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叔本華人生得失石磊編譯

叔本華人生得失石磊編譯

發布時間: 2022-08-18 08:10:26

『壹』 叔本華悲嘆人生,但他卻在晚年聲名鵲起,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人生觀。
叔本華的哲學確實很悲觀,這在古往今來的哲學家中都比較少見;他之出名,和尼採的宣傳有直接關系,但影響仍然不算很大;關於叔本華的思想,應該放到歷史的鏈條中去考察。叔本華曾經是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的學生,但他內心很鄙視這個老師,稱其為「哲學的空談家」。他也這樣輕蔑地稱呼黑格爾和謝林。1819年,叔本華31歲時進入柏林大學任「無俸講師」——就是編外老師。不過講課很不順利。反復兩次之後,他乾脆離開了學校。後來,他繼承了一筆不菲的財產,於是就到德累斯頓安心過休閑的獨身生活去了——養一隻起名叫「宇宙精神」的捲毛狗,每天散步兩小時,用長煙斗吸煙,讀《泰晤士報》,僱人搜集關於他自己名聲的「情報」,等等。他於1860年去世。

『貳』 叔本華的語錄

每人都先驗的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在其個別行為中也有自由;並且以為自己能在任何一瞬間開始另外一種生涯,也就是說變成另外一個人,但是通過經驗,後驗的,他又驚異的發現自己並不自由,而是服從必然性的。以下是我精心准備的叔本華的語錄58句,大家快來看看吧。

1、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2、事物的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覺。

3、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實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

4、要麼是孤獨,要麼就是庸俗。

5、一 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佔據,以致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因為這樣做確實是"為了生活而毀壞了 生活的目的"。 ·我們關心的只是如何使一個人以本性的內容和特質所允許的方式發揮他的本性,既不應該希望改變、也不可以乾脆譴責別人的本性。 ·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築在孤獨的高處。

6、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同他的思想平庸以及智力貧乏的程度成正比。

7、一 個人所能得到的屬於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一個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 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鍾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8、許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運確實就是因為他們臉上常常掛著一副愉快的笑容——這使他們贏得了別人的歡心。但我們還是要小心謹慎一點為妙,並從哈姆萊特的不朽名句中認識到這一道理:一個人會微笑著,微笑著捅你一刀。

9、常 人在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們嬌慣他們,他們就 會變得淘氣、頑皮。所以,我們不能太過遷就和順從任何人。 一般來說,假如我們拒絕借錢給一個朋友,那我們不會失去這 個朋友;但如果借錢給他,那我們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樣, 如果我們對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氣和疏忽、大咧的態度,那我們 不會輕易失去他們;但如果我們表現出太多的禮貌和周到,我 們反而有可能失去這些朋友,因為我們的禮貌和殷勤會使朋友 變得傲慢、令人難以容忍。

10、慾望總是把它們的滿足當做人的欲求的最後目標來哄騙我們,可是在一旦達成之後,願望就不再成為願望了,也就被忘懷和作為古董了,從願望到滿足又到新的願望這是一個不停息的過程。

11、虛榮 與驕傲間有著下列的不同: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慾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確信。驕傲是 一種內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認識。虛榮是人希望自己在間接地獲得這種認識。所以自負的人常是多話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驕傲的。

12、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麼事情,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就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13、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為在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無比的。

14、"理 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准。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 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15、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運悲慘的人比比皆是。

16、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勢,全在於我們對對方沒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並讓他們清楚這一點。

17、只有知道了書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18、語言作為寂靜之音說話。

19、但是,"現在"往往一轉眼即成過去。"未來"又茫然不可知。所以,個體的生存從形式方面來看,是不斷地被埋葬在死亡的過去中,是一連串的死亡。

20、從根本上說,只有咱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性命。正因,惟有它們才是咱們反復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別人饗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21、一切幸福只是幻覺,當這一幻覺消失的時候,又要以百倍的痛苦來彌補剛前所有享受的幸福。

22、我們可以把社會人群比喻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後者在灼傷自己以後,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23、人生如同上好鉉的鍾,盲目地走一切只聽命於生存意志的擺布,追求人生目的和價值是毫無意義的。

