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程引信

編程引信

發布時間: 2022-07-19 18:10:10

A. 未來士兵武器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的武器發展至今,其性能已不能滿足未來戰爭的要求。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許多國家開始探索和研製21世紀士兵採用的武器。美國率先准出集發射動能彈和高爆榴彈於一體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統--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接著又推出了發射高爆榴彈的自動榴彈發射器——理想班組武器(OCSW)。這兩種武器引領了輕武器的發展潮流,將成為21世紀地面作戰士兵配裝的武器。可以說輕武器更新換代的時代已經到了。

美國地面作戰的理想班組武器

理想班組武器(OCSW)是一種顯著提高作戰效能和生存能力、由兩人操作的武器系統,擬取代MK19式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和M2式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將裝備美國陸軍、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和待種作戰部隊等。

武器

OCSW實際上是一種口徑為25毫米的榴彈發射器。該發射器配有先進的火控系統並發射裝有可編程電子引信的高爆榴彈。武器的工作方式為導氣式,利用前沖擊發和平均沖量原理,大幅度減小了後坐力。藉助其它驅動後坐系統實現再裝填。武器設計有新穎的槍機加速機構(包括齒輪和凸輪),使搶機能追上向前運動中的機匣並推彈入膛。通過緩沖器解決了早期前沖擊發自動武器的瞎火問題。武器由常規材料製成,據稱達到重量要求不成問題,但如果要武器再減少幾千克,就必須採用高強度鋼和金屬基復合材料。該武器配裝三腳架使用,可實施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通過一個彈葯適配器,OCSW可實現左、右彈鏈供彈。

彈葯

OCSW配用的25毫米彈葯系列包括空爆彈、破甲彈和訓練彈。盡管空爆彈的功能與OICW的20毫米榴彈類似,但卻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其中關鍵部件是引信,該引信具有彈頭起爆和電子走時起爆功能。此外,空爆彈沒有採用層狀裝葯或高低壓葯室等先進裝葯技術,而是採用球形發射葯。破申彈採用空心裝葯戰斗部,能侵徹51毫米厚的均質軋制裝甲板。

火控系統

OCSW使用的火控系統是一種模塊式綜合瞄準系統。該系統由微型熱成像儀、激光測距儀、電子羅盤、紅外瞄準具、微型計算機和顯示器組成。射手利用激光測距儀確定目標距離,如果射手選擇空炸引信,火控系統則計算彈丸的飛行時間,並自動設定引信的起爆時間,然後射手瞄準目標的上方,使戰斗部在目標上方爆炸。此時,即使敵人躲在掩體後方,爆炸產生的大量破片也會使其必死無疑。該武器可晝夜和全天候使用,具有小型地毯式轟炸能力。

目前,Primex公司研製的OCSW本身重11千克,三腳架重3.6千克,火控系統質量為2.1千克,容彈31發的彈箱重6.4千克。據稱,帶17發彈的OCSW的作戰效能與帶48發榴彈的MK19式自動榴彈發射器相當。

美國陸軍自1998財年開始對OCSW進行技術演示,此次演示一直持續到1999年9月。而後進行與「21世紀地面勇士」計劃相連接的工作。2000年11月開始製造和交付供安全射擊試驗使用的有關裝置。2001到2005財年進行工程和製造發展研究,2006財年首批生產型武器裝備部隊。三軍輕武器規劃辦公室計劃訂購25000套武器系統,正式裝備時采購量有可能增加50%。

理想班組武器系統的特點

(1)火力覆蓋范圍一直延伸至2000米,提高了步兵支援火力的范圍。

(2)配有先進的火控系統,集目標探測、遠程測距和火力控制於一體,使命中概率提高。

(3)殺傷威力比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提高5-6倍。

(4)光電瞄準具配有熱成像儀,武器具備晝夜作戰能力。

(5)武器上留有介面,將來能與數字化戰場融合。

英國裝備的地面作戰電子個人武器

英國根據未來士兵技術(FIST)計劃研製的武器具有可拆卸的近距離作戰(DCC)能力。1997年初與以Pilkington光電公司為首的財團簽訂了價值六百萬英磅(1150萬美元)的三年期TD合同。Pilkington光電公司主要提供系統工程、頭盔光學、武器瞄準增強、視頻信號處理和人的因素管理。包括雷卡爾聲學公司在內的其它公司負責通信、聲頻系統、頭盔設計、導航系統和電源。皇家軍械公司負責武器增強、武器系統設計和模擬。

皇家軍械公司設計的電子個人武器(EIW)體現了更新的概念。EIW發射電動發射的彈葯,到目前已看出的優點有改變射速,把發射調到單發,簡化武器狀態數據生成和顯示闊余彈葯數、准備狀態、槍管壽命)等。

