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春天朗誦腳本
Ⅰ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可下載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可下載(5篇)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可下載,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與分享喲!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細致地觀察並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2、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靈活運用皮顫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准確性、生動性
2、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
學法指導:精讀、摘錄
教學工具: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創景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一、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後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啟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致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裡的人們
2、師生同賞
⑴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並寫出喜歡的理由。(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為例)
喜歡的詞語⑴嫩嫩的、綠綠的、⑵偷偷地、鑽⑶理由:⑴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無意識的、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師交流並總結。
3、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後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後描畫)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贊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裡》,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裡?或在哪裡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四、友情鏈接
作業布置:⑴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⑵在網上查閱並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章,並在讀書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第二課時
鏈接交流;: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品誦讀、贊美春的文章朗讀比賽
作者簡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他的亂握兆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託著他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為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詞彙參考:
朗潤醞釀賣弄宛轉嘹亮黃暈烘托(見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盡量用上這些詞語)
交流創作:
選出佳作,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嘩租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設景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著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裡充滿了溫情。好可愛、好可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利用多媒體投示出課題及學習目標,背景選擇白雪覆蓋的小山,白雪映著紅日,營造一個溫暖響晴的冬天之景。)
二、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①放師讀錄音(播放朗讀錄音,多媒體投示背景,動感播放課文字幕)
②生分成兩組比賽朗讀
③師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在旁邊批註喜歡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課後思考題一(生小聲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
生:討論交流③④。師歸納文章脈絡: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對比)——寫濟南的山(陽光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清澈、透明)
2、師生同賞
找出文中的比喻、擬人句子填在下表中,並說說用上它們的好處。(開放性題,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處:
擬人句:好處:
3、師生同議
①分小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三、寫作嘗試
⑴分小組講述自己家鄉冬天的景象
⑵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將家鄉最有特點的景物描寫出來
⑶評價提高
分組評價,選擇最優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鏈接
課後在網上查閱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點作品,把它摘下來。查閱描寫冬景的文章,每人選擇一篇下節課全班交流。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3
設法讓學生自己去剝皮吃桔子,比較法,就是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剝的一種好辦法。
(一)課前印發夏丐尊先生寫的《白馬湖之冬》(見所摘文附錄),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著讀,思考兩文的同異點,然後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相似點:
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
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
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
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
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
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溫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4.著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
5.抒發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的是歸國遊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一側表現出身處嚴寒他鄉,離群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通過比較可看出散文在表達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怎佯取材,怎樣結構,怎樣造詞造句,應根據客觀事物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獨特生活感受,根據主觀表達需要來精心進行擇取。
(二)最後落實在練寫觀察日記上。使學生既練寫《白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學習《濟南的冬夭》形象描繪的各種藝術手法。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4
知識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的熟練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5、培養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賞析
教學重點: 把握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說說本地冬天的氣候、景象。接著,引導學生說出學過或知道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詞句(柳宗元的《江雪》、《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讓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氣,與課文中的冬景形成鮮明對照。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是另一番風味,到底是怎樣的別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們帶著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自由朗讀,整體把握。
1、邊朗讀(大聲朗讀),邊勾畫生詞,查工具書,准備朗讀比賽。
2、將課文科學合理的分成四個段落,並說明你這樣分組的理由。(冬天的特點—山景—雪景—水景層次。)
可以進一步歸納出課文的主要脈絡:
小山搖籃圖
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雪霽初晴圖
空靈水晶圖
四、朗讀、感悟:
1、展開朗讀比賽
2、自選段落,讀完後說說自己為何選讀該段。自己是用何種情感朗讀的?如何把握的,你認為自己讀到了什麼
3、學生點評
4、大家公認的優美段落齊聲朗讀
五、布置任務:
積累優美文句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第一小節: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接著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再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最後把濟南與整個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這主要運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沒有風聲;倫敦,響晴;熱帶(指新加坡),毒曬;北中國,溫晴。對比)
2、想想看,作者有沒有告訴我們濟南冬天的特別之處呢,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呢?
特點有「沒有風聲,響晴,溫晴。」明確:總特點是「溫晴」
二、研讀第二小節:
1、想想,文章怎樣由寫總特點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陽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適的小搖籃
三、研讀第三小節: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
3、「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4、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寫出雪色嬌美的情態;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點撥:
1、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
2、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讀要求: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5、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6、總結:薄雪覆蓋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遠山:是張小水墨
四、研讀第5自然段:
運用哪些修辭手法寫水?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綠和清亮,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1、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五、總結:
為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板書參考教參274頁
七年級語文第二課《濟南的春天》教案5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比擬的修辭手法。
情感目標,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課時
1.整體感知內容,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重點)
2.領會自然之美,體會寫景技巧。(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夏天是熱情奔放的,秋天是收獲幸福的。談到冬天,大家常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望而卻步,然而北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麼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溫馨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內容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構寫濟南的冬天?
明確: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照應開頭。
2.這篇散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陽光、山、雪、水。
3.課文一共有幾個段落?哪些段落是寫山?哪些段落是寫水?
明確:一共有六個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山;第六自然段寫水。
4.課文寫了哪些狀態下的山?各有什麼特點?寫水又有什麼特點?
明確:①陽光照耀下的山:舒適溫暖。②白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③城外遠山:素淡雅緻、安適寧靜。④濟南的冬水:暖綠、清亮。
5.作者為什麼把山、水作為描寫重點?
