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庫ll庫編譯速度
❶ stm32的hal庫為什麼編譯變慢
因為考慮到各系列的兼容性,相對而言HAL庫比較龐大點,相比標准庫可能慢點。
ST還有low layer library, 庫文件跟HAL庫在 相同目錄下。多數晶元都有基於LL庫
的常式。
❷ HAL庫和原先庫的區別
我們通常把一些公用函數製作成函數庫,供其它程序使用。
函數庫分為靜態庫和動態庫兩種。
靜態庫在程序編譯時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程序運行時將不再需要該靜態庫。
動態庫在程序編譯時並不會被連接到目標代碼中,而是在程序運行是才被載入,因此在程序運行時還需要動態庫存在。
本文主要通過舉例來說明在Linux中如何創建靜態庫和動態庫,以及使用它們。
在創建函數庫前,我們先來准備舉例用的源程序,並將函數庫的源程序編譯成.o文件。
第1步:編輯得到舉例的程序--hello.h、hello.c和main.c;
❸ STM32 的 HAL 庫好用嗎
還好,各STM32系列兼容性高。尤其跟STM32CUBEMX工具配合得好。
另外,ST還有基於寄存器層面的LOW LAYER library.即 LL庫。
❹ mt6735修改了HAL層的camera代碼,如何快速編譯
vendor/mediatek/proprietary/custom/mtXXX/hal。還有不懂,到一牛網論壇
❺ STM32 的 HAL 庫好用嗎
別人寫的 你參考一下:
半年前接觸 STM32,剛開始 MCU 用的 32F1,庫用的標准外設庫 3.5,寫過一些簡單的東西。
再後來發現 ST 還有一個軟體叫做 STM32 CUBE MX,可以自動的生成初始化程序,對於我這個 32 新手來說無疑是天降福音!終於不用為繁瑣的配置而苦惱了(其實就是自己對各項配置不熟,而且沒有自己積累的程序可以 Ctrl C + Ctrl V)。
雖然 CUBE 用的是 ST 新出的 HAL 庫,與以前的 標准外設庫完全不兼容,甚至基本的 I/O 操作都變了,會讓習慣了
標准外設庫的人很苦惱。但是我對標准外設庫也不是很熟,而且 CUBE 的界面化設計真的讓 配置工程變得很方便,再加上它還有一個類似於 FPGA
的引腳分配界面,讓資源分配,PCB 布局布線也方便了不少,於是我選擇了用 CUBE ,用 HAL 庫。
很早就開始的寫 32 的朋友有不少,他們也試過 HAL 庫,可最後無一例外都選擇了繼續使用標准外設庫。他們表示完全不習慣 HAL 庫,另外 HAL 庫不太好,畢竟是自動生成的配置,沒有自己手動配置的來得熟悉來得透徹,誰知道軟體是怎麼給你配置的工程。另外 CUBE 就是給那些不會寫 32 的人用的(ST 的官方的說法似乎也是 HAL 是為了方便做嵌入式相關且對底層不熟的人設計的,但想不通他為何要把兩個庫做得不兼容)。
前面一直在畫 PCB ,調 PCB ,做機械之類的,沒有寫程序。最近又開始寫 32,現在用的 MCU 是 32F4,庫是 HAL/F4庫 1.6.0。可是我發現我連 GPIO 的上拉輸出都實現不了,無論如何 I/O 始終默認輸出低電平(操作 I/O可以實現電平跳變),這個問題我昨天查了一天,從庫到最底層的寄存器都看了,可沒發現什麼問題。周圍用 HAL 庫的就我一個。。。
有些無奈了,難道 HAL 庫真有什麼問題嗎?如果真有這么明顯的問題,ST 官方肯定早就發現了。
已經下好了標准外設庫,打算換標准外設庫,工程從頭到尾都自己配置,這樣出了問題也更方便找。
可是我始終有一點想不明白,既然 ST 官方在推 HAL 庫,那肯定也有他的道理,我們也應該勇於接受新事物,為何身邊的朋友卻都不願意接納 HAL 庫。
❻ STM32 的 HAL 庫好用嗎
這個問題太主觀了。