總的來說,人機介面可能是武器的最大限制。在近戰中,用戶能用兩手握住武器至關重要。在英國FIST系統中提供了雙重武器控制裝置。FIST武器搶護木上的5個按鈕能使士兵翻轉HNID中的圖象,雙鈕控制能防止某些功能的意外觸發,如激光瞄準。

來自武器上的改進的增強器瞄準具的圖象顯示在HMD上,但保留了改進的直接觀察方式。在試驗中使用了雷聲公司的無冷卻熱瞄準具,但在下次FIST重復試驗中打算測試更先進的英國開發的STAIRSA無冷卻瞄準具技術,以及開發中的具有視頻拾取的雙波段晝夜增強的新式瞄準具。

法國未來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的武器

1996年1月,由地面武器工業集團為首的徒步士兵裝備集團和由湯姆遜公司牽頭的單兵裝備集團向法國陸軍遞交投標方案。法國陸軍最後採用了兩個公司方案的優點,讓它們共同開發。工業集團從事陸戰設備ECAD技術的演示,湯姆遜-CSF服務工業公司是ECAD工程管理者,並提供電子和通信設備以及零件和火控設備。其它成員包括GIAT工業公司(人的因素管理、武器、能源管理、NBC防護)、六分儀航空電子技術公司(頭盔顯示器和攝像機、聲頻介面)、CGFGallet公司(頭戴裝置、NBC防護、沖擊防護)、PaulBoye公司(NBC服裝、內衣、防彈)、VTN工業公司(負載支持裝置,防寒服、靴子/手套)、Aero公司(系統軟體)、Berlin公司(攜帶型發電機)。

GIAT小組早在1995年7月就接受了一項單兵未來作戰武器(PAPOP)可行性預研合同。現已完成第二階段研究。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一種發射25毫米可編程爆破彈的閉拴武器、一種發射三發40毫米可編程無後坐力可編程炮彈的武器和一種有簡易射擊控制系統的發射不可編程35毫米炮彈的閉桂武器。最終的單兵未來作戰武器(PAPOP)設計到2005年才開始,2010年投入使用。

就目前來說,在單兵武器研製方面,美國居於領先地位。但從單兵武器的發展情況來看,由於眾多高技術的應用,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法國等國家,未來單兵武器在性能上都會有巨大的提高,但相互之間的差距不會太大。

21世紀地面作戰士兵武器的發展方向

預計在未來發展中,地面作戰士兵武器的部件可能採用更新的技術,功能將更加完善,體積和重量將進一步減小。

1.步榴合一武器系統將極大地提高單兵的戰鬥力。融入數字化戰場的數字比士兵,配用的武器將不再是單一獨立的武器,而是採用無線連接裝置與士兵系統相協凋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統。該武器系統綜合了各種高新技術,集發射動能彈和空炸榴彈為一體,配有測瞄合一、晝夜使用的一體化瞄準具,能為士兵提供足夠的對點面目標的殺傷力和壓制能力,作戰效能將比現役突擊步槍/槍掛式榴彈發射器有質的提高。

2.火控系統將大幅度提高單兵武器的命中率。如美國在研製步榴合一武器系統(即「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時,採用了以往在單兵戰鬥武器上不曾採用的復雜的火控系統。火控系統將配有內置式激光測距儀、羅盤和感測器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具有瞄準點修正能力、晝夜作戰能力,以及火控系統與彈葯的微型引信之間的數字傳送能力,使士兵對點面目標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精確打擊能力。

3.夜視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單兵的夜戰能力。預計到2020年,將主要採用非致冷焦平面陣列熱成像瞄準鏡。這種瞄準鏡將是模塊式的,能與火控系統結為一體,也能與其它功能模塊結合,將使單兵戰鬥武器具備全天候的精確射擊能力。

4、向綜合化、模塊化、通用化和智能化發展。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的綜合化是指多種武器裝備的功能被綜合在一種武器裝備中。未來單兵戰鬥武器所擔負的任務繁多,既要對付生動目標,還要防空、反裝甲和攻堅。單兵戰鬥武器的綜合化既能夠減少武器的數量,又能夠提高武器的作戰效能。

模塊化是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的重要發展方向。採用模塊化設計,形成靈活機動的組合,能夠解決作戰任務多元化與武器裝備技術多元化之間的矛盾,這在地面作戰士兵裝備上體現得很明顯。模塊化不僅可以使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系統功能多元化,而且還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便於維修,提高武器裝備的費效比。

