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八仙腳本
Ⅰ 八仙過海300字故事
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次他們向西王母拜壽,騰雲駕霧從東海上空經過
「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國歷史上,有關八仙的文學藝術作品可謂比比皆是,甚至在舊時新娘出嫁所乘的轎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現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為中心的圖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壽的場面。在民間,有一種頗為人們所喜愛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種種,說明八仙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深刻影響。
八仙駕雲去蓬萊仙島赴宴賞牡丹,蓬萊仙島是在東海之中,八仙飲呀醉醉,要過東海,呂洞賓乘酒興建議通個顯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過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寶貝,李鐵拐將伊的葫蘆,呂洞賓將伊的寶劍,漢鍾離將伊的芭蕉扇,藍采和將伊的花籃,何仙姑將伊的蓮花,曹國舅將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寶貝變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寶貝頂面,而張果老就直接騎伊的老驢行在水面,韓湘子沒將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漢鍾離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個神仙過海,寶貝將海水滾呀嘩嘩吼,韓湘子的笛聲沖上雲霄,透入海底,驚動了東海龍王。
龍王的兩個龍太子率領魚兵蝦將出龍宮探看,將藍采和拖落水去,又搶去曹國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龍太子以及魚兵蝦將大戰,兩個龍太子一死一傷。東海龍王請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助戰,四海龍王又合八仙大戰,打 贏,又請來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廟。八仙也得到齊天、通天、攪海、翻江、移山五個大聖的幫助,大鬧了龍宮,救出藍采和,奪回曹國舅的玉板,大獲全勝。後來,如來佛出面調解,請八仙,五聖合四海龍王、三官到靈鷲山講和,一場大風波才平息。
因為受八仙過海故事的影響,往時漁民出海,忌克一隻船坐七男一女,驚海龍王會誤會,以為八仙又來,會再引起爭斗,人不是神仙,逐個都會讓海龍王掠去做點心。有的所在還禁止婦女落海,驚會讓龍王龍太子當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宮去成親。
不過以後圖畫中的八仙過海的場面合形象,都很優美,八仙相合坐咧獨木船咧吹簫唱曲,風平浪靜,休閑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Ⅱ 八仙的前世是什麼
網路:八仙 就有了,還蠻全的,你看下:
鐵拐李
先說鐵拐李,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余叢考》中又說他姓劉。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歷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肉身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鑒》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練於碭山岩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里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肉身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即從餓殍腦門而入,神魂歸殼後則成一蓬頭卷須、黑臉巨眼,並且還跛了一隻右腳的醜陋漢子。看來他是一位民間口耳相傳,諸事附會而成的道家仙人。
|---傳說
又稱鐵拐李,相傳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陽、李洪水、李孔目。據說他本來長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碭山洞中修行。因為約定要參加老君的華山仙會,臨走時對弟子說,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則將屍殼焚化。於是留下屍殼,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來人報信母親病危,弟子們無奈就燒了屍殼。當弟子回家後,不久李鐵拐的元神回歸,無處可托。忽見林中有一餓死的人屍,則從他的前額腦門進入,站起來之後,才覺不行,趕忙從葫蘆里倒出老君所贈的仙丹,葫蘆忽然閃出金光,映出一個醜陋的形象,黑臉蓬頭,卷須巨眼,右腳還是瘸的,正在驚訝,身後忽然有人鼓掌,回頭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就在這時,老君制止說:「道行不在於外表,你這副模樣,只須功夫充滿,便是異象真仙。」於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亂發,授予鐵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鐵拐還常背一葫蘆,據說裡面裝有仙葯,降到人間時,專門用來治病救人。
漢鍾離
漢鍾離
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拐李的是鍾離權。他在八仙中地位較高,特別是由於道教徒的吹捧,名聲更大。元時,金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才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復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咸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確實有位叫鍾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雲:「咸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他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卧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還頗有一些「仙味」,當是一位好道之人。
|---傳說
