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誰創立
Ⅰ 誰發明了計算機編程
不清楚,第一台正式的計算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1946年發明的,估計編程也是從這里開始的
Ⅱ C語言是誰發明的
C語言是「C語言之父」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中文名:丹尼斯·里奇)創造出來的。
C語言是D.M.Ritchie在B語言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C語言的出現經歷了以下歷程:
在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Ken Thompson,以BCPL語言為基礎,設計出很簡單且很接近硬體的B語言(取BCPL的首字母)。並且他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
1972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最終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語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這種語言的名字,這就是C語言。
1973年初,C語言的主體完成。Thompson和Ritchie迫不及待地開始用它完全重寫了UNIX。直到今天,各種版本的UNIX內核和周邊工具仍然使用C語言作為最主要的開發語言,其中還有不少繼承Thompson和Ritchie之手的代碼。
(2)編程誰創立擴展閱讀:
丹尼斯·里奇發明出C語言之後,產生了十分強大的社會影響,具體如下:
C語言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C語言的誕生是現代程序語言革命的起點,是程序設計語言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
自C語言出現後,以C語言為根基的C++、Java和C#等面向對象語言相繼誕生,並在各自領域大獲成功。但C語言依舊在系統編程、嵌入式編程等領域占據著統治地位。
C語言,這種最有效、最通用的編程語言,就是丹尼斯·里奇開發的,而這還是他在做另一個項目時的副產品。丹尼斯·里奇還和肯·湯普遜一起開發了Unix操作系統,因此,他還是名副其實的Unix之父。
Ⅲ 編程貓創始人是誰
孫悅、李天馳,編程貓聯合創始人,2018年3月27日,李天馳登上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 2015年,本將歐洲創新技術研究院順利畢業的李天馳與孫悅一起放棄了共6個學位,歸國創立編程貓。他們組建並帶領技術和教研團隊自主研發圖形化編程平台與少兒編程課程,構築起強大的技術和內容壁壘。編程貓從零到一發展壯大,在2017年編程貓獲得由高瓴資本領投,清流資本、清晗基金、獵豹移動跟投的B輪1.2億融資,時隔兩個月後,編程貓獲得清華系基金慕華投資的戰略融資。短短3年,編程貓在競爭激烈的少兒編程市場中積累了170萬平台用戶,覆蓋全球院校千餘所。
Ⅳ 編程語言是誰發明的
多年前,美國軍方要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取個名字,大家提了許多動聽的名字都覺的不太中意,後來有人提議,將這種計算機語言命名為:Ada。沒有人提出異議。為什麼大家都同意用這個名字呢?這還得從100多年前說起。Ada是一名充滿幻想的女孩1815年12月10日,英國。一個女孩降生了,她的母親,一個有著傑出數學天賦的女人,人稱「平行四邊形公主」;父親,一個狂熱的充滿幻想的詩人
--拜倫。可是女孩從生下來就從沒見過父親。這位狂熱的、浪漫的詩人結婚不久便離開了英國,再也沒有回來。母親給她起了個動聽的名字:阿達(Ada)。那
位詩人盡管離開了英國,當聽說自己有了一個女兒時非常的高興,可也非常的懊悔,但他始終沒有回去看女兒一眼,只能用詩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思念和歉疚,他的
一首詩的名字就叫《阿達》。狂熱的詩人36歲死於希臘,臨死前唯一牽掛的就是阿達。而此時的阿達,跟隨著母親生活,阿達不僅繼承了母親的數學天賦,也秉承了父親的性格,小小年紀也充滿幻想,幻想成為一個大科學家、大詩人。母親怕她走父親的老路,竭力想改變她對詩歌的熱愛,但無能為力,阿達曾對母親說:「沒有詩,要數學干什麼?」當時的英國,科學風氣盛行,包括許多婦女都在雜志上發表文章探討數學等問題。阿達17歲那年,母親請了著名的數學家摩根做她的老師,摩根就是現代計算
機數學基礎布爾代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影響下,阿達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阿達還被介紹到當時著名的翻譯家——為劍橋大學工作的瑪麗·索菲利
那裡學習。瑪麗由衷地喜歡這個聰明而又刻苦,且充滿幻想的女孩,也非常地支持並鼓勵她在數學方面發展。此時的阿達對機械、建築也充滿興趣,暢游在科技王
國,就像少女在花園中徜徉,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她還同當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法拉第等。結識巴貝奇1834年11月,阿達在一次宴會上遇到了一位對其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查爾斯·巴貝奇。此時的巴貝奇正到處游說他的計算機設想。當時的人們很少
有人理會他,以為他是在「痴人說夢」。同樣,他也將自己的設想全盤托出,講給阿達聽。此時的阿達只有18歲,但她聽完他的設想並看了他的文稿後,徹底地領
會了他的設想,並深深地為之陶醉。憑著她深厚的科學功底和豐富的想像力,她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設想,世界將因之而改變。面對今天的現實,我們不能不為阿達的洞察力所折服,她的這一預言可是在一個半世紀以前提出的啊!參與研製計算機共同的追求,使兩人成了忘年交,阿達的母親曾試圖阻止阿達與巴貝奇的交往,認為巴貝奇不過是個江湖騙子,不會給阿達好影響。這點阻力對於秉承父親性格的阿達,算不了什麼,她完全投入到了計算機的研製中去了,負責為巴貝奇設想中的計算機編寫軟體。1841年,巴貝奇在義大利都靈向人們詳細地介紹他的設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無人喝彩。他用法語出版的論文也不受人歡迎,但阿達執意要將其翻
譯成英文。翻譯結束後阿達將文稿給巴貝奇看,巴貝奇發現:阿達不僅在論文中加入她特有的想像,而且補充了許多阿達獨到的見解。阿達特別強調存儲程序和數據
