影視作品中,對應普通話(或方言)的字幕大多被附加在節目中。
但因為播出技術的原因,中國的電視節目不支持隱藏字幕,所以播出機構也無法去掉節目中的字幕,造成節目播出比較混亂,字幕之間互相遮掩,不該出現字幕時也胡亂出現的現象比較嚴重。
Ⅳ 怎麼寫視頻腳本
對於短視頻創作團隊來說,腳本是提高效率,保證主題,節省溝通成本的重要工具。創作腳本則要先明確主題,再一步步細化,直至形成能保證視頻順利拍攝的詳細腳本。寫視頻腳本如下:
1、每個短篇故事視頻必須有它想要表達的主題。主題是為夢想而奮斗的困難,或者說是長途戀愛的艱難。我們必須先有主題表達,然後才能開始短視頻創作,因為所有的工作將圍繞這個主題。
4、受眾群體:這是文案在寫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是受眾群體,受眾群體的年齡段、職業歸屬、家庭緯度、愛好、消費能力等情況,總之對於觀眾的畫像越明確越好,比如說受眾是中老年人,然後你把宣傳片做成游戲畫面主題,顯然符合你的觀眾的認知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要明白給誰看,我們要做的東西是客戶想看的。
(4)節目腳本格式擴展閱讀:
腳本的作用有2個:
1、提高視頻拍攝效率:腳本其實就是短視頻的拍攝提綱、框架。短視頻腳本模板有了這個提綱和框架,就相當於是給後續的拍攝、剪輯、道具准備等做了一個流程指導。就像寫文章一樣,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會建議寫文章之前先列一個提綱,然後根據提綱去拓展創作。這樣寫起來思路更清晰,效率也更快。
2、提高視頻拍攝質量:雖然短視頻大多都是在15秒左右,最長也不會超過30秒。想要基礎流量高,轉化率高,必須精雕細琢每一個視頻裡面出現的細節。包括景別、場景布置,演員服化道准備,台詞設計,表情;還有音樂的配合,最後剪輯效果的呈現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腳本來呈現的。
Ⅳ 微視頻腳本怎麼寫
問題一:微電影腳本正確格式。。。高人點撥。謝謝 (1) 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 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 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網上查的、希望有幫助、呵呵!
問題二:求微電影劇本範文 摘要: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 ...
地點:教室、肖瑞家
人物:
肖瑞:男,六年級(1)的學生,聰明、愛看書,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
李友:男,六年級(1)的學生,肖瑞的好朋友,但對肖瑞的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高傲:男,六年級(1)的學生,高傲、看不起人、對別人的一切不屑一顧。
隋波:
-
男,六年級(1)的學生,淘氣,愛起鬨,知錯就改。
賈南:女,六年級(1)的學生,大大咧咧,像個假小子。
趙凡:女,六年級(1)的學生,善良,不善言詞。
媽媽:很疼愛肖瑞,雖然有些嘮叨,但是很開通,能支持孩子的想法、做法。
場景:六(1)班教室,肖瑞家裡。
道具:課桌椅六套、課本、帽子、食物。
第一幕
燈光暗旁白:2010年5月,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這是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為世博會獻計獻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報國心願。一位名叫肖瑞的六年級(1)班學生,在一節科學課的啟發下,萌發了「設計一種綠色環保的發電方式,為世博會提供能源」的念頭。
音樂響起,下課鈴響,燈光漸亮。同學們從科學教室走出來,手裡拿著書,正在興高采烈地議論著,邊談邊走進教室
趙凡:今天這節科學課真有意思呀!
隋波:是呀是呀,原來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真是神奇呢!
李友:(不屑地)切,這算什麼神奇呀?你沒聽過、見過的事多著呢,真是大驚小怪!
隋波:(滿不在乎地一笑,妥協地)得,得,我是井底之蛙還不行嗎?
賈南:(不耐煩地)好了好了,你們兩個,每次都是這樣,說不到兩句就拌嘴,真服了你們!(略帶得意)來吧,看看這是什麼?(拿出「海寶」)
李友:咦?這是什麼玩意兒?怎麼像個人呀!
