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教學設計腳本設計

教學設計腳本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7-21 22:55:11

A. 怎麼製作,帶選擇的腳本,選擇條目,不是錄制的腳本。

怎麼設計課件腳本?目前課件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廣大教師對課件並不陌生,但在課件製作過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腳本,腳本是製作課件的前提,就像一部影片需要有一個劇本,那麼你想要製作課件,首先就要先有腳本。作為教師的我們,並不要求人人都能做出精美的課件,但至少自己要會設計課件的腳本,通過腳本,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課件的製作者進行溝通,從而使課件達到你最初的設想。即使你自己製作課件,也能做到綜觀全局,有的放矢,減少重復勞動。所以說,我們可以不會做課件,但決不能不會寫課件腳本,那腳本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呢?怎樣寫腳本呢?寫腳本應注意哪些問題呢?現在,我就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以及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實踐,談談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以作拋磚引玉的目的。一、為什麼要設計腳本,腳本與課件有什麼關系。要製作出方便、實用、效果好的課件,除了要有較好的製作技術外,關鍵在於創意,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能激發學生興趣,能揭示教學重點或難點的課件。而腳本正是創意的體現,是創意的初級表達。編寫腳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指導製作者去進行課件製作,雖然我們有關於整堂課設計的教案,但教案主要是由學科教師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後順序,將知識內容和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它還不能作為課件製作的直接依據。課件製作者對計算機軟體很精通,但不一定了解各個學科內容和教學設計的具體問題,因而設計者必須交給製作者一套製作腳本,以確保其製作時有據可依。製作腳本對課件的製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腳本是溝通課件的構思者和製作者的橋梁,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二、怎樣設計腳本?設計腳本是一個連續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你的這堂課,你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不管是哪種類型,我們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我們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教師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一般說來,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目前,存在的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形式有:1.動畫模擬型;2.圖形變化型;3.實時控制型;4.應用題庫型;5.智能專家型;6.網上教學型。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件運用中,有些教師就因為過多的使用計算機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直觀的教具、實驗的動手操作和其它電教媒體的使用,所以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課件呈現資料時應講究畫面簡潔大方,要給屏幕留出適當的空白,使學生獲得視覺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現資料太多,而使畫面過於擁擠;課件中濫用音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節好課,一定是恰當地使用幾種媒體或是幾種媒體的合理組合的一節課,所以在課件的組織形式上,就應利用各媒體的特有優勢服務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外部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設計腳本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課件形式的合理運用。(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1)課件呈現的內容①具體內容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文字信息:標題、文本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這些是整個課件的主角,我們要進行精心選擇,我們的依據便是你的教學設想,選擇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們一定牢記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整堂課的設想,時時想到我需要什麼,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課件需要什麼。為了使課件達到我們的設想,我們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②組織形式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我們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我們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2)課件的操作過程課件的操作過程是要在課件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具體到課件流程中具體安排,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內容:①屏幕的外觀設計在這個方面主要考慮整個課件的風格以及各個頁面的元素和布局,在設計課件風格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課件的內容,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密切統一。一般來說,我們在設計腳本是只要把握大概的布局就可以了,至於細節上具體要用什麼顏色搭配什麼顏色,要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多次比較才能決定。②各元素的內部鏈接關系因為一個課件不可能像流水線一樣是單一方向的(這樣的課件在實際中卻存在多多),因為這樣的課件非常不利於操作,某一環節出錯,就需要從頭開始,顯然,這對於課件操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課件內部的各元素之間進行合理的鏈接。在腳本設計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它們之間的隸屬、鏈接關系,這樣,能夠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利於課件製作者的實際製作和課件程序的維護。③人機交互機制如果你對課件製作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我想對這個內容肯定很熟悉。人機交互方式因不同的軟體方式也不同,但一般都有按鈕交互,熱區交互,等待等方式,在設計腳本時,應根據你的實際需要考慮選擇適當的方式。(四)撰寫課件腳本。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我們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三、設計腳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一個精美的課件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腳本,蹩腳的腳本再高明的製作者製作出來的也只能是劣質的課件。我們在腳本設計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腳本不是教案。在我接觸的一些腳本中,很多是教案式的,也就是在他設計的腳本中,所描述的過程就是整堂課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完整,很具體,其實,這並不利於課件製作者製作課件,因為他需要的不是課的內容與過程,而是課件的具體操作過程。2、腳本變成簡單的資料堆積。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在文科中比較常見,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幾乎全都是課件所需的材料,而關於這些材料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出現或哪裡出現卻很少。這種腳本對於課件製作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3、多多和課件製作者溝通。腳本的設計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需要你不斷的和課件製作者溝通,了解製作軟體的優勢和劣勢,並積極聽取製作者的意見(因為製作者有多次製作的經驗,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見解),甚至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的優化腳本的質量。4、盡量熟悉課件製作者所用的軟體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件製作中我們應該切實重視腳本的作用,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課件應用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B.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步驟

