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編譯器搬遷
1. 倉頡語言用的什麼編譯器
方舟編譯器。
這款編輯器功能非常強大,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也從側面說明概況編輯器平台功能非常強大,方舟編譯器開源項目名為OpenArkCompiler,除了編輯器還有前端、後端、中端等內容,其中Maple2.0中有C編輯器,aarch64代碼生成器包括一系列優化工具等。
2. 首個中國公司開發出來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編譯器是什麼
是華為公司的方舟編譯器。
3.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干什麼用的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屬於系統內部底層的一個架構,類似於安卓底層架構來的,是手機運行的重要程序。
4. 方舟編譯器3.0好用不
好用。
方舟編譯器是採用了靜態編譯,是首個取代安卓虛擬機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者環境中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成機器碼,手機安卓應用程序後可全速運行,大大提高了流暢度和響應速度,從底層解決了安卓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
《方舟:生存進化》故事主要講述,一群男女從在岸邊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充滿恐龍的神秘島嶼「ARK」。游戲中除了狩獵、資源搜刮、物品打造、種植、科研、調查技術和建造房子來抵抗炎熱的白天,冰冷的夜晚,易變的天氣系統,危險的野外和潛在的敵人等之外,玩家還必須面對其他玩家所扮演的倖存者,合作或者是相互廝殺。
5. 方舟社區是騙子嗎
在華為聲稱「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以來,編譯器這個概念就被帶火了,方舟編譯器也被媒體熱炒。
日前,華為方舟編譯器在鯤鵬社區上架,根據網站上公布的資料,方舟編譯器的介紹為:
方舟編譯器是基於GCC開發的交叉編譯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這些語言的庫(如libstdc++、libgcc等)。HCC運行在X86 linux架構伺服器上,生成的二進制運行在Aarch64 架構伺服器上。
一位朋友告知:
有人比較了一下,華為的方舟和GCC沒有區別,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樣,方舟編譯器壓縮包還是叫gcc-ark。
之後,基於不為人知的原因,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火速下架,原網址鏈接也被和諧了。
關於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資料,鐵流咨詢了業內人士,回復是:
交叉編譯器,就是在x86上編譯出arm的二進制代碼。gcc本身就做得很好了......動態二進制翻譯器,可以把x86應用程序動態翻譯為ARM指令集,執行在ARM伺服器上。估計效率可以達到70%左右......方舟中最核心的應該是支持動態二進制翻譯。
可以說,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服務於華為ARM伺服器的,由於ARM在伺服器上的生態相對於X86差距過大,很多軟體不支持ARM。而ARM伺服器要推廣,需要支持大量沒有源代碼的x86程序。這項應用能跑二進制代碼,而當前二進制翻譯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華為打算用動態二進制翻譯來彌補ARM在伺服器生態上的不足。
用二進制翻譯來彌補生態問題,這種思路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當年的全美達就用二進制翻譯兼容X86生態,最後被英特爾用專利訴訟拖死。ARM在智能手機領域火了之後,英特爾也用二進制翻譯的做法來兼容ARM的生態,最終也是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二進制翻譯會造成性能損耗,以及二進制翻譯未必能夠完美解決兼容問題。就性能損耗來說,在翻譯之後使英特爾的CPU性能只有原來的70%,憑空損失掉30%的性能後,使英特爾的CPU在移動端上性價比和性能功耗比這兩項屬性上都不如ARM,同時,移動端恰恰是對功耗指標非常敏感的,這使英特爾在市場競爭中非常不利。
還有就是兼容問題,以實際體驗來說,鐵流好友使用過聯想搭載英特爾CPU的手機,日常使用問題不大,就是個別應用會時不時閃退。猜測可能是生態兼容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問題。
而英特爾曾經面對的問題,將來華為可能都要面對。從實踐上看,自己建生態才是正途,比如X86在PC和伺服器的統治地位,以及ARM在智能手機上的統治地位,兼容別人的生態是投機取巧,走捷徑的影響是根基不牢,結局是欲速則不達。如果沒有政府輸血和國企訂單,在純粹商業模式下,十有八九要悲劇。
由於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用在ARM伺服器上的,因而鐵流很疑惑為何會宣傳「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
業內人士告知:
那他們應該把所有的幾個系統統稱為方舟編譯器了......手機上重點是java虛擬機,執行的是安卓的應用,主要是java代碼,也有部分ar二進制代碼或者庫。
