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ubuntu安裝編譯環境

ubuntu安裝編譯環境

發布時間: 2023-06-12 10:14:52

A. 如何在ubuntu下安裝和配置GCC運行編譯環境

Ubuntu下安裝gcc過程及問題

下面的文章是《詳解GCC的下載和安裝》從網上中找到的,根據本人的情況需要做些修改,其中也遇到了些問題,現用紅色字體標注出來

下載

在GCC網站上(http://gcc.gnu.org/)或者通過網上搜索可以查找到下載資源。目前GCC的最新版本為 3.4.0。可供下載的文件一般有兩種形式:gcc-3.4.0.tar.gz和gcc-3.4.0.tar.bz2,只是壓縮格式不一樣,內容完全一致,下載其中一種即可。

解壓

根據壓縮格式,選擇下面相應的一種方式解包(以下的「%」表示命令行提示符):
% tar xzvf gcc-3.4.0.tar.gz
或者
% bzcat gcc-3.4.0.tar.bz2 | tar xvf –

註:如果下載更新的gcc,比如gcc-4.1.1或gcc-4.1.0,後面就要修改texinfo的版本支持信息,因為版本太高了

新生成的gcc-3.4.0這個目錄被稱為源目錄,用${srcdir}表示它。以後在出現${srcdir}的地方,應該用真實的路徑來替換它。用pwd命令可以查看當前路徑。

在${srcdir}/INSTALL目錄下有詳細的GCC安裝說明,可用瀏覽器打開index.html閱讀。

建立目標目錄

目標目錄(用${objdir}表示)是用來存放編譯結果的地方。GCC建議編譯後的文件不要放在源目錄${srcdir}中(雖然這樣做也可以),最好單獨存放在另外一個目錄中,而且不能是${srcdir}的子目錄。

例如,可以這樣建立一個叫 gcc-build 的目標目錄(與源目錄${srcdir}是同級目錄):
% mkdir gcc-build
% cd gcc-build

B. Ubuntu12下編譯安裝php5.3開發環境

本文給大家分享的是在Ubuntu12下編譯安裝PHP5.3開發環境的方法和步驟,十分的細致,推薦給大家,有需要的小夥伴們可以參考下。

最近項目遇到一個坑爹的事情,一個源碼必須使用PHP5.3,但是現在Ubuntu上自帶的版本是5.4,降級之後會出各種奇怪的問題,最後沒辦法,只能一步步在Ubuntu12.04server上自己編譯PHP5.3,比繁瑣,共享之。
安裝Apache2.2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y

然後安裝Mysql5.5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5.5
-y

接著就是編譯依賴環境: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autoconf
build-essential
-y

相關的lib支持庫: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ml2
libxml2-dev
libevent-1.4-2
libevent-dev
bzip2
libbz2-dev
libcurl3-gnutls
libcurl4-gnutls-dev
libpng12-0
libpng12-dev
libjpeg62
libjpeg62-dev
libfreetype6
libfreetype6-dev
libmcrypt4
libmcrypt-dev
zlib1g-dev
libtidy-dev
libmysqlclient-dev
-y

安裝:

代碼如下: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
--with-mcrypt
--with-gettext
--with-mysql
--with-gd
--with-jpeg-dir
--with-png-dir
--with-curl
--with-freetype-dir
--enable-gd-native-ttf
--enable-mbstring
--enable-sockets
--with-pdo-mysql
--enable-fpm
--with-zlib
--enable-zip
--with-bz2
--enable-bcmath
--with-tidy
--with-fpm-user=daemon
--with-fpm-group=daemon
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然後安裝cli和dev: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cli
php5-dev

最後開啟Apache2支持: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libapache2-mod-php5

最後就大功告成了~
以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C. Ubuntu14.04 用arm-linux-gcc 4.4.3 配置交叉編譯環境問題

安裝步驟

1、將壓縮包arm-linux-gcc-4.4.3.tar.gz存放在一個目錄下,這個目錄就是你等會解壓縮的目錄,以後這個目錄就不能隨便刪掉了

D. 如何在Ubuntu平台下編譯比特幣bitcoin客戶端

很多朋友都知道如何在linux平台如何編譯比特幣程序,但是,到了windows平台,
就會感覺到無從下手. 其實, 比特幣程序是跨平台的.
你要編譯windows版的比特幣程序,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linux平台
(推薦ubuntu 13.10)通過交叉編譯的方法來編譯.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在windows平台編譯.
我想,你既然要在windows平台使用,我就詳細介紹一下如何在windwows平台編譯比特幣程序.
我的平台:windows7

