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編程神童
A. 泰安神童蘇劉溢
蘇劉溢,生於2000年泰安,8歲時就是高中生了。人稱泰安「小神童」。10歲參加高考。2010年6月7日高考當天,他穿著牛仔褲與小馬甲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走到泰山中學考點門口大門前,說:「我是來考試的。」 神童蘇劉溢 蘇劉溢稱,自己8歲時,就在Windows幫助文件下學會了批處理編程,在一年多時間里,又漸漸學會了c語言、VF(VisualFoxpro)、VB(Visual Basic)、VC、VC++、BASIC、Pascal、PHP(HypertextPreprocessor)、JAVA、 ASP(ActiveServerPage)等語言編程。 2008年,蘇劉溢還利用網上沒有版權的操作系統內核,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內含編程軟體、QQ、Offics、火狐等程序,這些都是蘇劉溢在DOS環境下完成的。劉欣欣介紹,有次,一論壇版主將微軟公司的招聘題目發過來讓蘇劉溢做,結果考了90分以上。 不到一個月建成個人網站,開發自己名字命名的系統「我還要在自己的系統中開發文檔瀏覽、聽音樂、看視頻、瀏覽器等功能,將軟體打造成為完全屬於自己的軟體」。 蘇劉溢不僅自己開發系統,他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這個網站其實是一個論壇,我主要是想結交一些喜歡編 程的同行。」蘇劉溢說,「網站雖然大部分是通過申請域名後自動生成的,但我也對它進行了重新修改,像網站的LOGO、還有首頁放置的照片等都是經過重新編 程後修改的」。 網站建成後也受到許多電腦愛好者的喜歡,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100餘人注冊成為會員。蘇劉溢也在這片「天空」里體會到了和同行交流的快樂。[1]
[編輯本段]蘇劉溢的成長歷程
10月的高中校園里晃動著一個小小的身影,129cm。129cm的身高是因為——他只有8歲。 也許很難想像,這個8歲的小男孩可以在高中生物課堂上侃侃而談三聚氰胺,贏得掌聲一片,和物理老師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許很難想像,他在7歲時就已經讀完初中課程,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山東省一等獎、希望英語大賽泰安賽區一等獎、「希望杯」數學競賽全國銅獎,給老師修電腦編課件……做到這一切的,正是山東泰安的小神童蘇劉溢。 12月11日,蘇劉溢的媽媽向記者講述了小溢的成長歷程: 「天才」爸媽育兒經 劉媽媽告訴記者,小溢在嬰兒時期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語言能力,會走路的時候是一歲三個月大,但是能和大人交流,說連貫的語句卻連一歲都不到,那時候父母開玩笑說:咱孩子語言能力可以,難不成以後要當個作家?小溢很早就會說單個的字詞,一歲前的一天,媽媽拿香蕉逗他:「告訴媽媽,『我要吃香蕉』。」小溢說出了人生第一句完整的話:「我要吃香蕉。」自此,父母開始有意識引導他學習語言,從《卡爾維特的教育》中借鑒經驗。小溢一歲半的時候,爸爸就開始教他識字,這種識字方法很特別,自己做卡片,生字寫得很大,卡片上粘個小鐵圈,讓小溢拿塊磁鐵,爸爸提問,小溢拿磁鐵吸被問到的字,這個游戲被全家人稱作「小貓釣魚」,小溢快速掌握了常用字,一些兒童畫冊和課文就能自己念得有模有樣了。在以後對小溢的教育中,父母也是一直堅持用興趣來引導的方式,以自學為主。 小溢兩歲的時候,家人送他到一家很近的私人幼兒園,很快又轉入鐵路幼兒園,不過看到小溢對幼兒園的生活並不感興趣,父母又將他接回了家,讓他在家自學。整個小學課程,在小溢真正入學之前,就已經全部結束了,他的學習也不止於教科書,科普類、文學類甚至電腦書籍都在他的涉獵范圍之內。媽媽下崗培訓電腦,學習打字等入門功課,小溢也跟著一起去,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課程結束後又饒有興趣地自學電腦書,能自己編一些簡單的程序。 小神童蘇劉溢7歲上初中 8歲升高中 2007年,轉眼到了小溢該上學的年紀,由於小溢的父母希望他一入學就上五年級,開始很多學校都不同意接收,最終三里小學同意讓小溢來試讀,結果這段小學生涯只持續了兩天半。7歲的孩子進入5年級,足以讓所有同學覺得新奇,玩耍中小溢摔倒把手跌破了,爸爸媽媽心疼不已,老師也說,小溢的功課都已經掌握,家長可以考慮讓他直接升初中。 7歲,很多小學都不接收,直接上初中能行嗎?當劉媽媽找到博文中學校長王沖時,這個顧慮被打消了。學校組織老師對蘇劉溢進行了測試,後來成為他班主任的數學老師封香,提問他一道考察空間想像能力的立體幾何題目,小溢像回答其他問題一樣對答如流,校長又讓他念一段生僻的古文,小溢也念得有模有樣,這個7歲的孩子讓所有在場的人驚嘆了。入學後的第二天,王校長在校園里碰到小溢,即興考他一道題目:從1加到100等於多少?小溢不假思索答道:5050。並且詳細解釋了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告訴校長這個問題可以用等差數列的原理解答。而等差數列這個知識點是高中數學教材上才會出現的內容。 小溢在博文的試讀期是三個月,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校就為他辦理了入學的所有手續,成為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正式學生,在「博文杯」三科競賽中,蘇劉溢在全年級300多人中考了第一名。後來,學校根據蘇劉溢的特殊情況,決定成立專家小組,挑選老師為小溢單獨授課,並專門建立檔案,記錄他的每一步成長和成績。小溢也不負眾望,一年內結束了初中全部課程,老師們也認為他達到了可以畢業的知識水平。 經過推薦,2008年9月蘇劉溢進入二中試讀,開學不久就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了學分認定考試,在單科總分100分的情況下,小溢物理96分,數學88分,生物95分,其他幾門課成績也都很不錯。考慮到他年齡小、比較好動和接受知識速度快等特點,在經過短期跟班學習之後,學校專門安排老師為小溢單獨授課,經過與家長溝通,把課程設計定為1年半左右,班主任劉芳也告訴記者,蘇劉溢完全有能力掌握高中知識。三鹿奶粉事件後的一節生物課上,老師問誰知道三聚氰胺是怎麼回事,小溢站起來說三聚氰胺實際上是一種蛋白質,一些奶製品企業把它加入牛奶中增加蛋白質含量。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
