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腳本
❶ 廣東廣州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腳本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預備(約20分鍾)
演練時間:2011年9月15日16:20—18:20。
16:00—16:10,演練隊伍在觀摩台前按各自指定位置集合。
16:10—16:20,播放迎賓曲,工作人員引領觀摩領導在觀摩台就座。
序幕(約20分鍾)
16:20—16:40
屏幕顯示:歡迎各位領導蒞臨指導!(背景為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全景)
解說員(男):尊敬的各位領導!
解說員(女):各位來賓!
解說員(合):大家好!
解說員(男):這里是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精神,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廣東廣州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將在這里隆重舉行。
解說員(女):蒞臨今天演練現場的主要領導有: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韓小平紀委書記、劉仲國副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李紅衛常務副區長,以及省應急辦、省三防辦、省氣象局,全省20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
解說員(男):出席今天演練的還有:廣州市政府應急辦、三防辦、民政局、氣象局以及蘿崗區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蘿崗區5街1鎮以及廣州市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分局的領導。
屏幕顯示:觀摩台,每位被介紹領導特寫。
解說員(女):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的到來!現在請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李紅衛同志致辭(請蘿崗區政府辦或區國土房管分局擬稿,時間約4分鍾)。
屏幕顯示:發言領導特寫,觀摩台領導和演練隊伍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請本次演練總指揮、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發布演練指令。
張超群副巡視員: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演練隊伍依次退場,至指定位置待命,與此同時,解說員介紹演練背景情況。)
(視頻1):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北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危害大。據調查,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26處,其中崩塌620處、滑坡64處、泥石流4處、地面塌陷23處、地面沉降15處,威脅人口約1.7萬人,潛在經濟損失近6億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增多,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不斷加劇,加之近年來氣候異常,台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
屏幕顯示:廣州市地形地貌圖、廣州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典型地質災害照片。
在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的精心指導下,廣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和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嚴格執行汛前調查、汛期值班、隱患巡查、災情和險情速報、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制度,積極推進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治理和搬遷避讓,不斷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了地質災害損失。
屏幕顯示:成立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印發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等文件。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掛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評估報告和備案證明,蘿崗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特寫等。
我們所在的地點,是一處模擬的威脅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家面前的這座山坡已經人工切坡,但沒有採取相應的防護加固措施。坡上是由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土體,在遇到暴雨時容易吸水軟化,形成崩塌甚至滑坡,坡上還散布著許多不穩定的花崗岩孤石,威脅著坡下100多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次演練,根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方案和《廣州市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主要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地災預警;②災情速報;③應急響應;④前期處置;⑤應急調查;⑥會商決策;⑦排除險情;⑧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演練內容(同上)。
解說員(男):好,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讓我們演練第一場:災情預警。
屏幕顯示:第一場災情預警
第一場 災情預警(約5分鍾)
16:40—16:45
(視頻2):天空灰暗,烏雲疾走,鏡頭轉向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正對著電腦緊張工作。時鍾顯示:15:30。
這里是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的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在收到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後,正在接收市氣象台發來的降雨量預報數據,並利用廣州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製作預警產品,經市國土房管局和市氣象局審核同意後,以兩局名義通過網路、電視、簡訊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發布。
根據廣州市氣象台的預報,未來6小時內廣州地區將有暴雨至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從9月15日15時30分起,廣州市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的負責人正在通過電話與市氣象台會商地質災害預警等級。
屏幕顯示: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內,預警室負責人陳小雲正在打電話,約1分鍾後,放下電話,向鄭蘭波院長報告。
陳小雲:鄭院長,經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市氣象台會商,未來24小時內蘿崗區降水中心區域地質災害預警等級為5級,天河區、黃埔區預警等級為4級,其他地區預警等級為3級。
鄭院長:好,我馬上向市局報告,請你們製作好預警成果,在16:30前發送到市氣象局。同時,立即向各監測員發布預警信息。
9月15日下午16時30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和廣州市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市國土房管局的門戶網站上發布,同時通過手機簡訊發送給市國土房管局、市氣象局,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各鎮街的相關領導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19時,廣州廣播電視台在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屏幕顯示:市國土房管局門戶網站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手機簡訊預警信息,廣州電視台發布預警信息的特寫。
第二場 災情速報(約5分鍾)
16:45—16:50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二場,災情速報。
屏幕顯示:第二場災情速報
解說員(女):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廣州市已經建立了市一區(縣級市)—鎮(街)—村社(居委)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在收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後,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局、鄉鎮國土所和群眾監測員立即行動起來,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看,兩位監測員正在冒雨巡查洋城崗地質災害隱患點。
演練現場,消防車在山坡前灑水模擬降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執法監察大隊隊員曾偉和東區街1名群眾監測員身穿雨衣,手提電筒、喇叭和銅鑼冒雨沿著坡腳巡查,在坡腳的平房前停下。
曾偉:×××,山上情況怎麼樣?