他姓鍾離,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京兆咸陽(今陝西)人,據說是東漢時期人。有關他的出生非常生動,說有一天,一個巨人大踏步的走進他母親的內室,大聲說道:「我是上古黃神氏,當托兒於此。」頓時,只見異光數丈如烈火,隨之漢鍾離降生。他一出生就像3歲的小孩一樣大,天生一副福相,頂圓額寬,耳厚眉長,口方頰大,唇練如丹,乳圓臂長,更為奇怪的是他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說了一句話:「身游紫府,名書玉京。」這一句驚動了他的父母。因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宮城,所以,以為他是神仙轉世,父母希望他長大成人多掌大權,因此起名「權」。據說鍾離長大以後,任朝廷的諫議大夫,後來奉召出征吐蕃,戰敗,隱居終南山。遇到東華帝君王玄甫,得到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後來又遇到華陽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終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訣,成了一位仙人。傳說他在唐朝的時候度化了呂洞賓,是道教北五祖之一。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搖棕扇,大眼睛,紅臉膛,頭上扎了兩個丫髻,神態自若。是個閑散的漢子。
張果老
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新、舊《唐書》有傳,武則天時,隱居中條山,時人皆稱其有長生秘術,他自稱年齡有數百歲,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見,張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蘇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從史傳所記來看,張果不過是一位有些心虛的老朽江湖術士,要不何以數次裝死以避徵召呢?充其量不過會些幻術而已。所以有關他的仙話,全都是道教憑借民間傳聞,誇大其詞,為了宣傳需要而編造的。《太平廣記》還記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傳說
據史書上記載確有其人,原來是唐朝的道士,這個人擅長法術,經常隱居在恆州中條山,往來於汾晉之間,民間傳說他活了數百歲,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張果老。據說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後,就派使者召見他入宮,他都不願意去。到了武則天時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裝死去又為去成。到了唐玄宗時期,玄宗派遣使者終於將他請到了宮內,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後來,玄宗准備將他女兒許配給他,他唱道:「媳婦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終也沒同意這門親事,懇辭還山,走到半路,死於衡山蒲武縣。弟子說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當地建棲霞觀以奉祀。民間傳說他常背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游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後來民間的名言「騎驢看唱本」就源於此。他所乘的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折疊如紙,放在箱子里。白天騎得時候,用水含在嘴裡噴灑一下,就又還原成一天驢。後人題詩:「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張果老這故事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盡量要考慮全面,思前想後,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顧後。
呂洞賓
呂洞賓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歷來大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載。有說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唐咸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後之禍,易姓為呂。他始名紹光,二十餘年科場不第,遂罷舉而縱游天下,後被鍾離權點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世間流傳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他的傳說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游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采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跡,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
|---傳說
八仙唯一的女仙,據說原名何秀姑,生於唐武則天時期,出生時紫雲繞室,頭頂上有六道毫光。從小智慧敏捷,聰敏過人。15歲時,夢見神人教她食雲母粉,於是輕身如飛,往來於山頂之間,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親。後來辟穀,言語異常,武則天聽說後,派使者召請,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說在唐中宗時八月初八飛天。還有一種說法是,何仙姑13歲時入山,遇仙人呂洞賓,呂賜其一桃,吃了以後不飢不餓,並能預知禍福之事,頗為靈驗。村裡的人奉為神明,專門建樓供其居住,後來呂洞賓度其成仙。
藍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跡。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只靴子,另一隻則光著腳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
藍采和
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周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傳說
本為男子,但在造像中或戲曲中常常女裝打扮,手提花籃,據說他本是赤腳大仙降生,原來是一名遊方的道士,常穿破爛的藍衣裳,系著一條3寸多寬的木腰帶,一腳穿靴子,一腳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於雪地中,氣出如蒸。經常手持3尺多長的大拍唱板,在城市裡邊走邊唱,帶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隨看他,人家把銅錢給他,他卻用長繩穿起來,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頭看一看。有時見到窮人,就把銅錢送給他們。他不停的周遊天下。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時看到他,他容貌依舊。後來他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升雲中,拋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工嵯峨!