隋波:嘿,嘿,這回可輪到你弱智了吧!(拍李友肩膀)李友小朋友仔細聽著:這可是明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就是從漢字「人」演化而來的。
賈南:隋波說得對,它就是海寶貼花紙,是舅舅送給我的。他就在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工作,(自豪地)聽說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博覽會呢!
李友:哦,(點頭,面對隋波,譏諷)你也只知道一個海寶呀!
賈南:瞧你們兩個真是冤家路窄。無聊!(搖頭)
本文來自文秘114 wenmi114,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隋波:(搞笑地)嘿嘿,這就叫做(搖頭晃腦)話不投機――
李友:(接著說)半句多!(說完後笑)
(其他同學聽完他們倆的對話,哈哈大笑,分別走向自己的座位,除了肖瑞沒有笑)
賈南:(停住笑,疑惑不解地推了推身旁的肖瑞)喂,肖瑞,想什麼呢?這么入神?
肖瑞:(場然驚醒,一愣)啊?
李友:(來到肖瑞的身邊,坐在自己的桌角上,摟住肖瑞的肩膀)嗨,哥們,又在天馬行空了吧?
肖瑞:(沉思地)我剛才在想呀,上海世博會不是在徵集大家對辦好世博會的意見和建議嗎?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也許可以派上用場呢。
高傲:(嘲諷地側看著肖瑞)怎麼著?我們的天才又有什麼偉大的構想了
李友:(敲了高傲的頭一記......>>
問題三:微電影腳本怎麼寫?萬分感謝! 寫個大綱,再加上些自己的想法,加起來15分鍾的長度就夠了
問題四:微電影劇本怎麼寫 微電影的話如果是五分鍾以內,就不用寫劇本了,列個大綱就可以了。
如果是五分鍾以上的話。劇本分給演員看的,還有所有的效果都在上面的。
給演員看的就一句一句的對白還有動作就好了,記住要分幕。
給整個劇組看的就要把拍攝的鏡頭,鏡位,場次等等都要註明。
問題五:宣傳片腳本怎麼寫 首先,企業宣傳片也分很多種,主要是看你播放的場合和觀眾的對象.
然後,從普遍角度來說,企業宣傳片是對企業整體情況的宣傳和介紹,當然是看你們重點需要介紹些什麼.結合企業的文化特點,創意內涵的東西來進行創作.
下面給個文章你做參考吧:
專題片解說詞的創作規范
作者: 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10-11-19
(一)注意與節目內容的貼切性
解說詞和書面語言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書面語那樣修飾和行文,必須用能讓人聽得懂的文字來敘述。並且好的解說詞創作應該講究與觀眾及報道內容的貼近性。貼近性是指解說詞要有設身處地和身臨其境的感覺。
好的解說詞必須是能把握和平衡節目本身和觀眾心理的貼近性聽覺語言,對畫面進行補充和裝飾,會使觀眾產生聯想,會使觀眾記憶中的情景再現,並且和眼前的畫面情景產生呼應和交流。精彩的解說詞往往出乎觀眾預料,說出觀眾隱約感覺到但又不是那麼明確,出乎意料而又是情理之中的東西。
(二)注意與其他電視表現手段的相融性
解說詞是和眾多電視表現手段互為補充的一種表現方式,解說詞難有很高的單獨欣賞價值。
成功的解說詞要注意與畫面的情緒和氣氛相和諧,與鏡頭的運動方式、景別、場景相適應,與音響效果、同期聲相協調,真正做到情景交融、聲畫並茂。
解說詞與其他電視表現手段之間應該是互相補充的動態平衡關系。解說詞在節目中,要考慮結構的設計,張弛有度,並要考慮到與前後左右的電視手段的關系。解說詞與其他手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始終處於變化的動態平衡中,而動態平衡取決於節目內容的需要。這個整體要引導觀眾進入一種更加和諧美妙的氛圍中。
(三)注意與節目情感和韻意的配合性
與電視新聞相比,電視專題片更深刻、更詳細、既要交待事物的來龍去脈、矛盾的發展與解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對事物進行細微的刻畫和氣氛的渲染,更注重藝術技巧的運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畫,更注重情感和意境,調動一切藝術因素去感染觀眾。