監測員:不太好,坡頂發現一條裂縫,大概有40多米長。
曾偉:你看,山坡前緣也出現裂縫,坡上已經出現掉土、滑塌現象,可能會滑坡了。這樣,你馬上向街道報告,我給楊局打電話。
監測員打電話向街道領導報告(做出動作即可),曾偉拿出手機,向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報告。
曾偉:楊局,你好!我是曾偉。我現在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巡查,發現坡頂已出現裂縫,邊坡出現小的崩塌,目前雨下得很大,洋城崗可能發生滑坡,請指示。
(視頻3):在曾偉打完電話後,鏡頭切換到蘿崗區行政大樓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辦公室,楊局正在接聽電話。
楊局:請立即通知街道和劉村村委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並繼續加強觀測。
演練現場,監測員鳴鑼,曾偉用喇叭呼叫平房內的群眾轉移,7~8名群眾從房內跑出來,向安置地點轉移。
解說員(男):劉村部分群眾正在緊急轉移避險的時候,洋城崗突然發生了山體滑坡,山泥傾瀉而下,一名沒有迅速轉移的群眾受傷,不過他很快被迅速趕到的其他村民們攙扶著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村委會幹部立即通過電話向街道和區國土房管分局報告災情。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接到災情報告後,立即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在30分鍾內分別向蘿崗區政府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報告。
(視頻4):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地質災害災情速報。蘿崗區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9月15日下午17時許,受強降雨影響,我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發生山體滑坡,致1人受傷,多幢房屋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約200萬元,並威脅到坡下27戶、110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都達到中型等級。災情發生後,我局已會同東區街道辦事處組織受威脅群眾緊急轉移避險。鑒於降雨還在持續,山體滑坡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建議區政府立即啟動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建議市國土房管局派出工作組和搶險救援隊伍,協助我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第三場 應急響應(約5分鍾)
16:50—16:55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三場,應急響應。
屏幕顯示:第三場應急響應
解說員(男):接到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後,蘿崗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立即做出應急響應。
(視頻5):蘿崗區人民政府,李區長正在給區應急辦負責人布置任務。
李區長:段主任,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區政府決定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劉村設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請你立即通知區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等部門的領導按照預案要求,帶領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我馬上出發。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韓小平紀委書記辦公室,韓書記正在給地礦處領導打電話。
韓書記:地礦處,蘿崗區東區街發生中型地質災害,立即啟動我局應急響應方案,會同地調院派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地質災害人命關天,一定要協助蘿崗區政府做好應對工作,並將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市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我馬上趕赴現場。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劉仲國副局長辦公室,劉局正在給房安所打電話。
劉局:黃所長,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12棟房屋受損,我局已啟動應急響應方案,你立即協調鑒定所,派房屋搶險救援隊趕赴現場,協助蘿崗區政府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邱毅處長在下樓梯時給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廖站長打電話。
邱處長:廖站,剛才接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中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我們已將有關情況報省委總值班室、省府應急辦、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根據陳廳長指示,已經啟動C級響應方案,請你們立即組織專家組,和我一起趕赴現場。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房屋搶險救援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第四場 前期處置(約10分鍾)
16:55—17:05
解說員(女):第四場,前期處置
屏幕顯示:第四場前期處置
解說員(女):蘿崗區人民政府領導率領區應急辦、區國土房管分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的領導進入演練現場,已在現場的東區街街道辦事處楊鴻校主任向李區長報告。
楊主任:李區長,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12幢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1人受傷,我們已將12戶村民暫時安置在村小學。但是,滑坡的山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需要採取加固措施。請指示。
李區長:好,先帶我們到滑坡現場去看一看。
一行人巡查了滑坡現場和受損房屋,到模擬的村小學(由現場板房模擬)看望了受災群眾,然後在村委會(搭設帳篷模擬)設立現場指揮部,召集會議,布置工作。
李區長:(地點:現場指揮部)根據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決定在劉村設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區應急辦、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的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剛才大家看了滑坡現場,對搶險救災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現在我布置以下任務:第一,由區公安分局負責,劉村村委配合,在受滑坡威脅的區域設置警戒線,看看還有沒有未撤離的群眾,並嚴禁無關人員出入,對群眾已撤離的房屋要安排治安人員加強巡邏,保護群眾的財產安全;第二,由區衛生局負責,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工作,年老體弱的群眾和兒童有身體不適的,要做好檢查,發放葯品;第三,由區民政局負責,會同東區街辦事處將撤離的群眾安置好,發放必要的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把群眾的生活安排好;第四、由區國土分局負責,在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災害進行調查,盡快拿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第五,由區氣象局負責,對天氣情況進行觀測,有災害天氣及時報告。
解說員(男):按照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的部署,蘿崗區各職能部門立即分頭行動,妥善做好地質災害前期處置工作。
屏幕依次顯示:
區公安分局領導指揮民警和治保隊員設立警戒標志,站崗巡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產生二次災害;
區衛生局領導指揮醫護人員給老人和兒童檢查身體,將受傷群眾抬上擔架,送上救護車,救護車開走;
區民政局領導帶隊給轉移安置的群眾發放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物資;
區國土房管分局派員繼續對滑坡山體進行監測,分局領導在演練現場隊伍入口處迎接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急工作組和應急分隊。
第五場 應急調查(約15分鍾)
17:05—17:02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五場,應急調查。
屏幕顯示:第五場應急調查。
解說員(女):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派出的工作組、專家組應急救援隊伍已到達現場,相關負責人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的陪同下,來到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和李區長等人會合。
丘處長:李區長,受領導的指派,省廳、市局派出的應急工作組、專家組和應急救援隊伍已到現場,配合你們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李區長:大家辛苦了!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十餘幢房屋受損,我們已經將受威脅的村民轉移安置。但是,滑坡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盼望你們盡快提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
丘處長:好!我們馬上開展工作。
(搶險各隊伍在主席台前列隊集合)
鄭蘭波:大家按C級響應方案,立即實施!