韓湘子
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於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
韓湘子
。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上邊還有「雲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跡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傳說
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長笛的英俊少年。韓湘子,本名韓湘,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子。傳說,漢丞相安撫有一女兒,名叫靈靈,才貌雙全。已許配韓湘。但是漢帝想把她婚配與皇侄,安撫堅決不同意。漢帝大怒,將韓湘罷官發配。靈靈悲鬱而死,韓湘投生為白鶴,白鶴受鍾離權和呂洞賓的點化,又投生為昌黎縣韓會之子,乳名湘子,幼年喪父,由叔父韓愈撫養。長大後又得鍾、呂二仙傳授修行之術。韓愈極力反對,訓斥他。韓湘子因此而出家,隱居於終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為八仙之列。後來,韓湘子屢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韓愈,但韓愈多次不悟。後來,韓愈被降官到了潮陽,路經藍關,雪擁不前,凍埋雪中。湘子趕來相救,並指點度化。韓愈最終感悟,也修道成仙。
曹國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後有關。《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後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
曹國舅
《神仙通鑒》雲:曹國舅天性純善,不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不法,恃勢妄為,曹國舅對其惡行深以為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而收他為徒,很快曹國舅修成仙道。《東游記》中所述曹國舅與上略同。
|---傳說
這位神仙的形象是頭戴紗帽,身穿紅袍官服,手持陰陽板(玉板),與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傳說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後的長弟,名景休。他天資淳善,志在清虛,不慕虛榮,不喜富貴。後來因為他的弟弟驕縱不守法,殘害人命。曹國舅深以為恥,於是隱跡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奧的道理,過了10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鍾離權和呂洞賓兩位仙人,他們問:「聽說你在休養,所養的是什麼呢?」答道:「養道。」仙人又問:「道在哪裡?」曹國舅舉手指天。二仙又問:「天在哪裡?」曹國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著說:「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經頓悟道之真義了。」於是傳授他還真秘術,點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團隊。還有一種說法,說他出家時皇帝賜他一塊金牌,後來過黃河時沒有船費,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呂洞賓,與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暗八仙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一般稱為「暗八仙」或八寶,常出現於刺綉、民間藝術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其中較為通俗的暗八仙為:
芭蕉扇(鍾離權)
葫蘆(鐵拐李)
花籃(藍采和)
荷花(何仙姑)
劍(呂洞賓)
笛子(韓湘子)
魚鼓(張果老)
玉板(曹國舅)
[編輯本段]【八仙排序】
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相沿至今,再無變動。
