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雲網路
1. plc可編程控制器能遠程式控制制么怎麼做
可以遠程式控制制,現在的PLC可以支持乙太網和無線網路
2. 聯通的雲連網產品有什麼特點
您好,中國聯通的雲聯網產品,目標是採用聯通集團的骨幹網承載A網,使用SDN技術面向混合雲的場景,包括公有雲,私有雲和數據中心的託管,提供可以自助服務的,快捷、彈性、隨選的方案,解決不同環境下多域互聯的問題。雲聯網有多方面優勢。一是資源豐富,雲聯網不是聯通封閉的網,是一個多雲生態合作的網,阿里雲、騰訊、網路、亞馬遜、微軟、京東等是目前聯通雲聯網首批要接入的名單,後面的目標是要把國內國外的TOP30的雲上匯集到這張網里。二是SDN自動控制。SDN控制器主要實現智能控制和自動開通,開通完以後支持用戶在任意時間根據自己業務的實際情況做彈性的伸縮,同時實現彈性帶寬,還要配合靈活的計費策略。三是安全可靠。安全可靠的標準是雲計算產品必須要具備的,採用聯通承載A網,骨幹網實現這款產品,而不是省網或者城域網。四是資費合適,企業可以自己在線注冊這款產品,它的價格一定是不需要審批的,跟公有雲的運作模式一致,把網路產品以最低價透明的方式提供給企業用戶。五是網路的扁平化,網路扁平化擁抱了東西向流量日益增多的場景。網路扁平化帶來的優勢是天然的支持多點組網,任何一個分支機構需要一根線接入骨幹網,可以和其它節點實現自然的互通,這個優勢是硬管道沒有辦法實現的。1、資源豐富:依託聯通骨幹網覆蓋全國334個地市以及海外主要地區的38個POP點,已接入140+聯通四星級以上自有數據中心以及60+境內外TOP10雲商的資源池;
2、SDN自動控制:智能控制,自助開通;彈性帶寬,動態升速;線上資費,支持日計費;
3、安全可靠:依託集團產業互聯網,實現專網專用,與互聯網隔離;同時支持設備及線路高冗餘,支持故障自愈;
4、彈性資費:彈性調帶寬,按需自主選擇;資費透明,無需審批。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成熟,雲服務已成為新型信息化服務的主要形式。中國聯通順應這一潮流,充分發揮雲網一體的優勢,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網路支撐。隨著我國啟動以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雲服務必將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雲服務引領 開啟互聯新時代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雲服務市場需求,中國聯通依託自身網路優勢,與業界主流雲服務提供商深入合作,構建了面向政企客戶的線上雲網一體自服務平台——雲聯網系統。該系統基於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CUII,China Unicom Instrial Internet),網路覆蓋全國334個地市和35個海外節點,可提供自動化、低時延的方便快捷自助服務,實現包括公有雲、私有雲以及數據中心、企業辦公點之間的數據互通,滿足雲網融合需求,為用戶提供了端到端的優質互聯能力。中國聯通雲聯網產品已為多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客戶涵蓋金融、地產、交通等各行業,並在許多行業的重大變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聯通雲聯網自正式運營以來,在提速降費的壓力下仍保持了業務收入年增長率超過50%,並廣受行業好評。
堅持自主創新 展望廣闊前景
中國聯通自主研發了以控制器為核心的網路大腦,支持豐富的轉發策略計算和流量工程能力,實現了鏈路級的轉發路徑精確控制和服務質量的快速部署。其次,通過雲聯網系統,實現了全網業務配置分鍾級下發,並實現了多種形式的智能選路。最後,雲聯網系統在研發過程中實現了Segment Routing(分段路由),SDN(軟體定義網路)、業務鏈等多種新技術的應用突破,其中很多都是企業在國際或國內電信行業首創。目前,在中國聯通China169網、智能城域網、光傳送網等網路產品研發中,均已復用了雲聯網系統研發時形成的核心軟體能力,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實現網路改造同時,雲聯網系統還提供了安全、快速、彈性、電商化的雲網協同連接服務。