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中央編譯出版社閱讀
⑴ 《飄》的幾個譯本中哪個最好
亂世佳人的版本很多,我就看過不下五種:
戴侃、李野光、庄繹傳:《飄》,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良廷等:《亂世佳人》,上海譯文出版社,
李美華:《飄》,譯林出版社
范純海,夏?F:《飄》(插圖本),長江文藝出版社,
賈文浩,賈文淵:《飄》,燕山出版社
這幾本裡面,上海譯文出版社最出名,據說銷量上百萬,就買這個好了,你買的時候注意下別買字太小的那個版本,看得累。你也可以到書店去把這幾個版本都找到,對比著看看再決定。
但是我唯一收藏的,卻是傅東華翻譯的老版本(我手上這兩本是浙江文藝出版社的),很多人對他這個版本不滿(我個人覺得是優點),因為:
1 人名譯成中國舊式人名,不習慣(如果讀民國文學作品比較多會好些);
2 地名按照意義來翻譯,不習慣(比如亞特蘭大翻譯成餓狼陀);
3 大段刪除心理描寫和景色描寫;
4 黑人說話風格特地改成中國式土話,比如「俺」「娃」「養孩子」等等。
然而,除了這些地方,這個版本也是我見過最流暢、最生動、文學價值最高的版本,
如果你找來英文原文對比,會發現很多地方翻譯的文筆不在作者文筆之下,用詞造句特別考
究。
建議你兩個版本都買,以免有缺憾。
另外續集《斯嘉麗》文學價值較低,人物變得和原著差異很大,但仍可以買。
我手上這本也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
⑵ 《飄》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飄》([美國] 瑪格麗特·米切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ifL_-GR52ZZjtv90TeZZSQ
書名:飄
作者:[美國] 瑪格麗特·米切爾
譯者:李美華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9
頁數:1235
內容簡介: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繪人物生活與愛情的同時,勾勒出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次的異同,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堪稱美國歷史轉折時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成為歷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作者簡介:
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美國女作家。出生於美國南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父親是個律師,曾任亞特蘭大歷史協會主席。米切爾曾就讀於華盛頓神學院、馬薩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其後,她曾擔任地方報紙《亞特蘭大報》的記者。1925年與約翰·馬爾什結婚,婚後辭去報職,潛心寫作。
米切爾一生中只發表了《飄》這部長篇巨著。她從1926年開始著力創作《飄》,10 年之後,作品問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由於家庭的熏陶,米切爾對美國歷史,特別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家鄉聽聞了大量有關內戰和戰後重建時期的種種軼事和傳聞,接觸並閱讀了大量有關內戰的書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亞特蘭大成長,耳濡目染了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這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成了米切爾文思縱橫馳騁的背景和創作的源泉。
⑶ 哪個版本的《飄》(Gone with the Wind 英文原版)正文的字型大小大看起來舒服請推薦。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 Gone whih the wind
叢書名: 世界文學經典讀本
平裝
語種: 英語
開本: 32
ISBN: 9787802117716
條形碼: 9787802117716
商品尺寸:
21.4 x 14.8 x 6 cm
商品重量:
1.3 Kg
品牌: 中央編譯出版社
ASIN: B001N8G2SM
這個版本字型大小差不多!!