[編輯本段]【神話傳說】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李鐵拐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因為鬧過海,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發業奉呂洞賓為祖師爺,相傳陰歷四月十四的所謂呂祖生日,各地理發業一般要熱鬧一番。民間祝壽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歡樂氣氛。
蘇東坡訪八仙
雖說蘇東坡是北宋人,八仙形成於元明時期,而蓬萊地兒偏偏編出個蘇東坡訪八仙的傳說出來。
傳說蘇東坡在登州做官時,想拜訪八仙,但不知道到哪兒找。打聽來打聽去,才有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告訴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到蓬萊閣上聚會,至於能不能見著他們,就要看緣分了。
三月初三一大早,蘇東坡就上了蓬萊閣,東游西逛也沒見著八仙的影兒。百無聊賴地到了顯靈門,見倆老翁下棋,一紅臉,一黑臉,都年過八十,須發盡白。紅臉老翁見蘇東坡來就招手請他做裁判。蘇東坡才高八斗,可近前一看棋局,目瞪口呆,懵懵然看不懂棋路。為免得丟臉,借口有事推辭。紅臉老者見狀對蘇東坡說:「你要找的人今天一準來,我們在這兒也是等他們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你就不必客氣了。」蘇東坡一聽詫異不已:他怎麼知道我是來找人的?老翁不是尋常人,聽他的話沒錯。於是安下心來靜觀棋路,慢慢看出點兒門道,也不多想什麼了。
不知過了多久,走過來一個老叫化,老遠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伙計,今天輪到我請客,走吧,走吧!」紅臉老翁一指蘇東坡:「這兒還有一位呢。」老叫化瞥了蘇東坡一眼,說:「那就一塊兒來吧。」蘇東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爛衫,臟得看不出顏色來,臉上的油垢厚得能揭下一層。本來不想跟著去,可一想到方才對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隨著去了。
上了蓬萊閣,見閣上已經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還有個女的。高腿四方桌上擺著兩個小鍋、一方年糕。老叫化對眾人說:「今天也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樣小菜,諸位湊付著吃吧!」蘇東坡探頭一看,一條半生不熟的死狗,一個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長滿霉醭的年糕。這伙人誰也沒客氣,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還連贊「好吃」。蘇東坡只覺得惡心,特別是那死孩子,讓這伙兒人你扯胳膊我拽腿,血乎淋拉的,看得讓人心驚肉跳。他本想嘗嘗那方年糕,可一看沾上了血腥氣,又打消了念頭。那兩位白發老翁倒是直讓蘇東坡,可蘇東坡哪敢吃?眼看著人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紛紛離去,只剩下下棋的兩位老翁。
老翁把蘇東坡招到跟前,問道:「你猜我倆是誰?」蘇東坡搖搖頭。紅臉老翁說:「我是南極仙翁,他是北極星君。剛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尋訪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樣菜我也告訴你吧:那死狗是萬年壽狗;那死孩子是千年人參;那發霉的年糕是壽糕。吃一口多活一百歲,吃兩口多活兩百歲……鐵拐李為弄這三樣東西費了不少事哩!」說完,兩個白發老翁倏地不見了。
蘇東坡後悔至極,為什麼剛才就不硬著頭皮嘗一點呢?!
九頂會仙山
蓬萊城西南三十多里處有座蔚陽山。山上有九座山峰,形態各異,有大有小。民間傳說這九座山峰也與八仙有關。
相傳,某年三月初三八仙去蓬萊閣聚會,路過蔚陽山時被秀麗的景色所吸引,紛紛按落雲頭,飽覽山光水色。呂洞賓興致勃勃地脫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頭上,施展法術變出酒席,眾仙席地而坐,一邊欣賞山景,一邊交杯換盞暢飲起來,不一會兒都有了醉意。鐵拐李倚著寶葫蘆,醉眼迷離地說:「此番過海訪友,諸位只須躺在我這寶葫蘆上,忽忽悠悠,一會兒就過去了……」張果老瞪著醉眼,不服氣地說:「誰希罕你那破葫蘆,俺倒騎著毛驢,一拍驢腚,噢的一聲就過去了。」其他幾位也紛紛誇耀自己的能耐。看看吵不出個結果來,漢鍾離腆著個大肚子說:「今日過海,大家還是各施法力,請太上老君前來評判。誰的能耐大,到時自有分曉。」於是,呂洞賓摘下道冠,恭恭敬敬盤膝而坐,雙目微合,默運神功,一縷青煙自他的頭上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雲霄。