武器的通用化是地面作戰士兵裝備在某一階段上只發展一個基本型,在此基礎上派生發展滿足不同作戰需要的發展型,以達到通用目的。

地面作戰士兵裝備的智能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武器本身,使武器具有某些智能行為。例如,發射後不用管的紅外自動控制的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技術在單兵戰鬥武器彈葯上的應用。二是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武器裝備,使用在輔助決策方面。對於地面作戰士兵裝備來說,第二方面的應用主要是發展觀、測、瞄合一的瞄準系統。當今,槍械的優劣主要看瞄準器材是否先進。下世紀的瞄準鏡,應該是一台電腦控制的,能夠自動測距、自動測速、自動調整放大倍率和修正偏差的全天候使用的觀、測、瞄合一的瞄準器材,各種數據通過電腦的瞬間計算,其瞄準要素直接顯示到分劃板上。

B. 高炮火控系統

在35毫米雙管高射炮口內膛,裝置三個線圈,前兩個相距10厘米,第三個更遠一些。當炮彈發射途經該兩個線圈,感受器將信號傳給電腦,彈速即刻被測定。同時火炮的火控雷達已將來襲目標的方位、速度、高度等有關參數測出,兩組數據經電腦分析、處理,迅速傳給炮彈,為攔截目標而飛行的精確時間,立刻傳輸到炮膛內第三線圈。在此,飛行時間數據通過電子感應方式輸入方式輸入彈底的引信中,對引信上的定時器進行精確的標定。這樣,當炮彈在膛內最後階段運時期,即不編程過程。炮彈脫離炮口,該過程最終結束。炮彈飛臨目標的預定點前,編程引信爆拋射葯,從而把彈體炸開,瞬時間內含有152枚鎢合金子彈丸撒開,形成一個密密有錐狀高速能來,足以將來襲目標摧毀。
盡管導彈技術已經近乎完善了,但還是不能完全代替高射炮,理由很簡單,高炮的抗電子干擾能力要比導彈強許多,反應時間短,操作容易維護也簡單,造價還便宜。既能打擊空中目標,又能打擊地面目標,包括輕型裝甲目標,而防空導彈則不能兼顧。

C. AHEAD彈葯的構成

「阿海德」彈葯主要由彈體、152枚鎢金屬柱形子彈(亦稱破片)、拋射葯、可編程電子時間引信、數據接收線圈等部件構成。子彈占彈丸重量的67 % ;拋射葯用於終點處開艙;可編程電子時間引信位於彈尾部,根據裝定的時間信號控制彈丸開艙;數據接收線圈嵌在彈尾外側,用於接收引信數據。35/1000型轉膛炮的炮口處裝有3個線圈,前2個線圈測量彈丸的炮口速度,火控計算機根據該速度及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數據算出彈丸的最佳引爆時刻,並在彈丸通過炮口第3個線圈時將數據賦予彈丸的接收線圈,隨之完成電子引信的時間裝定。

D. 瑞典MK2型SAK57毫米艦炮使用的彈葯有哪幾種

MK2型炮使用的彈葯主要有帶有著發引信的大容量遠程彈(HCER)和近炸引信預制破片彈,這兩種炮彈是新設計的專用炮彈。老式的57毫米炮彈,如著發延期引信爆破彈和帶有著發/近炸引信的榴彈也適用。大容量遠程彈用於對付海上目標。它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細長彈體結構,一方面減小了空氣阻力,縮短彈丸飛行時間,使最大射程從MKl型57毫米艦炮的13.8千米提高到16.8千米,有效射程也比原來增大1至2千米;另一方面,為增加爆炸葯裝量提供了更大空間,其裝葯量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且以高能量的「奧克托納爾」(Octonal)炸葯取代了老彈的「里索托納爾」(Hexotonal)炸葯,使彈丸爆炸威力提高2至3倍。

這種大容量遠程彈在有效射程內,當命中角為90度時,可穿透12毫米厚的鋼板(實驗證實能穿透20毫米厚),當命中角為30度時,可穿透鋼板厚度為8毫米。裝在彈丸頭部的著發延時引信確保彈丸在命中目標5毫秒以後,也就是彈丸穿人目標一定深度後再爆炸。近炸引信預制破片彈用於對付空中目標,它的彈體用經淬火處理的硬鋼製成,圍繞彈體中部四周置滿了約1300粒鎢球,爆炸後的破片平均速度高達1430米/秒。