⑷ 名著飄能買多少錢
你說的名著是應該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吧。
相關翻譯版本有:
1979年 《飄》 浙江人民出版社 傅東華譯本
1990年 《飄》 外國文學出版社 戴侃李野光庄繹傳譯本
1990年 《亂世佳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 陳良廷等譯本
1990年 《亂世佳人》 浙江文藝出版社 黃懷仁朱攸若譯文
2000年 《飄》 譯林出版社 李美華譯本
2005年《飄》 北京燕山出版社 賈文浩等譯本
2005年《飄》 長江文藝出版社 范純海夏旻譯本
2011年 《飄》 中央編譯出版社 黃建人譯本 原價48
⑸ 世界名著的最佳譯本有哪些
《簡·愛》
推薦上海譯文出版社勃朗特三姐妹全集精裝本,《簡·愛》這本書實際上講的是兩個故事,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都是和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但我偏愛她小時候的成長經歷,讀來令人心疼。長大以後的簡·愛因為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而為世人所傳頌,但我無論如何都喜歡不起來,我所喜歡的始終是那個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只能伸著冰冷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她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的簡·愛。我覺得這是一個因為從小缺愛,因而只能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不幸的女人的故事。這本書沖擊了了19世紀處於壟斷地位的王子與公主的愛情童話模式,在文學史上意義非凡。同時《簡·愛》涉及到種族歧視、等級制度、社會的偽善、愛情的曲折等經久不衰的主題,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非要把《簡·愛》解讀成一個女屌絲逆襲的爛俗話本,就為了加上什麼揭露了資本主義的黑暗之類的屁話!為了告慰幾十年來都被強行打扮成庸脂俗粉的夏洛蒂·勃朗特,我能做的就是不惜血本把她的書都買回來,並且順便照顧一下她妹。
《飄》
推薦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譯者傅東華。傅東華是翻譯家裡最霸道的一位,他敢把外國人名直接譯成中國人名,敢把他覺得沒意義的段落直接刪掉。這樣的翻譯家如今已經絕跡,而最能展現他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性格的譯作莫過於《飄》,當然如果僅僅閱讀過這個版本的話和人交流起來會有些障礙,但是出於對霸道天才傅東華先生的無比熱愛,我決定就推薦這一個版本,愛咋咋地。
《約翰·克里斯朵夫》
北京燕山出版社以及中央編譯出版社都出版過的許淵沖版我沒有讀過,不好評價。我一開始讀譯林出版社韓滬麟版的時候,盡管懷著對譯林精裝書一貫的難以遏制的不屑和不滿,但讀這本書時總的感覺還是挺好的。但是當我從舊書店淘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傅雷版時我就覺得我之前看的都是些神馬!傅雷一生翻譯的主要是巴爾扎克、梅里美、羅曼·羅蘭、伏爾泰四個人的作品,他把最多的精力投在了巴爾扎克身上,但是最出彩的卻是羅曼·羅蘭的這本《約翰·克里斯朵夫》,這次神譯甚至到了通篇都有韻律感的程度,我不懂音樂但是每次閱讀傅雷版《約翰·克里斯多夫》我總能感到有背景音樂響起,這樣的感受在我的閱讀史上絕無僅有。
《百年孤獨》
推薦黃錦炎版,高長榮版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刪節較多,范曄版倒是能看出來這個年輕翻譯家很盡心盡力但是他就是太較真兒了。以戰戰兢兢的態度翻譯馬爾克斯這么一個天馬行空的奇男子的作品實在是不搭,過於追求准確性而犧牲了閱讀的流暢。限於經濟條件,我不可能每一本外國文學都把所有版本買回來,很多書我都是在書店墨跡半天慢慢對比之後買的,但這本書是我最下功夫研究的一本,不僅收藏了三個版本而且在我把英語還給老師之前還拿著電子詞典啃過英文版,甚至我還動過為了這本書去大學學西班牙語的念頭可惜沒能實現。
《紅與黑》
推薦譯林出版社1993年郭宏安版,郭老翻譯起市長夫人的空虛寂寞柔情自責來竟然能把我這么鐵石心腸的人都感動得千回百轉哇哇大哭。為了郭老出色的翻譯,我破例推薦一次譯林版。
⑹ 飄翻譯最好的版本
現在《飄》的譯本很多,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陳廷良1990譯本最受歡迎,他的譯本中人名和地名比較符合外文特點,看起來不別扭。他的譯本里女主角名字是譯成「斯佳麗·奧哈拉」,城市名字也符合現在的翻譯:「亞特蘭大」。語言也還不錯。
《飄》 - 出版版本
