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人物朗讀腳本
Ⅰ 莫懷戚的散步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莫懷戚的散步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莫懷戚的散步優秀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方法:圈劃。
2、通過圈劃、朗讀,品味文章,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家庭中的親情,領悟到愛、尊重、責任的重要。
二、教學重點:
學習圈劃閱讀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人物感情的把握
三、教學的過程
1、課文導入:引導學生回味春的美麗,走進課文的境界。
2、教師范讀課文,完成填空。
(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3、提煉文章中出現的分歧,並請同學們說說,面對這個分歧時,他們的選擇。(與文中的選擇形成對比)
4、討論「我」的選擇。通過圈劃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聯繫上下文的感情基調: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一個是可愛的兒子,此時「我」的選擇意義確實非同一般。這樣的看似「小題大做」的表達方法正新穎確切地表達出「我」當時的處境和心情,突出了「我」極富責任感的性格特徵。
此處請家長代表發言,說說他們是如何理解「我」的選擇的。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父輩的強烈責任感。
5、討論母親的選擇。通過圈劃體會母親的思想感情。抓住母親由原來的不願出來到出來了,由本想走大路到願意陪著孫子走小路的一個轉變過程,寫出了母親明理,愛小孫子性格特徵展現了出來。
最後總結出:這一家裡,最終是由「愛」做主的,因為愛一家人才是其樂融融的。
6、品味在愛的滋潤下,春天裡最美麗的圖畫。
學生個別讀、老師讀、全班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大家一起說說最打動你的一句話。
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好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慢慢」、「仔細」等刻畫出「我們」的認真,「我們」強烈的使命感。
7、作業:1)文中這其樂融融的一家子也感染了你吧,請你回家以後也與你的家人一起深情地朗讀這篇課文,體會文章的美,愛的美,分享一下這份幸福。
2)作者動情的筆觸也勾起了你不少甜蜜的回憶吧?何不展紙執筆,就一杯清茶,記下那與家人一起度過的「溫馨的時刻」。
四、設計說明
1、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所以我將圈劃字、詞、句來作為一個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作為進入文章,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契入口。
2、整篇文章都是以一個大人的視角來觀察、體會這個世界,體會一個成年人的責任。要讓小孩子體會到這點,並讓他們理解作為一個成員,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此負責任,就很困難了,所以我請了一些家長來參與我們的討論。希望他們的話能讓我們的孩子有所感觸。
3、最後這篇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我們可以和家人一起來品讀這篇文章,並回憶、記錄家中的這些溫馨時刻。
五、教後記
感情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和作者作品交流的場所。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也是要把握好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文學說到底是人學。所以,我在這堂課里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圈劃的方法來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我認為,這堂課的問題過渡不夠自然。分析幾個選擇時父親的選擇應該是最重要的。但在分析的過程中還是沒能體現出來。所以在最後理解文章中責任感時,學生還只是在表面的理解,未能深入靈魂,變為自己的想法。這是我將更深入地思考的問題。
莫懷戚的散步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學時間:二課時
一、預習
試朗讀課文。
二、導人
《散步》這篇散文,通過祖孫三代人散步的過程,表現出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朗讀時要用心領會。
三、正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散步》。
2、分六個層次指導朗讀。
(1)緣由。(第1~3自然段)
①提問:「我們」為什麼要去散步?討論並歸納:為了母親。「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應該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親去田野散步。
②提問:怎麼朗讀第l~3自然段?討論並歸納:應讀得輕柔一些,用陳述語氣。讀出「我」對母親的孝心。
③提問:試讀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頓,使朗讀有節奏感,抑揚頓挫。討論並歸納: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內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則又聽/她的話一樣。
(2)過渡。(第《自然段)
①提問:這段寫什麼來過渡?討論並歸納:描寫初春的田野來過渡。
②提問:怎樣描寫?討論並歸納:描寫初春田野的特徵——新綠,嫩芽,冬水——春天的氣息,生命在召喚。用擬人手法,寫出新綠的形態和色彩,寫出冬水的聲音和形象。
③提問:怎樣會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討論並歸納:寫出初春的田野生機盎然。
④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討論並歸納:應讀得有詩情畫意,讀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機。
(3)人題(第5段)
①提問:課文寫一家三代人怎麼散步的?兒子怎麼說的?表現兒子什麼性格?討論並歸納:小兒子從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發現「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表現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
②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討論並歸納:前一句用平緩的陳述語氣,兒子的話應讀得天真、高昂,如有新發現。
(4)(儀)波瀾(第6段)
①提問:散步時發生了什麼分歧?討論並歸納: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問:怎樣解決這一矛盾?表現「我」什麼性格?討論並歸納:一切取決於「我」——走大路。表現「我」愛幼,更尊老。
③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討論並歸納:分幾個層次讀,為了使層次分明「後來」、「不過」、「一霎時」、「我想」、「我想」、「我決定」、「我說」要重讀。讀出「我」心理活動的幾個層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問:又起了什麼波折?表現母親什麼性格?討論並歸納: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表現母親聽從兒子,更愛孫子。
②提問;為什麼要寫母親看到的景物?討論並歸納:母親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想到這些景物對孫兒的吸引力,更下了變了主意的決心。
③提問:怎樣解決小路難走的矛盾?討論並歸納:母親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④提問:怎樣朗讀這一段?討論並歸納:從重音看,「但是」、「摸摸」、「變了」、「還是」、「金色」、「整齊」、「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讀。從層次來看,「但是」、「那裡」、「我走…·,·」都要停頓。用平穩、舒緩的語調讀出母親慈愛、體諒孫子的感情,讀出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諧。
(6)收結(第8段)
①提問:怎樣以散步收結全文?討論並歸納:一敘述散步的方向;二敘述在散步中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三敘述「我」的感受。
②提問:為什麼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討論並歸納: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負承前啟後的責任,表現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