明確:(1)這是濟南的代表景物,是濟南的魅力所在。
(2)濟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譽。古人曾經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濟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濟南的天然屏障。
目標導學二:體會寫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麼寫作手法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有何好處?
明確: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
2.第四自然段描寫薄雪覆蓋下的山,運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請你簡要分析。
明確:作者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從山上的矮松寫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態逐步展現在讀者面前,表現濟南冬天的秀美。
3.最後一個自然段描寫水色,運用了哪些手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1)襯托手法: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
(2)聯想手法: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3)擬人修辭:運用擬人修辭,寫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寫「水也不忍得凍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點。
三、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溫晴(對比)陽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適冬天的美景雪後的小山——秀美冬天的水——暖、綠、亮冬天的濟南
第2課時
1.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重點)
2.品味准確的用詞,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難點)
一、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修辭之美
課文中多處用到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請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明確:用了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同時賦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寫出這一圈小山的可愛。
明確:「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形象而貼切地描繪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態。
3.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明確:「帶水紋的花衣」這個比喻傳神地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滿了動態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明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
5.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明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出了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目標導學二:品味用詞之美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用詞很是講究,請仔細閱讀全文,完成下列各題。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明確: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兒雪」這里為什麼用「卧」字?
明確: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和諧,有一字傳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請你指出並具體分析。
明確:「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矮松與白雪相互映襯,在白雪的映襯下,矮松越發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白雪與藍天相互映襯。「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草的暗黃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襯。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等。從視覺方面形象真切描繪出濟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讓讀者能更直觀感受出濟南冬天之美。
目標導學三:領會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探究一: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面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探究二: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目標導學四:寫法探究運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並不帶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表現出鮮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山山水水無不表現出他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就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請你借鑒本文,描寫一處或幾處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不少於300字。
示例:天氣新晴,料峭的嚴寒,抖落在黃昏里,仍然有沁骨的涼意。夕陽,掛在脫盡了葉子的梧桐樹梢上,許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緣故,光線里已經沒有了熱力,卻充滿了夢幻的色彩。整個曬谷場上,黃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層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個粒子都染上顏色,流動著,跳躍著,一眨眼間便有種種奇妙的變化。神秘的紫色、鮮明的橙色、華麗的金色,酡醉的紅色……從夕陽的中心向四周盪漾開,幻化成一片絢麗的異彩。但是,每一種顏色都帶著黃蒙蒙的底子,這種黃像秋葉一般冷艷,也像秋葉一般渲染著濃郁的落寞,整個宇宙都籠罩在這奇瑰的光之網里。
二、板書設計
優美的語言山繞老城似搖籃雪染小山如少女雪卧城外似名畫清亮藍汪汪如水晶
――→山水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可取之處,本教學設計根據文章的特點,從工具性出發,如體會優美的語句,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而在字里行間感受濟南的「溫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則,即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最終完成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不足之處,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對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
Ⅱ 【急】老舍的《濟南的春天》
找了N多遍,肯定沒有了。老舍這種名人如果有的話肯定網上很多的,我幫你找了一篇。
春天是生命開始的象徵,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人們都非常熱愛春天,期盼春天,贊美春天。著名的樂曲有《春之聲圓舞曲》,膾炙人口的詩歌有《春曉》,電視劇有《開往春天的地鐵》……春天是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的季節。
濟南的春天來得既突然又迅速,毫搭嘩世不拖泥帶水,好像是在一夜之間,樹木披上了新裝,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濟南的春天比較短暫,氣候冷暖變化比較頻繁,空氣中灰塵也比較多, 濟南的春天特別短,天氣從冬天到夏天的過渡的時間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感覺冬天還沒過去,夏天就來了。前兩天人們還穿著冬天禦寒的服裝,春風刮來,只需刮兩三天的南風,就會把你厚重的冬裝刮掉。本來十幾度的溫度,春風刮上幾天,氣溫就達到了三十多度,今天就達到了三十二度。天氣給人開玩笑,比相聲都誇張,幽默的讓人驚訝。昨天還有人穿著羽絨服,今天已經有很多人穿短袖汗衫了,姑娘們已經著短裙裝扮這個城市了。
你要是濟南的過客,或者短居濟南,想在這里尋找春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戶外尋找春天,實際這個時間是冬末春初。去戶外觀察樹木、花草。這時的樹木都鼓出了小小的芽孢,等待溫暖的到來,花草有的已經開放,有的剛剛返青,有的花開了,葉也綠了。可是,這時的氣溫還是很低,尤其是夜間的溫度和冬季沒有什麼區別。
春天來了,我看到梅花就要開敗了,桃、梨、杏的花開了,楊樹花開了,柳樹的芽苞經非常飽滿,枝條發出鵝黃色,海棠的葉子已經破苞而出,花也在羞答答的開放……很多在春天開放的花都在爭先知肢恐後的開放,把這個季節打扮的婀娜多姿。
幾天的南風刮來,也就兩三天,濟南就大步的跨過春季,來到夏季。人們立刻毫不客氣的脫去在寒冷季節給他帶來溫暖的棉衣,穿上輕巧的夏裝,姑娘們就象春天怒放的花朵。她們穿上回頭率最高的、等待了一個蘆孝冬季的艷裝,或紅或黃、或藍或綠,或長或短、或薄或露,就像春天的花朵在夏天怒放,使得小夥子尋找春天的眼睛不夠用的……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無論哪裡的春天都是美麗的。只是濟南的春天太短了,就讓我們在短暫的春天裡種下希的種子,在不遠的將來收獲希望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