自己錄制的流程我不知道,但是做微課的德勝智課的製作流程我知道,如下:
1、課程策劃:策劃策劃課程大綱、設計課程體系、規劃授課內容、製作課程文案
2、拍攝准備:PPT設計、課程腳本設計、課程素材整理、視頻製作規格確定
3、視頻拍攝:互動式大屏拍攝、授課現場拍攝、虛擬場景拍攝、寫真拍攝,
4、視頻剪輯:視頻打點、視頻剪輯、視頻轉碼、視頻審校
5、視頻包裝:素材插入、特效製作、片頭片尾製作、字幕製作
6、課件交付
望採納

C. 如何寫微課教學設計的方案

一份優秀的微課設計方案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老師的文案策劃,另一部分是錄課機構的拍攝以及視頻處理方案。

老師文案策劃:

1、確定微課的主題,一節微課講授一個知識點。

2、課程策劃:策劃課程大綱、設計課程體系、規劃授課內容、製作課程文案。

錄課機構拍攝以及視頻處理方案:拍攝准備:PPT設計、課程腳本設計、課程素材整理、視頻製作規格確定。

視頻拍攝:互動式大屏拍攝、授課現場拍攝、虛擬場景拍攝、寫真拍攝。

3、視頻剪輯:視頻打點、視頻剪輯、視頻轉碼、視頻審校。

4、視頻包裝:素材插入、特效製作、片頭片尾製作、字幕製作。一個優秀的微課教學設計方案不僅在視頻錄制質量上優秀還要有良好的視覺體驗。

「微課」的特點:

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D. 課件的腳本應該怎樣製作

怎麼設計課件腳本?