③提問:怎樣朗讀這一段?討論並歸納:從重音看,「菜花」、「桑樹」、「魚塘」、「走」、「蹲」、「背」、「瘦」、「重」、「胖」、「輕」、「慢慢」、「穩穩」、「仔細」及最後~句都要重讀。從層次看,「這樣」、「到了一處」、「但」都要停頓。用較快的語速讀,最後一句要讀得緩慢、深沉。
四、小結
這篇散文表現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朗讀時要細心體會。最後,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
1、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Ⅱ 《散步》教學指導
23 《散步》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學習文章巧妙構思,體會文章平易朴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准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一步理解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
4、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1、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2、領悟儒家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教學設計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世界上有很多種愛,每一種愛都有不同的含義,如母愛的柔情似水,父愛的沉穩如山., 那麼假如一個人他既為人子,享受一份母愛,同時又為人父,付出一份父愛,在這兩種愛發生沖突時他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做的.。
二 走進字詞
信服 嫩芽 霎時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三 教學新授
(一)、速讀課文,感知課文(請同學們翻開書,集體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1』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書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中年人的責任感;(3)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5)互敬互愛的·家人……
(同學們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家肯去發掘,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家人營造的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洋溢著的濃濃的親情真讓人羨慕,惹人嚮往。那他們是怎樣營造的呢?他們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給你的印象,並從書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品味分析)
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研讀賞析
(同學們都很准確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應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確。可書中好象還有幾句寫景的句子在那顧影自憐,無人問津呢!在哪幾段?好的,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集體讀一下。語言清新明麗,景色優美動人,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沒有?是像個花瓶擺在那裡,僅做裝飾,還是作者別有深意?)
4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第三段寫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潛台詞是什麼?死神的背影是讓人望而生畏,當它悄然而至的時候,氣氛壓抑,令人窒息,文章在這的感情基調變得深沉的,很顯然不能讓陰雲籠罩著我們散步時頭頂上的星空,作者這幾句輕描淡寫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讓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7段寫景交代了兒子走小路的原因。
(這樣美麗的景色,這樣迷人的春光,我們全家人才出來踏青,本以為風平浪靜,誰知微風拂過,湖面盪起點點漣漪,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麼?「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麼這樣說? 4
明確: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幹,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於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
(好的呢,我現在請同學們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文章並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像一下二人的反應?請同學們拿起筆,任選一個題目,迅速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好的,給你們三分鍾時間)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3)文章並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像一下二人的反應?
明確: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妻子溫柔賢惠;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4)(同學們的描寫細膩生動,想像也切合情理,准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經達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說法就是「成了他們肚子里的一條蛔蟲」。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四)教師小結: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Ⅲ 《散步》莫懷戚
《散步》 作者: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和話,就象小時候我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 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Ⅳ 任選七上七下的語文課文語段,設計朗讀腳本,包括重音,語氣,節奏,感情基調,寫出為什麼這么設
這個要求比較高,需要較強的知識能力。
語氣,是指播音語言表達的重要技巧之一。在一定的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具體語句的聲音形式。出於全篇稿件和整個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的要求,各個語句的本質不同,語言環境不同,每一個語句必然呈現出「這一句」的具體感情色彩和分量,並表現為千差萬別的聲音形式。
Ⅳ 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角度概括《散步》主要內容。
昨天我和弟弟散步的時候,弟弟不小心踩空摔倒了,我趕快扶起他查看身上有沒有跌傷。幸好安然無事。我們拖著手一起走回家去。
Ⅵ 課文散步
1、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什麼故事?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
2、這篇短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本文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3、如何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散步》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總起,交代了散步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重點寫散步的過程。
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為三層。
第一層(②)交代母親對這次散步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③~⑤)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樂趣。
第三層(⑥~⑧)寫產生散步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4、《散步》一文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怎樣理解這句呢?