約莫一袋煙的功夫,西南天空飄來一朵祥雲,太上老君騎著青牛來了。八仙收拾起趔趄的醉態,肅立恭迎。太上老君降下雲頭,問道:「洞賓急急發金光請我,所為何事?」呂洞賓上前躬身稟道:「師祖,小徒等有一事難決,煩勞聖駕。」接著便把比試法力的事說了。太上老君聽後,略作沉吟,說道:「渡水之術乃區區小技,何足道哉!爾等修行之人,怎可輕起爭雄好勝之心?」眾仙聽後,個個面有愧色。老君又道:「隨緣行善,廣布福澤,乃修道正途。此地風光秀麗,爾等何不施展各自法術,為凡間造福?」眾仙頓時大悟,一齊上前謝恩。隨後,呂洞賓披發杖劍,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詞,寶劍一指,喝一聲「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現。張果老抖擻精神,倒騎著毛驢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橫生的山峰呈現眼前。接著,鐵拐李、漢鍾離、曹國舅、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也都相繼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太上老君見了,心下歡喜,說道:「爾等且站在一邊,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虛此行。」說罷,手中拂塵一揮,一座高峰高峰拔地而起,崢嶸崔嵬,莽莽蒼蒼,壯美遠在其他山峰之上,讓眾仙贊嘆不已。待八仙回過神來,太上老君已跨上青牛往兜率宮而去了。
這就是蔚陽山九峰的來歷。後來還形成了每年三月初三的「九頂山廟會」,山門前聳立的兩塊龍頭巨碑的碑文中,就有「九頂會仙山」的記載。
唐槐
蓬萊丹崖山天後宮院內有棵唐代的槐樹,但相傳很早以前並沒有這棵「唐槐」。八仙到了蓬萊後,鐵拐李和張果老(一說呂洞賓)在這個院內下棋,烈日當頭,無以遮蔽。鐵拐李遂從他的葫蘆里倒出一粒種子埋在地下,施展法術,念動咒語,轉眼間地面發出綠芽,很快長成一棵大槐樹,枝葉繁茂,樹冠如傘。二仙就在此樹下繼續下棋。
據稱,此樹自長成後就沒有任何變化。因是仙人施法生成,所以不再繼續長,也死不了,總是這副模樣。清道光年間天後宮失火,一夜之間燒毀廟觀三十餘間,而這棵唐槐倖免於難,不免讓人浮想聯翩:莫非這棵槐樹真是八仙所栽?
蓬萊境內關於八仙的傳說還有很多,不過大多跟風物地名來歷有關,如「銅井」、「南天門」、「太和廟」、「耍祖廟」、「仙人洞」、「扁擔石」、「四眼井」等等,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細述,倒不如深入蓬萊民間聽一聽,老百姓講述的民間故事或許遠比紙面上的生動。
[編輯本段]【八仙宮】
八仙宮又名八仙庵,位於中國西北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是該地區現存唯一的道教宮觀,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它是供奉八仙的場所,其創建與八仙的故事有直接的聯系。
關於八仙的故事,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道教類神話之一。傳說有八位仙人,他們經常為人類做一些好事,受到人們的普遍崇拜。八仙宮所在地本來是唐朝的皇宮舊址,傳說在宋朝時有一位道士在這里看到了八仙,就開始修建道觀。12世紀時,道教的全真派盛行,在這里大規模修建道觀,奠定了現在的規模,明朝時它已經非常有名,到清朝康熙皇帝時,成為全真派的中心之一。在鼎盛時期,它佔地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米。現存建築主要有山門、靈官殿、八仙殿、鍾鼓樓等,布局嚴謹。裡面還供奉著葯王神孫思邈,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也是著名道士。
1985年後,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對道觀進行了修復,總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 ,現在,它不但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還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
