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編譯平台
㈠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做什麼的
很多人問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說華為方舟編譯器。
方舟編譯器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將高級語言,比如java,直接編譯成變成機器碼的技術。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繞過了安卓系統的VM(虛擬機),從而使得應用可以像蘋果引以為傲的iOS系統一樣,轉化出的機器碼可以直接由CPU運算,從而使得運行效率大大提升。
以上就是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什麼的內容介紹,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我們喲。
㈡ 鴻蒙系統全面解析,誕生背景、技術細節生態圈一文看懂 | 智東西內參
華為6月2日正式發布的鴻蒙系統無疑占據了最近熱點話題的C位,雖然不全是贊美的聲音,但這種努力打破美國壟斷,挑戰谷歌、蘋果在移動操作系統上壟斷地位的嘗試必將成為中國 科技 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興業證券的報告《華為鴻蒙深度研究》, 從鴻蒙系統的產生背景、開源技術細節和產業鏈生態圈全面解析鴻蒙系統。
原標題:
《華為鴻蒙深度研究》
作者: 未註明
鴻蒙產生的時代背景,總體來說有六個:
1、數字化的時代背景:數字化新時代的到來需要新的操作系統;
2、IoT 與 5G: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操作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3、中國面臨「卡脖子」的挑戰:獨立自主的研發操作系統是迫切的需求;
4、人工智慧的興起:AIoT場景天然要求多設備智能協同,需要一個適用於各類型機器的操作系統;
5、大數據與雲計算:TB、PB級的大數據需要一個能夠提供多機互聯的操作系統;
6、全球信息安全面臨挑戰:網路安全威脅呈現多元化、復雜化、頻發高發趨勢,需要一個足夠安全的系統進行保障。
到鴻蒙的出現,操作系統已經經歷了四代:分別是Unix、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和鴻蒙/Fuchsia。
Fuchsia是由Google自主開發的基於Zircon微內核的開源系統,它可以運行在手機、電腦、智能家電等硬體產品上。
谷歌公司對Fuchsia的預期發展是讓它取代Android和 Chrome OS ,統一兩者成為一個操作系統。
和安卓相比,鴻蒙與安卓都是基於Linux開發,安卓是基於宏內核結構設計,而鴻蒙是基於微內核結構設計。鴻蒙系統使用C和C++編寫,不需要虛擬機這一中間過程,因此運行效率更高。
和iOS相比,iOS和鴻蒙都是致力於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iOS底層是基於Unix的,並且是閉源的,鴻蒙是基於Lmux的, 是開源的。
全球操作系統格局
2012年,華為出於對谷歌如果對其斷供就會難以維持生產的顧忌,開始布局自有分布式操作系統。
2019年5月15日,華為被列入了所謂「實體清單」,谷歌Android 服務GMS對華為禁供。
5G迅猛發展,物聯網時代來臨,多年前的布局使華為抓住了最佳的發展時期。
鴻蒙發展 歷史
總體來說,鴻蒙的技術現階段優勢在於開放,但劣勢是生態。系統在分布式部署、時延和流暢性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最大短板生態。
構建一個成熟的生態是鴻蒙能否生存下去並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技術上,鴻蒙系統使用微內核架構。內核是操作系統內最基礎的構件,因此內核的設計對於操作系統的外部特性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常見內核結構可以分為宏內核、微內核、混合內核、外內核等。
微內核是較新內核結構,但是它擁有著眾多宏內核不具有的優良特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
微內核與宏內核對比
微內核架構包含兩類組件:核心系統和插件模塊。核心系統負責通用功能,不因為業務的變化而變化。
插件模塊負責實現具體的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變化而改動和擴展。
微內核架構模式可以將其他應用程序的功能作為插件添加到核心應用程序,從而提供應用的可擴展性、功能分離性和獨立性。
微內核架構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整體敏捷度高、易部署、可測性高、功能表現優秀、可擴展性強和不易開發。
鴻蒙系統設計
鴻蒙架構的另一個很大優勢是依靠分布式軟匯流排、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任務調度等技術,可以實現多種類、多數量的設備之間硬體的互助和資源共享。
分布式數據管理
分布式軟匯流排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鴻蒙系統設計初衷是為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准鏈接要求,可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 汽車 、可穿戴設備等廣泛的終端設備, 將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智能 社會 中打造下一代操作系統。
鴻蒙當前和未來架構
在技術特性上,鴻蒙有著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的特點。