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市地調院、市房安所、市鑒定所應急分隊立即分頭展開行動。
屏幕顯示:應急調查分隊開展調查、監測工作的特寫。
解說員(女):現在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正在滑坡現場調查。該分隊組建於2007年7月,現有隊員44名,由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分為預警組、應急調查組、監測組、信息保障組和後勤保障組。該分隊承擔著廣州市各類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技術搶險,負責調查地質災害的成因、規模、性質,提出防治措施建議,協助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對工作。該分隊除擔負著廣州10區2市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外,還負責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重要隱患點的監測工作。自建隊以來,已完成各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600多宗,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近2000處,建立了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台賬,編制了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為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2008年汶川地震後,應急分隊部分隊員參加了威州鎮災後重建工作,在餘震不斷、山體崩塌、滑坡時有發生的條件下,順利完成8個重建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評估報告一次性通過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並獲得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操作的是地質雷達(特寫鏡頭)。因我市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任何一種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會在土壤、岩層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由於物性差異,電磁波穿過時,反射能量發生增減,地質雷達可據此解譯出該痕跡的位置及形態等信息。
解說員(女):在另一邊,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使用的是激光測距槍(特寫鏡頭),是一種便於攜帶並可在霧、雪、雨、塵等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測量工作的儀器,激光測距槍可以進行多點高差、平距、傾斜角、下垂度及面積等參數的測量,是進行地質災害調查的先進工具。
屏幕顯示:房屋安全鑒定隊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房屋鑒定隊的工作人員。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擁有一批素質高、經驗豐富的高中級工程技術人員,除了負責組織廣州市房屋安全普查和房屋安全狀況鑒定管理工作外,還負責危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中的房屋安全應急鑒定工作,如2004年12月31日八旗二馬路廣州城建總大廈火災事故、2005年7月21日江南大道中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2007年3月14日黃埔荔聯爆炸事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災後房屋的應急搶險鑒定工作,曾被評為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處理先進單位及廣州市抗震救災工作先進單位。
第六場 會商決策(約5分鍾)
17:20—17:2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六場,會商決策。
屏幕顯示:第六場會商決策。
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各位領導和專家坐在會議桌前研究應急處置措施。
解說員(男):經過調查,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會商意見後,由張建國總工向現場指揮部報告調查結論和應急處置措施建議。
張總:報告李區長,根據應急調查和省、市專家組會商,對劉村山體滑坡提出如下應急處置意見:
本次山體滑坡主要是由暴雨引發的中型地質災害,目前滑坡體還不穩定,為有效控制險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①搜救群眾;②在滑坡體後緣開挖截排水溝,在坡面鋪蓋防水布,在坡腳堆壓沙包壓腳阻滑;③對受災變形的房屋排險加固;④靜態爆破清除坡上危石;⑤在危險區劃定警戒線,豎立警示牌,對滑坡體進行實時監測。報告完畢!
李區長在徵求指揮部成員意見後作出部署。
李區長:同意專家組意見,請國土部門立即組織實施,蘿崗區各部門全力配合,排除險情!
第七場 排除險情(約30分鍾)
17:25—17:5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七場,排除險情。
屏幕顯示:第七場排除險情。
解說員(男):市國土房管局房屋搶險救援隊正在趕來(車輛進場)。該救援隊成立於2006年,目前共有搶險隊員51名。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每年組織各級房屋搶險救援隊伍舉行各種演練和技能培訓,提高搶險隊的綜合應急搶險、救援能力,成功處置了荔灣區逢源路逢源正中約8號之一、10號房屋倒塌事件、白雲區永泰村在建長和汽車銷售中心房屋坍塌事件、蘿崗區宏康花園康慧苑杜鵑樓一樓受爆炸破壞事件等,確保了我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最大限度減輕了事故災害損失。
譚青松:(待解說完畢後)報告黃所長,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黃光華:好!請帶領搶險小組,按房屋搶險方案立即實施!
譚青松:出發!
(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出發時,白雲區、蘿崗區,從化、增城市搶險隊列隊入場)
從化隊隊長:報告鄭院長,地質災害搶險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鄭蘭波:好!各搶險隊按專家組意見立即實施!
從化隊長:是!(面向隊員)出發!
解說員(女):(待搶險隊實施處置時開始解說)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搶險分隊現在正在對滑坡體實施排險處置。該分隊由各分局年輕力壯的人員組成,除進行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外,還擔負著分局的三防搶險、房屋搶險及其他一些突發性的應急搶險工作,被人們稱為國土房管人的「救火隊」。同時,該分隊還聘請了一支專業的爆破隊伍,該爆破隊伍是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專門從事爆破工作的專業隊伍,本次工作任務是對危石實施爆破清除,避免危石滾下破壞民房、傷及居民。(稍作停頓)
