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導出交叉編譯環境

導出交叉編譯環境

發布時間: 2023-06-06 13:56:39

① 虛擬機linux怎麼查看交叉編譯環境

1.安裝源碼編譯環境(配置gcc),在ubuntu安裝完成已經有gcc(gcc是由GNU之父Stallman所開發的linux下的編譯器,全稱為GNU Compiler Collection, 目前可以編譯的語言包括:C, C++, Objective-C, Fortran, java, and Ada.),但是gcc還不能編譯文件,因為缺少一些頭文件.那麼我們就要來配置這些頭文件。在這里我們需要安裝build-essential這個軟體包,安裝了這個包會自動安裝上g++,libc6-dev,linux-libc-dev,libstdc++6-4.1-dev等一些必須的軟體和頭文件的庫。安裝build-essential,你可以在新立得搜索然後安裝或者在終端里輸入: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2.除了編輯器之外,我們還需要文本編輯器來編寫程序源碼,Ubuntu中其實已自帶編輯器,但是目前較為著名而且流行的vi / vim 編輯器可以通過在Ubuntu的軟體中心下載,或是在終端輸入指令下載,指令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vim-full

3.解壓包:arm-linux-gcc-3.4.5-glibc-2.3.6.tar.bz2,(註:不同文件包類型,指令有區別,如bz2 -xf)如下指令:
sudo tar -xf arm-linux-gcc-3.4.5-glibc-2.3.6.tar.bz2 OR sudo tar -xf arm-linux-gcc-3.4.6-glibc-2.3.6.tgz -C /work/

我的Ubuntu使用第二個指令解壓後解壓包放在了work目錄下。

4.修改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器的路徑加入到PATH:方法一:修改/etc/bash.bashrc文件(此文件只對當前用戶適用),指令如下:
sudo gedit /etc/bash.bashrc
然後在文件的末尾空白處加入一下代碼:
if [ -d /work/gcc-3.4.6-glibc-2.3.6 ] ; then
PATH=/work/gcc-3.4.6-glibc-2.3.6/arm-linux/bin:"${PATH}"
fi
即完成路徑的添加。

5.使新的環境變數生效,不用重啟電腦。輸入下面指令:
source /etc/bash.bashrc
6.檢查是否將路徑加入到PATH。輸入下面指令:

echo $PATH
若顯示的內容中含有:/usr/local/arm/4.3.2/bin 說明已經將交叉編譯器的路徑加入PATH。至此,交叉編譯環境安裝完成。

7. 測試是否安裝成功,下面的命令會顯示arm-linux-gcc信息和版本。

② 解釋「linux交叉編譯環境」這個概念,要具體專業點,用專業術語解釋,考試的一道問答題來的,謝謝

交叉編譯器是一種可以在平台A上為另一種平台B編譯程序的編譯器。其中,運行交叉編譯器的平台A稱為宿主機,交叉編譯生成的目標文件的運行平台B稱為目標機。交叉編譯器的編譯過程稱為交叉編譯。
一個完整的arm-linux交叉編譯器包括arm-linux-gcc、glibc、binutils等組件。其中,arm-linux-gcc是為ARM平台編譯C程序的編譯器;glibc是嵌入式C程序所需的基本函數庫;binutils包含一組二進制工具。所以交叉編譯器又稱為交叉編譯工具鏈。
由於交叉編譯器中每個組件都有各自的版本,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版本的組件來製作交叉編譯器。但是,組件之間會因版本不匹配的問題二產生錯誤。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建議直接使用製作好的arm-linux交叉編譯器。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③ 如何在32位ubuntu11.10 下編譯android 4.0.1源碼和goldfish內核

一準備工作

1安裝javasdk6
(1)從jdk官方網站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jdk-6u29-download-513648.html下載jdk-6u29-linux-i586.bin文件。
(2)執行jdk安裝文件

[html] view plain
$chmod a+x jdk-6u29-linux-i586.bin
$jdk-6u29-linux-i586.bin

(3)配置jdk環境變數

[html] view plain
$sudo vim /etc/profile
[html] view plain
#JAVAEVIRENMENT
exportJAVA_HOME=/usr/lib/java/jdk1.6.0_29
export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CLASSPATH
export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PATH

保存後退出編輯,並重啟系統。
2安裝依賴包

[html] view plain
$sudo apt-get install git-core gnupg flex bison gperf build-essential\
zipcurlzlib1g-devlibc6-devlib32ncurses5-devia32-libs\
x11proto-core-devlibx11-devlib32readline5-devlib32z-dev\
libgl1-mesa-devg++-multilibmingw32tofrodospython-markdown\
libxml2-utils

