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編程
Ⅰ 生產堤是什麼
先後參加滅火救援戰斗3170多次,搶救遇險群眾760餘人。特別是在2008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災戰斗中,他為成功營救被困104個小時的李青松和被困124個小時的卞剛芬做出了突出貢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救援的奇跡。 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目錄
• 個人簡介
• 個人榮譽
• 個人事跡
• 相關詞條
• 參考資料
• 個人簡介
• 個人榮譽
• 個人事跡
• 相關詞條
• 參考資料
李隆-個人簡介
李隆,男,31歲,中共黨員。
1995年12月入伍,現任河南省鄭州市消防支隊特勤大隊一中隊中隊長。
潛心研究消防特勤業務,在大練兵活動中,他協助編寫了《消防特勤業務訓練》《高空救助要則》《豎井救人要則》等業務資料,創新操法20餘項,並因熟練掌握特勤裝備而被譽為「器材通」。
在搶險救援中,單身登上高達30多米的廢棄煙囪救下精神病女患者,在零下15攝氏度的環境中連續工作7小時處置49噸氯氣槽車泄漏事故;黃河蘭考段抗洪搶險中,他帶領四艘沖鋒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救出災民342人,運送物資12噸。10年來,他參與滅火救援戰斗2790餘次,親手救出近千條生命,贏得廣泛贊譽。
李隆-個人榮譽
李隆,河南省公安消防總隊鄭州市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
曾獲河南省「傑出青年衛士」、全國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尖兵」、「全國抗震救災模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參加滅火搶險救援2000多次,成功營救遇險群眾700餘人。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搶險救援尖兵」、「傑出青年衛士」榮譽稱號,同年,被公安部授予「滅火救援尖兵」榮譽稱號。
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李隆-個人事跡
李隆
他,十年警營生涯;十年軍功閃爍;十年無限風流。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凱歌;用忠誠和果敢書寫了消防官兵的壯麗人生。他,先後參加滅火搶險救援戰斗2000餘次,分別從火場、水中、井下、高樓搶救群眾700人。特別是在參與鄭州高危煙囪救人、漯河特大液氯泄漏事故、開封抗洪搶險、陳寨冷庫貨架倒塌以及赴川抗震救災戰斗中,身先士卒,捨生忘死,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李隆。
抗震救災彰顯英雄本色
「刀,刀,刀,我要切菜用的刀!」這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現場,李隆冒著餘震、深入坍塌樓房內部、連續奮戰10多個小時、在廢墟下面向戰友發出的急促呼喊。這個精彩的鏡頭,通過中央電視台成為了億萬觀眾永恆的
李隆
記憶。網民們熱烈評論李隆的英雄壯舉,「菜刀兄」的故事廣為流傳。5月17日18時,什邡市鎣華鎮鎣峰實業有限公司救援現場,就是李隆,在搖搖欲墜的坍塌樓層中間,在狹小的救援空間里,奮戰11個小時,破拆了橫向阻攔的三道厚達60厘米的鋼混構造柱及建築坍塌物,最後用菜刀一點一點地砍掉壓在被困女工卞剛芬腿上的門板,將被埋壓124小時的卞剛芬完整營救出來。這是李隆赴四川抗震救災救出的第4名生還者。時間回到5月12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李隆帶領33名支隊特勤人員和業務骨幹,參加總隊抗震救災突擊隊統一行動,奔赴前線抗震救災。14日抵達什邡市鎣華鎮的當天,李隆和戰友們在12個小時內連續從廢墟中成功營救三名被困群眾。5月16日晚22時20分,又成功營救出被廢墟埋壓104小時的青年男子李青松。在抗震救災的10多個日日夜夜裡,李隆和戰友們不怕疲勞,連續作戰,與危機爭分奪秒,與死神無畏交手,把危險拋在腦後,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廢墟下先後挖出57名遇難遇險群眾,其中5人生還,一次又一次創造了生命救援的奇跡。
千錘百煉鑄就特勤尖兵
李隆
1995年12月,李隆參軍到鄭州公安消防支隊服役。立志要干出成績的他,新兵訓練一結束就主動要求分到管理最嚴、任務最重的特勤中隊,並很快成為中隊的骨幹。2000年7月從昆明消防指揮學校畢業後,他又堅決要求回特勤中隊工作。在一次次的滅火搶險救援戰斗中,目睹了一幕幕慘劇給群眾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精神上的傷痛,也看到了戰友們處理險情的嫻熟技能,他深知要干好特勤工作,不僅要有一腔熱情,還要有過硬本領。為迅速提高業務技能水平,他先後自學了《化學災害事故處置》等大量專業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協助編寫了《消防特勤業務訓練》、《高空救助要則》、《豎井救人要則》等業務資料,有效解決了特勤戰斗編程的操作缺失問題。除日常訓練和管理工作外,他將時間都用在對裝備器材的研究上,撰寫了大量心得筆記。經過一年的努力,中隊配備的近千種器材和各種車輛,他樣樣拿得起、講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隊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2003年,李隆被評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執勤崗位練兵先進個人」。