電視專題片的情感與意境,是畫面與解說詞共同作用的結果。一組畫面可以讓觀眾產生一千種思考,而能否讓觀眾按照創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則完全決定於解說詞的情感與意境。
意境的構成要求情景交融,往往是對具體可感的形象內化後的精神體驗。意境的獲得不是感官,而在心語。
優秀的電視專題片,總是情與景、意與境的交融和統一,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四)注重自身的含蓄與精煉性
電視專題片要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要求創作中表現手法的含蓄與簡約。電視專題解說詞講求含而不露,留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讓觀眾更為主動地參與到節目中來,從欣賞中達到互動的效果。一篇好的專題片解說詞要求情景上的實寫與意境上的虛寫相統一,做到引而不發,把主動權交給觀眾。
解說詞應具有思想穿透力,不僅要包含深刻的內涵,而且還必須符合審美心理時空的超越性。解說詞要根據需要壓縮或延長客觀時空,或縱覽上下五千年,或雕刻數分數秒,因此要寫得高度概括、言簡意賅。在運用語言上簡練得如詩作,使人在一閃而過的瞬間獲得「一語道破」的真諦。
解說詞不可太多、太滿。電視畫面已經給觀眾提供了許多豐富的可感形象,解說詞必須有所清淡、點到即止,留有餘地。只有充分具備了空白點,解說詞才能使其創造的境界千回百轉,所提示的主題深刻而非和盤托出,所表現的內容豐富卻又不是一覽無余。從而給觀眾留下思索和回味的餘地,激活觀眾的想像和再創造,使之獲得深沉而廣泛的啟迪。
解說詞能引導和強化觀眾的瞬間聯想。解說後一般都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保證瞬間聯想的時間。
解說詞要做......>>
問題六:微電影腳本是什麼意思 不是劇本,腳本是指分鏡頭腳本。腳本的意思就是以該文本為拍攝依據。腳本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腳本通常可以由應用程序臨時調用並執行。電影腳本一般會列出鏡頭的長度、景別、構圖、配樂等等很詳細的信息。腳本一般是用在正式拍攝時導演和攝像,後期編輯時編輯師看的。
問題七:五分鍾微電影腳本大概要多少個鏡頭 黑色的
問題八:企業宣傳的視頻腳本怎麼寫啊,?求經驗 首先,企業宣傳片也分很多種,主要是看你播放的場合和觀眾的對象. 然後,從普遍角度來說,企業宣傳片是對企業整體情況的宣傳和介紹,當然是看你們重點需要介紹些什麼.結合企業的文化特點,創意內涵的東西來進行創作. 下面給個文章你做參考吧: 專題片解說詞的創作規范 作者: 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10-11-19 (一)注意與節目內容的貼切性 解說詞和書面語言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書面語那樣修飾和行文,必須用能讓人聽得懂的文字來敘述。並且好的解說詞創作應該講究與觀眾及報道內容的貼近性。貼近性是指解說詞要有設身處地和身臨其境的感覺。 好的解說詞必須是能把握和平衡節目本身和觀眾心理的貼近性聽覺語言,對畫面進行補充和裝飾,會使觀眾產生聯想,會使觀眾記憶中的情景再現,並且和眼前的畫面情景產生呼應和交流。精彩的解說詞往往出乎觀眾預料,說出觀眾隱約感覺到但又不是那麼明確,出乎意料而又是情理之中的東西。 (二)注意與其他電視表現手段的相融性 解說詞是和眾多電視表現手段互為補充的一種表現方式,解說詞難有很高的單獨欣賞價值。 成功的解說詞要注意與畫面的情緒和氣氛相和諧,與鏡頭的運動方式、景別、場景相適應,與音響效果、同期聲相協調,真正做到情景交融、聲畫並茂。 解說詞與其他電視表現手段之間應該是互相補充的動態平衡關系。解說詞在節目中,要考慮結構的設計,張弛有度,並要考慮到與前後左右的電視手段的關系。解說詞與其他手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始終處於變化的動態平衡中,而動態平衡取決於節目內容的需要。這個整體要引導觀眾進入一種更加和諧美妙的氛圍中。 (三)注意與節目情感和韻意的配合性 與電視新聞相比,電視專題片更深刻、更詳細、既要交待事物的來龍去脈、矛盾的發展與解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對事物進行細微的刻畫和氣氛的渲染,更注重藝術技巧的運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畫,更注重情感和意境,調動一切藝術因素去感染觀眾。 電視專題片的情感與意境,是畫面與解說詞共同作用的結果。一組畫面可以讓觀眾產生一千種思考,而能否讓觀眾按照創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則完全決定於解說詞的情感與意境。 意境的構成要求情景交融,往往是對具體可感的形象內化後的精神體驗。意境的獲得不是感官,而在心語。 優秀的電視專題片,總是情與景、意與境的交融和統一,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四)注重自身的含蓄與精煉性 電視專題片要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要求創作中表現手法的含蓄與簡約。電視專題解說詞講求含而不露,留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讓觀眾更為主動地參與到節目中來,從欣賞中達到互動的效果。一篇好的專題片解說詞要求情景上的實寫與意境上的虛寫相統一,做到引而不發,把主動權交給觀眾。 解說詞應具有思想穿透力,不僅要包含深刻的內涵,而且還必須符合審美心理時空的超越性。解說詞要根據需要壓縮或延長客觀時空,或縱覽上下五千年,或雕刻數分數秒,因此要寫得高度概括、言簡意賅。在運用語言上簡練得如詩作,使人在一閃而過的瞬間獲得「一語道破」的真諦。 解說詞不可太多、太滿。電視畫面已經給觀眾提供了許多豐富的可感形象,解說詞必須有所清淡、點到即止,留有餘地。只有充分具備了空白點,解說詞才能使其創造的境界千回百轉,所提示的主題深刻而非和盤托出,所表現的內容豐富卻又不是一覽無余。從而給觀眾留下思索和回味的餘地,激活觀眾的想像和再創造,使之獲得深沉而廣泛的啟迪。 解說詞能引導和強化觀眾的瞬間聯想。解說後一般都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保證瞬間聯想的時間。 解說詞......>>
問題九:微電影腳本正確格式。。。高人點撥。謝謝 (1) 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 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 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網上查的、希望有幫助、呵呵!
記得採納啊
Ⅵ 影視劇本的腳本是什麼,寫的是什麼。還有就是劇本的腳本是導演寫,還是編劇寫
腳本指表演戲劇、拍攝電影等所依據的底本又或者書稿的底本。腳本可以說是故事的發展大綱,用以確定故事的發展方向。腳本是導演寫的。
分鏡頭腳本是創作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備。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
(6)節目腳本格式擴展閱讀:
電視攝錄使用的電視節目腳本,分為拍攝提綱(多用於紀錄性節目),文學腳本(多用於電視劇)和分鏡頭腳本三種。
分鏡頭腳本是最實用的電視節目腳本,它是在文學腳本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技巧進行腳本的再創作,即根據拍攝提綱或文學腳本,參照拍攝現場實際情況,分隔場次或段落,並運用形象的對比,呼應,積累,暗示,並列,沖突等手段,來建構屏幕上的總體形象。
依據文字腳本加工成分鏡頭腳本,不是對文字腳本的圖解和翻譯,而是在文字腳本基礎上進行影視語言的再創造。雖然分鏡頭腳本也是用文字書寫的,但它已經接近電視,或者說它是可以在腦海里「放映」出來的電視,已經獲得某種程度上可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