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器原理
❶ 51單片機編程器原理
51機有很多公司的,雖然是51的架構,但入口地址不一樣,所以不能用同一種在線燒錄程序
只有用編程器(選對型號)
❷ 燒錄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燒錄器的原理是對能編程的晶元,在許可的時序范圍內,把一竄010101的數據,通過對晶元進行加電操作的方式,改變晶元內部的010101結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ZLG致遠電子SmartPRO 5000U-PLUS系列燒錄器可以穩定的支持MCU、Nor Flash、FPGA、CPLD等晶元。
❸ PLC的工作原理
PLC組成
1.CPU運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臟」作用。
縱:當從編程器輸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戶程序存儲器中,然後CPU根據系統所賦予的功能(系統程序存儲器的解釋編譯程序),把用戶程序翻譯成PLC內部所認可的用戶編譯程序。
橫:輸入狀態和輸入信息從輸入介面輸進,CPU將之存入工作數據存儲器中或輸入映象寄存器。然後由CPU把數據和程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結果存入輸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數據存儲器中,然後輸出到輸出介面、控制外部驅動器。
組成:CPU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這些電路集成在一個晶元上。CPU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與I/O介面電路相連接。
2. 存儲器
具有記憶功能的半導體電路,分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系統程序存儲器用以存放系統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監控程序以及對用戶程序做編譯處理的解釋編譯程序。由只讀存儲器、ROM組成。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壽命一般為3~5年。
3.輸入/輸出介面
(1)輸入介面:
光電耦合器由兩個發光二極度管和光電三極體組成。
發光二級管:在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加上變化的電信號,發光二極體就產生與輸入信號變化規律相同的光信號。
光電三級管:在光信號的照射下導通,導通程度與光信號的強弱有關。在光電耦合器的線性工作區內,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有線性關系。
輸入介面電路工作過程:當開關合上,二極體發光,然後三極體在光的照射下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當開關斷開,二極體不發光,三極體不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也就是通過輸入介面電路把外部的開關信號轉化成PLC內部所能接受的數字信號。
(2)輸出介面
PLC的繼電器輸出介面電路
工作過程: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1,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閉合,提供負載導通的電流和電壓。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0,則沒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沒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斷開,斷開負載的電流或電壓。也就是通過輸出介面電路把內部的數字電路化成一種信號使負載動作或不動作。
(3)還有特別用來輸入/輸出模擬電流信號和高速脈沖信號的特殊結構,例如:模數/數模轉換模塊、高速計數模塊等。
4.編程器
編程器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持編程器,方便,我們實驗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編程器。二種是通過PLC的RS232口,與計算機相連,然後敲擊鍵盤,通過NSTP-GR軟體(或WINDOWS下軟體)向PLC內部輸入程序。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PLC採用「順序掃描,不斷循環」的工作方式
1.每次掃描過程,集中採集輸入信號,集中對輸出信號進行刷新。
2.輸入刷新過程,當輸入埠關閉時,程序在進行執行階段時,輸入端有新狀態,新狀態不能被讀入。只有程序進行下一次掃描時,新狀態才被讀入。
3.一個掃描周期分為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內容是隨著程序的執行變化而變化的。
5.掃描周期的長短由三條決定。(1)CPU執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佔有的時間(3)指令條數,現在的PLC掃描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6.由於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方式,存在輸入/輸出滯後的現象,即輸入/輸出響應延遲。
❹ 單片機的燒寫原理
有三種方式:
1.把單片機當做一個ROM晶元,早期的單片機都是如此。將單片機放在通用編程上編程時,就像給28C256這樣的ROM中寫程序的過程一樣。只是不同的單片機使用的埠,編程用的時序不一樣。
2.像AT89S52或AVR單片機一樣,在單片機上有SPI介面,這時用專用的下載線將程序燒寫到單片機中。這時不同的是,單片機的CPU除了執行單片機本身的指令之外,還能執行對ROM進行操作的特殊指令,如ROM擦除、燒寫和校驗指令。在編程ROM時,下載線先通過傳輸這些指令給CPU執行(擦除ROM、讀入數據、燒寫ROM、和校驗ROM),這樣完成對單片機的ROM的燒寫。此外,現在普遍使用的JTAG模擬器也是這樣,單片機的CPU能執行JTAG的特殊指令,完成對ROM的燒寫操作。
3.引導程序,即單片機中已經存在了一個燒寫程序。啟動單片機時首先運行這程序,程序判斷埠狀態,如果符合「要燒寫ROM」的狀態存在,就從某個埠(串口、SPI等等)讀取數據,然後寫入到單片機的ROM中。如果沒有「要燒寫ROM」的狀態,就轉到用戶的程序開始執行。像AVR單片機的bootloader方式、STC的串口下載方式,還有其他單片機的串口編程等等都是這樣。
❺ 51單片機編程器原理是什麼
在編程脈沖的作用下固化輸入到EPROM的數據。編程脈沖是高電平。
❻ plc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作為一種工業控制的計算機,plc和普通計算機有著相似的結構;但是由於使用場合、目的不同,在結構上又有一些差別。
1.PLC的硬體組成
PLC硬體系統的基本結構如下
PLC的主機由CPU、存儲器(EPROM、RAM)、輸入/輸出單元、外設I/O介面、通信介面及電源組成。對於整體式PLC,這些部件都在同一個機殼內。而對於模塊式PLC,各部件獨立封裝,稱為模塊,各模塊通過機架和電纜連接在一起。主機內的各個部分均通過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數據匯流排連接,根據實際控制對象的需要配備一定的外部設備,構成不同的PLC控制系統。常用的外部設備有編程器、列印機、EPROM寫入器等。PLC可以配置通信模塊與上位機及其他的PLC進行通信,構成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統。
下面分別介紹PLC的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以便用戶進一步了解PLC的控制原理和工作過程。
(1)CPU