雲聯網系統已與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微軟雲多家國內外公有雲提供商開展了業務合作,可以實現毫秒級時延、分鍾級業務開通。雲聯網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覆蓋全國所有地市並通達海外,能夠實現線上訂購,即時開通,並滿足彈性服務要求,按需隨選。基於雲聯網系統研發的雲網一體化服務平台,聚焦雲連接及混合雲,為企業客戶、雲服務提供商提供端到端的自動化、可編程、智能化的多種產品及線上服務,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雲網協同生態。
3. 可編程是什麼意思
可編程網路又稱軟體定義網路,就是將網路設備配置平面從嵌入式節點獨立出來到軟體平台,由軟體驅動的中央控制節點自動化控制的網路架構。它以開放軟體的模式替代傳統基於嵌入且不夠靈活的控制平面。
軟體定義網路是新的網路控制平面實現方法,它適應降低網路復雜度、虛擬化和雲計算的網路需求。它的發展對傳統網路廠家封閉專有控制平面技術產生了的破壞性創新,將對網路廠家變革產生巨大推力和影響。
誕生於Stanford的開源Open Flow模型是可編程網路的傑出代表。
4. 未來雲數據中心要怎樣的網路虛擬化解決方案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
每次談起虛擬化或雲計算,管理員都會不約而同的抱怨:"數據中心網路趕不上雲計算發展的步伐"。數據中心計算和存儲能力在過去十年裡取得了巨大提
升,而網路還在採用過去的架構方式,並沒有跟上這種演進步伐。隨著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企業對大幅提高數據中心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為什麼我們需要網路虛擬化
傳統的三層體系結構正在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新世界之下崩潰,大二層技術逐漸流行。數據中心內的硬體設備被虛擬化後,可以進一步地邏輯池化,並且邏輯資源池
可以跨多個數據中心,在邏輯資源池上提供虛擬的數據中心給用戶使用,從而將離散、分層、異構的多個數據中心聯結成新的雲數據中心。從這個角度來看,網路的
虛擬化變得絕對必要,以提供一種彈性和可擴展的工作負載的引擎,而不是單獨管理離散的物理元件之間的連接。
從本質上講,網路虛擬化是伺服器虛擬化自然的和必要的進化。它允許整個數據中心作為一個類似於計算和存儲資源一樣進行管理,能夠滿足動態應用程序工作的負載需求。
什麼樣的網路虛擬化才是適合於未來的雲計算數據中心?
sdn的提出,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可能。然而sdn只解決了其中一部分問題,並沒有解決現網存在的所有問題:
問題1:功能靈活擴展:要實現網路功能的軟體定義,從設備基礎架構就要靈活可編程,而功能靈活擴展需要一個開放和靈活擴展的controller平台架構。
問題2:平滑演進:任何客戶,不可能完全拋棄現有網路,去建一個新的網路。下一代網路必須能夠在現網直接部署,平滑過渡,才可以生存下去。這就要求controller必須具備開放的南北向介面,以便適應於傳統的網路。
對於未來的雲計算數據中心,網路虛擬化方案需要適應計算和存儲虛擬化的浪潮,快速的實現雲計算業務的發放,以及能夠滿足動態的應用程序工作負載的需求;同時需要幫助管理員更簡單的管理物理網路和虛擬網路,實現網路可視化。
開放性同樣是完美網路虛擬化的一個衡量標准,只有提供豐富的南北向介面和開放的api,並能夠滿足業界主流雲平台對接需求,才能夠滿足雲計算業務日新月異的發展,同時開放性也意味著能夠開發不同的插件以便適配現有的網路,從而實現網路的平滑演進。
華為agilecontroller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網路虛擬化解決方案
敏捷網路是華為公司面向企業市場發布的下一代網路解決方案。它基於sdn思想加三大架構創新,讓網路能夠快速、靈活地為業務服務,讓企業獲得領先四倍的業務創新速度,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先機。
敏捷網路控制器agilecontroller,智慧的數據中心大腦
華為敏捷控制器(agilecontroller),旨在為客戶構築簡單、高效、開放的雲數據中心網路,雲網融合,支撐企業雲業務快速發展,讓數據中心網路更敏捷地為雲業務服務。