赴湯蹈火勇當救援先鋒
李隆
「火光中出生入死、險境里拯救生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多一份平安,讓生活多一份寧靜」。李隆對自己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沖到最危險的地方,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把生的機會送給群眾,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鋼鐵般的意志,為險境中的人們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2003年6月12日凌晨,一個精神病女患者爬上了一座高達30多米的廢棄煙囪,不斷往下扔磚頭,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悲劇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登高消防車無法靠近煙囪頂部作業,只有徒手爬上煙囪實施救援,但煙囪已有50年歷史,老化嚴重,搖搖欲墜,能否承受3人的重負尚不確定。情況緊急不容過多考慮,時任特勤一中隊副中隊長的李隆主動請纓,和戰友許友愛冒險攀登而上,不顧瘋女的掙扎,成功地將該女救下。上千圍觀群眾見證了這場30米高空煙囪頂部特殊的生死較量。 2004年1月13日下午17時,漯河市堰城縣境內一輛載有49噸氯氣的槽車翻進護路溝內,泄漏出的大量氯氣漫向臨近的幾個村莊,數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情況萬分危急。李隆奉命帶隊長途增援完成搶險堵漏任務。面對異常艱難的堵漏工作,李隆帶領兩名同志身著笨重的防化服,深入到被濃濃的毒氣籠罩下的槽車周圍,一個一個地清洗尋找泄漏點,實施搶險堵漏,連續奮戰八個小時,圓滿完成了毒氣泄漏事故的處置任務,還當地老百姓了一個安穩祥和的春節。在2006年黃河蘭考段某生產堤決口搶險中,1.8萬名群眾被洪水圍困,淹沒灘地近十萬畝。李隆作為突擊隊的一線指揮員,帶領戰友駕駛四艘沖鋒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連續奮戰24晝夜,救助災民342人次,運送物資12噸。當聽說有兩位小學生因家長下崗交不起學費時,他主動承擔起這兩名孩子就學期間的一切學習費用。他把榮獲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獎金全部捐給「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兒童。入伍以10餘年來,其榮譽的光環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奪目耀眼。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搶險救援尖兵」、「傑出青年衛士」榮譽稱號,同年,被公安部授予「滅火救援尖兵」榮譽稱號。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尖兵」榮譽稱號,並榮膺2008年度「中國驕傲」,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Ⅱ 兩個外國人物生平經歷、貢獻、評價和兩個古代人物
比爾-蓋茨(William H. Gates)
微軟公司主席兼首席軟體架構師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在2002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283.7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50,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公司致力於長期的發展,從目前每財年超過50億美元的研究開發經費就可看出這一點。
1999年,蓋茨撰寫了《未來時速》一書,向人們展示了計算機技術是如何以嶄新的方式來解決商業問題的。這本書在超過60個國家以25種語言出版。《未來時速》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並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和Amazon.com列為暢銷書。蓋茨的上一本書,於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來之路),曾經連續七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蓋茨把兩本書的全部收入捐獻給了非贏利組織以支持利用科技進行教育和技能培訓。
