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袖話山海經的編譯者是誰

袖話山海經的編譯者是誰

發布時間: 2022-07-24 06:47:58

Ⅰ 《山海經》的作者是誰

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多人寫集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經》是一部以神話為主流的書,它的內容包括范圍龐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話資料而然,還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葯衛生學等,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當時的生活日用網路全書。此書《五藏山經》的各經後面,大量列舉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雞、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經中所見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說巫師用精米來享神。《山海經》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關於醫葯、咒禁、神怪等記敘。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里說它「蓋古之巫書」,當是平情之論。

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注.序》中曾這樣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說《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淵府」(寶庫),是為歷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眾所公認的。

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亦說《山海經》「蓋古之巫書」,又在《漢文學綱要》中說「蓋以記神事」。足以證明《山海經》是一部極具神話研究價值的古書。

整部《山海經》大約可分如下幾部份:

一.《五藏山經》,共五篇 ,約佔全書二分之三以上;內容有關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間中敘寫到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二.《海外經》,共四篇;內容多記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有些古老神話零片記敘,如誇父追日、刑天斷首。

三.《海內經》,共四篇;內容是記海內神奇事物,如昆龍景象、建木形態、巴蛇、雷神等。

四.《茺經》,共五篇;內又分為《大茺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內里記錄了一些有關帝俊和黃帝(古代東西兩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話。此經是保存神話資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話材料幾乎會萃在這裏,而這部份之寫作時期可能比經中其他部份還早。

從 「海外南經第六」 起到最後 「海外經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簡稱為《海經》。和前面的《五藏山經》即《山經》合起來,總名之曰《山海經》

《神話性質》

1. 宗教

《山海經》書中展示之巫師所有宗教活動,真是觸目皆是,多難勝舉。如《山海經》中,每一小節的後面,都記載有對某系列山山神的不同禮典,不僅有如魯訊先生所說的「禮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 ,禮典中還有什麼「干舞置鼓」、「雄雞瘞之」、「合巫祝二人舞」、「聊用魚」 ……等等,不外都是巫師祠祭時的景象。如諸山山神,有身人面者、有鹿身八足蛇尾者、有鳥身龍首者、有龍身鳥首者、有羊身人者、有龍身人面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狀,種種不一,或是動物形體的拼湊,或是半人半獸的組合,也顯現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2. 歷史

《山海經》書中記有孚些神譜,有帝俊、炎帝、黃帝…… 的神譜,其他歷史性質的書中也記有若干帝王譜系,我們若將二者來對照觀察,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神話與歷史竟是同步的。這可證明到原始初民是將口耳相傳的神話視為是他們的歷史。某些民族中巫師祀神寺演唱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講述天地如何開辟,人類如何誕生,講述祖先的事績和英雄的戰功等,在初民視為是歷史的,其實也全是神話。此可證在上古時期,神話與歷史同出一源。

3. 地理

神話和地理的關系,在《山海經》一書中,見得更是密切。整部《山海經》,便可說是一部神話性質的地理書。以禹因治水而求賢人的記錄為例。禹因東西南北所經之地,都作了神話性質的描述,文中所寫的地名國名,大都不可證實,只可視為神話地理。

4. 民族

《山海經》給我們展示了豐富的民族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當然亦充分帶著神話色彩,如象不死民、三首國、長臂國、丈夫國、一目國、誇金國、跂踵國、犬封國、黑齒國,等等,單看以上的名目,就知道是屬於神話的民族學范圍。

5. 動物和植物

《山海經》所記的奇禽怪獸,異草珍木,就是神話的動物學和植物學;這些奇異的動物和植物,各自有其醫療效用,能治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病症,這又成了神話性質的醫葯衛生學。例如有種動物,吃了它能使人不會放屁;有一種九條尾的狐狸,人吃了它庇不逢妖邪氣。有的動物狀如羊,九尾四耳;又有的狀如烏龜,卻有鳥首。各種奇形怪狀的動物,什為有趣。

6. 天文和氣象

如象羲和生日、浴日、常羲生月、浴月、湯谷十日、石夷「司日月之長短」,等等。又如《大荒東經》中記日月所出之山凡六:大言山、合虛山、明星山、鞠陵於又山、猗天藝門山、壑明俊疾山;《大荒西經》日月之山亦六:豐沮玉間山、龍山、明山、鏖巨山、常羊山、大荒出。此外,經中亦記,凡某神出入某山某淵,必伴隨著風雨晦明。而有此神一出現,便會帶來水災等。

7. 哲學

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刑天斷首,鯀腹生禹,等等。其中都是鼓舞人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鬥志的,然而卻不用枯燥的說教,而是用通過神話折光反映出來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最著名的是愚公移山的神話,其實是一段古老的神話,一段寓意性強的神話,它體現的精神,精衛填海的精神一致。接近道家思想的《准南子》中,也記錄了相當可觀的神話傳說,其中所記四大神話:女禍天、羿射十日、共工觸山、嫦娥奔月,都各自有其寓意。