八仙
江西萬載北部一帶稱喪禮上抬棺材者為八仙。因其由八人組成。喪事上八仙聚為一桌,上山時,八仙抬先飲酒,並澆濕抬棺木的用具,然後抬起棺材,用腳踢倒支撐棺材的長凳上山。
Ⅲ 大八仙推薦了徒弟沒有聯系方式,能找到嗎
大巴先推薦的徒弟,沒有聯系方式能找到嗎?你的意思是說,有一個人給你推薦了,另外一個人,但是你失去他的聯絡方式了,你可以重新找之前那個人,再要一次啊
Ⅳ 八仙過海的八仙是怎麼排名的
排名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鐵拐李: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鐵拐李的法器是葫蘆。據說鐵拐李在成為神仙後一直專研葯理,並且煉制了許多好的葯膏和葯方,這種造福於百姓的事情讓人們對他敬佩不已,同時人們也認為在他的葫蘆中裝的都是仙葯。
漢鍾離:八仙中僅次於鐵拐李的是鍾離權,我們在很多民間字畫以及影視劇中,看到漢鍾離的形象經常是一副坦胸露乳、手執芭蕉扇的模樣,他手中的芭蕉扇自然就是他的法寶了,而此芭蕉扇與《西遊記》中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也不盡相同。據說這把芭蕉扇煽火火滅,煽風風熄,煽邪邪死,變化無窮,化船過海,遮日卷月,收霧行雲,威力無窮。
呂洞賓: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八仙過海排名順序排第三!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他的法器是劍。歷來大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
張果老:因張果老於月宮砍梭欏樹,樹本為剛木,以別於柔木。張果老的法器是漁鼓,這種漁鼓是用竹筒做的,最早相傳是一頭用魚鰾蒙住的,所以叫漁鼓,但是現在多用豬皮、羊皮蒙住,簡板,又叫簡子,用竹片製成,兩支為一副,簡子和漁鼓合起來叫做「漁鼓」。
曹國舅:曹國舅屬於艮土之象,書中說他兄長地下的靈魂附於其身而為惡,將他本人的靈魂囚禁於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為剛土,因他本人最後通過與惡鬼的決斗,戰勝邪惡,乃復其靈明,皆剛之象,在八仙過海排名順序第五名。
韓湘子:韓湘子手中的笛子名為紫金蕭,據說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可使萬物滋生。韓湘子屬於坎水之象,小說中有民間大旱,韓湘子為民眾吹簫降雨一節。
藍采和:藍采和在成仙之後,原本手裡的葯籃變成了他的法器。葯籃具有神效,無需用葯便可以救治疾病。久而久之,藍采和的葯籃里不在方葯,為了裝飾自己的法器,藍采和便在葯籃裡面放上鮮花。於是,藍采和的葯籃變成了花籃,藍采和在八仙過海排名順序第七名。
何仙姑:據說成仙後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像「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何仙姑屬於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為柔土。
(4)大八仙腳本擴展閱讀
八仙過海相關故事: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己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沖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
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除上述以外,民間中關於八仙也有一些口碑傳說,其中有則悲慘的「八仙過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
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
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因為鬧過海,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發業奉呂洞賓為祖師爺,相傳陰歷四月十四的所謂呂祖生日,各地理發業一般要熱鬧一番。民間祝壽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歡樂氣氛。
Ⅳ 八角鼓的拆唱