在鴻蒙OS的框架層提供了用戶程序框架、Ability框架和UI框架。它們可以支持多終端設備業務邏輯和界面邏輯的復用,這樣應用跨設備的開發效率也就得到了提框架層升。
另一個特點是 統一OS,彈性部署 。鴻蒙os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的設計方法,使得針對各種類型的設備可以按需求選擇合適的部署方案。
鴻蒙支持多種組件配置方案:1、支持各組件的選擇,組件並不是必須被部署,可以按照需要選擇合適的部件;
2、支持組件內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選擇性的給組件配置功能集;
3、支持組件內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選擇性的給組件配置功能集。
除了微內核,鴻蒙的另一大賣點是方舟編譯器。方舟編譯器可以方便安卓APP移植到鴻蒙系統。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台,它將以前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運行方式轉變為將Java、C、C++等代碼一次編譯成機器碼的高效運行方式,同時也實現了多語言的統一。
華為官方數據表明,方舟編譯器能提升24%的操作系統流暢度、44%的系統響應能力和60%的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
華為當前的業務可分為四大領域: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雲服務四大業務領域相互協同、共同發展,拼接成華為生態戰略布局版圖。
華為生態
鴻蒙系統的生態可以概括為1+8+N。1+8+N戰略的核心是1 , 即智能手機。智能手機作為鴻蒙生態的核心部分,憑借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晶元,為其他設備終端提供相應的通信支撐。
正是因為萬物互聯的場景中手機的重要性,華為始終以全球手機市場第一作為目標。
8是指 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鏡、手錶、車機、耳機 ,這8項將由華為公司親自研發和參與市場,並且會追求市場領先地位。
N是 攝像頭、掃地機、智能秤等外圍智能硬體 ,涵蓋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 健康 、影音 娛樂 、智慧出行五大場景模式。
這些領域是與鴻蒙生態的合作夥伴進行共同開發,在合作過程中,鴻蒙生態將會提供HiLink協議標准,HiAI組件,Lite OS等技術平台,同時將鴻蒙操作系統開源。
2019年8月,全球第一款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榮耀智慧屏正式發布。
榮耀智慧屏作為當時首個搭載鴻蒙系統的終端產品,突破了傳統電視的概念,搭載有鴻鵠818智慧晶元等三顆華為自研晶元和升降式AI攝像頭,內置華為系統級視頻通話功能,開創了大屏和手機的新交互方式,除了可聯控智能家居,還能實現智慧雙投、魔法閃投、魔法控屏等功能。
鴻蒙OS + 智慧屏
2021年4月,華為的鴻蒙OS智能座艙正式發布。
鴻蒙OS車機操作系統是面向車的操作系統,與手機同平台。鴻蒙OS智能座艙搭載有一芯多屏、多用戶並發、運行時確定性保障、分布式外設、車載網路、多部件等多種應用,提供差異化啟動恢復、極速啟動、多用戶切換、聲場控制、多部件協同等功能。
鴻蒙OS智能座船可以及時升級應用,基於其HMS-Automotive平台,開發者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應用體驗,實現人、車、家的全場景協同。
鴻蒙OS + 智能座艙
同時面向車載場景增量還開發有HOS-A子系統,可實現賬號、多模輸入、用戶程序框架、元能力框架、多媒體、公共通信、車機業務啟動恢復等功能,使得自動駕駛、導航、視頻、音樂和通話等業務能夠在智能座艙和其他設備之間實現無縫切換,讓智能駕駛變得簡單、有趣、享受。
發布會現場透露,目前智能駕駛生態平台已獲得30+硬體生態、50+應用生態合作夥伴支持,未來鴻蒙OS將繼續加大與 汽車 及應用領域的開放與合作力度,與產業鏈一起打造智能駕駛的極致體驗。
2020年7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與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智慧家居領域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 。
2021年4月,作為首批支持鴻蒙系統的家電產品,美的家用智能蒸烤箱S5mini正 式上市,該智能蒸箱搭載了華為鴻蒙系統,同時搭配了鴻蒙系統的一碰連特性,可以快速完成配網。
配網成功後,手機會自動跳轉到鴻蒙系統內置的輕量化產品頁面,用戶可以在頁面中獲取跟產品搭配的定製食譜,根據菜譜准備食材,即可一鍵啟動機器、機器自動烹飪。
智東西 認為,數字商業的終極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操作系統的競爭,全球市值前3名的蘋果、谷歌和微軟,他們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操作系統。鴻蒙的推出,長遠來看決定了能否在異構計算時代中取得第四張操作系統入場券的關鍵。
㈢ 華為方舟編譯器怎麼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會自動開啟的,無法手動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專門為軟體廠商研發的統一編程平台,包含編譯器、工具鏈、運行時等關鍵部件。該編譯器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多種晶元平台的聯合編譯與運行,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
㈣ 請問華為的方舟編譯器哪裡下載
一、方舟編譯器哪裡下載?