第一步:安裝變編譯環境QT和MINGW,msys
1、msys是一個在windows平台模擬shell的程序。
下載安裝程序之後,通過安裝管理程序,按安裝以下內容:
From MinGW installation manager -> All packages -> MSYS
選中以下安裝包
msys-base-bin
msys-autoconf-bin
msys-automake-bin
msys-libtool-bin
點 apply changes開始安裝。他會自動下載安裝好。
需要注意的是,確保不要安裝msys-gcc和msys-w32api ,因為這兩個包和我們的編譯系統發生沖突。
很多人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兩個包。
2、安裝 MinGW-builds
下載並解壓縮 i686-4.8.2-release-posix-dwarf-rt_v3-rev3.7z 到C盤根目錄 C:\
注意我的目錄結構。你盡量和我一樣。
3、設置PATH環境變數,將C:\mingw32\bin;添加到第一個。
4、在命令行模式下輸入 gc -v 會得到以下內容
c:\gcc -v
Using built-in specs.
COLLECT_GCC=c:\mingw32\bin\gcc.exe
COLLECT_LTO_WRAPPER=c:/mingw32/bin/../libexec/gcc/i686-w64-mingw32/4.8.2/lto-wrapper.exe
Target: i686-w64-mingw32
Configured with: ../../../src/gcc-4.8.2/configure --host=i686-w64-mingw32 --build=i686-w64-mingw32 --target=i686-w64-mingw32 --prefix=/mingw32 --with-sysroot=/c/mingw482/i686-482-posix-dwarf-rt_v3-rev3/mingw32 --with-gxx-include-dir=/mingw32/i686-w64-mingw32/include/c++ --enable-shared --enable-static --disable-multilib --enable-languages=ada,c,c++,fortran,objc,obj-c++,lto --enable-libstdcxx-time=yes --enable-threads=posix --enable-libgomp --enable-libatomic --enable-lto --enable-graphite --enable-checking=release --enable-fully-dynamic-string --enable-version-specific-runtime-libs --disable-sjlj-exceptions --with-dwarf2 --disable-isl-version-check --disable-cloog-version-check --disable-libstdcxx-pch --disable-libstdcxx-debug --enable-bootstrap --disable-rpath --disable-win32-registry --disable-nls --disable-werror --disable-symvers --with-gnu-as --with-gnu-ld --with-arch=i686 --with-tune=generic --with-libiconv --with-system-zlib --with-gmp=/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 --with-mpfr=/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 --with-mpc=/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 --with-isl=/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 --with-cloog=/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 --enable-cloog-backend=isl --with-pkgversion='i686-posix-dwarf-rev3, Built by MinGW-W64 project' --with-bugurl= CFLAGS='-O2 -pipe -I/c/mingw482/i686-482-posix-dwarf-rt_v3-rev3/mingw32/opt/include -I/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zlib-static/include -I/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include' CXXFLAGS='-O2 -pipe -I/c/mingw482/i686-482-posix-dwarf-rt_v3-rev3/mingw32/opt/include -I/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zlib-static/include -I/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include' CPPFLAGS= LDFLAGS='-pipe -L/c/mingw482/i686-482-posix-dwarf-rt_v3-rev3/mingw32/opt/lib -L/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zlib-static/lib -L/c/mingw482/prerequisites/i686-w64-mingw32-static/lib -Wl,--large-address-aware'
Thread model: posix
gcc version 4.8.2 (i686-posix-dwarf-rev3, Built by MinGW-W64 project)
至此,你的開發環境已經搭建好了,很簡單吧

第二部分:下載bitcoin引用的外部庫
我們把它們全部放在 C:\deps目錄下

2.1 安裝OpenSSL
進入啟動 MinGw shell 比如目錄:(C:\MinGW\msys\1.0\msys.bat)運行這個msys.bat,就會啟動一個shell環境,提示符是$
輸入命令
cd /c/deps/
tar xvfz openssl-1.0.1g.tar.gz
cd openssl-1.0.1g
Configure no-shared no-dso mingw
make
等待幾分鍾後,就把openssl編譯好了。