處置滑坡地質災害的措施可形象地表述為「卸載、固腰、壓腳、止水」。「卸載」即減載放坡,通過削減邊坡上部土體荷重,從而減少滑坡體荷載,降低整體下滑力。「固腰」即錨固支護坡體,提高坡體的抗滑能力。「壓腳」是堆沙包、砌擋土牆等壓固坡腳,可大大增強坡體的抗滑能力。「止水」則是挖排水溝和覆蓋防水材料,減少雨水滲透,避免加重、軟化坡體,提高坡體的穩定性。因「固腰」措施工程量、資金投入量大,一般在永久性治理工程中採用應急處置中通常採用可進行快速實施的「卸載、壓腳及止水」工藝。(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在坡腳,我們可以看到搶險隊員們正在迅速地把沙袋堆疊在一起,形成沙包護坡牆,起到加固坡腳,阻擋滑坡體繼續下滑的作用,也即「壓腳」。而另兩個搶險小組正在滑坡體後緣外側設置截排水溝以及對裸露坡面覆蓋彩條布,這樣可以防止雨水滲入滑坡體,從而增加邊坡抗滑力,減緩滑坡體的下滑速度,亦即「止水」。我們上面所說的「固腰」措施因成本高,耗時長,我們將在本次應急搶險結束以後聘請專業的施工隊伍對該地質災害點進行永久治理,消除該地質災害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停頓約1分鍾)
解說員(女):大家現在看到房屋左邊正在進行的是射牆頂架項目(特寫鏡頭)。射牆頂架是我市日常房屋搶險救援中常用的傳統工藝,由於支撐時效長,可為房屋制定後續維修計劃爭取時間。現在搶險隊員正在將切割和打磨好的鋼筋、木樁打入到預定的位置和深度,作為射牆頂架的臨時支座。
房屋的右邊,正在進行的是液壓樁頂項目(特寫鏡頭)。液壓樁頂是搶險隊根據應急搶險救援中常見的房屋結構破壞形式而設計的新技術,可對房屋的結構和牆體等構件進行多角度、多位置、同時支頂,從而達到較好的排危效果。
解說員(男):我們現在來看搶險隊救人的情況。在兩邊窗戶邊緊張工作的是破拆救援組,他們使用的破拆工具是多功能液壓擴剪器(特寫鏡頭)。液壓擴剪器可以剪切鋼筋、護欄、門框、電纜、汽車框結構以及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結構,救助被困於受限環境中的受害人或危險環境中的受害物。
現在大家看到在房屋的中間正在進行的是升降平台救援(特寫鏡頭)。升降平台具有多種功能,其中一種就是當房屋出現險情時,建築物原有通道遭到破壞或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為能及時打通救援通道開展救援,可以藉助升降平台,從建築物外部將救援人員送達指定位置。
解說員(女):我們現在來看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監測小組的工作情況。監測組現在正在使用的是測量型GPS(特寫鏡頭),即測量型全球定位系統。它是利用接收空中衛星信號測距進行定位的。其水平精度已達到毫米級,能進行控制測量及地形測繪的碎部點採集,與常規測量儀器相比,測量型GPS能克服控制點不能通視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稍作停頓)
在它旁邊的就是全站儀(特寫鏡頭),它是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簡稱,由光電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和數據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全站儀通過測量斜距、豎直角、水平角等,可進行平距、高差及坐標值的自動計算。監測組現在使用的全站儀測距長度可達到2千米,能方便地進行滑坡體地形測量、碎部點採集和滑坡體變形監測,是地質災害變形監測的有力武器。
第八場 善後處理(約5分鍾)
17:55——18:00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八場,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第八場善後處理。
從化隊隊長:鄭院長,地災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鄭蘭波: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譚青松:黃所長,房屋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黃光華: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鄭蘭波、黃光華將意見匯總至專家組,專家組商討約2分鍾後,由張建國、鄭蘭波、黃光華向李區長匯報)
鄭蘭波: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作,滑坡變形已得到有效控制,報告完畢。
黃光華:李區長,房屋搶險救援隊通過對房屋實施臨時加固等措施,穩定了房屋結構,現已成功救出被困人員,報告完畢。
張建國: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和房屋搶險救援,災情現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據監測數據,滑坡已趨於穩定。專家組分析認為,可以結束本次應急搶險工作。請指示!
李區長:同志們,大家辛苦了。本次的應急搶險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應急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現在,請各應急搶險隊解除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秩序。
解說員(女):在搶險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應急搶險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尾聲(約20分鍾)
18:00—18:20
解說員(男):現在請參加本次應急演練的全體人員到觀摩台前集中。
解說員(女):(隊伍集中完後)下面,請廣州市應急辦領導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市應急辦領導:(點評)
解說員(女):謝謝×××(領導)的點評。下面,請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對本次演練作總結。
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總結,稿件請省廳地環處代擬)
解說員(女):下面,請本次應急演練的總指揮、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宣布本次演練結束。
張超群: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結束。
解說員(男、女):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嘉賓蒞臨指導對全體參加演練的同志和後勤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播放樂曲)
眾志成城,吹響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集結號
消防隊員迅速投入「戰斗」
地質專家進行儀器探測
醫護人員也趕來給受傷的群眾進行救治
❷ 哪個galgame里的
星空的記憶
基本信息初版:星空のメモリア-Wish upon a shooting star-
FD:星空のメモリアEternal Heart
製作公司:FAVORITE
初版正式發售日:2009-03-27
續作正式發售日:2010-01-29
載體類型: PC平台_DVD-ROM
解析度: 800*600
語音:女性角色全語音
游戲類型: AVG/ADV
游戲屬性: 校園,純愛,18限定
原畫 司田カズヒロ
腳本 なかひろ
聲優 杏子御津、佐本二厘、宮沢ゆあな、東かりん、みなづき蓮、楠鈴音、伊藤瞳子、石川乃奈、宇佐美みもえ、小友わかば、相沢ファミ、平井達矢
故事情節
在永恆不變的星空之下,我們開始改變——向著流星所許下的願望,會否實現呢?從舊時開始就存在著很多山坡和小路的、北方的港口城市、雲雀ヶ崎 (ひばりがさき)。
在大都市絕對無法看到的夜空的澄明、滿天的繁星。染上了星之神話的色彩的、富有幻想的舞台。
在這樣一個小城市裡,死神少女拿著大大的鐮刀,收割的並不是人命,而是『悪夢』。在這個為女角們消除煩惱、跨過困難、培育愛情的故事的過程中,死神少女一直都在背後支持著主人公。
闊別幾年後回到雲雀ヶ崎的主人公洋,遇見了跟童年時候分別的青梅竹馬非常相似的少女。
拿著跟矮小的個子不相稱的大鐮刀、自稱死神的少女梅婭。
她跟青梅竹馬一樣喜歡星星,只要是滿天繁星的天空一出現的夜晚,她就會出現在這個城市中看星景最漂亮的展望台上。
因為青梅竹馬的影響而對星星懷有興趣的洋,每當看見在展望台上一直孤零零站著的死神少女,都會跟她一起抬頭看著夜空的繁星。
在這個不能再遇見青梅竹馬、而又跟她定下再會的約定的地方,他跟梅婭兩人一起沉浸在七夕的織女與牛郎的思緒之中。