目前方舟編譯器下載不了。
二、方舟編譯器的開源進度如何?
2019年8月華為終端開發者大會上,將宣布方舟編譯框架代碼開源,開發者可以研究參考;2019年11月綠盟開發者大會上,完整方舟編譯器代碼開源,開發者可編譯使用。
三、在完整開源方舟編譯器之前,如何同華為溝通?
可通過如下渠道溝通:Email:[email protected]。
㈤ 華為平板上的c編譯器怎麼用
華為平板上的c編譯器按照以下步驟使用:
1、下載安裝華為平板上的c編譯器並運行軟體,之後編寫代碼,寫完之後點擊運行,可以進行代碼的編譯組建以及運行。
2、第一次運行,所以需要安裝編譯模塊,直接點擊選擇安裝即可。
3、點擊運行之後,能夠得到程序的輸出,對於格式一類的,可以點擊右上角有個縮進可以進行調整格式。
㈥ 如何評價華為軟體開發雲(華為雲軟體開發平台)
因為Python沒有編譯構建的過程,所以在實際開發中野過程中Python工程是可以不用編譯直接發布的,但是在軟開雲中雲端部署需要可識別的軟體包,賣鬧喊所以在軟開雲中需要對Python的程序進行打包。
華為雲軟體開發雲編譯構建服務支持多種開彎亮發環境的構建,也支持Python類型構建egg格式軟體包,本demo中為了打通部署,形成自動化研發流程,採用Other構建類型,通過shell腳本將demo程序打成.tar格式的軟體包。並在打包後自動上傳到發布倉庫進行版本歸檔管理。
㈦ 華為手機方舟編譯器怎麼用
1、方舟編譯器是業界首個多語言聯合優化的編譯器,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可以一次性將多語言統一編譯為一套機器碼,運行時無需產生跨語言帶來的額外消耗,並可以進行跨語言的聯合優化,提升運行效率。
2、安卓自身的編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但始終需要在運行中依賴虛擬機來進行動態編譯和解釋執行,對系統資源消耗較大。而方舟編譯器在開發環境中就可以完成全部代碼的編譯,手機安裝應用程序後無需依賴虛擬機資源,即可全速運行程序,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
3、舉一個例子:EMUI9.1僅僅對系統組件SystemServer應用了華為方舟編譯器後,就帶來了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性能提升44%的收益。
㈧ 如何在華為手機上做個APP
一、Appmakr
AppMakr是一個可以讓你在幾分鍾之內創建應用程序的一種服務,無需編碼能力。使用該工具,你可以創建iPhone和Android應用。還有一些可供選擇的功能,包括將網站連接到你的應用程序、HTML5功能、推送通知和廣告支持。通過AppMaker賬戶,你可以創建無限數量的應用程序。目前Appmakr是國外比較流行的應用生成工具,在國內也享有一定知名度。
二、AppCan
AppCan屬於移動應用開發平台,應用引擎支持HybridApp的開發和運行。並且著重解決了基於HTML5的移動應用目前"不流暢"和"體驗差"的問題。使用AppCan應用引擎提供的Native交互能力,可以讓HTML5開發的移動應用基本接近NativeApp的體驗。
與Phonegap支持單一webview使用div為單位開發移動應用不同。AppCan支持多窗口機制,讓開發者可以像最傳統的網頁開發一樣,通過頁面鏈接的方式靈活的開發移動應用。基於這種機制,開發者可以腔岩開發出大型的移動應用,而不是只能開發埋閉簡易類型的移動應用。
三、appBook
appBook平台是伍液御多平台移動應用製作工具,可以廣泛用於書籍製作,個人雜志發行,宣傳手冊,支持iPad、iPhone、Andriod等平台,不支持pc平台。真正做到了一次編譯多平台發布。目前appbook平台有:iebook平台、及、appbook應用製作平台。
㈨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1
備受關注的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又火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倉頡」正式開啟了內測,目前已經有部分開發者拿到源代碼。
前不久,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正式徵集一小批開發者對「倉頡」編程語言進行小范圍測試。
從問卷內容來看,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現在,隨著更多細節被透露出來,之前對於「倉頡」猜測的一些傳言,也有了明確的答案。
英文名Cangjie,並非中文編程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華為官方就明確透露過「將發布自研鴻蒙編程語言」。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同時,華為也已經申請注冊了「華為倉頡」、「倉頡語言」等商標,分類包括科學儀器、設計研究等,而部分「倉頡」商標則還在駁回復審、注冊申請的階段。
這里看到華為還注冊了一個叫「倉傑」的商標,目前也已經通過申請(手動狗頭):
△圖源@企查查APP
時間來到今年3月份。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也對此前漫天飛的猜測和傳言進行了一些回應。
其一,「倉頡」的英文名就是Cangjie,而不是此前傳聞的「char」。
當時華為被曝研發「倉頡」後,知乎就傳出過這門編程語言英文名是「char」的消息:
目前這個傳聞已經被辟謠。
其二,「倉頡」不是中文編程,也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據知乎一位匿名用戶表示,體驗後發現「倉頡」編程語言「跟中文半點關系沒有」,語法類似go+java。
其實,現在隨手一搜還是能搜到一大堆關於「倉頡」是中文編程的假消息……
其三,之所以還在內測,是因為包括團隊和內測成員都還在改進代碼。
嗯,問就是還在修bug(手動狗頭)。
但其實,大家最好奇的還是「倉頡」這門編程語言究竟長啥樣。
事實上,此前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馮新宇教授,已經開設過一門關於《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的課程,目前華為官方已放出B站視頻。