2.2 下載Berkeley DB
我們推薦使用 4.8版本
同樣在msys shell環境下輸入以下命令
cd /c/deps/
tar xvfz db-4.8.30.NC.tar.gz
cd db-4.8.30.NC/build_unix
../dist/configure --enable-mingw --enable-cxx --disable-shared --disable-replication
make
等待編譯

2.3 安裝Boost
msys命令:
cd C:\deps\boost_1_55_0\
bootstrap.bat mingw
b2 --build-type=complete --with-chrono --with-filesystem --with-program_options --with-system --with-thread toolset=gcc variant=release link=static threading=multi runtime-link=static stage

2.4 安裝Miniupnpc
cd C:\deps\miniupnpc
mingw32-make -f Makefile.mingw init upnpc-static
msys shell命令
cd /c/deps/protobuf-2.5.0
configure --disable-shared
make

2.6 qrencode:
命令
cd /c/deps/libpng-1.6.10
configure --disable-shared
make
LIBS="../libpng-1.6.10/.libs/libpng16.a ../../mingw32/i686-w64-mingw32/lib/libz.a" \
png_CFLAGS="-I../libpng-1.6.10" \
png_LIBS="-L../libpng-1.6.10/.libs" \
configure --enable-static --disable-shared --without-tools
make

2.7 安裝 Qt 5 庫
下載和解壓縮
在 windows命令行輸入:
set INCLUDE=C:\deps\libpng-1.6.10;C:\deps\openssl-1.0.1g\include
set LIB=C:\deps\libpng-1.6.10\.libs;C:\deps\openssl-1.0.1g
cd C:\Qt\5.2.1
configure.bat -release -opensource -confirm-license -static -make libs -no-sql-sqlite -no-opengl -system-zlib -qt-pcre -no-icu -no-gif -system-libpng -no-libjpeg -no-freetype -no-angle -no-vcproj -openssl-linked -no-dbus -no-audio-backend -no-wmf-backend -no-qml-debug
mingw32-make
set PATH=%PATH%;C:\Qt\5.2.1\bin
cd C:\Qt\qttools-opensource-src-5.2.1
qmake qttools.pro
mingw32-make

3. 下載Bitcoin 0.9.1
在msys shell下輸入以下命令行:
cp /c/deps/libpng-1.6.10/.libs/libpng16.a /c/deps/libpng-1.6.10/.libs/libpng.a
cd /c/bitcoin-0.9.1
./autogen.sh
CPPFLAGS="-I/c/deps/boost_1_55_0 \
-I/c/deps/db-4.8.30.NC/build_unix \
-I/c/deps/openssl-1.0.1g/include \
-I/c/deps \
-I/c/deps/protobuf-2.5.0/src \
-I/c/deps/libpng-1.6.10 \
-I/c/deps/qrencode-3.4.3" \
LDFLAGS="-L/c/deps/boost_1_55_0/stage/lib \
-L/c/deps/db-4.8.30.NC/build_unix \
-L/c/deps/openssl-1.0.1g \
-L/c/deps/miniupnpc \
-L/c/deps/protobuf-2.5.0/src/.libs \
-L/c/deps/libpng-1.6.10/.libs \
-L/c/deps/qrencode-3.4.3/.libs" \
./configure \
--disable-upnp-default \
--disable-tests \
--with-qt-incdir=/c/Qt/5.2.1/include \
--with-qt-libdir=/c/Qt/5.2.1/lib \
--with-qt-bindir=/c/Qt/5.2.1/bin \
--with-qt-plugindir=/c/Qt/5.2.1/plugins \
--with-boost-system=mgw48-mt-s-1_55 \
--with-boost-filesystem=mgw48-mt-s-1_55 \
--with-boost-program-options=mgw48-mt-s-1_55 \
--with-boost-thread=mgw48-mt-s-1_55 \
--with-boost-chrono=mgw48-mt-s-1_55 \
--with-protoc-bindir=/c/deps/protobuf-2.5.0/src
make
strip src/bitcoin-cli.exe
strip src/bitcoind.exe
strip src/qt/bitcoin-qt.exe

這樣,你就得到了變異好的 bitcoin-cli.exe和bitcoind.exe ,bitcoin-qt.exe(windows QT圖形界面的錢包軟體)

E. 如何在ubuntu下搭建qt交叉編譯環境

第一步,你需要下載QT源代碼(4.8的編譯比較容易),然後通過 ./configure (參數自己定,不懂看readme)接下來就是在QT CREATE裡面配置了,如下:

工具-->選項--->構建和運行

1. 編譯器: 點擊添加: "名稱"隨意
"編譯器路徑" **/arm-none-linux-gnueabi-g++
找到你的編譯器,我這里是用ARM的
其他不填也行.