然後,在這樣奇妙的二人組之中,慢慢加入了天協的成員。
在洋轉進的雲雀ヶ崎學園中,有一個以天體觀測為主要活動的社團 『天協』。
但是天協這個社團,現在正因為部員數少了一人而不被承認為正式的社團,屋頂的使用權被禁止,因此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
被明日歩邀請而參加了天協的洋,為了讓天協好好地進行活動,開始為尋找同伴而奔波勞碌。
盡管還勸誘過妹妹千波和死神少女梅婭,但是事與願違。
最終,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對讓占星術感到興趣的衣鈴進社團的作戰計劃之中。
如有雷同回答 請根據右上角時間採納 謝謝
❸ 原神有輔助工具找神瞳嗎
原神如下:
首先沒有輔助工具找神瞳,其次也不建議用輔助工具。因為使用了「腳本」等第三方輔助工具有導致封號的風險。
原神簡介:
《原神》是由上海米哈游製作發行的一款開放世界冒險游戲,於2017年1月底立項,原初測試於2019年6月21日開啟,再臨測試於2020年3月19日開啟,啟程測試於2020年6月11日開啟,PC版技術性開放測試於9月15日開啟,公測於2020年9月28日開啟。
在數據方面,同在官方伺服器的情況下,iOS、PC、Android平台之間的賬號數據互通,玩家可以在同一賬號下切換設備 。
❹ 如何優化Mysql insert性能
測試場景
MySQL 5.7.12
主要測試 不同刷盤參數 對性能的影響, 使用以下三個場景:
sync_binlog=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簡寫為b1e1 (binlog-1-engine-1)
sync_binlog=0,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簡寫為b0e1
sync_binlog=0,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 簡寫為b0e0
- mysql -h127.0.0.1 -P5712 -uroot -pmsandbox -e"truncate table test.sbtest1";
- /opt/sysbench-0.5/dist/bin/sysbench --test=/opt/sysbench-0.5/dist/db/insert.lua --mysql-table-engine=innodb --mysql-host=127.0.0.1 --mysql-user=root --mysql-password=msandbox --mysql-port=5712 --oltp-table-size=1000000 --mysql-db=test --oltp-table-name=stest --num-threads=1 --max-time=30 --max-requests=1000000000 --oltp-auto-inc=off --db-driver=mysql run
- global tids
- probe process("/home/huangyan/sandboxes/5.7.12/bin/mysqld").function("mysql_execute_command") {
- if (pid() == target() && tids[tid()] == 0) {
- tids[tid()] = 1;
- }
- }
- global oncpu
- probe timer.profile {
- if (tids[tid()] == 1) {
- oncpu[ubacktrace()] <<< 1;
- }
- }
- probe timer.s(10) {
- exit();
- }
- probe end {
- foreach (i in oncpu+) {
- print_stack(i);
- printf(" %d ", @count(oncpu[i]));
- }
- }
在b0e1場景中,_ZL27log_write_flush_to_disk_lowv的佔比是12.93%, 其絕大部分時間是用於將innodb的log刷盤.
在b0e0場景中,_ZL27log_write_flush_to_disk_lowv的開銷被節省掉, 理論上的事務數比例應是1-12.93%=87.07%, 實際事務數的比例是119274/166424=71.67%, 誤差較大
- global tids
- probe process("/home/huangyan/sandboxes/5.7.12/bin/mysqld").function("mysql_execute_command") {
- if (pid() == target() && tids[tid()] == 0) {
- tids[tid()] = 1;
- }
- }
- global oncpu, offcpu, timer_count, first_cpu_id = -1;
- probe timer.profile {
- if (first_cpu_id == -1) {
- first_cpu_id = cpu();
- }
- if (tids[tid()] == 1) {
- oncpu[ubacktrace()] <<< 1;
- }
- if (first_cpu_id == cpu()) {
- timer_count++;
- }
- }
- global switchout_ustack, switchout_timestamp
- probe scheler.ctxswitch {
- if (tids[prev_tid] == 1) {
- switchout_ustack[prev_tid] = ubacktrace();
- switchout_timestamp[prev_tid] = timer_count;
- }
- if (tids[next_tid] == 1 && switchout_ustack[next_tid] != "") {
- offcpu[switchout_ustack[next_tid]] <<< timer_count - switchout_timestamp[next_tid];
- switchout_ustack[next_tid] = "";
- }
- }
- probe timer.s(10) {
- exit();
- }
- probe end {
- foreach (i in oncpu+) {
- print_stack(i);
- printf(" %d ", @sum(oncpu[i]));
- }
- foreach (i in offcpu+) {
- printf("---");
- print_stack(i);
- printf(" %d ", @sum(offcpu[i]));
- }
- }
- Profiling timers are available to provide probes that execute on all CPUs at each system tick.
- if (first_cpu_id == cpu()) {
- timer_count++;
- }
修改stap腳本, 在b1e1中不統計sync_binlog的代價. 生成的火焰圖表示消除sync_binlog代價後, 理論上的伺服器壓力類型.
與b0e1產生的火焰圖做比較.
- probe end {
- foreach (i in oncpu+) {
- if (isinstr(sprint_stack(i), "my_sync")) {
- continue;
- }
- print_stack(i);
- printf(" %d ", @sum(oncpu[i]));
- }
- foreach (i in offcpu+) {
- if (isinstr(sprint_stack(i), "my_sync")) {
- continue;
- }
- printf("---");
- print_stack(i);
- printf(" %d ", @sum(offcpu[i]));
- }
- }
- global ctxswitch_times
- probe scheler.ctxswitch {
- ctxswitch_times++;
- ...
- }
- probe end {
- ...
- printf("ctxswitch_times=%d ", ctxswitch_times);
- }
利用火焰圖, 可以快速診斷出MySQL伺服器級別的性能瓶頸, 做出合理的參數調整
對於IO類型的操作的觀測, 需要考慮oncpu和offcpu兩種情況
由於觀測手段中使用了上下文切換作為觀測點, 那IO操作數量的不同, 會引起上下文切換次數的不同, 從而引起觀測誤差.