24、人類獲得幸福和交上好運的情境,一般來說,都可以比作一排樹木:當遠看時,它們顯得美麗誘人;但當你走近並進入樹叢之中,它們的美麗誘人旋即消散,你再不可能發現它了。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會羨慕他人的.緣故。《意欲與人生之間的痛苦隨筆和箴言集》

25、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沒有再多的選擇了。

26、如果我們仔細考察的話,這一概念(自由)是一個消極的概念。

27、"人自身所固有的東西"乃是幸福的契機。

28、如果生是夢死是醒,那麼我把自我看成是——從兩者之外被個別劃分出來的存在。事實上,這也不外乎是夢幻。

29、一切仁愛、博愛、仁慈都是同情。憐憫是一種道德的基礎。

30、禮貌是聰明的事,無禮是愚蠢的事,若非因必要或任性的無禮以至樹敵,猶如在自己的家縱火一樣。

31、每一個人,即使是最傑出的天才人物,在某些知識領域中都必定有寸步難行、愚昧無知的時候。

32、人生實如鍾擺,在痛苦和倦怠之間擺動。這二者就是人生的終極要素。

33、虛榮心使人喋喋不休,自尊心使人保持沉默。

34、正如我們的肉體被衣服所包裹那樣,我們的精神往往被虛偽所包圍。

35、自己所思索得來的真理,則好像自己的身體四肢,確確實實屬於自己所有。

36、沒有深厚經驗襯托的廣博思想和知識,就像是一本每頁僅有兩行正文卻有四十行註解的教科書;而沒有深厚思想和知識襯托的廣博的經驗,則像是一本沒有任何註解、晦澀難懂的教科書。

37、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方面有卓越價值的確信。惟有對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價值有堅定、不可動搖之確信的人才被稱為驕傲。

38、風格是心靈的外在標志,是比一個人的臉更為可靠的性格標志。

39、只有人類才有"現在"、"過去"、"未來"的意識。

40、未來,加上由想像構想出來的與之伴隨的誘人成果,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最大愉悅和快樂之源泉。

41、高級精神文化,往往會使我們漸漸達到另一種境地,從此可不必再依賴他人以尋求樂趣,書中自有無窮之樂。

42、極為高貴的功勛事業,也只能影響短暫的時間;然而一部才華四溢的名著,卻是活生生的靈感泉源,可歷千秋萬世而長新。

43、被記錄在紙上的思想,不過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跡而已,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如果我們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些什麼,則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

44、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適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再塗抹的黑板一樣。

45、要求讀書的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猶似要求吃東西的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保存著一樣。

46、人存在就是一場痛苦的斗爭,生命的每一秒就是為了抵抗死亡而戰斗,而其結果必定是擺脫不了死亡。——叔本華

47、真理的小船,在對抗先入為主的虛假時,船櫓和風帆是無能為力的。——叔本華

48、事物本事並不會對人產生影響,能夠影響人的是對事物的看法。——叔本華

49、我們尊重的是真理。所以,我無法尊重與真理相反的東西。——叔本華

50、約束自己比起任何其他手段都更有效地使我們避免了外在束縛。——叔本華

51、由意志產生意欲,由意欲產生動機,由動機產生活動。——叔本華

52、從塔基到塔頂有三百英尺的話,那從塔頂到塔基也當然正好是三百英尺。——叔本華

53、不要輕言你是在為誰付出和犧牲,其實所有的付出和犧牲最終的受益人都是自己。——叔本華

54、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悠閑的情緒。——叔本華

55、愚昧無知如果伴隨著富豪巨賈,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身價。

56、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經驗來生活。

57、人生實如擺鍾,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58、最強有力的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並非是事物表現出的。

『叄』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的介紹

本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是集叔本華思想之大成的作品。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分別為「人的本性」、「人生總論」、「處世之道」、「待人之道」、「愛與恨,生與死」和「人生對策」。在這六個部分里,叔本華分別就人的本性、幸福和快樂、意志與心智、榮譽與名聲、行為和個性、命運與對策等幾乎囊括了人的一生的各個方面,闡述了獨特新穎的「幸福論」。在本書中,他從廣泛的人性角度入手,分別對人們自身的所有、地位及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給予了細致入微的闡述,他融合東西方哲學的主流,科學性地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和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