2.Qt Versions: 點擊添加:找到通過源碼編譯好的qmake文件. 例如:/usr/local/Qt-4.8.6/bin/qmake

3.構建套件: 點擊添加: "名稱"隨意, 重點是 "編譯器"跟"QT版本", 分別選擇剛剛添加的兩項.
調試器:如果是桌面環境那就選桌面的, 如果是在嵌入式中的,那不要也可以..

如果是交叉編譯,那隻能編譯,不能運行...

F. ubuntu14.04 怎麼編譯安裝drbd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裝編譯環境, 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 安裝源碼 cd /usr/src tar xvjf linux-source-2.6.24.tar.bz2 cd linux-srouce-2.6.24 下面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編譯了

G. 怎樣ubuntu環境下編譯內核詳解

步驟/方法
一、下載源代碼和編譯軟體的准備
下載內核源代碼:http://www.kernel.org/
注意,點擊2.6.25內核的F版,即完整版。
如果你懶得去網站點聯接,運行下列命令:
代碼:$cd ~$ wget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10.tar.bz2
安裝有關編譯程序。安裝make ,gcc, make-kpkg,運行menuconfig等等和編譯內核相關的工具。安裝不了,請檢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關命令:代碼:$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壓源代碼注意,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應該解壓到 /usr/src,純屬以訛傳訛,linux掌門人linus說解壓到任何目錄上都可以。當然,linus的說法是正確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錄下的src目錄。如果你下載源代碼是放到自己的主目錄下或者運行上面的wget下載的,那麼運行下列命令:代碼:$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現在,源代碼就在 ~/src/linux-2.6.25.10進入源代碼的目錄,准備下一步的工作。後面都在這個目錄裡面進行。代碼:$ cd ~/src/linux-2.6.25.10
三、開始編譯前的准備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編譯時留下的臨時文件。如果是剛剛解開的包,不需要執行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編譯,那麼一定要執行。相關命令如下:代碼:$ sudo make mrproper網上很多教程上說把現在使用的內核的config拷貝過來參考,據實驗,是不需要的,ubuntu還有debian會自動做這步。不過這條命令倒是可以學習一下。當然你可以將以前的配置拷貝過來。命令:代碼: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開始配置內核選項。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鍵只有幾個,esc退出菜單;空格改變選項狀態;游標鍵上下左右移動,回車選定。選項意義:M是編譯成可以隨時加入的模塊,*是編譯進入內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選項非常多,具體配置可以參考金步國先生翻譯的資料:Linux 2.6.19.x 內核編譯配置選項。參考網址:http://lamp.linux.gov.cn/Linux/kernel_options.html為了一次成功,請大家遵循一個原則,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內核已經選用了某個選項,如果你沒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隨便改動。這樣雖然內核不那麼精簡,但是不容易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精簡的部分是硬體模塊部分,對於自己沒有的硬體要毫不猶豫的清除。如果你很執著,或者你有潔癖,你也可以一項項對過去,按照金步國先生的資料描述去選擇基本上沒有問題。
五、必須強調的幾個選項:1、
在「General setup」裡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國認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體比較新,那幾乎是必須選的,這樣,我們才可以找到4965無線網卡,alsa聲音驅動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選15,雙核。如果你用ia64,要選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內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選擇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沒有2TB的硬碟,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誰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關於cpu的,要認真選。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開多核的開關,我的cpu是雙核的,選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後,把Generic x86 support選項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選(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輸入自己的核心數目,我輸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說的是超線程技術,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場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選1G;我是3G,選4G;4G以上的選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認是250Hz,較新的cpu都可以選擇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關閉。現在的電腦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筆記本cpu節電技術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節電模式有四個,筆記本默認選conservative比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須選,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後面的可選自己硬體相關的,我選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統統消滅。
5、Bus options的選擇: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現在新買的機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較新的新機器沒有ISA設備,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沒有PCI熱插拔設備,去掉這里的選項可以考慮全部編譯進內核,而不是以模塊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點,由於linux不但面向個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伺服器的應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機器上沒有的硬體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選項要慎重。比如在網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網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無線網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餘的硬體支持統統去掉。再比如音效卡部分,我的是hd音效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選intel hd 音效卡,再選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體支持全部去掉。