目前課件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廣大教師對課件並不陌生,但在課件製作過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腳本,腳本是製作課件的前提,就像一部影片需要有一個劇本,那麼你想要製作課件,首先就要先有腳本。作為教師的我們,並不要求人人都能做出精美的課件,但至少自己要會設計課件的腳本,通過腳本,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課件的製作者進行溝通,從而使課件達到你最初的設想。即使你自己製作課件,也能做到綜觀全局,有的放矢,減少重復勞動。所以說,我們可以不會做課件,但決不能不會寫課件腳本,那腳本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呢?怎樣寫腳本呢?寫腳本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以及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實踐,談談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以作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為什麼要設計腳本,腳本與課件有什麼關系。
要製作出方便、實用、效果好的課件,除了要有較好的製作技術外,關鍵在於創意,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能激發學生興趣,能揭示教學重點或難點的課件。而腳本正是創意的體現,是創意的初級表達。編寫腳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指導製作者去進行課件製作,雖然我們有關於整堂課設計的教案,但教案主要是由學科教師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後順序,將知識內容和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它還不能作為課件製作的直接依據。課件製作者對計算機軟體很精通,但不一定了解各個學科內容和教學設計的具體問題,因而設計者必須交給製作者一套製作腳本,以確保其製作時有據可依。
製作腳本對課件的製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腳本是溝通課件的構思者和製作者的橋梁,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
二、 怎樣設計腳本?
設計腳本是一個連續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
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
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你的這堂課,你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不管是哪種類型,我們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我們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教師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
一般說來,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
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目前,存在的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形式有:1. 動畫模擬型;2. 圖形變化型;3. 實時控制型;4. 應用題庫型;5. 智能專家型;6. 網上教學型。
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件運用中,有些教師就因為過多的使用計算機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直觀的教具、實驗的動手操作和其它電教媒體的使用,所以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課件呈現資料時應講究畫面簡潔大方,要給屏幕留出適當的空白,使學生獲得視覺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現資料太多,而使畫面過於擁擠;課件中濫用音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節好課,一定是恰當地使用幾種媒體或是幾種媒體的合理組合的一節課,所以在課件的組織形式上,就應利用各媒體的特有優勢服務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外部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設計腳本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課件形式的合理運用。
(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
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課件呈現的內容
①具體內容
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
文字信息:標題、文本
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
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
這些是整個課件的主角,我們要進行精心選擇,我們的依據便是你的教學設想,選擇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們一定牢記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整堂課的設想,時時想到我需要什麼,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課件需要什麼。
為了使課件達到我們的設想,我們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
②組織形式
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我們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我們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
(2)課件的操作過程
課件的操作過程是要在課件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具體到課件流程中具體安排,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內容:
①屏幕的外觀設計
在這個方面主要考慮整個課件的風格以及各個頁面的元素和布局,在設計課件風格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課件的內容,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密切統一。一般來說,我們在設計腳本是只要把握大概的布局就可以了,至於細節上具體要用什麼顏色搭配什麼顏色,要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多次比較才能決定。
②各元素的內部鏈接關系
因為一個課件不可能像流水線一樣是單一方向的(這樣的課件在實際中卻存在多多),因為這樣的課件非常不利於操作,某一環節出錯,就需要從頭開始,顯然,這對於課件操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課件內部的各元素之間進行合理的鏈接。在腳本設計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它們之間的隸屬、鏈接關系,這樣,能夠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利於課件製作者的實際製作和課件程序的維護。
③人機交互機制
如果你對課件製作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我想對這個內容肯定很熟悉。人機交互方式因不同的軟體方式也不同,但一般都有按鈕交互,熱區交互,等待等方式,在設計腳本時,應根據你的實際需要考慮選擇適當的方式。
(四)撰寫課件腳本。
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我們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
三、 設計腳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個精美的課件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腳本,蹩腳的腳本再高明的製作者製作出來的也只能是劣質的課件。我們在腳本設計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腳本不是教案。
在我接觸的一些腳本中,很多是教案式的,也就是在他設計的腳本中,所描述的過程就是整堂課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完整,很具體,其實,這並不利於課件製作者製作課件,因為他需要的不是課的內容與過程,而是課件的具體操作過程。
2、腳本變成簡單的資料堆積。
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在文科中比較常見,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幾乎全都是課件所需的材料,而關於這些材料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出現或哪裡出現卻很少。這種腳本對於課件製作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3、多多和課件製作者溝通。
腳本的設計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需要你不斷的和課件製作者溝通,了解製作軟體的優勢和劣勢,並積極聽取製作者的意見(因為製作者有多次製作的經驗,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見解),甚至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的優化腳本的質量。
4、盡量熟悉課件製作者所用的軟體
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件製作中我們應該切實重視腳本的作用,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課件應用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E. 任選七上七下的語文課文語段,設計朗讀腳本,包括重音,語氣,節奏,感情基調,寫出為什麼這么設

這個要求比較高,需要較強的知識能力。
語氣,是指播音語言表達的重要技巧之一。在一定的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具體語句的聲音形式。出於全篇稿件和整個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的要求,各個語句的本質不同,語言環境不同,每一個語句必然呈現出「這一句」的具體感情色彩和分量,並表現為千差萬別的聲音形式。