第一:業務高效,實現自動地網路資源快速發放
在雲計算中,存儲和虛擬機已經自動化的實現了按需申請,華為agilecontroller能夠實現網路自願的自動化發放,申請網路資源像申請虛擬機一樣方便,高效的網路自動化從而讓雲計算業務更快上線,大大減小了業務上線的周期。
第二:運維簡單,讓虛擬與物理網路協同管控
華為agilecontroller能夠實現物理網路和虛擬網路的協同管控,支持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物理網路、虛擬機、虛擬交換機、分布式虛擬交換機等)統一管理;通過網路可視化讓管理更簡單,極大的降低了管理員的管理難度。
在數據中心網路中,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虛擬機遷移問題,agilecontroller能夠實現網路策略自動適應高速遷移,與業界其他虛擬機網路策略
遷移方案不同的是:agilecontroller通過高速radius介面下發網路策略,使得網路策略部署速度大幅提升,達到業界10-20倍,可滿足
數據中心海量虛擬機的突發遷移需求;結合華為豐富的大二層網路解決方案(trill/evn等),vmware虛擬機可以在數據中心內以及跨數據中心間任
意遷移,雲業務部署更加靈活。
第三:開放,可與主流雲平台對接
敏捷網路是從硬體定義網路,到軟體定義網路,再到全可
編程的系統。華為agilecontroller提供豐富的南北向介面,開放api,實現轉發面與控制面的可編程,可與客戶現有設備與業務系統進行對接,
提升端到端運維效率,加快新業務上線速度,營造企業快速創新環境。
業界雲平台眾多,主流雲平台有
huaweifusionsphere、vmwarevcac、openstack等等,華為agilecontroller均支持與其對接,致力於打造
一個彈性、開放平台,集成各個領域的優秀實踐,讓用戶可根據業務需要靈活定義網路,做到即需即用。
我們毫不懷疑,數據中心的發展勢頭迅
猛。基礎架構如何支持這種增長呢?虛擬化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未來網路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特徵。在諸多的特徵中,如何選擇構建自己的網路呢?目前來看,華為
的敏捷網路,即吸取了sdn的精華,同時又考慮了現有網路的平滑演進,agilecontroller的簡單、高效和開放,為成功構建未來的網路奠定了堅
實的基礎。
雲計算讓網路應用變得精彩,讓應用創新變得更容易;網路是雲計算的基石,沒有網路就沒有雲計算,雲計算的發展對網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敏捷控制器agilecontroller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簡化了客戶的雲平台對設備的操作難度,現在有了敏捷控制器agilecontroller
之後,全自動的中間件可以協助用戶對設備進行管理。同時華為敏捷控制器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將把敏捷控制器的南北向介面開放,從而給行業客戶一個開放的自定
義空間,與合作夥伴一起構建起敏捷商業的實踐,讓他們更聚集在業務的變革和轉型上,也讓ict的雲端融合管理真正實現,大幅度提升了雲計算的部署和管理效
率,讓物理網路和計算存儲資源一樣,成為雲的一部分,網路和計算相互協同,相互可視,讓雲計算變得簡單。
5. 可編程物聯網是什麼意思
到目前為止,物聯網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是安全性(確保數據的隱私性、數據存儲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數據連續性和各種數據交互的兼容性)的問題。
很顯然,物聯網將逐步擴展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並導致互聯互通的急劇增加。但是,用於網路設備之間數據傳輸的伺服器在生產力和可靠性方面更有可能成為薄弱環節。
與典型存儲在中央伺服器上的資料庫不同,區塊鏈技術分散,分布在大量的網路用戶之中,因此沒有干擾其運作的方式。