音效卡還有一個細節,在ubuntu7.10裡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後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這樣我的筆記本喇叭才可以發聲,不然只有外接耳機或者音箱。這次編譯以後,這個動作就不必了,但是兩個耳機插口只有一個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電腦中沒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關的選項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碟上,那麼這里一定要選*,選M都不行。否則啟動時會出現「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滯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錄機,必須選。SCSI device support 現在都是SATA硬碟,一定要選*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碟上,一定要選*。
SCSI CDROM support 雖然康寶刻錄機是ide介面的,但是必須把它當成scsi介面的,這是老問題了。用刻錄機,必須選。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選中,進入選擇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選上,不然字元界面啟動會有問題,後面的顯卡選擇:由於我的顯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裝nvidia公司的驅動,所以一個都沒有選。這樣導致ubuntu開機動畫會出問題,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元全部刪除,把開機動畫關閉。字元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開機後字元控制台錯誤,就是這部分選項沒有選,出問題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開。
Bootup logo 開機圖標,會在自檢的畫面上加上個性圖標。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選項,可以參考http://dotimes.com/articles /t23-slackware-framebuffer.html7、File systemsFilesystem in Userspace support 簡稱fuse。是必選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區。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選*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區就選*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區就選*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對 NTFS分區進行寫操作,選*必須將啟動盤的文件系統編譯進內核,默認是編譯成模塊,這樣無法啟動系統。ubuntu採用的文件系統是ext3,請把ext2,ext3相關的必要選項都編譯進入內核。
8、Virtualization這個大類是我多花幾百元買t8100的主要原因,因為t8100支持intel vt技術使linux上的虛擬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這里的選項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編譯成模塊。
9、全部設置完成,最後一項是保存設置。按照我的習慣,先在上一層目錄保存一個備份,文件名類似 ../config20080630然後再保存到當起目錄,文件名 .config退出設置程序。
六、開始編譯內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發行版相比,步驟相對簡單。相關命令:代碼:$sudo make-kpkg clean 這條命令好像不要超級許可權,很多資料上說要,不過這不是原則問題。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字元代替,最後的字元一定是數字.輸完上述命令回車之前,建議大家把瀏覽器還有別的運用程序都關掉,機器開始的工作比較艱苦。
我的機器大概十幾分鍾。
七、安裝內核編譯完成就是安裝工作。編譯好的內核在上一層目錄。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兩個文件,如果你不搞開發的話,只要安裝內核就可以,頭文件以後要用的時候再說。安裝相關命令:
代碼:$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鍵)文件名很長,如果不用tab自動補足是不可能的,tab鍵萬歲。安裝完成後和老內核比較一下大小代碼:
$ ls -l /boot/
八、重新啟動驗證新內核。代碼:$ sudo reboot
九、顯卡驅動如果你的顯卡和我一樣是nvidia顯卡,啟動之後往往無法正常進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錄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麼就要安裝nvidia驅動。用ctrl+alt+f1 進入字元命令行,輸入用戶名,密碼登錄。命令:代碼:下載驅動$ wget http://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173.14.12/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sudo -s輸入密碼取得超級許可權。#ps ax看看和gdm相關的進程,把這些進程全部關閉;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個進程沒有關閉:#kill 進程號然後安裝nvidia顯卡驅動,當然驅動要先下好,到nvidia驅動所在的目錄里,運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啟動以後就ok。要用nvidia的驅動,每次升級內核都要這么做。
十、無線網卡相關的內核選項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還有4965的驅動。4965
無線網卡驅動雖然已經編入內核,但沒有firmware無法使用。需要把原來內核的firmware拷貝到新內核對應的目錄,名字和內核一致,我的內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錄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碼:具體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內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貝過來。$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價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啟動系統,無線網卡就正常了。
附編譯使用的機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顯卡,內置SigmaTel STAC9228晶元的音效卡,4965無線網卡,BCM5906M千兆網卡,3G內存,160G硬碟,combo刻錄。
編譯系統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H. ubuntu 編譯uboot需要哪些工具,哎,新手,詳細點哦,親

