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編程源碼
Ⅰ 有關漢字的傳說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廣義的漢字指從石刻字元、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中華民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石刻字元以及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范;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范地位。
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認為是甲骨文。就所見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鑄刻在青銅器上。
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學科——甲骨學。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當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
由於漢字和發聲的聯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都曾經有過不會說漢語,單純用漢字書寫的歷史階段。漢字的這個特點對於維系一個文化圈—一個充滿各種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漢字被融合成它們語言的文字「漢字(かんじ)」、「漢字(한자)」、「漢字(hán tự)」。
Ⅱ 二進制和電腦編程有什麼關系
二進制最早出現在遠古結繩記事,具體就不羅嗦了。但是電腦研製出來的時候,這種高科技用的卻是這種來自遠古的二進制。為什麼就不說了。與編程有關的再次列舉:
1.因為電腦本事使用的是二進制,所以所有程序最終在電腦中運行的時候都回轉化成二進制形式。另外在網路傳輸中。所有的信號也都要轉化成二進制。所以我們在編寫涉及到網路傳輸等程序時,經常會用到序列化。也就是如何把字元串或對象或信息等轉化為二進制。
2二進制還可以加快我們程序計算的速度。 例如: 2的二進制是10那麼4(2的2次方)就是100 那麼8(2的3次方)就是1000 而16(2的4次方)就是10000依此類推。得出結論。將進制數向左挪幾位就相當於這個數乘以2的幾次方。 表示位移: 2<<3表示將2向左移3位。這是2*8的最快演算法。相當於直接告訴電腦把一個數向左移幾位。這要比告訴電腦2*8塊的多
Ⅲ 編程語言是誰發明的
多年前,美國軍方要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取個名字,大家提了許多動聽的名字都覺的不太中意,後來有人提議,將這種計算機語言命名為:Ada。沒有人提出異議。為什麼大家都同意用這個名字呢?這還得從100多年前說起。Ada是一名充滿幻想的女孩1815年12月10日,英國。一個女孩降生了,她的母親,一個有著傑出數學天賦的女人,人稱「平行四邊形公主」;父親,一個狂熱的充滿幻想的詩人
--拜倫。可是女孩從生下來就從沒見過父親。這位狂熱的、浪漫的詩人結婚不久便離開了英國,再也沒有回來。母親給她起了個動聽的名字:阿達(Ada)。那
位詩人盡管離開了英國,當聽說自己有了一個女兒時非常的高興,可也非常的懊悔,但他始終沒有回去看女兒一眼,只能用詩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思念和歉疚,他的
一首詩的名字就叫《阿達》。狂熱的詩人36歲死於希臘,臨死前唯一牽掛的就是阿達。而此時的阿達,跟隨著母親生活,阿達不僅繼承了母親的數學天賦,也秉承了父親的性格,小小年紀也充滿幻想,幻想成為一個大科學家、大詩人。母親怕她走父親的老路,竭力想改變她對詩歌的熱愛,但無能為力,阿達曾對母親說:「沒有詩,要數學干什麼?」當時的英國,科學風氣盛行,包括許多婦女都在雜志上發表文章探討數學等問題。阿達17歲那年,母親請了著名的數學家摩根做她的老師,摩根就是現代計算
機數學基礎布爾代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影響下,阿達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阿達還被介紹到當時著名的翻譯家——為劍橋大學工作的瑪麗·索菲利
那裡學習。瑪麗由衷地喜歡這個聰明而又刻苦,且充滿幻想的女孩,也非常地支持並鼓勵她在數學方面發展。此時的阿達對機械、建築也充滿興趣,暢游在科技王
國,就像少女在花園中徜徉,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她還同當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法拉第等。結識巴貝奇1834年11月,阿達在一次宴會上遇到了一位對其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查爾斯·巴貝奇。此時的巴貝奇正到處游說他的計算機設想。當時的人們很少
有人理會他,以為他是在「痴人說夢」。同樣,他也將自己的設想全盤托出,講給阿達聽。此時的阿達只有18歲,但她聽完他的設想並看了他的文稿後,徹底地領