3用repo工具下載源碼
(1)初始化repo

[html] view plain
$cd ~
$mkdir bin
$curlhttps://dl-ssl.google.com/dl/googlesource/git-repo/repo>~/bin/repo
$chmod a+x ~/bin/repo
$exportPATH=$PATH:~/bin(導出環境變數)

(2)下載android最新源碼

[html] view plain
$mkdir android
$cd android
$ repo init -u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manifest -bandroid-4.0.1_r1
...(輸入用戶名和郵箱名)
$repo sync -j5
...(此處用5個線程開始下載源碼,下載過程及其漫長,需要耐心等待)

二 編譯源碼
1開始編譯

[html] view plain
$source build/envsetup.sh
includingdevice/samsung/maguro/vendorsetup.sh

includingdevice/samsung/tuna/vendorsetup.sh

includingdevice/ti/panda/vendorsetup.sh

includingsdk/bash_completion/adb.bash

$make-j4(此處用4個線程編譯)

編譯完成後,會看到類似的輸出:

[html] view plain
Targetramdisk:out/target/proct/generic/ramdisk.img
Targetuserdatafsimage:out/target/proct/generic/userdata.img
Installedfilelist:out/target/proct/generic/installed-files.txt

2編譯遇到的問題
編譯錯誤:

[html] view plain
<命令行>:0:0:錯誤:「_FORTIFY_SOURCE」重定義[-Werror]

<built-in>:0:0:附註: 這是先前定義的位置

cc1plus:所有的警告都被當作是錯誤

make:*** [out/host/linux-x86/obj/EXECUTABLES/obbtool_intermediates/Main.o]錯誤 1

原因:
因機器上的gcc版本過高,需替換成4.4.6重新進行編譯。
解決方法:
1)安裝4.4版本的gcc和g++

[html] view plain
$ sudo apt-get install gcc-4.4
$ sudo apt-get install g++-4.4

2)設置gcc版本,使gcc鏈接到gcc-4.4

[html] view plain
$ ls -l /usr/bin/gcc*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2011-11-01 23:56 /usr/bin/gcc -> gcc-4.6

-rwxr-xr-x 1 root root 224544 2011-10-06 05:47 /usr/bin/gcc-4.4

-rwxr-xr-x 1 root root 302104 2011-09-17 05:43 /usr/bin/gcc-4.6

$ cd /usr/bin
$ sudo mv gcc gcc.bak
$ sudo ln -s gcc-4.4 gcc

3)設置g++版本,使g++鏈接到g++-4.4

[html] view plain
$ sudo mv g++ g++.bak
$ sudo ln -s g++-4.4 g++

4)設置完畢後,重新進行編譯即可

3從模擬器啟動編譯後的鏡像文件
1)設置環境變數:

[html] view plain
export PATH=~/android/out/host/linux-x86/bin:$PATH

export ANDROID_PRODUCT_OUT=~/android/out/target/proct/generic

其中linux-x86/bin存放模擬器emulator工具,proct/generic存在編譯後的鏡像文件。

2)啟動模擬器

[html] view plain
$emulator

emulator:WARNING: system partition size adjusted to match image file (162 MB >66 MB)

啟動後的截圖:

三 編譯androidgoldfish內核
1)進入android4.0.1源碼目錄,下載goldfish內核源碼

[html] view plain
$ mkdir kernel
$ cd kernel
$ git clone http://android.googlesource.com/kernel/goldfish.git
$ cd goldfish
$ git branch -a
* (no branch)

master

remotes/origin/HEAD -> origin/master

remotes/origin/android-goldfish-2.6.29

remotes/origin/master

$ git checkout remotes/origin/android-goldfish-2.6.29

2)修改Makefile

[html] view plain
goldfish$ gedit Makefile

修改

[html] view plain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html] view plain
ARCH ?=arm
CROSS_COMPILE ?=arm-eabi-

3)導出交叉編譯器目錄為環境變數
$ export PATH=$PATH:~/android/prebuilt/linux-x86/toolchain/arm-eabi-4.4.3/bin

4)編譯內核

[html] view plain
goldfish$ make goldfish_armv7_defconfig

goldfish$ make

編譯完成後,可看到類似如下的輸出:

[html] view plain
OBJCOPY arch/arm/boot/zImage
Kernel: arch/arm/boot/zImage is ready

5)從模擬器中啟動內核鏡像

[html] view plain
$emulator -kernel ~/android/kernel/goldfish/arch/arm/boot/zImage &

啟動模擬器後,可從Settings->System->AboutPhone中查看內核版本信息。

④ Ubuntu下如何構建交叉編譯環境

下面就一些問題作一個說明,以期拋磚引玉。 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環境一般是由目標系統硬體(開發板)和宿主PC機所構成。目標硬體開發板用於運行操作系統和系統應用軟體,而目標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統的內核編譯、應用程序的開發和調試則需要通過宿主PC機來完成(所以稱為交叉編譯)。雙方之間一般通過串口,並口或乙太網介面建立連接關系。 但在此我建議構建如下的交叉編譯環境,適合個人或研發小組使用:單獨拿出一台PC機(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舊機器就可以),在該PC上安裝桌面的Linux操作系統(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採用默認的安裝選項(注意要包含ftp服務),這台PC作為Linux伺服器,除管理員以外,一般不直接讓其他人去操作。 將該Linux伺服器接入區域網,並新建一些合法用戶,以便其他的PC機(在此我們將其稱為工作站)的合法用戶能訪問到Linux伺服器。而其他的PC機(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原來幹啥繼續幹啥。 需要的軟體工具包括: 1、FTP客戶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網上下載)。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網上下載)。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統內核源碼(一般由銷售商整理提供)。 4、GNU編譯工具,可由相關網站下載,或由銷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裝: 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裝FTP客戶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裝完畢後應該可以在該工作站PC和Linux伺服器之間進行文件的傳輸,並在工作站PC可以通過Telnet登陸到Linux伺服器(可能需要將Linux伺服器的防火牆服務關閉才能完成)。 在Linux伺服器安裝: 將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統內核源碼壓縮包和GNU編譯工具通過FTP傳送到Linux伺服器的某個目錄(如合法的用戶目錄),然後在該目錄下解壓,並將GNU編譯工具安裝到默認的工作目錄即可,以上工作通過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伺服器上進行。 Linux操作系統內核的編譯: Linux操作系統內核的編譯一般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步驟,會根據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可參考相關文檔,編譯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⑤ 怎樣弄uboot編譯交叉編譯工具,我的xp和ubuntu間有個共享文件夾,我把交叉工具放在那裡,怎樣把它安裝

1:先把交叉編譯環境包放到你的共享目錄,(我這里的版本是:arm-linux-gcc-4.4.3.tar.gz)
2:進行解壓 tar zxvf arm-linux-gcc-4.4.3.tar.gz -C (要解壓的路徑)
比如:tar zxvf arm-linux-gcc-4.4.3.tar.gz -C ~/ (root 用戶的工作目錄)

3:然後設置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4:要想系統啟動自動載入環境變數:
1:普通用戶:vim .profile 在最後添加你的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2:root用戶:vim .bashrc 在最後添加你的環境變數: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自此,交叉環境徹底搭建完畢。
注意:我的交叉編譯包,解壓出來的路徑就是: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你的版本,可能有些不同

⑥ 什麼是交叉編譯環境

交叉編譯(cross-compilation)是指,在某個主機平台上(比如PC上)用交叉編譯器編譯出可在其他平台上(比如ARM上)運行的代碼的過程。

⑦ Ubuntu14.04 用arm-linux-gcc 4.4.3 配置交叉編譯環境問題

安裝步驟

1、將壓縮包arm-linux-gcc-4.4.3.tar.gz存放在一個目錄下,這個目錄就是你等會解壓縮的目錄,以後這個目錄就不能隨便刪掉了

⑧ 如何在ubuntu中搭建交叉編譯環境toolchain

1.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libcc1 libg++ make gdb
2.安裝交叉編譯器 f
tp:
//ftp.
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下載 cross -3.2.tar.bz2或者懶得去找乾脆
wget f
tp://ftp.
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cross -3.2.tar.bz2
解壓
sudo tar jxvf /home/zhaifang/cross -3.2.tar.bz2
sudo mv /home/zhaifang/usr/local/arm /usr/local
3.交叉編譯器加入路徑 sudo vi /etc/bash.bashrc後面加入
if [ -d /usr/local/arm ] ; then
PATH=/usr/local/arm/bin:'${PATH}'
fi
4.使環境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5.檢查 echo $PATH 出現/usr/local/arm/bin說明成功了
6.測試 arm-linux-gcc -v