『肆』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高清》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高清》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T-o9A11V22RbImuzRxZqCA

?pwd=2y78 提取碼:2y78
簡介:關於人生的幸福,早在1850年,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就已經給出了答案:苦難是人生的主旋律,活著不過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而如何在夾縫中獲得幸福則需要一定的智慧。

『伍』 叔本華名言

1、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2、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是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3、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賞,一切美所給予的歡悅,藝術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卻生活的煩惱。天才樂於孤獨寂寞,一個人熱衷於社交的程度恰正相當於他在理智上貧乏和庸俗的程度。

4、挫折可增長經驗,經驗能豐富智慧。

5、無價值的事物總是不斷增加:由於頻繁的重復,許多起初在我們看來重要的事物逐漸變得毫無價值。

6、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

7、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常叫我們激動、焦慮、煩惱、熱情,就是因為它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看著它覺得是多麼的碩大,又是多麼的重要而嚴峻。可是,一旦它們全部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時,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價值,只要我們不再想它,它就在我們的記憶中逐步消失。它們之所以如此碩大,就是因為離我們很近的緣故。

8、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9、一個人的認識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惱。

10、時間對善用者親切。

11、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不應該看他擁有多少高興的事,而應該看他是否正為一些小事煩惱著。只有幸福的人,才會把無關痛癢的小事掛在心上。那些經歷著大災難的人是無暇顧及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後,人們才會發現它們曾經存在。

12、時間是無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為了用有限的時間去抗衡無限的時間而採取了繁殖這一手段,讓自己的生命時間得以延續。這是人類繁殖的本能。

13、人們給同類施加痛苦並無其他原因,僅僅是出於惡意。在所有的動物中,唯有人這么做。

14、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於教科書,以後的三十年是注釋教科書的內容。

15、「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准。「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16、我們自己不先去思考某個對象就來閱讀有關它的文字,會是危險的……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別人在替我們思考;我們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心理歷程。……因此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都在讀書……他就會漸漸喪失思考的能力。

17、具有偉大心靈的人,相對於他的心靈來說,永遠是王。

18、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19、虛榮與驕傲間有著下列的不同: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慾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確信。驕傲是一種內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認識。虛榮是人希望自己在間接地獲得這種認識。所以自負的人常是多話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驕傲的。

20、「所有的愛戀激情,無論其擺出一副如何高雅飄渺、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都只是植根於性慾之中」、「這種強勁的動力,僅次於對自身生命的愛」。

21、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猶如兒童啟蒙習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我們的思想活動在讀書時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輕松,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雖然可藉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此猶如時常騎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較差,道理相同。

22、即使最無足輕重的今天和最無足輕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現實性這一優勢。

23、意志是一個強壯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24、昔日的存在,現在則不復存在,在下一次的一剎那間,則必然成為曾經存在。

25、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

26、美「是高級的」善「,創造」美「是最高級的樂趣。

27、一條彈簧如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其彈性。

28、慾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為慾望永不能被滿足。我們離理相越遠,自然就會離慾望越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理想與慾望之中,將慾望的東西當作理想,這是因為它們有時實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線之隔。或者說慾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2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麼你永遠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30、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31、在文學中,有無數的壞書,像蓬勃滋生的野草,傷害穀物,使它們枯死。它們原是為貪圖金錢,營求官職而寫作,卻使讀者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使他們不能讀好書、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們不但無益,而且為害甚大。

32、金錢是抽象的快樂。

33、最強有力的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並非是事物表現出的、使人們誤入迷途的虛幻假象,甚至也不直接地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相反,是在於人們先前接受的觀念,在於偏見。這些虛假的先驗之物——對抗著真理。它們就好像是把船隻吹往與惟一的陸地相反方向的逆風。對此,船櫓和風帆是無能為力的!

