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法分析器是編譯程序的第一個階段
⑴ 編譯程序分為哪幾個主要部分
1、詞法分析
詞法分析的任務是對由字元組成的單詞進行處理,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2、語法分析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
3、中間代碼生成
中間代碼是源程序的一種內部表示,或稱中間語言。中間代碼的作用是可使編譯程序的結構在邏輯上更為簡單明確,特別是可使目標代碼的優化比較容易實現。中間代碼即為中間語言程序,中間語言的復雜性介於源程序語言和機器語言之間。
4、代碼優化
代碼優化是指對程序進行多種等價變換,使得從變換後的程序出發,能生成更有效的目標代碼。所謂等價,是指不改變程序的運行結果。所謂有效,主要指目標代碼運行時間較短,以及佔用的存儲空間較小。這種變換稱為優化。
5、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的最後一個階段。目標代碼生成器把語法分析後或優化後的中間代碼變換成目標代碼。
(1)詞法分析器是編譯程序的第一個階段擴展閱讀:
特點
數據結構分析和綜合時所用的主要數據結構,包括符號表、常數表和中間語言程序。符號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標識符連同它們的屬性組成。
其中屬性包括種類(如變數、數組、結構、函數、過程等)、類型(如整型、實型、字元串、復型、標號等),以及目標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數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數組成,其中包括常數的機內表示,以及分配給它們的目標程序地址。
分析部分源程序的分析是經過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三個步驟實現的。詞法分析由詞法分析程序(又稱為掃描程序)完成。
其任務是識別單詞(即標識符、常數、保留字,以及各種運算符、標點符號等)、造符號表和常數表,以及將源程序換碼為編譯程序易於分析和加工的內部形式。
⑵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一般可以劃分為哪5個基本階段,還自始至終伴隨進行哪兩項工作
1、編譯程序把一個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工作過程分為五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2、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一般自始至終伴隨進行信息表管理和出錯處理兩項工作。
主要是進行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又稱為源程序分析,分析過程中發現有語法錯誤,給出提示信息。
(2)詞法分析器是編譯程序的第一個階段擴展閱讀:
解釋程序是一種語言處理程序,在詞法、語法和語義分析方面與編譯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運行用戶程序時,它直接執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內部形式(中間代碼)。因此,解釋程序並不產生目標程序,這是它和編譯程序的主要區別。解釋程序的工作過程如下:
1、由總控程序完成初始化工作。
2、依次從源程序中取出一條語句進行語法檢查,如有錯,輸出錯誤信息;如果通過了語法檢查,則根據語句翻澤成相應的指令並執行它。
3、檢查源程序是否已經全部解釋執行完畢,如果未完成則繼續解釋並執行下一條語句,直到全部語句都處理完畢。
⑶ 典型的編譯器可以劃分成幾個邏輯階段
這是我們今天的作業,
典型的編譯器可以劃分成七個主要的邏輯階段,分別是詞法分析器、語法分析器、語義分析器、中間代碼生成器、獨立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代碼生成器、依賴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各階段的主要功能:
(1)詞法分析器:詞法分析閱讀構成源程序的字元流,按編程語言的詞法規則把它們組成詞法記號流。
(2)語法分析器:按編程語言的語法規則檢查詞法分析輸出的記號流是否符合這些規則,並依據這些規則所體現出的該語言的各種語言構造的層次性,用各記號的第一元建成一種樹形的中間表示,這個中間表示用抽象語法的方式描繪了該記號流的語法情況。
(3)語義分析器:使用語法樹和符號表中的信息,依據語言定義來檢查源程序的語義一致性,以保證程序各部分能有意義地結合在一起。它還收集類型信息,把它們保存在符號表或語法樹中。
(4)中間代碼生成器:為源程序產生更低級的顯示中間表示,可以認為這種中間表示是一種抽象機的程序。
(5)獨立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試圖改進中間代碼,以便產生較好的目標代碼。通常,較好是指執行較快,但也可能是其他目標,如目標代碼較短或目標代碼執行時能耗較低。
(6)代碼生成器:取源程序的一種中間表示作為輸入並把它映射到一種目標語言。如果目標語言是機器代碼,則需要為源程序所用的變數選擇寄存器或內存單元,然後把中間指令序列翻譯為完成同樣任務的機器指令序列。
(7)依賴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試圖改進目標機器代碼,以便產生較好的目標機器代碼。
⑷ 編譯過程包括哪幾個主要階段及每個階段的功能。
【答案】:編譯過程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優化、目標代碼生成5個階段。
詞法分析的功能是弊則對輸入的高級語言源程序進行詞法分析,識別其中的單詞符號,確定它們的種類,交給語法分析器,即把字元串形式的源程序分解為單詞符號串形式。
語法分析的功能是在詞法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的語法規則,對程指或序進行語法分析,識別構成程序的各類語法范疇及它們之間的層次關系,並把這種層次關系表達成語法樹的形式。
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的功能是在語法分析的基礎上,對程序進行語義分析,「理解」其含義,產生出表達程序語義的內部表達形式(中間代碼)。表達語義的中間代碼與機器租逗棚代碼相似,可以認為這一步進行了翻譯工作,把源程序翻譯成了與具體機器指令系統無關的抽象指令代碼。
優化的功能是按照等價變換的原則,對語義分析器產生的中間代碼序列進行等價變換,刪除其中多餘的操作,對耗時耗空間的代碼進行優化,以期最後得到高效的可執行代碼。
目標代碼生成的功能是把優化後的中間代碼變換成機器指令代碼,得到可在目標機器上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