⑨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設置

採用交叉編譯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數嵌入式目標系統不能提供足夠的資源供編譯過程使用,因而只好將編譯工程轉移到高性能的主機中進行。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重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
2.對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
3.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
4.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
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步驟
一、下載源代碼 下載包括binutils、gcc、glibc及linux內核的源代碼(需要注意的是,glibc和內核源代碼的版本必須與目標機上實際使用的版本保持一致),並設定shell變數PREFIX指定可執行程序的安裝路徑。
二、編譯binutils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並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然後執行make install。
三、配置linux內核頭文件
首先執行make mrproper進行清理工作,然後執行make config ARCH=arm(或make menuconfig/xconfig ARCH=arm)進行配置(注意,一定要在命令行中使用ARCH=arm指定cpu架構,因為預設架構為主機的cpu架構),這一步需要根據目標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配置,筆者進行的實驗中目標機為HP的ipaq-hp3630 PDA,因而設置system type為SA11X0,SA11X0 Implementations中選擇Compaq iPAQ H3600/H3700。
配置完成之後,需要將內核頭文件拷貝到安裝目錄: cp -dR include/asm-arm $PREFIX/arm-linux/include/asm cp -dR include/linux $PREFIX/arm-linux/include/linux
四、第一次編譯gcc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並使用--disable-threads、--disable-shared、--enable-languages=c參數,然後執行make install。這一步將生成一個最簡的gcc。由於編譯整個gcc是需要目標機的glibc庫的,它現在還不存在,因此需要首先生成一個最簡的gcc,它只需要具備編譯目標機glibc庫的能力即可。
五、交叉編譯glibc
這一步驟生成的代碼是針對目標機cpu的,因此它屬於一個交叉編譯過程。該過程要用到linux內核頭文件,默認路徑為$PREFIX/arm-linux/sys-linux,因而需要在$PREFIX/arm-linux中建立一個名為sys-linux的軟連接,使其內核頭文件所在的include目錄;或者,也可以在接下來要執行的configure命令中使用--with-headers參數指定linux內核頭文件的實際路徑。
configure的運行參數設置如下(因為是交叉編譯,所以要將編譯器變數CC設為arm-linux-gcc):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PREFIX/arm-linux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最後,按以上配置執行configure和make install,glibc的交叉編譯過程就算完成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glibc的安裝路徑設置為$PREFIXARCH=arm/arm-linux,如果此處設置不當,第二次編譯gcc時可能找不到glibc的頭文件和庫。
六、第二次編譯gcc
運行configure,參數設置為--prefix=$PREFIX --target=arm-linux --enable-languages=c,c++。
運行make install。
到此為止整個交叉編譯環境就完全生成了。
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點、在第一次編譯gcc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找不到stdio.h的錯誤,解決辦法是修改gcc/config/arm/t-linux文件,在TARGET_LIBGCC2_CFLAGS變數的設定中增加-Dinhibit_libc和-D__gthr_posix_h。

⑩ 如何建立Linux下的ARM交叉編譯環境

這個過程如下
1.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2. 建立內核頭文件
3.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4.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5. 建立c庫(glibc)
6. 建立全套編譯器(full gcc)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1. 選定軟體版本號
選擇軟體版本號時,先看看glibc源代碼中的INSTALL文件。那裡列舉了該版本的glibc編譯時所需的binutils 和gcc的版本號。例如在 glibc-2.2.3/INSTALL 文件中推薦 gcc 用 2.95以上,binutils 用 2.10.1 以上版本。
我選的各個軟體的版本是:
linux-2.4.21+rmk2
binutils-2.10.1
gcc-2.95.3
glibc-2.2.3
glibc-linuxthreads-2.2.3
如果你選的glibc的版本號低於2.2,你還要下載一個叫glibc-crypt的文件,例如glibc-crypt-2.1.tar.gz。 Linux 內核你可以從www.kernel.org 或它的鏡像下載。
Binutils、gcc和glibc你可以從FSF的FTP站點ftp://ftp.gun.org/gnu/ 或它的鏡像去下載。在編譯glibc時,要用到 Linux 內核中的 include 目錄的內核頭文件。如果你發現有變數沒有定義而導致編譯失敗,你就改變你的內核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linux-2.4.25+vrs2,編譯glibc-2.2.3 時報 BUS_ISA 沒定義,後來發現在 2.4.23 開始它的名字被改為 CTL_BUS_ISA。如果你沒有完全的把握保證你改的內核改完全了,就不要動內核,而是把你的 Linux 內核的版本號降低或升高,來適應 glibc。
Gcc 的版本號,推薦用 gcc-2.95 以上的。太老的版本編譯可能會出問題。Gcc-2.95.3 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版本,也是內核開發人員推薦用的一個 gcc 版本。
如果你發現無法編譯過去,有可能是你選用的軟體中有的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而其他所選軟體不支持的原因,就相應降低該軟體的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 gcc-3.3.2,發現編譯不過,報 as、ld 等版本太老,我就把 gcc 降為 2.95.3。太新的版本大多沒經過大量的測試,建議不要選用。

