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用編譯軟體
⑴ 為什麼很多人建議學c語言不用任何IDE,直接用編輯器和編譯器
因為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各類ide做了很多自動的工作。開發者只需要關注程序編寫的正確性就行了。可是實際上對於學習c語言來講,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包括了基本的程序組織方式,程序生成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這在windows這種按個F5就全部完成的ide環境下是永遠也接觸不到。而在linux系統上,對於簡單的軟體,需要自己手寫makefile文件,這其中包括了腳本編寫、編譯運行環境的調試、編譯順序、連接庫的使用等等方面要注意的東西,這些能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程序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怎麼合作的。
⑵ 既然記事本能編輯html文件為什麼還要用編輯器來編譯呢
因為記事本沒有 syntax 提示,也沒有自動完成,亦沒有最重要的 syntax 顏色標示
說白了就是 製作容易,編輯萬難
代碼太多,沒有格式化的話,改錯一隻字就會整個網頁崩掉
⑶ 在編寫程序時要用到編譯器,什麼是編譯器有什麼用
VC Borland C Eclipse 都是編譯器 就是把你的源代碼 編譯 解釋成機器能讀懂的機器碼 因為機器內部是用二進制的嘛 所以最終也就是一串 1 0 組成的序列
⑷ 為什麼要用交叉編譯器
交叉編譯,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平台上生成另一個平台上的可執行代碼。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平台,實際上包含兩個概念:體系結構(Architecture)、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同一個體系結構可以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同樣,同一個操作系統也可以在不同的體系結構上運行。舉例來說,我們常說的x86 Linux平台實際上是Intel x86體系結構和Linux for x86操作系統的統稱;而x86 WinNT平台實際上是Intel x86體系結構和Windows NT for x86操作系統的簡稱。
有時是因為目的平台上不允許或不能夠安裝我們所需要的編譯器,而我們又需要這個編譯器的某些特徵;有時是因為目的平台上的資源貧乏,無法運行我們所需要編譯器;有時又是因為目的平台還沒有建立,連操作系統都沒有,根本談不上運行什麼編譯器。
綜上,在嵌入式開發的時候我們就要使用交叉編譯器。
⑸ 有些軟體為什麼需要裝編譯器才能運行
它是在為程序的運行創造相應一個環境
⑹ 什麼是編譯軟體
編譯(compilation , compile)
1、利用編譯程序從源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過程。
2、用編譯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動作。
編譯就是把高級語言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2進制語言,計算機只認識1和0,編譯程序把人們熟悉的語言換成2進制的。
詳情去網路看看哈,地址:http://ke..com/view/69568.htm
理解了編譯,你自然就了解什麼是編譯軟體咯.常用的很多,我推薦幾個給你吧.
編譯C:Turbo C 2.0、Turbo C 3.0
編譯C\C++ :VC6.0、winTC等
編譯java:eclipse(也可以直接配置好環境在DOS下編譯運行)
全是手打,謝謝採納.
⑺ 計算機有解釋器為什麼還要有編譯器 明顯是編譯器要快捷於解釋器啊…………
下面這個回答可以參考:
編譯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條語句都編譯成機器語言,並保存成二進制文件,這樣運行時計算機可以直接以機器語言來運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釋器則是只在執行程序時,才一條一條的解釋成機器語言給計算機來執行,所以運行速度是不如編譯後的程序運行的快的.
這是因為計算機不能直接認識並執行我們寫的語句,它只能認識機器語言(是二進制的形式)
編譯是將源程序翻譯成可執行的目標代碼,翻譯與執行是分開的;而解釋是對源程序的翻譯與執行一次性完成,不生成可存儲的目標代碼。這只是表象,二者背後的最大區別是:對解釋執行而言,程序運行時的控制權在解釋器而不在用戶程序;對編譯執行而言,運行時的控制權在用戶程序。
解釋具有良好的動態特性和可移植性,比如在解釋執行時可以動態改變變數的類型、對程序進行修改以及在程序中插入良好的調試診斷信息等,而將解釋器移植到不同的系統上,則程序不用改動就可以在移植了解釋器的系統上運行。同時解釋器也有很大的缺點,比如執行效率低,佔用空間大,因為不僅要給用戶程序分配空間,解釋器本身也佔用了寶貴的系統資源。
⑻ 什麼是編譯軟體常用的編譯軟體主要有包括那些並舉出兩個例子。
編譯軟體實際上就是實現了編譯器的功能。簡單講,編譯器就是將「一種語言(通常為高級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通常為低級語言)」的程序。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碼 (source code) → 預處理器 (preprocessor) → 編譯器 (compiler) → 目標代碼 (object code) →鏈接器 (Linker) → 可執行程序 (executables)
高級計算機語言便於人編寫,閱讀交流,維護。機器語言是計算機能直接解讀、運行的。編譯器將匯編或高級計算機語言源程序(Source program)作為輸入,翻譯成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機器代碼的等價程序。源代碼一般為高級語言 (High-level language), 如Pascal、C、C++、Java、漢語編程等或匯編語言,而目標則是機器語言的目標代碼(Object code),有時也稱作機器代碼(Machine code)。
編譯軟體就是用來編程的集成開發環境,編譯語言不同,使用的編譯軟體也不同,例如C語言和C++是用VS2015或VS2012等微軟集成IDE 而java則是用eclipse等編程軟體進行開發。
⑼ linux中,為什麼要裝gcc編譯器,有什麼作用
gcc是c語言編譯器
使用它可以編譯c語言代碼為可執行程序(軟體)
⑽ 為什麼高級語言編程需要編譯器
語言是人定義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創造個編譯器定義語句
「我實現A+B」,在編譯器裡面你事先定義了這個句子等價於C語言的
int
C=A
+
B;再由C語言通過類似的方法轉換成匯編語言,這樣就把高級語言一步步處理成計算機能執行的每步。打個比方。一棟房子很高,頂樓就是高級語言,樓梯就是編譯器,底層就是計算機能識別的操作。比如JAVA就是用C寫的,其樓層比C高。一般來說,同等演算法條件下C語言執行更快。關於樓梯的原理(編譯器),你想了解的話你的看編譯原理相關書籍,上面涉及很多數學知識,包括很多狀態轉化,詞法分析,語義分析。比如int
C=A+B中如何識別INT是什麼東西。「=」的意義等問題。說實話,如果你不是計算機專業,理解這個有困難的。對於一般人來說,不用從事相關工作的話,知道大概這個是幹嘛的就行了。比如你蓋個房子,你需要扳手,難道你要先學采鐵礦學冶煉學製作扳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