Ⅱ 中國的《山海經》的編譯者是誰

《山海經》古傳有 32 篇,含山海經圖,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勘定為 18 篇,是由《五藏山經》五篇、《海內經》五篇、《海外經》四篇以及《大荒經》四篇組合而成。

《山海經》全篇雖僅有三萬一千字,算不上繁重的長篇巨構,但作者及成書年代卻錯綜復雜,已演化為學術史上的個重要爭論。

歷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經》的學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他在《史記?大宛列傳》中稱:「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矣。」司馬遷認為《山海經》中所記述的生物過於荒誕無稽,因此作史時不將其作為參考,因而也未提及作者及其他信息。

△《水經注》清乾隆年間 · 天都黃氏刻本

至西漢末年劉向、劉歆校注時,首次將《山海經》的成書歸功於夏朝的大禹和伯益,並在《上<山海經>表》中指出:「《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由於此說法出現的時間最早,流傳時間最長,被一般學者所接受。

至東漢時期,哲學家王充隨其說,在其著作《論衡》中稱:「禹主治水,亦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聞見作《山海經》。」然而,伴隨著魏晉之後學者對《山海經》硏究的增多,這種說法遭到了否認。

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時引用《山海經》80 余處,經他研究發現,《山海經》編書稀絕,書策落次,難以輯綴,由於流傳年代久遠,簡冊本難免出現錯簡、殘筒、漏簡等錯訛,後人又加以假合,與原意相差甚遠,懷疑此書非出於一人一時之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中提到《山海經》文中有長沙、零陵、桂陽等秦漢以後才出現的地名,認為絕非是禹、益所作。

此後,伴隨著考古學和校勘學的發展,《山海經》的成書作者是禹、益之說日趨被否定。

Ⅲ 古代神話技事的編譯者是誰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編寫者,
我認為和各種史書一樣,
都是史學家編寫的。
因為太久遠了,許多史事都成傳說神話了,
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海經。

Ⅳ 精衛填海的編譯者是誰

《精衛填海》的作者、編譯者不詳。
這篇神話故事出自《山海經·北次三經》。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Ⅳ 《山海經》到底是誰寫的呢

根據相關文獻的記載,《山海經》一書的書名,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傳》中。原文中明確寫到“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可見《山海經》在此前便已有成書記錄,而因為書中描寫過於荒誕奇異,故司馬遷作史時不敢以之為參考。

在對《山海經》的來源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後,學者們更是突破了傳統的思維局限,得出了“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的重要結論。研究角度也不再拘泥為具體某人的創作,而是漸漸形成指向某一特定群體創作的基本趨勢。北人說和南人說作為長期以來的爭論焦點,還衍生出了巴人說或蜀人說等等新觀點。北人說主要以秦人說和洛陽人說為主,南人說則主要是以楚人說為主。

茅盾先生作為北人說的主要支持者,認為《山海經》的主要由東周時期的洛陽人所著。

Ⅵ 神奇色彩的《山海經》撰寫者究竟是什麼人呢

因為手中擁有象徵周朝王權的典籍,即使離開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認為自己才是正統繼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個諸侯國去尋求支持,然而無人理會。《左傳·定公五年》載:“王人殺子朝於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殺了王子朝。有人推測,此事或許與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關,而王子朝以死為代價,拒絕交出典籍。從此,這批價值連城的典籍神秘消失,留下了中國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謎。


◎是誰撰寫的《山海經》

春秋戰國之時思想迸發,是文化史上的一段華彩樂章,同時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學者王紅旗說,這一時期有三大文化之謎,即《山海經》作者之謎,《道德經》作者、大思想家老子辭官隱世之謎、周室圖書檔案典籍失蹤之謎,種種跡象表明,三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它既記述了神州大地的山川風貌,又描述了許多貌似荒誕的事物。近代學者認為,《山海經》作者或是春秋至秦漢時的楚人、周人、齊人,還有人說是古印度人、古巴比倫人、古美洲人撰寫了《山海經》或其中的部分章節。

中國古史專家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寫道:“《山海經·中次十一經》記載的山名散布於南陽、鎮平、南召、魯山及附近各縣境內。”這一范圍大多處在南陽境內的伏牛山南部。多年研究《山海經》的學者周付詳分析,《山海經·中山經》詳盡記述了楚地山川及楚民神話習俗,《山海經·西山經》則詳盡描述了周地山川及華夏神話習俗,表明編寫者同時熟悉兩地的山川民俗典故。東周時期的楚與周,長期對抗為敵,時有徵戰,不大可能有學術大家兼通兩地風情。但卻有一個例外,就是王子朝一行或他們的後裔,他們中有原周王室圖書檔案館的官吏、學者和太師。

王紅旗說,或許有過這樣的情節:王子朝在攜典籍奔楚途中,接受老子的勸告,對外偽稱不慎失火將典籍燒毀,以絕人念,暗地裡則將它們藏匿起來。老子可能因參與秘藏典籍之事,不便公開活動,遂辭職隱居直至終老。王子朝秘藏周室典籍之地可能就在西鄂,《山海經》的成書與這兩件事密切相連。

初夏,伏牛山腹地的寶天曼國家森林公園,樹木蔥蘢,溪流蜿蜒,空氣中帶著絲絲潮濕,夾雜著草木的芬芳。沿著陡險的山路到達山頂,極目四望,周邊山勢巍峨,怪石嶙峋,不由人心生敬畏。想那2500年前,王子朝奔楚的一行人途經此處時,會有怎樣的無奈和落寞?江山或起或落,在那蒼茫一片的密林深處,又隱藏過多少雅士高人的離合悲歡?