34、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

35、結婚就意味著平分個人權益,承擔雙份義務。

36、愚昧無知如果伴隨著富豪巨賈,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價。

37、因為熱情依靠一種錯覺,這種錯覺把只對種族有價值的東西認為對個人也有價值,所以在達到種族的目的之後,造化的騙術必然消失。個體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種族欺騙的對象。

38、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

39、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驗來生活。

40、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41、一個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42、第一個忠告是「生活先於書籍」,第二個忠告是「正文先於註解」,即經驗先於思考和認識。

43、人就像寒冬里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是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

44、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享受著自己的閑暇時間;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總是害怕空閑,害怕空閑帶給自己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級趣味的游戲,給自己一點暫時的快感。

45、理智有時似乎可以引導意志,但是僅僅象一個想到引導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個勇猛強壯的瞎子,他背負著一個能給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46、誰失去了希望,誰也就沒有了恐懼。這就是「鋌而走險」這個詞的意義。

47、只有當我們陷入煩惱的痛苦之中的時候,時間才會駐足不前。

48、友誼就好像傳說中的海怪,大家繪聲繪影,可是卻仍有待證實。想要擁有一位如聖經所言比親兄弟更親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還難呢!

49、天才能夠洞察眼前的世界,進而發現到另一面世界。

50、疲勞象疼痛一樣,它的位置在大腦;與大腦不聯結的肌肉(如心臟)決不會疲勞。

51、除了受苦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沒有什麼目的可言。

52、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53、謙虛對才華無奇的人來說只是一種誠實,對才華絕頂的人來說,是一種虛偽。

54、每個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識里。

55、那種由於痛苦而流露感情的地方,就會吸引那些虛無主義的人。

56、禮貌是一枚假幣,捨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

57、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58、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名望實際上也是如此。

59、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60、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61、陰郁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歡樂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

62、睡覺是向死亡的借貸,睡得越多越長,那麼還款期也越長。

63、人從來就是痛苦的,由於他的本質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裡的。

64、越是內心裡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別人眼裡被看作幸運兒。

65、閑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利用時間。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於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66、叔本華人生名言:人生實如鍾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67、為什麼在我們年輕時我們面前的生命之路總是顯得無比漫長?因為我們不得不找尋空間塞滿我們無限的希望。

68、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69、要麼是我配不上我的時代,要麼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70、一個不懷偏見的人,即哲學上的外行。

71、無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72、戀愛是結婚的過程;結婚是戀愛的目的。

73、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說謊,我們就應該假裝相信他,因為他會變得愈來愈神勇而有自信,並更大膽地說謊,最後會自己揭開自己的面具。

74、智慧只是理論而不付諸實踐,猶如一朵重瓣的玫瑰,雖然花色艷麗,香味馥郁,凋謝了卻沒有種子。

75、風格是心靈的外觀。

76、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適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的黑板一樣。

77、從根本上說,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惟有它們才是我們反復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別人饗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78、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

79、生命是一種語言,它為我們轉達了某種真理;如果以另一種方式學習它,我們將不能生存。

80、為了解人生有多麼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

81、慾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82、一個人照鏡子時,永遠不會以陌生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他的自我意識只會不停地低聲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個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83、小人常為偉人的缺點或過失得意。

84、通常所見,快樂常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快樂,而痛苦則遠遠超過我們所預計的痛苦。

85、人一生要做的兩件事就是防患於未然和豁達大度。前者是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損失,後者是為了避免紛爭和沖突。

86、劣書是損害我們精神思想的毒葯。

87、如果生是夢、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從兩者之外被個別劃分出來的存在。事實上,這也不外乎是夢幻。

88、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麼事情,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就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89、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每一個人保持其個性。

90、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是痛苦和無聊。

91、肉慾熄滅時,生命的內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殼了。

92、所有的真理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後,遭到激烈的反對;最後,被理所當然地接受。

93、如果我們舉止有禮、言談有善,我們就能粗暴地對待許多人而安然無恙。

94、我們的不幸往往由於我們對於幸福的追求!我們做事之初喜歡抱著一種信念:我們一定能在世間找到某種幸福

95、沒有深厚經驗襯托的廣博思想和知識,就像是一本每頁僅有兩行正文卻有四十行注釋的教科書。

96、名譽是表現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隱藏在內的名譽。

97、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機利用時光。

98、人們為一個人的死亡感到恐懼和悲傷,因為死亡意味著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將無法再去經歷感受,將會對一切失去感知,活著的時候發生的一切將會歸化為零!