對此,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發文回應稱,華為雲鯤鵬社區「這個網站不是華為消費者BG維護的網站,此編譯器好像是伺服器部門用的,和我們之前和P30 一起發布的方舟編譯器沒有任何關系。」
綜合一下看,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和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應該不是一個東西。不過,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也是過度炒作被神話的。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如何做到第三方應用性能提升的?目前還沒有官方的回應,而流傳的消息則有兩種。一種是說華為針對安卓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實現了性能的巨大提升,一種是說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實現的。當然還有一種混合的說法,即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對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針對直接將Java代碼翻譯成底層機器碼的方法,一般認為這當然有利於提升性能,但不利於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以及操作系統的安全性。本次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的下架事件,只不過是給被神話的方舟編譯器降溫擠水分而已。
另外,現在國內有一股拿開源改改就標榜自主的風氣,比如此前的紅芯瀏覽器。這種現象和以前的「漢芯」事件一樣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必須說明的是,「漢」、「紅」都是有一定特殊含義的,這種做法造成的傷害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產業。
鐵流認為,基於開源軟體做修改,就說明是某開源軟體的修改版即可,比如鯤鵬社區的方舟伺服器,就對就外宣傳是GCC 7.3的修改版即可,不要標榜方舟編譯器以免誤導吃瓜群眾。
類似的,華為GaussDB 資料庫就標明是PostgreSQL9.2修改版,不要玩自主研發GaussDB 資料庫的文字游戲。媒體在報道中出現了「外界也認為 GaussDB 內核具有超越現有開源資料庫如 MySQL 與 PostgreSQL 的極致性能」,宣傳上的文字游戲已經誤導了不少人。
還有國內這些Linux操作系統,早期的Happy Linux、紅旗Linux的叫法就挺好,把技術來龍去脈說的很清楚,現在各種麒麟OS,不了解內情的老百姓還真會被誤導。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源是在技術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又喜歡過度標榜自己,逐漸演變成了浮誇風。
華為鯤鵬社區方舟編譯器上架後火速下架,根源是國內大環境充斥著浮誇風後翻車的結果,如果還是喜歡過分標榜自己,類似的事件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6. 我的手機上編譯時間是11月10日,安卓更新時間是10月1日,這是什麼意思
編譯時間是手機系統軟體版本編譯完成的時間,新手機的系統編譯時間通常會早於手機出廠和購買時間的。
7. 榮耀play3也有方舟編譯器,還有很多新科技,看著不錯。這機器到底怎麼樣呀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方舟編譯器在手機上的作用。
安卓系統使用java作為編程語言,易於開發,但是不會將代碼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程序運行時有相當一部分代碼需要通過手機上的虛擬機臨時同步編譯,會影響程序執行的效率。而有了方舟編譯器:業界首個多語言聯合優化的編譯器,在開發環境中就可以就可以完成全部代碼的編譯,並可以進行跨語言的聯合優化,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簡單來說,有了方舟編譯器的手機,能夠全速運行程序,效率上獲得極大提升。
以上這些,在應用程序使用的流暢程度,拍照功能的表現上,我認為榮耀play3在它這個價位上十分優秀了,4000mAh的大電池,配合智能節電技術,續航能力也超強。如果你預算在一千元左右,選這款機子沒問題。
8.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
9. 華為正式版推送升級鴻蒙OS系統,那麼鴻蒙OS到底是套娃呢
華為正式向旗下的旗艦手機推送鴻蒙系統的升級更新,華為mate X2將會首批升級,現在榮耀30系列以前的也是可以報名公測了。鴻蒙系統的陸續升級,在網路上也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人在詆毀鴻蒙,有的人在力挺華為。
那麼華為的鴻蒙系統究竟是不是俄羅斯套娃呢?還是一場完全的自主創新?
這次我們來聊一下華為的鴻蒙系統,其實在說手機系統這個問題呢,對平時不太關注系統的朋友肯定不會太過於了解,那麼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有關系統方面的知識,用最簡單直白的文字爭取讓所有人都能看懂。
首先按照目前的手機市場來看,手機系統基本上分為兩個陣營, 安卓系統和IOS系統 ,IOS系統就是蘋果手機的系統,其他的手機像三星、小米、魅族、oppo等,甚至是目前的華為用的都是安卓系統。
我為什麼要特地解釋一下呢?