近炸引信利用多普勒原理工作,其靈敏度隨目標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改變,以防引信因海面雜波反射而誤爆。目前,博福斯公司正在研製兩種新型炮彈,一種是大容量彈底噴氣增程彈(HCER-BB),初速950米/秒,最大射程可達21千米,彈丸重2.85公斤,配有著發延時引信。另一種是預編程近炸引信預制破片彈(3P),在彈頭部裝有多功能預編程引信,能根據不同的目標選用合適的引爆炸點。彈體周圍布滿2400個小球,彈丸重2.4公斤。

E. 艦炮使用可編程引信炮彈除了防空,還有什麼用

艦炮使用可編程引信炮彈除防空,還有用

F. 觸發引信的發展簡史

觸發引信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從14世紀末出現最早的觸發引信雛形到現在,經過了600多年悠悠歲月。觸發引信的發展歷史,大體可以分為古代、近代和現(當)代3個不同的歷史時期。19世紀中葉以前,是古代觸發引信的發展時期。
最早的觸發引信是由我國先民發明的,大概出現在14世紀末。在15世紀初成書的《火龍經》中,記載了一種地雷觸發引信,並對這種觸發引信的具體結構和作用原理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記載稱:引信的發火動力來自墜石的重力,觸發機構由鐵針、旋轉鋼(鐵)輪、墜石、火石和牽拉繩索組成。設置時,將繩索的兩端分別拴住墜石與鋼(鐵)輪,並將繩索設置成絆索,然後將墜石置於高處,當人或牲畜絆動繩索時,墜石便從高處墜落,墜落時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摩擦發火,點燃火葯引火線,通過引火線引燃地雷的裝葯(當時是火葯)。這就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觸發機構,是觸發引信的雛形。在其後的數百年間,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觸發引信的發展非常緩慢,到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國的觸發引信還處於用鋼(鐵)輪摩擦火石發火的水平,幾乎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在歐洲,到19世紀初才出現觸發引信,最早記載西方國家使用觸發引信的史料是英國的《1880年不列顛彈葯論文集》一書。據該書記載:英國人在1835年的克里米亞戰役中使用了針刺發火的觸發引信,這種觸發引信是配用在球形彈上的,但其具體結構已無從考證了。由此可見,歐洲使用觸發引信的歷史,比我國至少晚了400多年。
近代觸發引信的出現是在19世紀中葉,那時在西方國家出現了用線膛發射、靠旋轉穩定的彈丸,使彈丸碰擊目標的定向性得到保證,從而促進了早期近代觸發引信的快速發展。但這一時期出現的觸發引信,還是一些結構比較簡單、加工粗糙,性能比較落後的引信。
從20世紀初開始,發達國家便開始研製具有保險機構的觸發引信,從而進入現(當)代觸發引信的發展時期,到30年代,觸發引信,特別是機械觸發引信得到了較快的發展。40年代在德國出現了電觸發引信,50年代美國發明了壓電引信。從60年代開始,提高觸發引信的安全性能被提到引信研究工作的主要議程,為了適應高初速、大威力炮彈的發展,雙環境力、全保險很快成為引信的安全設計准則,從而推動了全保險型觸發引信的快速發展。從70年代初提出全天候作戰的概念後,引信的防潮、防雨性能很快成為突出的問題。經過努力,80年代初,防潮、防雨技術得到突破性發展,基本解決了引信的全天候使用問題。由於微型集成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發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解決了觸發引信的自調延期技術和爆炸編程式控制制等關鍵性技術,使觸發引信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90年代末,人們開始進行觸發引信的目標識別、信息接收處理等人工智慧化研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觸發引信將實現智能化。

G.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進行美術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發興趣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激發興趣是提高美術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興趣又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點上,美術課顯得更為重要。如果學生沒興趣學,只是為學而學。這樣,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也不能提高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次,激發興趣是增強美術課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西·孛洛維契克曾說:只要有興趣,好分數自然會來到。小學生富於創造性的想像力,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只能通過繪畫,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喜愛畫畫。但由於很多老師講課枯燥,學生聽來索然無味,有難熬之感。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途徑是激趣,即採用 新鮮活潑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美術課的吸引力。興趣是引發學生內在動機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 一、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中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映證和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三、巧妙設疑,激發興趣。 古語雲: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在美術課中,巧妙設置疑問,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也才能使學生形成探索的目標,從而推動教學目的與任務的實現。 四、教具演示,激發興趣。 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運用競賽,激發興趣。 兒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六、組織討論,激發興趣。 圍繞某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爭辯,讓他們各抒已見,互相啟發補充,使問題獲得完美的解決,提高他們的學問積極性,使他們對這一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萌芽了解決此問題的慾望。 七、採用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中,使學生愉快的氣氛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以上幾點,是本人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感受。我相信,課堂激趣只有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把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結合起來,並能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美術課必然會活起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會更濃.

