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編程
㈠ 2、請說明I/O編程模式和MM編程模式的主要區別和各自的特點
cpu內核調度模式! deadline指的不不超越
內核bfq 、cfq、 noop、 dealine的任務調度區別:
任務調度有兩種相對的極端,一種是重視並提高前台任務性能,
相對的就是前後台任務均衡調度,這五種調度策略跟兩個極端關系是這樣:
提高前台任務性能-noop-sio-deadline-cfq-bfq
noop最強調前台性能,bfq最強調前後台性能的均衡,
這里的五個調度策略其實是i/o的調度策略!
noop是最簡單的i/o調度策略,本質上就是先來先服務,意思就是哪個進程先請求i/o系統就先為哪個進程服務,有最好的連續存取性能(具體原因下面講),
bfq會均衡考慮各進程i/o請求的任務量,適當調整完成i/o請求的順序(也就是說服務順序和請求順序不一樣),保進程在最短時間內能得到i/o響應(但不保證每
次響應都能完成),也就是有最好的隨機存取,延時低。
noop不考慮i/o請求的任務量(通俗點說就是不考慮讀寫的文件是大還是小),按照i/o請求的順序依次進行服務。這種策略在pc上的執行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i/o請求任務量很大(要讀寫的某個文件很大)造成其他i/o請求長期得不到響應,第二個是相鄰兩次的i/o請求涉及的文件在磁碟上的物理位置較遠造成處理這i/o請求時磁頭需要頻繁移動導致性能嚴重降低。
第一個應該很好理解,i/o任務量不管大小依次排隊,當處理到一個很大的任務時,系統將一直處理下去,後面的請求就得不到響應了,
第二個問題舉個例子,有4個相鄰的i/o請求分別涉及1、2、3、4這四個文件,
而1、2、3、4分別位於磁碟的內圈、外圈、內圈、外圈,也是說處理這4個請求時磁碟上的磁頭必須先移到內圈,
然後移到外圈,接著移到內圈再移到外圈,如此反復導致大量的時間用於移動磁頭造成性能降低。
反過來看手機,一般手機上的i/o任務都不會很大,很少有需要連續讀幾百M甚至更大文件的情況,即便要讀通常也是正在玩游戲需要讀數據文件(我相信手機上不會有一邊上網聊qq,手機後台還有個程序需要連續讀幾百M文件的情況),這時用戶通常希望系統盡快把文件讀完從而繼續玩游戲。
由於noop在處理大任務時會使後續的i/o請求得不到響應,因此具有較好的連續性能,這個特點正好滿足了上面這種用戶的求。
關於上面說的第二個問題,由於手機上用的是快閃記憶體晶元,也就不存在磁頭移動的問題,像其他策略那樣考慮磁頭的移動問題對於採用快閃記憶體晶元的存儲介質完全是浪費,所以對於隨機性能很好的快閃記憶體晶元來說noop是最好的i/o調度策略。
下面看bfq,bfq指的是budgetfair queuing,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個策略對於各i/o請求是公平的(fair),不會有上面說的noop的第一種問題。
這里指的公平就是盡量使各進程的i/o請求都能得到盡快響應不會長期擱置,但因為系統資源有限,所以只能保證盡快響應但不保證可以盡快完成。
不難看出bfq適合多進程同時發出多i/o請求的狀況,因為它不會像noop那樣無視後續的i/o請求。直觀的看就是手機程序開的很多時系統還能對各進程有不錯的響應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bfq適合多進程,可以均衡協調前後台任務性能的原因。bfq實際上是cfq的改進!
㈡ 可編程數字IO是什麼意思呢
IO及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輸入輸出的點數,I是input的意思,O是output的意思,控制器的大小都是從IO點數來判斷的
㈢ 可編程I/O介面是什麼意思啊什麼是可編程啊
I/O=Input/Output,可編程I/O介面就是可以通過編寫程序來控制的I/O介面,I/O介面通常就是主機後方的那些串口、並口之類
㈣ java io 編程報錯,大神給看下呢
劃線代碼多了一個分號,導致判斷失效,刪除分號就可以了
㈤ linux io系統編程是什麼意思
-I/O為Input/Output的縮寫,意為輸入/輸出,文件I/O編程即編程操作文件的讀寫; -對網路通訊進行編程式控制制,發送或接收數據即為網路編程; -計算機執行程序很快
㈥ 歐姆龍PLCI/O點編程怎麼定義的
歐姆龍是用I代表輸入,Q代表輸出。
1、歐姆龍的CPM1A I/O是以16進行制編號的,IN=0CH、1CH、2CH.......