除了對計算機和軟體的熱愛之外,蓋茨對生物技術也很有興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會的一員,這是一家專注於蛋白質基體及小分子療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它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人。蓋茨還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開發世界最大的可視信息資源之一–來自於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藝術及攝影作品綜合數字檔案。此外,蓋茨還和行動電話先鋒Craig McCaw一起投資於Teledesic。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使用幾百個低軌道衛星來提供覆蓋全世界的雙向寬頻電訊服務。
對於蓋茨來說,慈善事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經捐贈了超過24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基金,支持在全球醫療健康和教育領域的慈善事業,希望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這些關鍵領域的科技進步能使全人類都受益。到今天為止,蓋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 Gates建立的基金已經將25多億美元用於了全球的健康事業,將14億多美元用於改善人們的學習條件,其中包括為蓋茨圖書館購置計算機設備、為美國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區的公共圖書館提供互聯網培訓和互聯網訪問服務。此外將超過2.6億美元用於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社區項目建設,將超過3.8億美元用在一些特殊項目和每年的禮物發放活動上。
蓋茨和Melinda French Gates於1994年1月1日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蓋茨熱愛讀書,喜歡打高爾夫球和橋牌。
牛頓生平
牛頓,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1642年12月25日生於林肯郡伍爾索普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2歲他在格蘭撒姆的公立學校讀書時,就表現了對實驗和機械發明的興趣,自己動手製作了水鍾、風磨和日晷等.1661年,牛頓就讀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成了一名優秀學生.1669年,年僅27歲,就擔任了劍橋的數學教授.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685~1687年,在天文學家哈雷的鼓勵和贊助下,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7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27年3月27日,逝世於倫敦郊外的一個小村落里.
牛頓不僅對於力學,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太陽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單色光復合而成的,研究了顏色的理論,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被譽為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同享盛名。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連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水附近) 先世於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誤。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間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軼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他是屈原之後我國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他與杜莆齊名,也稱「李杜」。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Ⅲ 面試題洪災體現了什麼精神如何發揚光大