會了他的設想,並深深地為之陶醉。憑著她深厚的科學功底和豐富的想像力,她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設想,世界將因之而改變。面對今天的現實,我們不能不為阿達的洞察力所折服,她的這一預言可是在一個半世紀以前提出的啊!參與研製計算機共同的追求,使兩人成了忘年交,阿達的母親曾試圖阻止阿達與巴貝奇的交往,認為巴貝奇不過是個江湖騙子,不會給阿達好影響。這點阻力對於秉承父親性格的阿達,算不了什麼,她完全投入到了計算機的研製中去了,負責為巴貝奇設想中的計算機編寫軟體。1841年,巴貝奇在義大利都靈向人們詳細地介紹他的設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無人喝彩。他用法語出版的論文也不受人歡迎,但阿達執意要將其翻
譯成英文。翻譯結束後阿達將文稿給巴貝奇看,巴貝奇發現:阿達不僅在論文中加入她特有的想像,而且補充了許多阿達獨到的見解。阿達特別強調存儲程序和數據
的重要性,而這與今天的計算機技術不謀而合,並且擬訂了一份設計圖,這份設計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序。阿達在文中對計算機應用前景的展望,連巴
貝奇自己都從來沒有想到過。如:阿達認為,計算機應該發展成一個可用符號來表示任何事物的裝置,這不正是今天的編程語言嗎?她還預見到計算機可以用在紡織
機械上,用卡片存儲復雜的花樣、可以用來繪圖、演奏音樂。這些預言表明阿達是現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拓荒者。阿達對論文的修改,使巴貝奇深感驚奇和鼓舞,他對別人稱贊說:「阿達是個充滿想像力和洞察力的女孩」,「她是個數字女神」。她將詩歌的激情融入了論文之中。 經過阿達翻譯後的文稿其內容增加到原來的三倍,論文實際上成了兩人合作的產物,但謙遜的阿達在署名的時候,只將自己的名字簡單地署為:A.A.L。在後來的一系列論文中,阿達在計算機軟體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如變數、遞歸、程序演算法的提出等。短暫的一生阿達後來與威廉伯爵結婚,婚後生有三個孩子,但為了研製計算機,她將孩子們都放到母親那裡扶養,這對於一個女性,在當時是不被人理解的,好在丈夫非常
支持她的研究工作,這使她深感欣慰。此時的巴貝奇已是一貧如洗,阿達也付出了許多。長期的研究耗費了大量的心血,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疾病時時糾纏著
她,但為了那個美麗的幻想成真,她夜以繼日地工作。她的座右銘是:工作是我的報酬。1852年,阿達因癌症去世,同她的父親一樣,年僅36歲,沒有等到計算機的誕生。如果她再多活一年,就會看到在瑞典,由喬治和愛德華根據巴貝奇的方案製造出的一台差分機,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個遺憾:第一位軟體工程師,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設想結出的果實。盡管限於當時的製造條件,巴貝奇最終也沒有造成理想中的計算機,但他們超前100多年的拓荒,對後來計算機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
我們津津樂道ENIAC——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人類這一智慧的火花,在這之前的100多年,已經由巴貝奇和阿達點燃了。阿達、巴貝奇兩人對計算機事業的貢獻就好像火對於人類。他們是鑽燧取火的人,是盜得火種的普羅米修斯。讓我們記住巴貝奇,也記住這位傑出的女性———阿達(Ada)。用她的名字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命名,只能寄託我們對她的紀念和欽佩,卻遠遠不能表達出她為計算機技術作出的重要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只能抄一下了。
Ⅳ 電腦編程與二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到底有什麼關系哦與這方面有關系都可。
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概念我就不說了。具體解釋一下用法。
二進制。
二進制最早出現在遠古結繩記事,具體就不羅嗦了。但是電腦研製出來的時候,這種高科技用的卻是這種來自遠古的二進制。為什麼就不說了。與編程有關的再次列舉:
1.因為電腦本事使用的是二進制,所以所有程序最終在電腦中運行的時候都回轉化成二進制形式。另外在網路傳輸中。所有的信號也都要轉化成二進制。所以我們在編寫涉及到網路傳輸等程序時,經常會用到序列化。也就是如何把字元串或對象或信息等轉化為二進制。
2二進制還可以加快我們程序計算的速度。 例如: 2的二進制是10那麼4(2的2次方)就是100 那麼8(2的3次方)就是1000 而16(2的4次方)就是10000依此類推。得出結論。將進制數向左挪幾位就相當於這個數乘以2的幾次方。 表示位移: 2<<3表示將2向左移3位。這是2*8的最快演算法。相當於直接告訴電腦把一個數向左移幾位。這要比告訴電腦2*8塊的多。
八進制我了解的不多。不過我電腦的很多方面都跟8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十六進制最長見得就是用來形容顏色。例如和給人看的內存地址。例如顏色#ff5a93每兩個數代表一個三原色的深度。還有就是內存地址。用十六位給人看。可能是因為如果用1十或二進製表示起來會很冗長。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對於電腦來說2進制轉化為十六進制非常快。演算法簡單。
Ⅳ 手機上怎麼編程
這里介紹幾個可以在手機上編程的軟體,感興趣的可以下載一下,試著操作一下:
1.python:這里推薦一個軟體—QPython3,集成了Python3解釋器、Console控制台和QEdit編輯器,可以直接編輯運行python代碼,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安卓開發,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的話,直接在手機應用中搜索就行,如下:
打開軟體,終端測試效果如下,就行電腦版的python shell:
QEdit編輯器,編輯完python代碼後,可以直接運行:
效果如下:
2.java:這里推薦一個軟體—AIDE,一個Java集成環境,可以直接新建Java項目,進行Java代碼的編輯和運行,還可以進行游戲開發,功能強大,內置學習教程,很適合初學者學習掌握,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的話,與上面一樣,直接在手機應用中搜索就行:
打開軟體如下,可以直接新建Java文件,編寫Java代碼並運行:
當然,也可以直接開發簡單的安卓游戲,並直接在手機上安裝運行:
游戲效果如下:
3.HTML:這里推薦一個軟體—w3cschool編程學院,可以在線瀏覽查看前端開發的資料,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同時可以在線編輯代碼並運行,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前端開發的軟體,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的話,直接在應用商店中搜索就行:
打開軟體,就可以搜索前端編程的資料,如下:
在線編輯運行代碼的效果如下:
4.C/C++:這里推薦一個軟體—C++編譯器(C4droid),一款很不錯的C/C++編譯器,安裝完GCC插件後,可以直接編輯運行C/C++代碼,是一款很不錯的手機編程軟體(這里也可以使用「C語言編譯器」這個軟體,效果也不錯),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的話,與上面類似,直接搜就行:
安裝完成後,這里需要下載一個GCC插件(編譯器),之後才能正常編譯運行代碼:
5.Termux:這是一個高級終端,類似手機版的XShell,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登錄Linux伺服器,支持bash,zsh命令,可以編輯和運行C/C++,Python,Ruby等代碼,只需要安裝對應的插件就行,就像在Linux系統上使用一樣,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安裝的話,直接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就行,首次安裝,需要耐心等待一會兒:
打開這個軟體,界面效果如下,類似xshell一樣,可以運行shell命令:
安裝完python後,就可以直接運行python代碼,當然,其他語言也可以:
就介紹這5個在手機上編程的軟體,使用起來都還不錯,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下,嘗試一下,當然,如果真想練習編程,建議還是在電腦上進行,調試起來更方便,希望以上分享的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吧,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Ⅵ iapp和結繩編程哪個好用
繩結更實用一點。
結繩中文編程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初學者編程軟體,用戶在軟體中可以將自己的編程語言轉換成中文,這樣方便更多人使用和修改,用戶在軟體中可以直接使用中文進行編程,非常的方便,用戶使用中文進行編程可以迅速的熟悉編程的邏輯。
iApp是一款手機端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目前已支持使用裕語言/java/js/lua等程序語言開發。總體來說iApp易上手,但是不怎麼實用只能弄一些小型的app(大佬級別的除外)。
Ⅶ 《你的名字》立花瀧手腕的結繩怎麼編
你的名字這部電影裡面立花瀧的手腕上的結繩,你可以找一些編程的技巧,以及你自己加入些自己的元素當中,然後去邊上一款屬於你自己的邊上。
Ⅷ 怎麼用手機編程
iapp,AIDE,fusion APP,結繩(中文編程)這些軟體都可以,軟體商店有。這是我用iapp編程時的截圖,其實很簡單。但是要找好師傅。
Ⅸ 點陣漢字的設計原理,編程高手請進!
漢字的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http://www.psdoor.com/Article/web/jyks/200611/37328.html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http://www.psdoor.com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http://www.psdoor.com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http://www.psdoor.com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D3%D0%B9%D8%BA%BA%D7%D6%C0%B4%C0%FA%B5%C4%D7%CA%C1%CF&sr=&z=&cl=3&f=8&wd=%BA%BA%D7%D6%B5%C4%C0%B4%C0%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