區塊鏈技術能夠穩定復雜物聯網系統的性能,通過將交換協議和各種設備的運行結果快速安全地存儲在分散系統中,從而確保其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區塊鏈的分布式體系結構提高了安全性能,即使部分網路設備遭到黑客入侵,也不會影響到整體系統的性能。
為了實現廣泛普及,物聯網系統需要安全的P2P網路,可以在所有設備和參與者之間可靠地傳輸信息。區塊鏈可以通過跟蹤每個特定設備的歷史記錄來幫助開發物聯網,從而保存該設備與人、網路、外部世界以及單個區塊鏈中的其他設備交互的所有數據。
也許,金融業是實施區塊鏈和物聯網的領先者,利用這一串聯特性來保護支付完整性和信用卡數據。幾家公司已經率先將區塊鏈整合到生產和供應鏈中。
例如,IBM正在利用其龐大的雲基礎設施來提供區塊鏈服務,以跟蹤供應鏈的高價值物品。同樣,區塊鏈可以引入到物聯網的其他領域:如智慧能源、增強社交網路信任、網路欺詐、網路攻擊、物流、各種服務的可用性驗證及身份驗證管理等領域。
區塊鏈和物聯網的結合也形成了一個新的概念 —「可編程經濟」。 Gartner認為:「物聯網的成功與 否只能通過建立一個新的經濟平台和貨幣運作模式來實現。因此,貨幣化的「事物」將重新定義經濟。基於「智能」技術和分布式計算資源相結合的可編程經濟可以通過新的價值交換和新型市場促進全球經濟體系的重大轉變。
6. SDN和雲計算的關系
我是一名雲計算工程師
首先來說一下SDN和雲計算的概念:
SDN: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DN是一種新型網路創新架構,通過將網路設備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開來,從而實現了網路流量的靈活控制,讓網路成為一種可靈活調配的資源。SDN最重要的三個概念是:可編程(開放的API)、控制平面與數據平面分離,以及集中式控制模型。
雲計算: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服務模式,這是一種能夠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求的網路訪問模式,計算共享池能夠快速的為用戶提供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及其他服務,並且只需要花費很少的管理時間。
再來一張圖:
簡單說一下兩者的關系:
雲計算就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去調度網路、存儲等資源,而SDN就是一種網路資源。當業務需要網路資源的時候,雲計算就會去調度SDN網路資源。
雲計算離不開Linux操作系統,建議網路一下《Linux就該這么學》來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7. 從雲計算和SDN談:互聯網將主宰一切嗎
互聯網即將革了IT的命。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用電話線下載速度5KB/s的日子,如今「大圖殺貓」的時光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國內互聯網自2000年後開始大發展,互聯網從一個 新生事物,變成了日常熟悉的東西,但實際上它所產生的能量與影響力卻比表面上看到的還要大。從整個IT業界來說,熱炒的雲計算、大數據、BYOD、社交化、移動性等概念都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息息相關。因而甚至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即將革了IT的命。
這句話倒也不完全是危言聳聽。過去互聯網席捲而過的傳統產業,不管是音樂、媒體、圖書、家電零售等等,在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行業的領導者因此乾坤大挪移的並不少見。
IT產業雖然聽上去更為高端洋氣、技術含量更高,但同樣的,受互聯網發展的影響也更大。特別是國外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的崛起,以 及由其組成甚至發起的各種開源聯盟和項目,比如ONF(開放網路基金會,OpenNetworkFoundation)、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計算項目)等在技術上的進展,正在改變由IT設備廠商主導技術革新的局面。