99、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於我們。

100、人類徹頭徹尾是慾望和需求的化身。

『陸』 叔本華的理論

利己

叔本華認為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為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個人名譽和法律規范。出於個人名譽的道德行為其目的隱含著滿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獲得他人的敬意從而產生心理上的滿足。而迫於法律規范的道德行為則是為了規避法律懲罰,免於自己受到損失而做出的。這些行為在叔本華看來是沒有真正道德意義的。出於這種目的的極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別人什麼都沒有。

惡毒

第二種非道德的動機是惡毒,它的目的是希望別人痛苦。叔本華認為惡毒是無處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輕微的,普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漠視和反感。人類用禮貌和聰明來掩飾這一動機,所以背後的惡意中傷和謠言誹謗便相當常見。惡毒的兩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災樂禍,嫉妒是於生具來無法擺脫的卑劣人性,因為嫉妒的東西本應是受到敬佩和感動的。而幸災樂禍可以說是惡毒的普遍現身,叔本華認為沒有比幸災樂禍在道德上更一無是處的了。出於惡毒的極端形式是:盡其所能地傷害別人,一切殘忍的行為都只是將幸災樂禍付諸實施的行徑。

叔本華認為一切的非道德行為都能由以上兩種動機中推導出來。

同情

叔本華認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萬中無一,他說我們會對那些道德行為產生敬意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是不可思議的。他引用盧梭的話說,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們的直接同感只局限於對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實質上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將他人與自己視為一體。從同情出發,直到高尚無私,慷慨大量,一切對於美德的贊美詞彙都出於此而沒有其它。

叔本華將從同情出發的倫理學基本原則定為:不傷害別人,盡量幫助每一個人,其對應的兩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愛(仁愛是同情的一種嗎?)。公正表現了同情的否定性質,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傷害他人。而仁愛則表現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個級別,即看見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從而使自己去幫助每一個人。叔本華認為這兩者都是極端罕見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即便再沒有道德的人也無法否認公正和仁愛這兩者。

人的性格和同情的起源

由於一切行為的動機都出於利己、惡毒、同情這三者,所以一個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這三者中所佔比例越大,則一個人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華認為這三者的比例在一個人的性格中無法改變,他對這個觀點的論證是從人類的普遍態度出發的。對於一個過去犯過錯的壞人,人們就對他永遠不抱有信任的態度;一個被認為是好人的人,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總能受到人們信任;攻擊對方時,我們都攻擊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為性格被認為是無法改變的東西,例如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叔本華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再有本質的發揮,所以一切行為都是出自我們個人的自由被他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叔本華認為對於道德基礎,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論證是最困難的問題。由於同情心的本質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認為人,我其實本無差異。在利己和痛苦主義者看來,他人和自我之間存在一種絕對的差別,這是他們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間的無差異性(就是指擺脫利己心理?),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開而去,就是認識到萬物間的無差異性,這里叔本華對道德起源的論證存有一種神秘主義傾向(萬物一體),和中國的莊子的齊物思想本質上有共同之處。

叔本華的倫理學大致可以用這樣的邏輯來描繪:萬物間無差異-->人、我間無差異-->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愛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

熱點內容
逃離塔科夫啟動器選什麼伺服器 發布:2025-02-06 21:44:48 瀏覽:290
我的世界手機版伺服器開服教程 發布:2025-02-06 21:43:01 瀏覽:270
微信娛樂源碼 發布:2025-02-06 21:34:53 瀏覽:529
編譯翻譯運行 發布:2025-02-06 21:05:20 瀏覽:200
安卓源碼版本 發布:2025-02-06 20:51:34 瀏覽:432
安卓系統網路播放器哪個好 發布:2025-02-06 20:42:02 瀏覽:818
頭條緩存的視頻格式 發布:2025-02-06 20:32:18 瀏覽:116
ftp不顯示文件夾 發布:2025-02-06 20:30:37 瀏覽:127
蘋果手機解壓怎麼打開 發布:2025-02-06 20:29:35 瀏覽:476
單片機程序存儲器 發布:2025-02-06 20:29:31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