1.首先安裝基本編譯環境: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2:先把交叉編譯環境包放到你的共享目錄,(我這里的版本是:arm-linux-gcc-4.4.3.tar.gz)
3:進行解壓 tar zxvf arm-linux-gcc-4.4.3.tar.gz -C (要解壓的路徑)
比如:tar zxvf arm-linux-gcc-4.4.3.tar.gz -C ~/ (root 用戶的工作目錄)

4:然後設置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5:要想系統啟動自動載入環境變數:
1:普通用戶:vim .bashrc 在最後添加你的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2:root用戶:vim .bashrc 在最後添加你的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I. 請教,如何在ubuntu環境下編譯Docker的安裝文件

Docker 的基本用法
在本節中,我將向您介紹 Docker 命令的常用選項。例如如何下載一個 docker image,打造一個容器,以及如何訪問容器。
要創建一個新的容器,你應該選擇一個基本 image 的操作系統,例如啟動 Ubuntu 或者 CentOS 或其他系統。您可以搜索一個基本 image 使用 Docker 搜索命令:
docker search ubuntu
該命令將顯示所有 ubuntu images,你可以自己嘗試一下搜索 centos Images。

現在我們現在 base image到我們的服務中,使用命令:
docker pull ubuntu

現在,您可以通過使用命令來查看所有已下載的images:
docker images

Ubuntu 鏡像從DockerHub/Docker Registry下載。下一步驟是創建從該鏡像的容器。
要創建容器,可以使用docker create 或 docker run
docker create ubuntu:14.04
docker create 命令會創建一個新的容器,但不會啟動它。所以現在你需要使用運行命令:
docker run -i -t ubuntu:14.04 /bin/bash
此命令將創建並運行一個基於 Ubuntu14.04 鏡像的容器,容器內並運行一個命令/bin/bash,您將在容器內自動運行命令。

當你輸入 Exit 命令退出容器時,容器也是停止運行,如果你想容器在後台運行需要在命令後面添加 -d 參數。
docker run -i -t -d ubuntu:14.04 /bin/sh -c 「while true; do echo hello world; sleep 1; done」
/bin/sh -c 「while true; do echo hello world; sleep 1; done」 this is bash script to echo 「hello word」 forever.
現在你可以看到容器在後台運行通過命令:
docker ps
如果你想從 bash 命令看日誌結果,使用命令:
docker logs NAMES/ContainerID

怎樣在後台訪問容器 shell?這個命令將會連接你的容器 shell:
docker exec -i -t NAMES/ContainerID

你可以看到主機名和容器ID是相等的,這意味著你在容器shell內。當你在shell 上鍵入』exit`,會離開的shell,但容器仍在運行。
你會經常使用的另一個命令是:
docker stop NAME/ContainerID
這將停止容器而不將其刪除,這樣你就可以用命令重新啟動它:
docker start NAME/ContainerID
如果你想刪除的容器,先停止它,然後用命令將其刪除:
docker rm NAME/ContainerID

熱點內容
平板太卡換存儲卡有用嗎 發布:2025-02-10 08:14:16 瀏覽:827
台北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5-02-10 08:13:33 瀏覽:272
webconfig資料庫的連接配置 發布:2025-02-10 08:13:24 瀏覽:965
dell伺服器背板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10 08:11:08 瀏覽:99
桑塔納全秀和半袖哪個配置高 發布:2025-02-10 07:55:42 瀏覽:349
手紋演算法 發布:2025-02-10 07:52:27 瀏覽:37
愛奇藝怎麼看賬號密碼 發布:2025-02-10 07:51:43 瀏覽:351
破解訪問許可權 發布:2025-02-10 07:17:24 瀏覽:663
慶余年密碼多少 發布:2025-02-10 07:16:38 瀏覽:201
ftp包括有哪兩個連接 發布:2025-02-10 07:11:50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