MySQL 環境搭建使用MySQL sandbox, 對應三個場景的啟動參數如下:
1../start --sync-binlog=1 --log-bin=bin --server-id=5712 --gtid-mode=ON --enforce-gtid-consistency=1 --log-slave-updates=1
2../start --sync-binlog=0 --log-bin=bin --server-id=5712 --gtid-mode=ON --enforce-gtid-consistency=1 --log-slave-updates=1
3../start --sync-binlog=0 --log-bin=bin --server-id=5712 --gtid-mode=ON --enforce-gtid-consistency=1 --log-slave-updates=1 --innodb-flush-log-at-trx-commit=0
壓力生成使用sysbench:
性能觀測工具使用systemtap(簡稱stap), version 2.7/0.160
基準
在沒有觀測壓力的情況下, 對三種場景分別進行基準測試, 用以矯正之後測試的誤差:
場景
sysbench事務數
b1e1 67546
b0e1 125699
b0e0 181612
火焰圖與offcpu
火焰圖
火焰圖是Brendan Gregg首創的表示性能的圖形方式, 其可以直觀的看到壓力的分布. Brendan提供了豐富的工具生成火焰圖.
火焰圖比較b0e1和b0e0
使用stap腳本獲取CPU profile, 並生成火焰圖(火焰圖生成的命令略, 參看Brendan的文檔)
stap腳本
注意:
1. 腳本只抓取MySQL的用戶線程的CPU profile, 不抓取後台進程.
2. 腳本只抓取10s, 相當於對整個sysbench的30s過程進行了短期抽樣.
b0e1生成的火焰圖
性能
在開啟觀測的情況下, 觀察性能:
場景
sysbench事務數
b0e1 119274
b0e0 166424
分析
在生成的火焰圖中, 可以看到:
誤差較大的問題, 要引入offcpu來解決.
offcpu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理論和實際的事務數誤差較大. 考慮_ZL27log_write_flush_to_disk_lowv的主要操作是IO操作, IO操作開始, 進程就會被OS進行上下文切換換下台, 以等待IO操作結束, 那麼只分析CPU profile就忽略了IO等待的時間, 也就是說_ZL27log_write_flush_to_disk_lowv的開銷被低估了.
offcpu也是Brendan Gregg提出的概念. 對於IO操作的觀測, 除了CPU profile(稱為oncpu時間), 還需要觀測其上下文切換的代價, 即offcpu時間.
修改一下stap腳本可以觀測offcpu時間. 不過為了將oncpu和offcpu的時間顯示在一張火焰圖上作對比, 我對於Brendan的工具做了微量修改, 本文將不介紹這些修改.
stap腳本
注意:timer.profile的說明中是這樣寫的:
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間片中,timer.profile會對每一個CPU調用一次. 因此代碼中使用了如下代碼, 保證時間片技術的正確性:
b0e1生成的帶有offcpu的火焰圖
性能
由於變更了觀測腳本, 需要重新觀測性能以減小誤差:
場景
sysbench事務數
b0e1 105980
b0e0 164739
分析
在火焰圖中, 可以看到:
1._ZL27log_write_flush_to_disk_lowv的佔比為31.23%
2. 理論上的事務數比例應是1-31.23%=68.77%, 實際事務數的比例是105980/164739=64.33%, 誤差較小.
觀測誤差的矯正
在比較b0e1和b0e0兩個場景時, 獲得了比較好的結果. 但同樣的方法在比較b1e1和b0e1兩個場景時, 出現了一些誤差.
誤差現象
b1e1的火焰圖如圖:
其中_ZN13MYSQL_BIN_LOG16sync_binlog_fileEb(sync_binlog的函數)佔比為26.52%.
但性能差異為:
場景
sysbench事務數
b1e1 53752
b0e1 105980
理論的事務數比例為1-26.52%=73.48%, 實際事務數比例為53752/105980=50.71%, 誤差較大.
分析壓力分布
首先懷疑壓力轉移, 即當sync_binlog的壓力消除後, 伺服器壓力被轉移到了其它的瓶頸上. 但如果壓力產生了轉移, 那麼實際事務數比例應大於理論事務數比例, 即sync_binlog=0帶來的性能提升更小.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衡量一下壓力分布, 看看b1e1和b0e1的壓力有什麼不同, 步驟如下:
stap腳本
只修改了probe end部分, 略過對my_sync堆棧的統計:
結果
b1e1, 理論的伺服器壓力圖:
b0e1, 實際的伺服器壓力圖:
可以看到, 壓力分布是非常類似, 即沒有發生壓力分布.
BTW: 這兩張圖的類似, 具有一定隨機性, 需要做多次試驗才能產生這個結果.
分析
既然理論和實際的壓力分布類似, 那麼可能發生的就是壓力的整體等比縮小. 推測是兩個場景上的觀測成本不同, 導致觀測影響到了所有壓力的觀測.
觀察stap腳本, 其中成本較大的是ctxswitch, 即上下文切換時的觀測成本.
上下文切換的觀測成本
如果 「上下文切換的觀測成本 影響 場景觀測 的公平性」 這一結論成立, 那麼我們需要解釋兩個現象:
1. b1e1和b0e1的比較, 受到了 上下文切換的觀測成本 的影響
2. b0e1和b0e0的比較, 未受到 上下文切換的觀測成本 的影響
假設 上下文切換的觀測成本 正比於 上下文切換的次數, 那麼我們只需要:
1. 觀測每個場景的上下文切換次數
2. 對於b1e1和b0e1的比較, 由上下文切換次數計算得到理論的降速比, 與實際的降速比進行比較
3. 對於b0e1和b0e0的比較, 由上下文切換次數計算得到是否會帶來降速.
stap腳本
在probe scheler.ctxswitch和probe end增加了ctxswitch_times相關的內容:
結果
場景
sysbench事務數
上下文切換次數
sync_binlog佔比
b1e1 55352 826370 36.80%
b0e1 105995 693383 –
b0e0 162709 675092 –
分析結果:
1. b1e1與b0e1的比較
1. 理論降速比:693383/826370 = 83.90%
2. 實際降速比:(實際的事務數比例/由sync_binlog佔比推算的理論的事務數比例) = (55352/105995)/(1-36.80%) = 0.5222/0.6320 = 82.63%
3. 誤差很小. 即b1e1與b0e1的比較中, 理論值和實際值的誤差來自於: IO操作的減少導致上下文切換的數量減小, 使得兩個場景的觀察成本不同.