華為官方開設過編程語言課程
在講座一開始,馮教授就透露了自己目前進行的一些工作。
具體來說,學術上的研究主要包括PL理論及應用等,而工業方面的研究,則主要是帶領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進行工業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
在馮新宇教授給出的課件中可以看見,目前的編程語言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中著重提到了平台型語言:
像C#、Go、Swift這些開源編程語言,也都是由像谷歌、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自己投入去做的`,以此掌控語言的技術演進策略和方向。
但華為「倉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語言,目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開信息。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2
16日,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華為新語言的試用報名問卷,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同時,在問卷填寫完成後,將通過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根據華為此前公布的內容來看,這款「新語言」,指的應該就是華為在2021年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自研編程語言「倉頡」。
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曾2021年 9 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倉頡是華為根據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在網上對之前各種謠言進行了回應和澄清:
第一,不是中文編程;
第二,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第三,內測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正在改進。
第四,「倉頡」的英文名是直譯「Cangjie」,不是「char」。
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蘋果有Swift;
谷歌有Dart;
微軟有 TypeScript,它的作者安德斯·海爾斯伯格,是C#的首席架構師;
連小小捷克的JetBrian「噴氣腦」公司搞的Kotlin,這貨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是我目前知道的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還有Julia近來也是掀起一股熱潮……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9月初,微博博主「IT工程師」爆料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言「倉頡」,由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領銜開發。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並非秘密,華為在編譯器與編程語言方面早有動作。
方舟編譯器,就是華為在編譯器方向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8月31日,華為在開源平台上放出了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這是華為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台。
早前,在谷歌對華為封鎖GMS的時候,華為以「先見之明」在制裁不久後就發布了HMS,如今HMS全球開發者已經達到180萬,華為應用市場APP Galley全球活躍用戶也達到了4.9億,應用分發量達到2610億,成為全球第三的應用商店。
讓我們一起期待正式公布的那一天吧!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3
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心得語言試用報名的問卷。在完成問卷的填寫後,會根據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
早在2020年9月的時候,有微博博主就曝光了,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倉頡」,帶領整個團隊的是南京大學的博士導師馮新宇。在20年的時候就網傳「倉頡」是為了鴻蒙來的。
如今消息已經證實,確實「倉頡」是根據鴻蒙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通過「倉頡」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
基於上面消息網友展開了廣泛討論,其中有一個網友說中文編程語言如果推廣開,可以降低編程的門檻,這是好事。但是其他網友炸鍋了:
也就是有網友認為我國編程語言是中文的,中文編程語言可以降低編程門檻。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覺得「你學好中文了,你會寫書寫作文?」。
但是有一些表示自己是倉頡內測成員的網友來辟謠了。已經簽訂保密條款限制,目前只允許辟謠。首先非中文編程,從掌握的代碼的來看也不存在網傳的「套殼」。內側的根本原因就是還在改進。所謂內側人員不能泄露任何文檔、代碼風格,內側群聊等等相關消息。
而且倉頡的英文直譯是Ca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