2. 建立工作目錄
首先,我們建立幾個用來工作的目錄:
在你的用戶目錄,我用的是用戶liang,因此用戶目錄為 /home/liang,先建立一個項目目錄embedded。
$pwd
/home/liang
$mkdir embedded

再在這個項目目錄 embedded 下建立三個目錄 build-tools、kernel 和 tools。
build-tools-用來存放你下載的 binutils、gcc 和 glibc 的源代碼和用來編譯這些源代碼的目錄。
kernel-用來存放你的內核源代碼和內核補丁。
tools-用來存放編譯好的交叉編譯工具和庫文件。
$cd embedded
$mkdir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執行完後目錄結構如下:
$ls embedded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3. 輸出和環境變數
我們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export PRJROOT=/home/liang/embedded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s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如果你不慣用環境變數的,你可以直接用絕對或相對路徑。我如果不用環境變數,一般都用絕對路徑,相對路徑有時會失敗。環境變數也可以定義在.bashrc文件中,這樣當你logout或換了控制台時,就不用老是export這些變數了。
體系結構和你的TAEGET變數的對應如下表

你可以在通過glibc下的config.sub腳本來知道,你的TARGET變數是否被支持,例如:
$./config.sub arm-linux
arm-unknown-linux-gnu

在我的環境中,config.sub 在 glibc-2.2.3/scripts 目錄下。
網上還有一些 HOWTO 可以參考,ARM 體系結構的《The GNU Toolchain for ARM Target HOWTO》,PowerPC 體系結構的《Linux for PowerPC Embedded Systems HOWTO》等。對TARGET的選取可能有幫助。
4. 建立編譯目錄
為了把源碼和編譯時生成的文件分開,一般的編譯工作不在的源碼目錄中,要另建一個目錄來專門用於編譯。用以下的命令來建立編譯你下載的binutils、gcc和glibc的源代碼的目錄。
$cd $PRJROOT/build-tools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boot-gcc build-gcc build-glibc gcc-patch

build-binutils-編譯binutils的目錄
build-boot-gcc-編譯gcc 啟動部分的目錄
build-glibc-編譯glibc的目錄
build-gcc-編譯gcc 全部的目錄
gcc-patch-放gcc的補丁的目錄
gcc-2.95.3 的補丁有 gcc-2.95.3-2.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和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可以從 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 下載到這些補丁。
再將你下載的 binutils-2.10.1、gcc-2.95.3、glibc-2.2.3 和 glibc-linuxthreads-2.2.3 的源代碼放入 build-tools 目錄中
看一下你的 build-tools 目錄,有以下內容:
$ls
binutils-2.10.1.tar.bz2 build-gcc gcc-patch
build-binutls build-glibc glibc-2.2.3.tar.gz
build-boot-gcc gcc-2.95.3.tar.gz glibc-linuxthreads-2.2.3.tar.gz

建立內核頭文件
把你從 www.kernel.org 下載的內核源代碼放入 $PRJROOT /kernel 目錄
進入你的 kernel 目錄:
$cd $PRJROOT /kernel

解開內核源代碼
$tar -xzvf linux-2.4.21.tar.gz


$tar -xjvf linux-2.4.21.tar.bz2

小於 2.4.19 的內核版本解開會生成一個 linux 目錄,沒帶版本號,就將其改名。
$mv linux linux-2.4.x

給 Linux 內核打上你的補丁
$cd linux-2.4.21
$patch -p1 < ../patch-2.4.21-rmk2

編譯內核生成頭文件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你也可以用 config 和 xconfig 來代替 menuconfig,但這樣用可能會沒有設置某些配置文件選項和沒有生成下面編譯所需的頭文件。推薦大家用 make menuconfig,這也是內核開發人員用的最多的配置方法。配置完退出並保存,檢查一下的內核目錄中的 include/linux/version.h 和 include/linux/autoconf.h 文件是不是生成了,這是編譯 glibc 是要用到的,version.h 和 autoconf.h 文件的存在,也說明了你生成了正確的頭文件。
還要建立幾個正確的鏈接
$cd include
$ln -s asm-arm asm
$cd asm
$ln -s arch-epxa arch
$ln -s proc-armv proc