2. b0e1與b0e0的比較: 上下文切換次數相近, 即兩個場景的觀察成本相同.
實驗結果符合之前的分析.
結論
❺ 和中間件有關的測試怎麼做
性能測試的一些(我們用的)方法 * 2
1.觀測, 觀測, 觀測
-eBPF/Systemtap
-中間件自身提供觀測
-USE
2.測試工具校準
關於觀測:
第一,推薦兩種觀測工具,eBPF或Systemtap;
第二,我們自己也做中間件,我們中間件自身是提供了一些觀測指標的,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方法;
第三,有一種線程是對於資源消耗的觀察手段,即USE;
leBPF 操作系統級的觀測
eBPF此處引用我的同事洪斌在今年的PHPCON的演講,他的演講主題是《MySQL性能診斷與實踐》,其中詳細的介紹了一下這個工具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好處,列舉其中幾個,如:
1. 延遲分布,比如MySQL請求的延遲,VFS延遲,Ext4的延遲,塊設備的延遲等;
2. MySQL的文件IO壓力分析;
3. 臨時表的生命周;
4. 短連接的分析;
舉一個例子,下圖是eBPF的一個腳本,可觀察MySQL的延遲,它會給大家列出延遲的分布曲線:
左邊這一類是延遲,從零到一,二到三,四到七,它是指數級增長,單位是微秒,可以看到的是 壓力打在資料庫上的平均延遲,大量的數據壓力在128微妙到255微妙之間,這個資料庫的整體延遲還是不錯的。
這張材料引用自Breddan Gregg的項目BCC,是eBPF的實用腳本集,它能觀測操作系統的方方面面,來幫助大家做壓力觀測。
l中間件自身提供觀測
操作系統的觀測已經很全了,為什麼中間件本身也要提供一些觀測點,我們自己的中間件DBLE,是一個開源項目,GitHub上可以搜到,在DBLE中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觀測方法,如下:
DBLE把一個壓力下來分成了六個階段:
- 開始梳理
- 完成解析
- 完成路由分配
- 從資料庫回收結果
- 後置處理
- 反饋處理
每個階段提供了時間分布,這樣我們可知道壓力到底在中間件的哪一個階段變慢。
比如在這個數據下,中間件的性能其實不錯,是因為從第三個點到第四個點之間是後端資料庫的處理,它佔了整個處理時間的70%以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判斷後端資料庫已經慢了,而不是中間件產生了什麼太大的問題,所以中間件本身應該提供觀測。
在這個項目的文檔中, 我們把畫了中間件的壓力處理流程,其實對於大部分的中間件都是這樣的,這張圖在DBLE開源的文檔上都可以找到。安利一下我們自己的中間件DBLE,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文檔齊全,分析方法也很齊全。
中間件本身的觀測與操作系統的區別在於:中間件提供的視角是站在壓力處理的視角來提供的,操作系統視角是站在資源的視角來提供,這兩個視角缺一不可。如果只知道操作系統說IO壓力大,但是並不知道是哪個環節造成的壓力大,那診斷瓶頸的成本會比較高. 這就是為什麼中間件要補充一個視角。
lUSE
對於資源來說,強烈推薦《性能之巔》這本書,它介紹的分析方法叫USE,就是使用率、飽和度、錯誤率這三個指標就足以評估一個資源,IO資源也好,網路資源也好,足以評估一個資源現在的使用狀況。
舉一個例子,為什麼使用率和飽和度得分開,如果現在操作系統告訴我們內存佔用率是100%,內存能不能再申請出來一塊?是可以的,因為內存的使用率100%,其中比如說有50%是分給buffer和cache, 操作系統會自動回收,這種情況下內存的使用率是100%,但飽和度並沒有達到飽和,我們可以繼續使用內存,直到它的飽和度上升到100%為止,這個內存就再也申請不出來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將使用率和飽和度一定要拆開的原因。強烈推薦!
這個死循環是這樣的:
第一句話它把auto commit設成0;
第二句select就會開啟一個事務;
第三句話在這個壓力下跑過一段邏輯之後再select看看這行數據還在不在,如果在就去刪掉它。如果隔離級別是RR的,在第二三句之間把這行數據刪掉,那麼此時還能看到這行數據對吧. 但之後的delete回應沒有影響數據行,所以BenchmarkSQL就會陷入上面的這條死循環,看到數據, 刪除, 沒刪掉, 然後就一直會去刪,但是一直能看到這行數據,所以就會陷入這個死循環。
換句話說BenchmarkSQL,在RR的隔離級別下就會造成這樣一個死循環。 很難想像這個工具是在銀行客戶中被大量使用. 有一天項目經理告訴我,友商的中間件好著啊,然後我們就必須要去研究這款中間件,為什麼它沒有問題,原因是設置了RR的隔離級別, 它實際下到資料庫的壓力是RC隔離級別,RC隔離級別錯在第三步看不到這條數據,它就不會跑下面這個循環,所以人家的中間件的錯誤將測試工具的錯誤抵消了。我們呼籲在測試時保持科學的態度.