張海明總經理在抗洪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抗洪救災表彰會,總結這次抗洪救災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剛才,我們給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發了獎,獲獎代表作了發言,在此,我代表公司黨總支和領導班子,向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力支持抗洪救災的各個部門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襄樊分廠抗洪搶險的12天里,對參加抗洪救災的職工來說,是意志的檢驗、能力的檢驗、協作精神的檢驗。實踐證明,我們的職工隊伍是一支意志堅強的隊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在突如其來的洪災面前,我們的職工經受住了考驗,用自己的行動向集團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這次搶險救災,值得我們總結的精神財富有很多,主要的有三點:
一、在災難突然降臨時,我們的職工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體現了強大的凝聚力。
在災難突然降臨時,我們的職工齊心協力,眾志成誠,體現了可貴的協作精神。
襄樊分廠遭受水災,對組建才5年的分廠來說,是頭一次,對印務公司來說,也是頭一次。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公司和分廠領導與員工齊心協力,緊密配合,並肩戰斗。
7月13日凌晨,廠區開始進水時,分廠職工剛下夜班,又立即開始排水搶險,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餓了,用干吃面充飢;累了,喝口水接著干。盡管非常疲憊,但沒有一個職工退卻。
張保國同志組織材料供應部召開專題會議,決定成立印刷物資搶救小組,前往襄樊轉運和處理被水淹的新聞紙,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鄭鴻軍同志開著舊卡車、拖著抱車前往襄樊轉移新聞紙,抱車司機陳漢強師傅隨車前往。由於車況不好,原本4小時的路程走了將近8個小時。出差在仙桃的劉煒同志接到通知後,深夜11點趕到了襄樊分廠處理水濕紙問題。
辦公室對襄樊分廠的救災工作,要車派車,要人派人,隨叫隨到,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
在洪災面前,分廠、技術部、材料部、辦公室等各部門通力合作、奮力抗災,體現了可貴的協作精神,這是我們戰勝這次洪災的強大力量,也是我們今後面對挑戰、戰勝困難、迎接競爭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在搶險救災時,我們的職工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體現了強大的戰鬥力。
我們公司是具有近60年歷史的老廠,我們的職工具有吃苦耐勞、拼搏奮進的光榮傳統。面對這次洪災,公司和分廠職工不怕苦、不怕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連續作戰,頑強拼搏,展現了印務人頑強的拼搏精神。
辦公室司機朱運賓同志幾次往返襄樊,最多的一天行程1400多公里,困了,他就將車停在路邊,用冷水沖頭提神,再接著趕路。下車時,手腳發麻,頭昏眼花,差點摔倒。
材料供應部的陳漢強師傅再過幾個月就60歲退休了,在幫助轉移被水淹的400多件新聞紙時,面臨紙卷坍塌的危險,加上倉庫地面打滑,操作十分艱難,陳師傅迎難而上,謹慎操作,一干就是6小時,為了搶時間,他中途沒有下抱車,直到把最後一卷紙轉運完畢。下抱車時,他的腿都硬了,無法走路。第二天,又接著轉運濕紙。濕紙比干紙重3倍,轉運很吃力,由於天熱,加之停電,裝完濕紙,陳師傅渾身上下沒有一處是乾的。一周後,陳師傅返漢,腿腳腫脹,無法穿鞋,渾身長滿了痱子,但他仍穿著拖鞋,跛著腿堅持上班。
劉五珍同志組織設備部人員召開會議,研究搶修方案,派出周新、胡讓平、蘭勇、段芄等四位同志趕往襄樊分廠搶修設備。他們面臨被電擊的危險,臨危不懼,排除了一處處故障。原來拆除的一些程式控制器的軟體出了問題,由於供應商沒有提供這些程序,周新自己動手編程序,測試程式控制器,一干就是一通宵。
設備被水淹後,所有的部件都必須拆下來進行清洗烘乾,再安裝,工作量很大,而且必須非常仔細,不能有半點馬虎。為了搶時間,我們的技術人員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一天下來,手都泡腫了,臂膀累痛了,滿身油跡和汗臭。年過半百的胡讓平師傅因連日勞累,咽喉疼痛,身體不適,仍和小夥子一道拚命地工作。有一天,胡讓平師傅測試的6號機的主控台的程式控制器一直不正常,懷疑是電纜航插未清洗干凈所至,重新清洗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此時已晚上7:30,還沒吃晚飯。段芄接替工作一整天的胡師傅,帶著一個分廠電工上夜班,對所有的航插重新清洗烘乾並對供紙部件功能進行測試,通宵達旦搶時間,在天亮時全部清洗完畢。
襄樊分廠的韋銀同志在高燒39度的情況下,仍頂著高溫檢修、烘乾設備,實在堅持不住,去打了一針,回來又接著干。鄒浩同志押拖濕紙的車去宜昌,回來時卡車壞在高速公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一天沒吃飯,餓得頭昏眼花,心裡掂記的還是倉庫里的紙,回廠後,吃了包泡麵接著又去倉庫下紙。