就拿雲計算和SDN(軟體定義網路),這兩個過去一年最為熱門的詞彙來說,它們都是為互聯網而生,最早實踐者也都是互聯網企業。
雲自互聯網而生
雲計算的概念由谷歌的工程師在2006年提出,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於谷歌自身IT基礎架構建設需要。而亞馬遜,這家最早在網上開設電子商務網站,隨後成為 國內眾多電商模仿對象的互聯網公司,對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至今亞馬遜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有雲服務商。
人人皆可「IT」,讓復雜的建設、維護工作交給後台雲端處理,我們只需要購買雲服務,不再需要擁有IT設備。而那些雲服務供應商,由於規模大,業務和技術 發展快,最終紛紛選擇自行研發軟體和硬體設備(谷歌、亞馬遜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國內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發起的去IOE運動)。那麼,我們現在成45度角仰 望狀態的IT巨頭們……恐怕前景堪虞。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尚骨感,雲計算目前依然存在著各種普及危機,用戶對雲的不信任,雲服務自身的不穩定和低性能等等,都讓傳統IT廠商暫時喘一口氣。 國內雖然有大把打著雲旗號的供應商,但宣傳噱頭大於實質,真正靠譜的雲服務商並不多(也許會有人認為根本沒有)。即使是發展更成熟的國外雲服務,也會面臨 應用局限。
雲計算主打的一大優勢是成本低,一些初創企業採用雲服務,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足以滿足需求的計算資源,還能依照業務量按需擴展,但是當發展到一定企業規 模時,卻可能會發現雲的成本並不比自建基礎設施來得低,甚至可能更昂貴。同時,企業的一些關鍵業務應用,比如資料庫,似乎並不適合放在雲端。
不過,這些恐怕也難以成為雲的永久阻礙,簡單地說,你難以抗拒能隨時隨地在線獲取所需信息和資源的誘惑,不管是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這其中的爭議,只是道路曲折上升過程中的爭議。而傳統軟體和硬體廠商則要做好打響雲戰爭的准備。
互聯網企業熱捧SDN
Openflow是最早被提出的SDN協議,也最為人所熟知,有些人甚至已經完全把SDN與Openflow等同起來。Openflow的提出與下一代互 聯網的構建理念息息相關,它意圖將轉發層和控制層分離開來,交換機僅負責數據轉發,將控制層面交給企業,通過提供可編程介面API,讓網路由」軟體來定義 「。需要提一句的是,Openflow的提出者後來建立了上文提到過的Nicira公司,Nicira則被VMware收購。
互聯網企業再次成為最早擁抱Openflow的一批成員,谷歌數據中心在 2010年開始引入Openflow,用於數據中心之間的互連,到2012年,谷歌整個數據中心骨幹網完全採用Openflow。谷歌認為 Openflow大大提高了網路帶寬的利用率,能更好地進行流量管控和路由規劃。國內互聯網企業,比如騰訊,也在積極進行SDN的研究和實踐。
最難的是自我革命
互聯網廠商如此引領整個行業的潮流,不免讓人覺得搶了傳統IT廠商的飯碗,怪不得」互聯網基因「、」互聯網思維「這些名詞變得特別火熱,大家神神叨叨地說」互聯網已經不只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思維。」
其實,與其說是思維跟不上潮流,不如說傳統廠商占著大把市場份額,要技術革新,就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這顯然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8. 雲計算平台有哪些
1.AbiCloud企業級開源雲計算平台
Abiquo公司推出的一款開源的雲計算平台——「abiCloud」,使公司能夠以快速、簡單和可擴展的方式創建和管理大型、復雜的IT基礎設施 。AbiCloud較之同類其他產品的一個主要的區別在於其強大的Web界面管理。
2.Eucalyptus 開源雲計算平台