評價一個庫好不好用,這取決評價者對於庫所封裝起來的內容和庫本身結構體系理解的程度,當然評價者的習慣起決定作用(比如對讓左撇子來說一個針對右手優化的東西)。
HAL 庫對於一個沒有電子電路功底的程序猿來說是很不錯的,畢竟它剝離了所有對的寄存器操作。比較適合軟硬體分離的開發模式,特別是使用通用電路設計實現。
但是對於一些需要軟硬結合的功能開發來說,會受到更多的限制,效率反而會下降。畢竟需要多增加一級才能將硬體配置成需要的特性,而且庫的結構會限制編程者對實時性的控製程度。
❼ 如何快速編譯hal層的修改
如果版本正確的話,可以重新new啊,看你修改的哪些文件了,但是重新new是肯定可以的,然後在build/target/proct/***(項目腳本文件名,一般)/,目錄下執行cp E* M* *.img *.bin,拷出來的東西就可以用燒寫工具重新給真機燒系統了
❽ STM32 的 HAL 庫好用嗎
挺好用的。Hal封裝的很好,在F7和F4之間移植起來也相當方便。另外就是ST這幾年主推HAL,F7之後不再提供標准庫,只有HAL庫。但是新手的話還是建議從標准庫開始學並慢慢了解寄存器,這樣可以深入了解stm32的底層知識,出了問題排查也能知道從哪裡入手。
❾ STM32 用新版的HAL庫好還是3.5的庫好
別人寫的 你參考一下: 半年前接觸 STM32,剛開始 MCU 用的 32F1,庫用的標准外設庫 3.5,寫過一些簡單的東西。 再後來發現 ST 還有一個軟體叫做 STM32 CUBE MX,可以自動的生成初始化程序,對於我這個 32
❿ STM32 的 HAL 庫好用嗎
別人寫的 你參考一下: 半年前接觸 STM32,剛開始 MCU 用的 32F1,庫用的標准外設庫 3.5,寫過一些簡單的東西。 再後來發現 ST 還有一個軟體叫做 STM32 CUBE MX,可以自動的生成初始化程序,對於我這個 32 新手來說無疑是天降福音!終於不用為繁瑣的配置而苦惱了(其實就是自己對各項配置不熟,而且沒有自己積累的程序可以 Ctrl C + Ctrl V)。 雖然 CUBE 用的是 ST 新出的 HAL 庫,與以前的 標准外設庫完全不兼容,甚至基本的 I/O 操作都變了,會讓習慣了 標准外設庫的人很苦惱。但是我對標准外設庫也不是很熟,而且 CUBE 的界面化設計真的讓 配置工程變得很方便,再加上它還有一個類似於 FPGA 的引腳分配界面,讓資源分配,PCB 布局布線也方便了不少,於是我選擇了用 CUBE ,用 HAL 庫。 很早就開始的寫 32 的朋友有不少,他們也試過 HAL 庫,可最後無一例外都選擇了繼續使用標准外設庫。他們表示完全不習慣 HAL 庫,另外 HAL 庫不太好,畢竟是自動生成的配置,沒有自己手動配置的來得熟悉來得透徹,誰知道軟體是怎麼給你配置的工程。另外 CUBE 就是給那些不會寫 32 的人用的(ST 的官方的說法似乎也是 HAL 是為了方便做嵌入式相關且對底層不熟的人設計的,但想不通他為何要把兩個庫做得不兼容)。 前面一直在畫 PCB ,調 PCB ,做機械之類的,沒有寫程序。最近又開始寫 32,現在用的 MCU 是 32F4,庫是 HAL/F4庫 1.6.0。可是我發現我連 GPIO 的上拉輸出都實現不了,無論如何 I/O 始終默認輸出低電平(操作 I/O可以實現電平跳變),這個問題我昨天查了一天,從庫到最底層的寄存器都看了,可沒發現什麼問題。周圍用 HAL 庫的就我一個。。。 有些無奈了,難道 HAL 庫真有什麼問題嗎?如果真有這么明顯的問題,ST 官方肯定早就發現了。 已經下好了標准外設庫,打算換標准外設庫,工程從頭到尾都自己配置,這樣出了問題也更方便找。 可是我始終有一點想不明白,既然 ST 官方在推 HAL 庫,那肯定也有他的道理,我們也應該勇於接受新事物,為何身邊的朋友卻都不願意接納 HAL 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