F.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師的傳統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和「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 三類1、傳統的教學設計模式是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它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它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發揮,便於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於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利於系統 的科學知識的傳播,並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重要作用。 理論基礎代表為:奧蘇貝爾的「學與 教」理論。包含以下幾個環節:(1)教學目標分析 (2)學習者特徵分析 (3)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方法、策略 (4)選擇教學媒體 (5)進行施教,並在教學過程中作形成性評價 (6)根據形成性評價得到的反饋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策略加以調整 2、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它讓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 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讓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變為學生主動 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它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利於學生的主 動探索,主動發現,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代表人物:皮亞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教學觀是 對傳統教學觀的批判和發展,認為學習不僅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更主要地是受學習者本身的認知方式、學 習動機、情感、價值觀等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卻往往被傳統教學觀忽略。 包含以下幾個環節:(1)情景創設 (2)信息資源提供 (3)自主學習策略設計 (4)組織協作學習 (5)組織與指導自主發現,自主探索 3、 「學教並重」教學設計,是在兼取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以學為主教學設計兩者的優點的基礎上 提出的,它兼取兩理論之所長,棄之所短,也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 兩者的結合。 包含以下幾個環節:(1)教學目標分析 (2)學習者特徵分析 (3)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活動設計 (4)學習情景設計 (5)教學媒體選擇與教學資源的設計 (6)在教學過程中作形成性評價並根據評價反饋對內容與策略進行調整。 傳統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都們各自的優勢,但同時也都不足之處。如傳統的教學 設計模式注重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但是它由於強調傳遞-接受式學 習,否定發現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學習者的主動性、創造性難以發揮,因而 不利於創新人才的成長。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正好克服這一缺點,利於培養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 力的創造型人才;但它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了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 於系統知識的傳授,可能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具更為科學而全面的理論基 礎,不僅適用於指導課堂教學,也適用於指導網路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腳本的設計與開發。 它具以下四個優點: 1、根據教學內同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情況,可以靈活選擇「發現式」或「傳遞-接受」教學分支。 2、在「傳遞--接受」教學過程中基本採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同時也可 採用其他「傳遞--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學習策略作為補充,以達到教學最優 化。 3、在「發現式」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吸收「傳遞--接受」教學的長處,如對學 習者的特徵分析和促進知識的遷移等。 4、便於考慮情感因素,即動機的影響

G. 基於設計思維的教學設計與腳本探究式學習有何異同

教案和講稿的主要區別1、承載內容不同。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2、支配因素不同。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3、講稿與教案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講稿是教學內容的體現,是教學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教案是如何將教學內容更好地傳授給學生的實施方案,是受教學內容(講稿)支配的被決定因素,即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4、表現形式不同。講稿篇幅較長,教案篇幅較短。5、教案絕不是教材的拷貝,也不僅是教師講授要點的簡單羅列。講稿、電子教案是教材的摘錄和講授內容的介紹,亦不能把這些當作教案。

H. 腳本編寫教學設計於反思

教後反思: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富有科技性、創造性的導入,讓學生主動地進入了新知識學習的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課堂上樂學。 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擺脫了「被動接受」的局面,教師在課堂上扮演「導演」的角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對某一個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就認知得快,剛上課時讓學生觀看了Scratch製作的動畫,從而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學生順利地掌握Scratch的知識。

熱點內容
津貼腳本 發布:2025-02-06 19:44:10 瀏覽:739
好分數里如何修改密碼 發布:2025-02-06 19:42:30 瀏覽:155
mysql存儲過程判斷 發布:2025-02-06 19:40:15 瀏覽:852
bat編譯器的作用 發布:2025-02-06 19:26:54 瀏覽:343
phpajaxsession 發布:2025-02-06 19:20:56 瀏覽:623
西安java學習 發布:2025-02-06 19:15:44 瀏覽:622
微信電影源碼網站 發布:2025-02-06 18:55:21 瀏覽:934
本地建mysql資料庫 發布:2025-02-06 18:54:23 瀏覽:762
屏幕看不清了如何輸密碼 發布:2025-02-06 18:51:14 瀏覽:333
手機開腳本買個什麼配置的 發布:2025-02-06 18:45:59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