H. 高炮哪種效率更高

1、你的假設與推斷都是建立在:火炮能都無誤差精準射擊,火炮射程與口徑無關的推斷之上的

2、但實際的情況是: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款高炮的射擊精度誤差都是很大的。所以火炮需要有高射速、多門火炮齊射,盡可能地射出更多的炮彈。以求得無法改變的低命中率的前提下,增加殺傷目標的可能性

3、高炮的射程與火炮口徑是成正比的,口徑越大,射程越遠

4、高炮的命中精度與目標距離成反比,目標越遠,命中精度越差。所以要大口徑火炮使用破片殺傷,以增加命中率

5、中國幾乎是全世界用高炮最厲害的。不二法門就是「集火近戰」。所有的高炮只對准同一個目標,不理會其他目標的干擾引誘,甚至攻擊;不見兔子不撒鷹,待目標非常接近了,數十門火炮一齊射擊。效率極高,命中率極佳。

6、選擇攻擊目標所採用武器的依據只有一個:距離。

I. 當前MOP炸彈是最強大的鑽地彈,它的鑽地能力有多厲害

MOP鑽地炸彈對鋼筋混凝土工事的深度可達60米。

如何保證炸彈能殺死30米深的目標?美國軍方使用的大多數早期GBU和JDAM系列鑽地炸彈都被延遲引信,也就是說,時間是預先設定的。彈頭接觸地面後,引信經過延遲後引爆了彈頭,以確保地面鑽炸彈具有一定的演習能力。目前,BLU-109,BLU-113和MOP巨型鑽地炸彈都是美國軍方量身定製的智能FMU-152 / B聯合可編程引信。這種引信可以智能地設置延遲時間,防禦工事的穿透次數以及感知的深度。投擲前,根據目標的類型和堅固性,由計算機計算出穿透到地面的比值,然後將其編程為目標。這樣,可以確保地面炸彈在該位置爆炸。和深度最有利於殺死目標,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主要方向。

J. AHEAD彈葯的運用

AHEAD彈葯是一種集束定向預制破片彈,每發炮彈內裝有152粒重金屬製成的圓柱形彈丸,每粒彈丸重3.3克,彈底內裝有可編程的近炸時間引信,裝備AHEAD彈葯的艦炮需要同目標搜索跟蹤雷達和火控計算機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在火炮管口部的前端,裝有三個相距有一定距離的線圈,前兩個線圈是專門測定炮彈初速用的。火炮發射瞬間,被測定的炮彈初速傳送到火控計算機,計算機依據這一炮彈初速和雷達探測的來襲導彈參數,立即計算出炮彈與目標相遇點的飛行時間,並將炮彈飛行時間參數傳送到火炮炮口的第三個線圈。當炮彈經過第三個線圈時,AHEAD炮彈上的可編程時間引信就得到了精確的飛行時間指令。
當炮彈飛到距目標前方2-3米時,時間引信點燃拋射葯,假設對方是0.7-0.9馬赫的亞音速反艦導彈,拋射葯將AHEAD彈內152粒彈丸以每秒1200米的相對速度和集束定向的方式拋射出去,從而達到殺傷來襲目標的目的。如果發射25發AHEAD炮彈,這些炮彈則在來襲導彈的運動前方形成了一個直徑約8米、具有3800個動能殺傷子彈丸構成的彈幕,這就大大地提高了炮彈命中目標的殺傷概率。因此,與以往的炮彈不同,AHEAD彈在設計上具有一種全新的思路,那就是高精度可編程時間引信和高破壞力集束預制破片的定向殺傷方式。嚴格地講,AHEAD彈葯是一種間接命中體制彈葯,但它也可用於雙重命中體制。

熱點內容
在什麼地方查qq密碼 發布:2025-02-07 04:01:51 瀏覽:11
買二手筆記本電腦看哪些配置 發布:2025-02-07 04:01:48 瀏覽:308
我的世界裡面什麼伺服器是建造的 發布:2025-02-07 03:51:48 瀏覽:189
不能連接到資料庫 發布:2025-02-07 03:47:00 瀏覽:45
安卓手機如何設置翻屏動畫 發布:2025-02-07 03:46:18 瀏覽:594
利基型存儲器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7 03:43:58 瀏覽:556
安卓讀寫許可權在哪裡 發布:2025-02-07 03:29:21 瀏覽:36
釘郵怎麼找回密碼 發布:2025-02-07 03:16:40 瀏覽:81
比特幣錢包源碼 發布:2025-02-07 03:16:39 瀏覽:101
飢荒如何轉移伺服器 發布:2025-02-07 03:14:42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