負責現場指揮的陳榮和侯躍明同志,每天清晨開始工作,深夜才休息,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哪裡有險情,哪裡就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轉移新聞紙,他們在現場指揮,泥水、機油夾著汗水,身上散發出油臭味,在淋浴間洗都洗不幹凈。陳榮同志腿上多處地方被劃傷,感染發炎,但他仍和大家一道工作在一線,直到12天後返回武漢,他的雙腿上還有好幾處化膿的地方未俞合。
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工人,為了能盡快地排除險情,恢復生產,大家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頑強拼搏的精神,不分晝夜地工作著,為的就是在洪災的考驗面前,做一個合格的考生。
三、在救災工作中,各部門胸懷全局,不計得失,體現了無私的奉獻精神。
洪災發生後,集團保衛部的陳鵬程也和朱久安兩位同志趕往襄樊,現場指揮轉紙,查找安全隱患,制訂救災安全防範措施。
集團物業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派來了經驗豐富的周澤柱師傅。
報版車間按照救災工作安排,接過了襄樊分廠的5份代印報,由於設備搬遷,車間生產任務已十分繁重,但為了支援兄弟部門,他們舍棄休息,加班加點,確保了襄樊代印報印刷的質量和時效。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美德在這次救災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為幫助襄樊分廠盡快擺脫困境,渡過難關,公司員工自願捐款1.5萬余元,就連公司保安也在伙食費里擠出了100元錢,廣告公司的孫偉同志路過捐贈現場也自發捐贈了100元。捐款雖然不多,不足以彌補分廠的洪災損失,但它是我們職工心連心的象徵,是我們印務人強大凝聚力和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
同志們,襄樊分廠的災情已經解除,生產恢復了正常。但是,在救災過程中,我們廣大幹部職工在危機面前,以大局為重,團結一心,克難奮進,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切實做好本職工作,促進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經濟效益受到較大影響,影響公司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產業園成本費用大幅增加。僅新增折舊費就有1150萬元,加上水電費、人工費、機物料等,產業園新廠區合計新增成本費用1430萬元。二是來自集團內部的收入大幅下降。其中,都市報減少了543萬元,金報減少了361萬元,加上其他集團報刊,合計減少收入1008萬元。但是,我們按照年度工作要點,實施搬遷工程、整合工程、精品工程和降耗工程,取得了較好效果。1-7月份,實現產量16億對開張,實現利潤、折舊4416萬元,實現了預期目標。
下半年,一些不利因素還會影響我們的效益,我們的經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我們要向面對洪災的考驗一樣,發揚抗洪精神,向對待洪災一樣,來對待我們下半年的工作。下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四大工程,重點做好三個「兩手抓」:
1、創收與節支兩手抓。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繼續開拓外部市場,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加強原輔材料考核工作,深入開展挖潛降耗,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2、搬遷與生產兩手抓。搬遷工程時間長,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量很大,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下半年,生產任務也會有所增加。我們要按計劃組織落實搬遷工程,完成寬幅羅蘭、環球45和環球75的搬遷工作。還將配合集團產業園項目組,做好商業印刷新廠房的設計工作。
3、時效與質量兩手抓。從7月11日開始,集團對印務公司的時效考核提前了20分鍾,我們要科學調度,力保集團報刊在規定時效內完成。還要繼續實施精品工程,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宣傳和監督指導,規范技術操作程序,提高印刷質量。
如何做好這三個「兩手抓」,重要的是要增強五個意識:
一、安全意識。最近安全事故不絕於耳,先是宜萬鐵路隧道塌方,再是湖南大橋斷裂,又是山東礦難。安全生產是我們工作中的頭等大事。今年,我們實施搬遷工程,主要設備要往產業園搬遷,老廠區要拆卸,新廠區要安裝,搬遷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事故;設備搬遷進出人員雜,出入頻繁,安全管理工作量大,不加強管理,也容易出事。一部分職工到產業園上班,車輛、人員要注意安全。因此,我們的全體幹部職工,要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針對新的安全形勢,創新安全工作思路,確保安全生產無事故。