因為很多手機廠商在發布手機的時候都會推出所謂的自家系統,像 華為EIUI 、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包括oppo的ColorOS等,但是要明白一個事實,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並不是手機廠商自己自研開發的系統。他們頂多算是手機廠商基於 安卓系統深度定製的一個UI 。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谷歌公司提供了一套清水房,這些手機廠商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房子的功能性和觀賞性進行了裝修。所以歸根結底,不同的手機系統它們的底層和本質是一樣的。
當大家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再聊聊安卓的誕生
其實安卓是谷歌公司基於 Linux內核 開發的一個移動端操作系統,但是谷歌公司很無私地公布了這套系統的 源代碼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套系統上隨意的修改和添加自己的想法,這樣也很好的保證了安卓系統的開放性。
但是谷歌公司還是留了一手的
他們雖然無償地贈送了安卓開放源代碼,但是谷歌對 GMS Core 卻有牢牢的控制權。尤其是海外用戶想要下載和安裝使用應用程序,手機必須支持谷歌的服務框架,谷歌商店還有谷歌play等服務,而這些都是基於 GMS 來運行。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谷歌之前停掉了華為手機的 GMS 服務。使華為手機在海外的銷售量會一落千丈。因為一部新手機沒辦法安裝APP的話,只能接打電話是大多數人所無法接受的,所以華為必須要開發一套自己的系統,才能不被別人掐住脖子。接著大家就看到了華為開發的 HMS 來代替GMS,還有華為的 方舟編譯器 ,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開發者和整個生態。
其實一套系統能不能成功,關鍵還是要看有沒有追隨者,有沒有生態圈,說的直白點就是有沒有人願意基於你這個系統開發APP和項目?
華為正在努力地邀請廠家和各個 科技 公司共同加入到鴻蒙的生態中來,並且為開發者准備了方舟編譯器,讓他們可以在幾天的時間內,就可以讓自己公司原來的APP過渡到鴻蒙的平台上來。其實一套系統在研發的初期難免會有不足,所以很多人在質疑鴻蒙的誕生算不算晚。
我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很多用過蘋果手機的朋友都會覺得,蘋果手機的反應好像總比安卓手機快上那麼一點,而且操作起來要絲滑很多。那是因為安卓系統採用的是虛擬機機制,所以手指對屏幕觸摸信號的變化反應永遠沒有IOS快,這是一個技術上無法解決的延遲問題。
所以谷歌也准備拋棄安卓,在2023年推出全新的系統fuchsia,並且可能不支持Java語言。oppo和vivo都已經完成了新系統fuchsia的測試,那就意味著到了2023年,世界上可能不會再有安卓系統的手機了。而且這個fuchsia系統,谷歌公司很有可能到時也不會給華為用,所以華為必須要開發一個自己的系統出來。
但是fuchsia也要重新打造和建設自己的生態圈,華為也在鞏固和完善自己的鴻蒙,這也讓華為和谷歌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所以到時誰能成功,就要看各位在座的消費者和廠商給不給面子了。
不要什麼都指著華為,難道其他的國產手機廠商就沒有責任嗎?
除了華為,其他的手機廠商拿到就沒有上進心?都甘心永遠做一個廉價的代工廠,一輩子永遠被別人牽著走,任老爺子說過:「因為這個世界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比較先進。然後我認為呢,即使他說服了更多的國家,暫時不用我們,我們就可以搜索變小一點嘛。第二個,由於美國,不斷地質疑我們,挑剔我們。就比我們把我們自己的產品、服務做得更好」。
最後我們再來談開頭的話題
鴻蒙系統到底是不是一個完全自主研發的全新系統?我覺得是。很多人可能會反駁,鴻蒙不是基於安卓開放框架寫的系統嗎?不是套娃嘛?怎麼算是全新的自主開發系統呢?如果非要這么說的話,安卓還是基於Linux內核開發出來的,谷歌不也一樣稱安卓是自己開發出來的。
其實我相信華為應該除了鴻蒙以外,手裡面還在研發別的操作系統。因為蘋果基於Unix研發出的ios系統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成功的案例,我還相信華為也在不斷的摸索和前進。
10. 華為方舟編譯器怎麼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會自動開啟的,無法手動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專門為軟體廠商研發的統一編程平台,包含編譯器、工具鏈、運行時等關鍵部件。該編譯器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多種晶元平台的聯合編譯與運行,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