Eucalyptus 項目是 Amazon EC2 的一個開源實現,它與商業服務介面兼容。和 EC2 一樣,Eucalyptus 依賴於 Linux 和 Xen 進行操作系統虛擬化。Eucalyptus 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為進行雲計算研究而開發的。
3.10gen MongoDB 開源高性能存儲平台
10gen 既是一個雲平台,又是一個可下載的開放源代碼包,可用於創建您自己的私有雲。10gen 是類似於 App Engine 的一個軟體棧,該平台還使用沙盒概念隔離應用程序,並且使用它們自己的應用伺服器的許多提供一個可靠的環境。
4.Enomalism 彈性計算平台
Enomaly's Elastic Computing Platform 是一個可編程的虛擬雲架構,ECP平台可以簡化在雲架構中發布應用的操作。雲計算平台是一個 EC2 風格的 IaaS 。與其他純 IaaS 解決方案不同的是,Enomalism 提供了一個基於 TurboGears Web 應用程序框架和 Python 的軟體棧。
5.雲計算平台 Nimbus
Nimbus由網格中間件Globus提供,Virtual Workspace演化而來,與Eucalyptus 一樣,提供EC2的類似功能和介面。
9. 列舉一些開源的雲計算技術
雲計算是個IT界火熱的詞彙,開源雲計算更是被認為是IT的趨勢。我們熟知的幾個IT巨頭的雲計算平台,如亞馬遜EC 2、IBM的藍雲、微軟的Azure、Sun
Cloud等,那麼開源雲計算的平台又有哪些呢?以下列舉了開源中國社區收錄的5款知名的開源雲計算平台。
1、AbiCloud企業級開源雲計算平台
Abiquo公司推出的一款開源的雲計算平台——「abiCloud」,使公司能夠以快速、簡單和可擴展的方式創建和管理大型、復雜的IT基礎設施(包括虛擬伺服器,網路,應用,存儲設備等等)。AbiCloud較之同類其他產品的一個主要的區別在於其強大的Web界面管理。你可以通過拖拽一個虛擬機來部署一個新的服務。這個版本允許通過VirtualBox部署實例,它還支持VMware,KVM和Xen。
abiCloud架構如下圖所示:
2、Eucalyptus 開源雲計算平台
Eucalyptus 項目(Elastic Utility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LinkingYour
Programs To Useful Systems)是 Amazon EC2 的一個開源實現,它與商業服務介面兼容。和 EC2一樣,Eucalyptus
依賴於 Linux 和 Xen 進行操作系統虛擬化。Eucalyptus
是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Barbara)為進行雲計算研究而開發的。您可以從該大學的網站上下載它,或者通過 Eucalyptus Public
Cloud體驗它,不過後者有一些限制。
3、10gen MongoDB 開源高性能存儲平台
10gen 既是一個雲平台,又是一個可下載的開放源代碼包,可用於創建您自己的私有雲。10gen 是類似於 App Engine的一個軟體棧,它提供與
App Engine 類似的功能 — 但有一些不同之處。通過 10gen,可以使用 Python 以及JavaScript 和
Ruby編程語言開發應用程序。該平台還使用沙盒概念隔離應用程序,並且使用它們自己的應用伺服器的許多計算機(當然,是在
Linux上構建)提供一個可靠的環境。
4、Enomalism 彈性計算平台
Enomaly's Elastic Computing Platform
(ECP)是一個可編程的虛擬雲架構,ECP平台可以簡化在雲架構中發布應用的操作。
雲計算平台是一個 EC2 風格的 IaaS 。Enomalism 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它提供了一個功能類似於 EC2的雲計算框架。Enomalism
基於 Linux,同時支持 Xen 和 Kernel Virtual Machine(KVM)。與其他純IaaS 解決方案不同的是,Enomalism
提供了一個基於 TurboGears Web 應用程序框架和 Python 的軟體棧。
5、雲計算平台 Nimbus
Nimbus由網格中間件Globus提供,Virtual Workspace演化而來,與Eucalyptus 一樣,提供EC2的類似功能和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