CPU是PLC的控制中樞,PLC在CPU的控制下有條不紊地協調工作,從而實現對現場的各個設備進行控制。CPU由微處理器和控制器組成,它可以實現邏輯運算和數學運算,協調控制系統內部各部分的工作。
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個微處理器的各個部件有條不紊的進行工作,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從內存中讀取指令和執行指令。
(2)存儲器
PLC配有兩種存儲器,即系統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系統存儲器用來存放系統管理程序,用戶不能訪問和修改這部分存儲器的內容。用戶存儲器用來存放編制的應用程序和工作數據狀態。存放工作數據狀態的用戶存儲器部分也稱為數據存儲區,它包括輸入/輸出數據映像區、定時器/計數器預置數和當前值的數據區及存放中間結果的緩沖區。
PLC的存儲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只讀存儲器
(2)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3)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4)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5)隨機存取存儲器
(3)輸入/輸出(I/O)模塊
①開關量輸入模塊
開關量輸入設備是各種開關、按鈕、感測器等,PLC的輸入類型通常可以是直流、交流和交直流。輸入電路的電源可由外部供給,有的也可由PLC內部提供。
②開關量輸出模塊
輸出模塊的作用是將CPU執行用戶程序所輸出的TTL電平的控制信號轉化為生產現場所需的,能驅動特定設備的信號,以驅動執行機構的動作。
(4)編程器
編程器是PLC重要的外部設備,利用編程器可將用戶程序送入PLC的用戶程序存儲器,調試程序、監控程序的執行過程。編程器從結構上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簡易編程器
(2)圖形編程器
(3)通用計算機編程器
(5)電源
❼ 51單片機編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樣的
我以前自己動手做過AT89S52的編程器,可在線系統編程,新手學這個使用它來練習是最好不過的了。
❽ PLC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PLC組成
1.CPU運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臟」作用。
縱:當從編程器輸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戶程序存儲器中,然後CPU根據系統所賦予的功能(系統程序存儲器的解釋編譯程序),把用戶程序翻譯成PLC內部所認可的用戶編譯程序。
橫:輸入狀態和輸入信息從輸入介面輸進,CPU將之存入工作數據存儲器中或輸入映象寄存器。然後由CPU把數據和程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結果存入輸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數據存儲器中,然後輸出到輸出介面、控制外部驅動器。
組成:CPU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這些電路集成在一個晶元上。CPU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與I/O介面電路相連接。
2. 存儲器
具有記憶功能的半導體電路,分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系統程序存儲器用以存放系統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監控程序以及對用戶程序做編譯處理的解釋編譯程序。由只讀存儲器、ROM組成。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壽命一般為3~5年。
3.輸入/輸出介面
(1)輸入介面:
光電耦合器由兩個發光二極度管和光電三極體組成。
發光二級管:在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加上變化的電信號,發光二極體就產生與輸入信號變化規律相同的光信號。
光電三級管:在光信號的照射下導通,導通程度與光信號的強弱有關。在光電耦合器的線性工作區內,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有線性關系。
輸入介面電路工作過程:當開關合上,二極體發光,然後三極體在光的照射下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當開關斷開,二極體不發光,三極體不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也就是通過輸入介面電路把外部的開關信號轉化成PLC內部所能接受的數字信號。
(2)輸出介面
PLC的繼電器輸出介面電路
工作過程: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1,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閉合,提供負載導通的電流和電壓。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0,則沒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沒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斷開,斷開負載的電流或電壓。也就是通過輸出介面電路把內部的數字電路化成一種信號使負載動作或不動作。
(3)還有特別用來輸入/輸出模擬電流信號和高速脈沖信號的特殊結構,例如:模數/數模轉換模塊、高速計數模塊等。
4.編程器
編程器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持編程器,方便,我們實驗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編程器。二種是通過PLC的RS232口,與計算機相連,然後敲擊鍵盤,通過NSTP-GR軟體(或WINDOWS下軟體)向PLC內部輸入程序。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PLC採用「順序掃描,不斷循環」的工作方式
1.每次掃描過程,集中採集輸入信號,集中對輸出信號進行刷新。
2.輸入刷新過程,當輸入埠關閉時,程序在進行執行階段時,輸入端有新狀態,新狀態不能被讀入。只有程序進行下一次掃描時,新狀態才被讀入。
3.一個掃描周期分為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內容是隨著程序的執行變化而變化的。
5.掃描周期的長短由三條決定。(1)CPU執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佔有的時間(3)指令條數,現在的PLC掃描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6.由於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方式,存在輸入/輸出滯後的現象,即輸入/輸出響應延遲
❾ 請問編程器是用來幹嘛的他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什麼謝謝
不知道你講的是哪種編程器,但是編程器一般是和某種特殊硬體聯系在一起的。主要的作用是把你人工編寫的一些程序代碼轉換成某硬體所能識別的代碼流,並將該代碼流寫入到硬體中去。
❿ 求編程器的原理,例如51單片機。
at89s51系列是用spi編程的
復位的時候啟動spi發送特徵碼就進入編程模式了
我這里有時序圖
有讀位元組模式
寫位元組模式
讀特徵碼
擦除
頁讀模式(256個位元組)
頁寫模式(256個位元組)
at89c51系列就要用到12V的高壓編程
這個用的是並行編程
stc系列的只要串口就可以了
ourdev論壇有stc編程的引導數據
也就是說得到這些數據普通單片機只要有串口都可以對stc單片機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