"我"小時候很聽母親的話,顯然是個孝順、聽話的兒子。正因為這,母親相信"我"說的話是對的。同時為後面寫到母親變了主意設下伏筆——母親當然聽從"我"的話,但她更愛孫子。
5、《散步》一文的結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如何理解?其中"走得很仔細""整個世界"是什麼意思?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愛幼,她們如同生怕驚動整個世界那樣,生怕稍有點閃失給老人和孩子帶來驚恐、不安甚至傷害。因此他們"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二是"我"和妻子確實如同背著整個世界:一個老人,代表著業已過去的時代和世界;一個孩子,代表著剛剛開始的世界和未來的時代。背著這個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擔著孝敬老人、愛護兒子的雙重責任,這種責任已經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更是社會的,也是對生活的使命感,當然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作者運用這帶有象徵性的句子,寫出了作者本人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走得很仔細"表明"我"和妻子尊老愛幼的高貴品德。"整個世界"是指"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過去和未來兩個不同的世界和時代。
6、細節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人物某些典型的細小的舉止行為或對典型細微事件的描寫。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可以刻畫人物的性格,也可以細致地描述事物的發展。
如本文中: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一個"摸"的動作,生動的表現出"我"的母親對孫兒的愛。一家人互諒互愛,愉快和諧的親情就在這細微的動作中自然流露出來了。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Ⅶ 《散步》中人物各自的思想、性格特點是什麼
作者:有責任感,孝敬母親。
作者的妻子:尊老愛幼,賢良。
作者的母親:疼愛孫子,謙讓。
作者的兒子:天真活潑,好奇,聽話。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於198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發了作者的一種「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此文語言平易朴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使讀者的心靈隨著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7)散步人物朗讀腳本擴展閱讀:
縱觀全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除結尾有幾分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有的充滿生活情趣:或表現小孩的天真、聰明,或表現家庭的幸福、溫馨;有的含義豐富:或表現人物性格,或表現人物心情,或點示寫作意義;有的意在言外,以景暗示,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顯中見哲理。
Ⅷ 散步最後一段的感情基調和朗讀設計是什麼
《散步》最後一段的感情基調是三代人之間的濃濃親情交織在一起,朗讀設計是歡愉而深沉的節奏。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於198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發了作者的一種「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8)散步人物朗讀腳本擴展閱讀
《散步》賞析:
作者選取「散步」這一生活小事,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圍繞「我」 處理散步過程中「走大路」還是「走小路」這個意見分歧,展現了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和睦融洽的關系。
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對母親的敬愛、對妻兒的關愛;母親對「我」的慈愛、對孫兒的疼愛、對兒媳的尊重、「妻子 」對兒子的母愛。三代人之間的濃濃親情交織在一起,著實感人。
Ⅸ 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文字腳本怎樣寫
翡冷翠山居閑話
作者: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詩人。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短篇小說集《輪盤》等。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個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採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並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時鑒賞。
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走江湖的吉卜賽,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去整理你的領結,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艷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他模樣不佳,他們是頂可愛的好友,他們承著你的體重,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
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的女伴,那是最危險最專制不過的旅伴,你應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條美麗的花蛇!平常我們從自己家裡走到朋友家裡,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里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閑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淺水裡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動跳,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們渾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柔嬌的,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他的姿態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你一個人漫遊的時候,你就會在青草里坐坐,仰卧,甚至有時打滾,因為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在靜僻的道上你就會不自主的狂舞,看著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種種詭異的變相,因為道旁樹木的陰影在他們於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樂;你也會得信口的歌唱,偶爾記起斷片的童調,與你自己隨口的小曲,因為樹林中的鶯燕告訴你春光是應得贊美的;更不必說你的胸襟自然會跟著漫長的山徑開拓,你的心地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你的思想和著山壑間的水聲,山罅里的泉響,有時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時激起成章的波動,流,流,流入涼爽的橄欖林中,流入嫵媚的阿諾河去……
並且你不但不須遊伴,每逢這樣的遊行,你也不必帶書。書是理想的伴侶,但你應得帶書,是在火車上,在你住處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獨身漫步的時候,什麼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雲彩里,山勢與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顏色與香氣里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歌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並且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卑斯與五老峰,西西里與普陀山,萊因河與揚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和瓊花,杭州西湖的蘆雪與威尼斯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紫的黃麥,一般黃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性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