B. 給七歲的孩子報編程課以後會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給孩子報編程班對其思維的開發方面和邏輯思維方面是有一定好處的,對其以後在學習中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幫助。讓孩子學編程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七歲編程神童擴展閱讀:
通過可視化的圖形、模塊或者是編程玩具、機器人或是相關配套的App,引導孩子從最簡單的模塊、編程方式入手,逐步培養起編程思維、邏輯思維以及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通過興趣化的探索寓教於樂,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少兒編程的樂趣。
少兒編程培訓並不是要培養未來的程序員,而是讓孩子學會熟練地用科技表達自己,由科技時代的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
C. 當年高考得760分的8歲神童,智商超過愛因斯坦,如今過得怎麼樣
從小就被稱為天才的陶哲軒,在八歲時高考就已經取得了760的高分。當時有傳言,說他的智商超過了愛因斯坦,更被學界認為是數學界的“莫扎特”。
1975年7月17日,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的父母都是香港大學的畢業生,一家人在1972年方才移民澳大利亞,所以陶哲軒其實是華裔,這也與他最終回歸中國有很大關系。陶哲軒的父親是兒科醫生,母親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尖子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學習背景下,再加上陶哲軒天生攜帶的高智商基因,可以說想不成才都很難。
大家都好奇陶哲軒的智商,然而測試的結果非常震撼,陶哲軒的智商竟然高達230分,用最直觀的對比來說,他的智商已經超過了愛因斯坦。這讓眾人難以置信,僅憑陶哲軒現在的成就,確實無法與愛因斯坦匹敵,但是由於陶哲軒現在還很年輕,還有大把時間可以做出成就,因此大家對陶哲軒抱有著相當高的期待。
D. 山東00後神童,小學用2天半上完,10歲考上南科大,後來如何
在這個世界上總能出現一些悖於常理的現象,比如說神童,今天要講的這位00後神童名字叫做蘇劉溢,他從小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般的特點。比如在幼兒園別的小朋友嬉戲打鬧玩耍的時候,年幼的蘇劉溢便掌握了許多電腦知識,甚至於一些大學生都無法掌握的c語言等電腦編程,當時的蘇劉溢也輕松學會了,七歲那年他直接拿下了山東省奧數競賽的第一名將他的聰明才智體會的淋漓盡顯。
慢慢的蘇劉溢便沒有了朋友,而他也產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蘇劉溢的母親只能將其先帶回家中,而校方也決定針對於神童的特殊情況展開特殊的處理方法。目前來說,蘇劉溢仍舊在家中進行課本的學習,但除卻對知識的汲取以外,對於這樣的神童應該將其放到適當同齡人的大環境中,讓他學習如何在集體當中生存,如何在社會當中獨立生活。
03
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無論他的個人思想已到達了什麼樣的程度,追根究底他仍舊得學習如何在社會上生存,要知道社會經驗也是知識的一部分啊!
E. 七歲兒童學的編程課程有哪些
可以選擇機器人課程,7歲左右可以學EV3,模塊化編程貼合青少年兒童邏輯思維由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孩子們相對容易理解和掌握。
F. 那些年學編程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國家政策指導、媒體推廣,更多社會機構的參與,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少兒編程。而當年那些有著前瞻性眼光,從小學編程的孩子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http://www.ultimate-communications.com/images/loading.jpg)
另外,她還參加過中國和美國的數學競賽,在美國數學奧林匹克夏令營中獲得了最高分,獲得了2016年美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資格。
郭文景曾經和她的母親說「只要一想到編程,我就能笑出來。」
從小學編程成就開闊人生
從小學編程鍛煉邏輯思維,遇到問題喜歡分析、善於解決、培養耐心,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意識到編程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接觸編程,運用編程思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