二、責任意識。思想決定行動。只有具有責任意識,才會用心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們今年實施的四大工程,都要求我們的職工具有很強的責任心,要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只有這樣,在工作中,才能做到嚴謹細心,精益求精,才能夠保證出早報出好報,才能夠做好開源節流工作,才能夠保證搬遷工程順利進行。
三、團隊意識。我們報版職工去年表演的小品,五官爭功,就是講的團隊合作。還有一個母雞和公雞吵架的故事,公雞每天天不亮就叫,吵得母雞睡不著,母雞很有意見。母雞對公雞說:「太陽並不是你喊出的,你天天喊空口號,煩不煩。」公雞反駁道:「你不喊口號,那是你的嗓子沒我的好。」母雞說:「俗話說得好,叫雞公不下蛋。你呀,要多學習,多干點實事。」 公雞說:「你干什麼實事?不就是下下雞蛋嘛,這蛋在肚子里不下來行嗎?那憋得多難受,跟我拉屎一樣,拉下來就舒服了。」 母雞反駁道:「那你下個雞蛋給我看看。」 公雞不緊不慢地說:「有成語為證,這叫借雞下蛋,你懂不懂,我公雞忙不過來,借你母雞下蛋而已。」這公雞母雞互相不買帳。我們公司也有這種人,老子天下第一,誰都瞧不起。一個部門一個團隊,每個成員都有長短,要互相幫助,團結共事。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這些說明,只有員工具有強烈的團隊意識,企業才有凝聚力,才有創造力,才有競爭力。這次襄樊抗洪救災取得勝利,就是我們參與救災的員工團隊意識的體現。工作中,只要我們的職工精誠團結、緊密配合,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四、質量意識。企業領導和員工常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可見,質量對企業是何等重要,生命都沒有了,其它就無從談起。如何才能抓好質量工作,保證我們產品的質量?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採取了很多措施,編印了質量手冊,印發了質量程序控制文件,實施了ERP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的質量工作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各種質量事故還是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還是我們職工的質量意識不強,工作責任心不強,強調質量意識,雖是老生常談,但確有必要,大家不要一聽了之,要作好打持久戰的准備,質量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它與企業並存,我們要常長抓不懈。
五、節約意識。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十一五」時期提出的新目標。節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素養,對社會來說是一種美德。養成節約習慣,對個人可終身受益,對企業可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李嘉誠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多年來一直保持華人首富的地位。有一次他從賓館出來准備坐車去辦事,一不小心掉下了一個硬幣,恰好滾到了車子下面,他立刻彎下腰去撿,這時酒店的服務生看到了,替李嘉誠先生找回了硬幣。當服務生准備交還這枚硬幣時,李嘉誠說,這枚硬幣就送給你吧,為了表示感謝,李嘉誠又給了服務生100元港幣。事後有人問李嘉誠,區區一枚硬幣弄丟了,根本算不了什麼,為什麼還要去撿呢,而且撿回來後自己並沒有要,反而花去了更多的。李嘉誠回答說,如果不去撿,很可能會隨著汽車的輪子或行人的腳步最後進了下水道,那這枚硬幣就浪費了,製造這枚硬幣的金屬也同時被浪費,錢可以花但是不可以被浪費,如果你送給別人,別人還可以繼續發揮它的價值。
我們的降耗工程能否順利實施,我們的預定目標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我們職工的節約意識。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管住腿,少出差;管住嘴,少應酬。要想方設法節能降耗,養成節約的習慣,讓勤儉節約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盡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
同志們,讓我們在抗洪救災所表現出來的精神財富的感召下,進一步發揚團結一心並肩戰斗的協作精神;進一步發揚迎難而上、勇於進取的拼搏精神;進一步發揚以大局為重、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為順利推進公司的四大工程,為楚天印務的持續快速發展,同心同德,再創輝煌!
謝謝向本團隊提問~!O(∩_∩)O~
這個應該能幫到你~!
Ⅳ 全國學生的暑假作業是一樣的嗎
暑假作業是每個學校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的,全國不同學校學生情況不同,那麼暑假作業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