在開始演講之前姜老師的筆記本在這個環境下工作是好的,我說能不能換我的筆記本做這個演講,我就把線插入我的筆記本然後兩邊都顯示不出來了. 這個時候姜老師最應該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在我的環境下它是好的啊,但他並沒有說,這是一個很科學的態度。
關於性能測試,我們推薦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性能測試一定要去觀測,觀測的目的是什麼,看到瓶頸,看到瓶頸的目的是什麼?解決掉它以獲得一個完全可以重復的正確的性能測試值來獲得正確的結論。
第二個方法,測試工具一定要校準,業界常用的測試工具有很多,不要相信一些小眾的測試工具,每一種測試工具都一定要校準。校準的話可以用多種測試工具同時去跑,去校準,或者是去分析測試工具的壓力類型,剛才的觀測過程就足以分析一個測試工具實際下發到後端的壓力到底是什麼,足以看到它的壓力類型是什麼,分析它的壓力模式是不是正確的,以做測試工具校準。
所以在我們的公司ISO流程里邊有一個規定是半年用這個測試工具做一次校準,因為測試工具也在面臨著升級,我們面臨的測試工具很多,這是我想討論的第二個部分。
❻ 請問為什麼MySQL使用游標進行insert操作時,末行會被插入兩次下附代碼
最後一條的cur能取得,然後正確插入,然後取下一條,出錯,你的錯誤控制設置了done然後讓它繼續做,那麼下面的insert就會執行,而且是最後一條,之後不滿足循環條件,程序結束
❼ 服務端用腳本實現傳奇GM管理命令里的《觀察模式》
如果是HERO引擎,可以將隱身命令改成 ChangeModeEx 2 6 這樣6秒後就自動退出隱身模式了!------------此回答來自大鍋傳奇俱樂部
❽ 橋梁廠安全隱患腳本
解決我國公路橋梁安全現狀的對策
1、強化重視程度強化橋梁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相關領導對橋梁養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從市處到各縣都對橋梁養護機構進行了強化和完善,成立了以單位一把手為組長的橋梁養護管理領導小組或相應組織機構,並按「事權一致、責任明確」的原則,責任到人一抓到底。
2、保證建設質量建設單位應該對整個工程進行總體控制,應該給予選擇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權利。不能為了防止建設單位腐敗而採用最低價中標。低價中標的施工企業要生存,不得不通過變更設計來減少虧損。因此,業主腐敗更易發生在建設期的變更設計過程中,且不易監控,相對而言短暫的招標過程較易監控。業主要清醒地認識到一個處於虧損的施工企業是無法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和進度的。業主要為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服務,讓他們全心全意保質量安全。
3、強化設計質量設計單位是決定工程成敗的關鍵單位,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精心設計,要遵守設計必須採用成熟技術的原則。對科學、科學學失敗要寬容,但對工程、工程師是不容許失敗的。要處理好採用成熟技術與創新的關系,不提倡為創新而冒險,希望國家盡快出台橋梁創新評價標准。設計者要熟悉施工,注意選擇施工風險小,質量易檢查控制的結構和施工方法,對於質量主要掌握在重體力勞動的操作者手裡,又難於檢測和控制的片塊石砌體要避免採用在主受力部位。對一些重大工程或者工程的關鍵部位,最好採用多個軟體計算,從而有效地防止因建模或者輸入數據有誤而使計算結果出錯的事故發生,同時還要注意與相似工程作對比,以求萬無一失。
4、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規范橋梁管理,完善並修訂原有橋梁管理制度,繼續推行橋梁養護管理責任制度,簽訂責任狀,提高各級橋梁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橋梁安全暢通。堅持橋梁突發病害上報制度。對過省干線橋梁日常巡查中發現的結構性突發病害,相應的養護單位兩小時內上報市處養路科,並同時採取適宜的管護措施,以防出現安全事故。在24小時內上報書面報告。
5、加強質檢力度經常對公路橋梁進行定期質量檢測,了解橋梁各構部件的狀況及完好率,評定出橋梁的技術狀況,根據評定結果對橋梁進行有效管理,制定出具體的監測方案和檢測周期,採取有力措施,保持橋梁達到最佳狀態,確保橋梁的安全使用。
6、搞好日常維護強化日常保養工作,確保橋梁功能完好,橋梁的風化、脫落及腐蝕容易受到當地環境的變化而加劇,加強橋梁的預防性養護非常必要的。首先,加強橋面的清掃保潔、泄水孔的疏通等日常保養工作,保證橋梁功能完好。其次,及時對所有橋梁的一些脫落、露筋、裂縫、附屬設施損壞等病害進行徹底維修處理。最後,對箱梁梁體及空心板有水滲出的橋梁要打孔疏水,同時對箱梁通氣孔要及時疏通,確保梁體內乾燥通風。
7、加強危橋管護統一、規范標志、設施。在危橋前方主要道口設置危橋、車輛繞行標志;在橋頭兩側醒目處設置必要的限載、限速標志;對限制交通的危橋,要設置隔擋設施,同時中間留有一定的開口,以達到限制通行的目的;對完全禁行的橋梁,設置隔擋設施封堵,並且在前方主要道口設置繞行路線標志,並對社會公布信息等。每座危橋均設置專人管理,保證每天兩次定期觀測,做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向市處匯報。每座危橋實行24h專人管護,嚴密監視危橋病害的動態變化,遇有橋梁特殊變化及時逐級匯報。所轄路線上的每一座危橋,各縣市都制定了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
8、注重人才培養相關公路橋梁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產生橋梁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強化培訓、提高素質是做好橋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對橋梁工程師及專職橋梁管理人員進行橋梁管理知識培訓,提高橋梁工程師及專職橋梁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橋梁養護與管理工作,橋梁工程師及專職管理人員要對所轄橋梁的基本情況熟記於心,確保很好地完成橋梁管理工作。
最後,在我國公路橋梁的建設和管理維護過程中,要認真總結,仔細研究,對所轄路線上的橋梁病害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其出現的原因,並找出處理病害的方法,對橋梁的常見病害如何處治,對突發性病害如何處理等等,唯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橋梁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才能管好橋梁,才能為我國的公路橋梁事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