的重要性,而這與今天的計算機技術不謀而合,並且擬訂了一份設計圖,這份設計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序。阿達在文中對計算機應用前景的展望,連巴
貝奇自己都從來沒有想到過。如:阿達認為,計算機應該發展成一個可用符號來表示任何事物的裝置,這不正是今天的編程語言嗎?她還預見到計算機可以用在紡織
機械上,用卡片存儲復雜的花樣、可以用來繪圖、演奏音樂。這些預言表明阿達是現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拓荒者。阿達對論文的修改,使巴貝奇深感驚奇和鼓舞,他對別人稱贊說:「阿達是個充滿想像力和洞察力的女孩」,「她是個數字女神」。她將詩歌的激情融入了論文之中。 經過阿達翻譯後的文稿其內容增加到原來的三倍,論文實際上成了兩人合作的產物,但謙遜的阿達在署名的時候,只將自己的名字簡單地署為:A.A.L。在後來的一系列論文中,阿達在計算機軟體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如變數、遞歸、程序演算法的提出等。短暫的一生阿達後來與威廉伯爵結婚,婚後生有三個孩子,但為了研製計算機,她將孩子們都放到母親那裡扶養,這對於一個女性,在當時是不被人理解的,好在丈夫非常
支持她的研究工作,這使她深感欣慰。此時的巴貝奇已是一貧如洗,阿達也付出了許多。長期的研究耗費了大量的心血,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疾病時時糾纏著
她,但為了那個美麗的幻想成真,她夜以繼日地工作。她的座右銘是:工作是我的報酬。1852年,阿達因癌症去世,同她的父親一樣,年僅36歲,沒有等到計算機的誕生。如果她再多活一年,就會看到在瑞典,由喬治和愛德華根據巴貝奇的方案製造出的一台差分機,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個遺憾:第一位軟體工程師,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設想結出的果實。盡管限於當時的製造條件,巴貝奇最終也沒有造成理想中的計算機,但他們超前100多年的拓荒,對後來計算機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
我們津津樂道ENIAC——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人類這一智慧的火花,在這之前的100多年,已經由巴貝奇和阿達點燃了。阿達、巴貝奇兩人對計算機事業的貢獻就好像火對於人類。他們是鑽燧取火的人,是盜得火種的普羅米修斯。讓我們記住巴貝奇,也記住這位傑出的女性———阿達(Ada)。用她的名字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命名,只能寄託我們對她的紀念和欽佩,卻遠遠不能表達出她為計算機技術作出的重要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只能抄一下了。
Ⅳ 編程這門技術是誰發明的
馮*諾依曼
存儲程序原理。
Ⅵ 編程語言誰發明的
那就語音的話 應該是那些搞計算機的人 發明的那個是C語言是最早的編程語言吧
Ⅶ 電腦編程語言誰設計出來的
編程語言很多,不同的語言由不同的前輩發明或者你說的設計。比如fortran語言是IBM公司的前輩設計的,設計用來進行科學計算,所以直到現在結構計算等科學研究領域仍然在廣泛使用fortran語言。fortran語言對高精度浮點運算、多處理器、多線程等支持優於其它語言,但非科學計算的方面fortran的表現就差一些。
還有algol、pascal、cobol、basic、c、lisp、Java 、Python 等等。編程語言很多,都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發明刨造,也都有自己的應用范圍。你可查網路的相關詞條。
Ⅷ Java作為最流行的編程語言,它的創始人是誰
Java的創始人是詹姆斯·高特林,1955年出生於加拿大,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
他也被人稱為「Java之父」。
Ⅸ 少兒編程之父是誰
少兒編程真正的起源來自於Logo語言之父、構造主義(Constructionism)學習理論的提出者——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教授。
派珀特教授專門為孩子發明了LOGO語言,1967年從LISP語言的基礎上發明,比C語言還要早一些。與一般的計算機語言不同的是,LOGO語言輸出的結果是幾何圖形。應用到教育領域後,孩子就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讓計算機程序擁有圖形化的展現。派普特也由此被稱為「少兒編程之父」。妙小程少兒編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來源1:少兒編程是什麼,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少兒編程?
來源2:googlesearch
Ⅹ 編程語言Python 是誰發明的
吉多·范羅蘇姆(Guido van Rossum)
吉多·范羅蘇姆是一名荷蘭計算機程序員,他作為 Python 程序設計語言的作者而為人們熟知。在 Python 社區,吉多·范羅蘇姆被人們認為是「仁慈的獨裁者(BDFL)」,意思是他仍然關注 Python 的開發進程,並在必要的時刻做出決定。
他在 Google 工作,在那裡他把一半的時間用來維護 Python 的開發。2020年11月12日, 64歲的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在自己的官方宣布:由於退休生活太無聊,自己決定加入Microsoft 的 DevDiv Team。
(10)編程誰創立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982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後來他在多個研究機構工作,包括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CWI),在馬里蘭州 Gaithersburg 的國家標准及技術研究所(NIST),和維珍尼亞州 Reston 的國家創新研究公司(CNRI)。
2020年11月12日, 64歲的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在自己的官方宣布:由於退休生活太無聊,自己決定加入Microsoft 的 DevDiv Team。至於要做什麼,他表示有太多要做的,將致力於讓Python變得更好用(不僅僅是在Windows上),微軟這里有很多開源資源,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