拆唱八角鼓形成於清代中葉。又名「牌子曲拆唱」、「 八角鼓帶小戲」、「牌子戲」。是由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的「岔曲帶戲」發展而來。「拆唱」,意即將由一個人演唱的曲目拆開改由二三人至四五人依情節、人物分包趕角演唱。清代俗曲集《霓裳續譜》就收有稱為「平岔帶戲」的曲詞四種: 《青雲路通》、《太君有命》、《曠野奇逢》和《沉沉睡》 。據《霓裳續譜》點訂者王廷紹序文所述,當時這種平岔帶戲及其他各種時調小曲,是由優童來演唱的,「妙選優童,延老技師為之教授。一曲中之聲情度態,口傳手畫,必極妍盡麗而後出而誇客……紅氍匝地,燈回歌扇之光;彩袖迎人,聲送明眸之睞。朱纓白紵,與曉風殘月爭妍,亦所以點染風光,為太平之景色也。」拆唱八角鼓的表演講究說、學、逗、唱,而其中又以逗哏為最重要。從現存的作品看,丑角所用語言的逗哏手法有「三翻四抖」、「諧音打岔」、「俏皮話」等,庸俗的「倫理哏」也時有所見。有人認為,拆唱八角鼓中的丑角逗哏,直接源於北京流行的高腔戲丑角的插科打諢。
清人小說《風月夢》第十三回,有描述道光年間(1821-1850)旗籍子弟在揚州演出拆唱八角鼓的具體情景:「三個人上來,將桌子擺在中間,有一個拿著一擔大鼓弦子坐在中間;那一個拿著一面八角鼓站在左首;那一人抄著手站在右邊。那坐著的念了幾句開場白,說了幾句吉祥話,彈起大鼓弦子,左邊那人敲動八角鼓。那坐著的唱著京腔,夾著許多笑話。那右首的人說閑話打岔,被坐著的人在頸項里打了多少掌,引得眾人呵呵大笑;這叫作斗綆兒(按即「逗哏」)。」上述站在右首的人就是丑角,表演分工是逗哏。
拆唱八角鼓以三個人分包趕角的表演較多,民國後由於表演雙簧的專業藝人大都兼演拆唱八角鼓,遂改成兩人演唱,即一個人擔任丑角,一個人演其他角色兼三弦伴奏,丑角於舞台上臨時作簡單裝扮。演出時在唱詞中間穿插了很多抓哏逗樂的內容,以活潑氣氛。清末民初,拆唱八角鼓開始和各種大鼓、相聲、雙簧、戲法等技藝同台演出,被統稱為什樣雜耍。民國初年以來的著名演員有郭榮山與韓永先、杜貞福與果萬林、顧榮甫與尹福來等數檔。主要的曲目有《汾河灣》、《小上墳》、《雙鎖山》、《趙匡胤打棗》、《怯算命》、《胡迪罵閻》、《打灶分家》等。由於曲目較少,趣味格調不高,演唱和表演很少革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漸衰微,後繼無人。北京市曲藝團存有1980年徐澣生、蔡源莉據顧榮甫、尹福來演唱記錄的《汾河灣》等八段曲詞及錄音。 清代旗籍子弟組織票房演唱八角鼓時,還包括一些其他曲藝、雜技形式,稱為「全堂八角鼓」,簡稱八角鼓,其曲種包括,清音大鼓、岔曲兒、琴腔兒、腰節兒,馬頭調、拆唱、相聲、古彩戲法等。延至嘉慶、道光年間,又增加了單弦兒、西韻等曲種。清末,又加入了連珠快書,演出時,需要演員三、五人至十幾人,一次堂會中,演出九場或十幾場節目。以說當先,以唱為主。分為「鼓」(八角鼓、大鼓)、「柳」(時調小曲)、「彩」(古彩戲法)三大類。說、學、逗、唱、吹、打、彈、拉、變都包括了。故謂之「全堂八角鼓」。
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說:「八角鼓之全堂,分鼓、溜、彩三種為完備。鼓,唱也;溜,相聲之類;彩,戲法。」北京藝人的說法略有不同,認為「鼓」指八角鼓、北板梅花大鼓、聯珠快書等形式;「溜」應作柳,指旗籍子弟喜唱的馬頭調等小曲之類;「彩」指古彩戲法、相聲、雙簧等形式。清代俗曲總集《霓裳續譜》、《白雪遺音》、《百萬句全》、《牌子曲五種》、《別本牌子曲五種》等書中都收錄了不少八角鼓曲本。但在《霓裳續譜》中收錄的曲詞,都是乾隆年間歌童演唱的腳本,作品在情趣、格調上與滿族旗籍子弟編唱的曲詞不同。 主要演奏技巧有「彈、搖、碰、搓、拍」諸法。
彈:以左手持鼓,右手指彈擊鼓面,是八角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分為「單指彈」、「雙指彈」、「聯彈」等方法。
搖:以左手持鼓搖晃,使鼓與小鈸碰撞發聲。
碰:以左手持鼓向右橫碰右手指而發聲。
搓:以右手大指從鼓面外沿邊逆轉向上搓圓圈至里沿邊一周,由食指彈擊鼓面一次。因鼓面蟒皮刺朝下,故逆搓可使鼓皮震顫,進而使鼓框上的小鈸顛響。
拍:以左手持鼓,右手單拍鼓面,用於演奏完畢,以示結束。 ——六個節目。
1、岔曲:用三弦、八角鼓伴奏,唱兩個小岔曲,一個大岔曲。
2、逗哏:二人或三人插科打諢說笑話,順便介紹各種節目演員的姓名。
3、腰節:包括群唱《四季黃鸝調》、《大八仙》、《漁家樂》、《萬壽香》等。
4.古彩戲法或三人逗哏。
5、連珠快書或雙簧(原名「雙學一人」)。
6、拆唱八角鼓:又名牌子戲,二、三人分包趕角演唱,曲目有《喜榮歸》等。
全堂八角鼓中,除說唱曲藝外,還穿插了一些雜技,如耍盤子、舞劍、鑽圈兒等等。
Ⅵ 大八仙為什麼把帳號給封了
一般賬號被封了,都是那幾種情況,他可能涉及到了某一方
Ⅶ 歇後語大全八仙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