1979年 傅東華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年 戴侃李、野光庄繹傳 外國文學出版社 ;陳良廷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 ;黃懷仁、朱攸若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0年 李美華 譯林出版社
2005年 賈文浩等 北京燕山出版社 ;范純海、夏旻譯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1年 黃建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⑺ 哪個版本的《飄》最好
這個主要是看出版社和譯者。
現在《飄》的譯本很多,我最早看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陳廷良1990譯本,他的譯本中人名和地名比較符合外文特點,看起來不別扭。他的譯本里女主角名字是譯成「斯佳麗·奧哈拉」,城市名字也符合現在的翻譯:「亞特蘭大」。語言也還不錯。
另外,最經典的應該是傅東華的1940年譯本,只是現在很多人都不習慣傅版的翻譯,傅東華先生最早翻譯該書,為照顧國人習慣,把書中的人名、地名全都中國化了,所以就有了上面例子中Scarlett的名字的翻譯為郝思嘉;然後「湯家那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叫湯司徒,一個叫湯伯倫的」也是典型的中國老派人稱呼的習慣,而地名Atlanta被翻譯為餓狼陀,在今天21世紀的讀者看來,自然是有些奇怪和拗口。【個人覺得年輕人可以不看這個譯本,老一輩的人可能就很喜歡】
另外,譯林出版社的李美華譯本也有人推薦。
我個人喜歡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陳廷良譯本對人名的翻譯,但論及語言功力,還是傅東華譯本的最好。
舉個例子: 幾個版本對斯嘉麗的外貌描述:
原文: But it was an arresting face, pointed of chin, square of jaw. Her eyes were pale green without a touch of hazel , starred with bristly black lashes and slightly titled at the ends. Above them, her thick black blows slanted upward, cutting a startling oblique line in her magnolia white skin.
【傅譯】:「她那一張臉蛋兒卻實在迷人得很,下巴頦兒尖尖的,牙床骨兒方方的。她的眼珠兒是一味的淡綠色,不雜一絲兒茶褐,周圍豎著一圈兒粗黑的睫毛,眼角微微有點翹,上面斜豎著兩撇墨黑的蛾眉,在她那木蘭花一般白的皮膚上,劃出兩條異常惹眼的斜線。」
【陳譯】:「不過這張臉還是挺引人注目,尖尖的下巴頷兒,方方的牙床骨兒。眼睛純粹是淡綠色,不帶一點兒淡褐色,眼眶裡綴著濃密烏黑的睫毛,稍稍有點吊眼梢。上面是兩道又濃又黑的劍眉,在木蘭花似的潔白皮膚上勾畫出兩道觸目驚心的斜線。」
別人的譯本:「不過這張臉,連同那尖尖的下巴和四四方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雙淡綠色的眼睛純凈得不帶一絲褐色,配上剛硬烏黑的睫毛和稍稍翹起的眼角,顯得別具風韻。」
這里是米切爾對女主角美麗容貌的經典描寫,更加考驗譯者的功夫。
傅東華先生的譯本對這部分的翻譯感覺行文優美流暢,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出郝思嘉的美貌。第一句將「face」、「chin」和「jaw」都譯成了兒化詞語「臉蛋兒」、「下巴頦兒」、「牙床骨兒」,這些兒化音很是帶有女孩子的嬌態,這個語氣更加讓人聯想到郝思嘉精緻美麗的相貌。而「pointed of chin , square of jaw」譯為「下巴頦兒尖尖的,牙床骨兒方方的」,不但做到了和原文一樣的對仗工整,而且還因為兒化詞與疊音詞「尖尖」、「方方」的結合使用,使譯文另外透出一種精緻的韻味美。第二句「她的眼珠兒是一味的淡綠色,不雜一絲兒茶褐周圍豎著一圈兒粗黑的睫毛」,以幾個「一」字打頭、「兒」化結尾和風味十足的口語化詞「一味、一絲兒、一圈兒」,使譯文讀來特別生動,並且琅琅上口。而三個動詞片語「豎著、斜豎著、劃出」用得生動貼切,把原文「star、slant 、cut」的形象傳神准確地移植了過來,讓一個有著綠色眼睛和姣好容貌的女子躍然紙上。
陳譯的遣詞用句明顯略遜一籌。陳譯「不過這張臉還是挺引人注目,尖尖的下巴頷兒,方方的牙床骨兒」,明顯刻畫力度不夠,讓人覺得美感不強;陳譯「上面是兩道又濃又黑的劍眉」更讓人覺得這樣的眉毛似乎是該在男子身上,陳譯「兩道觸目驚心的斜線也很突兀地破壞了整體的美感。【這里參考了《科學教育家》上作者名為鄧莎琪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