而0CH就有16個位:0.00~0.15,0.00~0.11為物理輸入點,0.12~0.15是軟輸入點,可以當內部繼電器用。其它CH相同,增加擴展模塊的話CH向上類推。
OUT=10CH、11CH、12CH......
10.00~10.07為物理輸出點,10.08~10.15是軟輸出點,可以當內部繼電器用。其它CH相同,增加擴展模塊的話CH向上類推。
2、大小型PLC IN類似,OUT有區別:可能會用到100CH/1000CH。
註:
中型機是順序提增,而且輸入輸出自由定義,比喻,第一塊是0H(00。00-00。15)1H(0100-0115)區分辨別是輸入為ID(16位輸入,32位輸入,64位輸入。)等,輸出是OC(有8位和16位兩種輸出型號)。中型機指CJ,C200,C200GH等系列機型。自由定義實際上是當你輸入輸出已經定義好而且程序也完成大部分工作。但廠家又要求增加功能時,而且沒有多餘的輸入點,這時可從後面增加輸入模塊。例:最後一塊順序是OUT(輸出)1215,現增加的IN(輸入)1300-1315順編輯程序就可以運行了。小型機,輸出為CPM10。00-1007,1100-1107順增,CQM1輸出為了100。00-1015,10100-10115以此類推。
㈦ I/O信號和IO輸入輸出有什麼不同在step7編程中有I/O信號和IO輸入輸出的分別,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在STEP 7程序中要用到I/O信號、位寄存器、計數器、定時器、數據塊及功能塊。在程序中可以採用直接地址,或者更便於讀程序的符號定址
如Motor_A_On,或者採用公司或行業常用的代碼,這樣在用戶程序中就可以通過符號來定址。
絕對地址:絕對地址由地址標識符和存儲器的位置組成,如Q1.0、I1.1、M2.0、FB21等。
符號地址:如果為絕對地址指定一個符號名,程序會更便於閱讀和查錯。
STEP 7可以自動將符號名翻譯成所需的絕對地址。如果要用符號名存取ARRAY、STRUCT、數據塊、局部數據、邏輯塊及用戶自定義數據類型,必須首先為絕對地址指定一個符號名。
例如,可以為Q0.0指定一個符號名MOTOR_ON,然後在程序中將MOTOR_ON作為一個地址使用。使用符號地址更容易將過程式控制制項目中的元件與程序中的元件相對應。
編程支持:LAD、FBD、STL中的地址、參數、塊名可用絕對地址或符號表示。
用菜單命令View→Display→Symbolic Representation,可以切換絕對地址和符號地址。為了使用符號地址編程更加容易,可以同時顯示絕對地址和符號名.使用菜單命令View→Display→Symbol Information來激活。
這就意味著STL語句的注釋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不能在該界面下進行修改,只能在符號表( symbol table)或變數聲明表(variabledeclarationtable)中進行修改。
(7)io編程擴展閱讀:
Groovy中I/O操作主要是指使用Groovy進行輸入,輸出操作. Groovy所有的I/O機制都是基於數據流進行輸入輸出,這些數據流表示了字元或者位元組數據的流動序列 。
java.io包中包含了流式I/O所需要的所有類。在java.io包中有四個基本類:InputStream、OutputStream及Reader、Writer類,它們分別處理位元組流和字元流:
位元組流:數據流中最小的數據單元是位元組
字元流:數據流中最小的數據單元是字元, Java中的字元是Unicode編碼,一個字元佔用兩個位元組。
輸入流:程序從輸入流讀取數據源。數據源包括外界(鍵盤、滑鼠)
輸出流:程序向輸出流寫入數據。將程序中的數據輸出到外界(顯示器、列印機)
1.InputStream類是位元組輸入流的抽象類,是所有位元組輸入流的父類,InputStream類具有層次結構
2:InputStream是用來處理位元組的,在處理字元文本時很不方便。Reader類是字元輸入流的抽象類,所有字元輸入流的實現都是它的子類。
3:輸出流OutputStream類是位元組輸入流的抽象類,此抽象類表示輸出位元組流的所有類的超類。
4:Writer類是字元輸出流的抽象類,所有字元輸出類的實現都是它的子類。
5.File文件類
在整個Java.io包中最重要的就是5個類。5個類指的是File、OutputStream、InputStream、Writer、Reader
㈧ 計算機編程中% io什麼意義
一般的I/O介面是單一的,即一個介面只可能是DI或DO。
可編程通用型數字I/O的介面可以具有DI與DO互換的功能,用一個信號位來控制目前該介面是DI還是DO。一般不可同時具備DI和DO兩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