Ⅶ 山海經是多少年代編寫的,作者是誰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參見諾亞方舟)、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魯迅還專門寫有一篇《阿長與〈山海經〉》,記敘了家中僕人長媽媽為他買來一本《山海經》,給他帶來的那份驚喜,還兩次特別提到"九頭的蛇"。

《山海經》18卷分別如下:

山經

第一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一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

Ⅷ 山海經是誰編輯的

《淮南子說山訓一則》竇中亮
說起《山海經》,國人大都知道這是一本風格獨特的奇書、怪書。此書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餘字,但就其敘述的內容而言,從天文、地理、神話、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天南海北,包羅萬象,堪稱我國古籍中蘊珍藏英之最者,實為研究上古時代絕好的寶貴資料。然而,由於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無經,所以,《山海經》的書名雖最早見之於《史記》,但司馬遷觀之卻嘆曰:"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直到約百年後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經傳諸子詩賦,才將此書公之於眾。《山海經》涉獵之廣,內容之奇雜,從古至今使人對其該歸於何類多有分歧。《漢書·藝文志》將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書·經籍志》以下則多將它歸入地理書,但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卻謂其為"小說之最古者爾",魯迅先生則將它視為"古之巫書"。因此,《山海經》問世之後,圍繞其內容、成書時間的爭論,對它的作者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是個謎,乃至釀成學術界中千年未解的懸案。 按照劉向、劉歆父子和東漢王充的"正統"說法,《山海經》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們在《山海經》中卻找到了發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後的史實,因此"禹、益作說"受到了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堅持舊說,但面對難以掩蓋的漏洞,他只好用"後人羼入,非本文也"來作掩飾。所以,《山海經》的作者便成了眾多學者考證的對象,種種假說紛紛而出,如"夷堅作說";"鄒衍作說";後人綜合炎黃兩族的傳說而成說;南方楚人作說;巴蜀人作說;早期方士作說,等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為,《山海經》實際上是無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時期一人所作。以上各說雖有不同,但都肯定《山海經》的作者是中國人。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有關《山海經》作者的爭論並未到此為止,一些學者、特別是國外學者對《山海經》的內容的作過仔細分析和研究後,將尋蹤作者的視角向國外延伸,作出了令人大吃一驚的結論。他們說,《山海經》並不是中國人所作,它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外國人。這種說法就象《山海經》中光怪陸離的神話一樣,讓人大開眼界!那麼,他們得出這種結論的根據何在? 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山海經》所述地理系受到公元前5世紀外來的印度和伊朗文化潮流的刺激和影響而成。其言下之意,暗示《山海經》的作者可能是印度人或伊朗人。而香港學者衛聚賢在其《古史研究》一書中,進一步明確《山海經》的作者為印度人隋巢子。 1978年在台北出版的《屈原與九歌》的作者蘇雪林在提及《山海經》時,又把作者的屬地推向更西更遠的巴比倫。他認為,《山海經》是關於阿拉伯半島中兩河流域的地理書,原為古巴比倫人所作,戰國時由波斯人帶到中國,其中有些關於中國地理的內容是後人混入的。他還認為,《山海經》可能是也是鄒衍的講義,由其弟子筆錄,但記錄者並非一人。(任何事物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古人的想像出來的動物或事物可能在當時有確切的原形。或者是異域文明帶來的不屬於本土的不明生物.其目的可能是要在各種生命中選取適合生存的條件)

Ⅸ [山海經]是誰編制的,哪個朝代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劉歆(最早可編者):(約前53-前23) 西漢末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講六校傳記。劉向死後,劉歆復任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繼承父業,撰成《七略》,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曾建議為《左傳》、《毛詩》、《古文尚書》等古文經設立學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對。因得罪執政大臣,出任河內、五原、涿郡等地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紅休侯、國師。地皇末(23),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明人輯有《劉子駿集》。劉歆上《山海經》表,約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前6~前5)。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公網ip伺服器 發布:2025-02-06 08:46:28 瀏覽:772
php數組值求和 發布:2025-02-06 08:30:56 瀏覽:819
java類可以作為 發布:2025-02-06 08:28:54 瀏覽:412
sql更改列 發布:2025-02-06 08:22:37 瀏覽:396
創建索引sql 發布:2025-02-06 08:22:29 瀏覽:235
西門子有密碼如何初始化 發布:2025-02-06 08:22:28 瀏覽:594
EV壓縮 發布:2025-02-06 08:21:13 瀏覽:336
配置氯化錫時為什麼要加錫粒 發布:2025-02-06 08:19:33 瀏覽:64
阿里雲伺服器存放在哪裡 發布:2025-02-06 08:11:15 瀏覽:156
電子商務的加密技術 發布:2025-02-06 08:04:03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