接下來為你的交叉編譯環境建立你的內核頭文件的鏈接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l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linux
$i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asm

也可以把 Linux 內核頭文件拷貝過來用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binutils是一些二進制工具的集合,其中包含了我們常用到的as和ld。
首先,我們解壓我們下載的binutils源文件。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jf binutils-2.10.1.tar.bz2

然後進入build-binutils目錄配置和編譯binutils。
$cd build-binutils
$../binutils-2.10.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target 選項是指出我們生成的是 arm-linux 的工具,--prefix 是指出我們可執行文件安裝的位置。
會出現很多 check,最後產生 Makefile 文件。
有了 Makefile 後,我們來編譯並安裝 binutils,命令很簡單。
$make
$make install

看一下我們 $PREFIX/bin 下的生成的文件
$ls $PREFIX/bin
arm-linux-addr2line arm-linux-gasp arm-linux-objmp 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r arm-linux-ld arm-linux-ranlib arm-linux-strip
arm-linux-as arm-linux-nm arm-linux-readelf
arm-linux-c++filt arm-linux-obj arm-linux-size

我們來解釋一下上面生成的可執行文件都是用來干什麼的
add2line - 將你要找的地址轉成文件和行號,它要使用 debug 信息。
Ar-產生、修改和解開一個存檔文件
As-gnu 的匯編器
C++filt-C++ 和 java 中有一種重載函數,所用的重載函數最後會被編譯轉化成匯編的標號,c++filt 就是實現這種反向的轉化,根據標號得到函數名。
Gasp-gnu 匯編器預編譯器。
Ld-gnu 的連接器
Nm-列出目標文件的符號和對應的地址
Obj-將某種格式的目標文件轉化成另外格式的目標文件
Objmp-顯示目標文件的信息
Ranlib-為一個存檔文件產生一個索引,並將這個索引存入存檔文件中
Readelf-顯示 elf 格式的目標文件的信息
Size-顯示目標文件各個節的大小和目標文件的大小
Strings-列印出目標文件中可以列印的字元串,有個默認的長度,為4
Strip-剝掉目標文件的所有的符號信息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首先進入 build-tools 目錄,將下載 gcc 源代碼解壓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zf gcc-2.95.3.tar.gz

然後進入 gcc-2.95.3 目錄給 gcc 打上補丁
$cd gcc-2.95.3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2.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
echo timestamp > gcc/cstamp-h.in

在我們編譯並安裝 gcc 前,我們先要改一個文件 $PRJROOT/gcc/config/arm/t-linux,把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這一行改為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Dinhibit_libc -D__gthr_posix_h
你如果沒定義 -Dinhibit,編譯時將會報如下的錯誤
http://www.cnblogs.com/gcc-2.95.3/gcc/libgcc2.c:41: stdlib.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http://www.cnblogs.com/gcc-2.95.3/gcc/libgcc2.c:42: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ake[3]: *** [libgcc2.a] Error 1
make[2]: *** [stmp-multilib-sub] Error 2
make[1]: *** [stmp-multilib] Error 1
make: *** [all-gcc] Error 2

熱點內容
bilibi手機緩存目錄在 發布:2025-02-12 08:33:11 瀏覽:457
聽ti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2-12 08:22:15 瀏覽:288
淘寶上傳視頻憑證 發布:2025-02-12 08:06:46 瀏覽:878
java畫 發布:2025-02-12 08:01:00 瀏覽:549
光遇安卓官服是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2-12 07:47:47 瀏覽:648
安卓手機如何關閉程序打開廣告 發布:2025-02-12 07:31:06 瀏覽:469
新版影視大全不能緩存 發布:2025-02-12 07:31:04 瀏覽:976
sql兩個欄位in 發布:2025-02-12 07:29:45 瀏覽:771
漂亮網站源碼 發布:2025-02-12 07:26:40 瀏覽:760
執行腳本前 發布:2025-02-12 07:14:49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