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虞美人腳本
❶ 李煜 虞美人
雕闌玉砌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是這樣的,不要相信網路上哪些版本
我媽媽是大學老師,就是教這個的
查了中文系的教材《中國文學史》(中國人民出版社)就是這樣寫的!
相信真理 嗯
❷ 虞美人◎聽雨是幾年級的古詩
1、高中語文 >人教版 >選修 中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高二階段學習)>詩歌之部 >第三單元 >自主賞析 >虞美人/李煜
2、高中語文 >蘇教版 >必修四 >筆落驚風雨 >詞別是一家 >虞美人(李煜)。
3、高中語文 >粵教版 >必修三 >第四單元 古典詩歌(2) >擴展閱讀 >18、詩詞三首 >虞美人(李煜)
❸ 虞美人(李煜)改寫
恐怖襲擊何時了,布希知多少 拉登昨夜又奸笑,驚慌那堪忍受夢魂中.
生化武器應猶在,只是戰場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灘血水向西流.
汗流浹背何時了,校長知多少 怎料昨晨又早會,學生不堪死於早會中.
紙巾風扇應猶在,只是體溫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幅瀑布向下流.
工作加班何時了,薪水增多少 愛妻昨夜又羅唆,枕頭不堪回到客廳中.
老婆思念應猶在,只是面目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兩行淚水枕邊流. 天天乞食何時了,散紙乞多少 臭衫今日又穿窿,往日風光不堪回首垃圾中.
補完又補窿猶在,只是布料改. 問衫能有幾多在 恰似自己凍親無衫著.
梁祝戲劇何時了,分數得多少 忙完一輪又趕工,學生不堪埋首崗位中.
戲劇元素應猶在,只是情節改. 問我能有幾多愁,恰似煩惱沖向我的頭
❹ 虞美人哪本語文教科書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冊/第二單元/8 詞七首/虞美人
❺ 虞美人 李煜出現在必修幾
一、《虞美人》李煜 在教材中出現的地方:
1、高中語文 >粵教版 >必修三 >第四單元 古典詩歌(2) >擴展閱讀 >18、詩詞三首 >虞美人(李煜) 。如下圖所示:
二、《虞美人》李煜
1、作品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作品譯文:
譯文一: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譯文二:
一年一年的消磨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以前的事還記得多少?關押我的小樓昨夜又刮來一陣東風,月亮掛在天上,使我想起在故國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梁畫棟應該還在,只是宮女們都老了。問我能有多少哀愁,就好像一江春水浩浩盪盪地向東流走了。
三、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在位15年,降宋後封違命侯。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這首詞流露出了李煜絲毫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表達了李煜對故國的無比深切的懷念之情。《虞美人》就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他大怒,賜李煜毒酒一杯,這位失敗的君主、成功的詞人就這樣撒手人寰了。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四、作品鑒賞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葯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❻ 李煜的虞美人的寫作手法、寓意、表達什麼感情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比喻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對比 襯托 虛實結合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白描 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對偶 押韻 誇張
融情於物,借物抒情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
春花秋月比喻人生的美好,暗示自己過去幸福的生活,往事知多少的意思是,過去發生了許多快樂的事情;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詩人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極為沉重,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❼ 虞美人全文及翻譯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部注釋】
1李煜,史稱南唐後主,在位15年,降宋後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台階。此泛指宮殿建築。砌,台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翻譯】
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宮女的年齡已經變老。問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❽ 高中語文所有要背的詩詞,課文
【必修一(4首)】《詩經·氓》、《離騷(節選)》、曹操《短歌行》、陶潛《歸園田居(其一)》
【必修二(5篇)】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莊子《逍遙游》、王羲之《蘭亭集序》(2010年修訂版)
【必修三(10首)】王維《山居秋暝》、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柳永《雨霖鈴》(對長亭晚)、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必修四(3篇)】孟子《寡人之於國也》、荀子《勸學》、韓愈《師說》
【必修五(2篇)】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李密《陳情表》
【選修一(《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6首)】王維《積雨輞川庄作》、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登岳陽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選修二(《唐宋散文選讀》)(3篇)】王勃《滕王閣序》、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蘇洵《六國論》
【增補(3篇)】《論語》十則、陶潛《歸去來兮辭》、高適《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