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青海民族教材編譯中心歸哪兒管

青海民族教材編譯中心歸哪兒管

發布時間: 2022-06-25 07:53:34

① 青海省教育廳的機構設置

辦公室(政策法規處)發展規劃處
財務處
基礎教育處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
高等教育處(學生處、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民族教育處
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師范教育處(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人事處
機關黨委
離退休幹部處
紀檢組(監察室) 青海省考試管理中心
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
青海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青海省電化教育館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
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
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
學生工作管理辦公室
青海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青海民族教材編譯中心
青海省中小學實驗圖書指導中心
青海教育雜志社
青海省小島文化教育發展基地
省教育信息中心
機關後勤服務中心
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

② 青海歸哪裡管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省簡稱青,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青海省 青海古稱西海、鮮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國時期稱青海。藏語稱錯溫波,蒙古語稱庫庫諾爾,均意為青色的湖。古為西戎地,漢為西羌地。1928年設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撒拉、蒙古、哈薩克等民族。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西高東低,西北高中間低,地形復雜多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空氣稀薄,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河的發源地。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傳佛教(喇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傳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
青海屬大陸性高原氣候,溫差大、日照長、降水少。農業以小麥、青稞、蠶豆、馬鈴薯、油菜為主。日月山以西為牧業區,屬高原牧區,牧區內草原廣袤,牧草豐美,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牧區之一。該省還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有野生動物250多種,其中屬國家[1]一類保護動物有野駱駝、野氂牛、野驢、藏羚、盤羊、白唇鹿、雪豹、黑頸鶴、蘇門羚、黑鸛等10種,有氂牛500多萬頭。
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
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
遠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遊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那是從飛機上鳥瞰所得印象。飛機飛近橫亘於甘肅與青海間的祁連山時,看到這千尺絕壁的高山會感到驚訝;飛機越過界山後的起伏山地,卻見大片的青海湖,以及遼闊的柴達木盆地(面積大約二十七萬平方公里),使人難於置信這是高原上的平川。再往南飛,昆侖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唐古拉山脈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過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間的緩坡,起伏於高原之上。山腳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達雪線(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頭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許會把那片草原當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嶺雖然不見高聳千仞,卻是雪線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長年滲進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澤,匯成溪流,再匯百川而成黃河、長江。黃河水像搖籃似的撫育中華民族;長江水則滋潤中原大地。

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有「百鳥的王國」的青海湖鳥島,「高原的西雙版納」孟達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爾寺,伊斯蘭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東關大寺,阿尼瑪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國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都蘭國際狩獵場、坎布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地理概況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她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采。
青海省,簡稱青,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經89°35′至31°40′至39°19′。東西長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72.12萬平方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因域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
無論是前往新疆還是西藏、敦煌還是拉薩,青海是人們去往西部旅遊時的必經之地,那裡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適合於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資源和地理資源都十分的豐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樂園,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與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脊」的美稱。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業產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寧,西寧成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勢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間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稱為青南高原。 青海省大事件
青海省玉樹縣2010年4月14日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15日最新消息,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失蹤313人,9110人受傷,其中970人重傷,正在醫療點接受治療的傷員有2300多人,其中,15000戶民房倒塌,有十萬災民需要轉移安置。 目前8旬撿破爛老翁捐出10萬元積蓄救災 http://news.sohu.com/20100415/n271534692.shtml

③ 誰知道青海各市區教育部門負責人

青海省教育廳直屬事業單位 機構: 工作職責 青海省考試管理中心掛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省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負責普通和成人大中專學校及研究生等招生考試工作;組織實施高 中等教育自學考試和高中畢業會考。 負責人: 王錄偉 辦公地點:五四西路33號 聯系電話: 6309596 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掛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藏文教材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擬定全國藏文教材審查工作規劃;協調和督促檢查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藏文教材建設、藏文教材審查工作。承擔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的交流與合作工作。 負責人: 辦公地點:省教育廳辦公樓6樓 聯系電話: 6310542 青海省人民政府 教育督導室 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全省教育督導工作;對下級人民政府及職能部門貫徹落實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履行教育職責、保障教育經費投入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對全省「兩基」的實施和鞏固提高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對全省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調研並向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負責人: 鍾英明 辦公地點:省教育廳辦公樓5樓 聯系電話: 6308799 青海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承擔全省職業技術學校教學質量的檢測、評估工作;指導全省職業學校學生文化課統考和教學競賽、技能競賽活動;負責地方配套教材和輔助教材的編寫工作。 負責人: 晁海東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西側 聯系電話: 6310910 青海教育科學研究所 承擔中小學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民族教育調研工作;組織學術交流。 負責人: 王振嶺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5樓 聯系電話: 631055 青海省電化教育館掛青海教育電視台牌子 承擔教育電視頻道及台(站)建設任務;負責校園衛星電視教育網路建設;承擔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師資培訓任務;承擔中小學信息技術軟體建設和電教教材的開發研製任務;負責青海教育電視台的節目製作、播放等工作。 負責人: 楊忠 辦公地點: 五四西路7號 聯系電話: 6303425 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 承擔部分盲、聾啞、弱智三類殘疾少兒、青年的教育及殘疾康復工作,承擔全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任務。 負責人: 熊英 辦公地點: 五四西路37號 聯系電話: 6302456 老幹部管理服務所 負責離退休幹部的管理與服務。 負責人: 馮洪雲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4樓 聯系電話: 6310553 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 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培訓校辦產業的管理人員。 負責人: 張忠實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6樓 聯系電話: 6304801 學生工作管理辦公室掛省學生貸款管理中心牌子 負責大中專生的學籍、教育學歷管理和畢業生資格審查、派遣工作;指導畢業生思想教育、就業和實習工作;負責統籌協調並管理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工作。 負責人: 張普權 辦公地點:五四西路33號 聯系電話: 6300711 青海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掛青海省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牌子 研究中小學教學理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提出執行課程標準的教學計劃和使用建議,指導實施中小學課程改革;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和教學質量評估。 負責人: 李亞嶺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5樓 聯系電話: 6310084 青海民族教材編譯中心 承擔九年義務教育藏族中小學各學科的教材和配套輔助教材的編譯任務;編供五省區藏族中小學藏語文、漢語文、綜合實踐3個學科的教科書及相關的配套輔助教材和學前教育教材;承擔自編教材的教師培訓任務。 負責人: 梁濤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6樓 聯系電話: 6310761 青海省中小學實驗圖書指導中心 擬定全省中小學教學實驗配製標准,承擔全省基礎教育實驗教師的培訓任務。指導中小學實驗教學,編制中小學圖書推薦目錄 負責人: 周引民 辦公地點: 高槽巷3號 聯系電話: 6117134 青海省工業學校 為社會公益兼經營服務類的中專學歷教育縣級事業單位。 負責人: 郭輝 辦公地點: 西寧市南山路建新巷2號 聯系電話: 7910901 青海教育雜志社掛《中國教育報》青海記者站牌子 編輯、出版、發行《青海教育》、《藏族教育》,承擔《中國教育報》青海記者站的工作;編輯、出版、發行中小學教輔讀物。 負責人: 郭風波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5樓聯系電話: 6304727 青海省小島文化教育發展基地 重點開展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和教育學術交流活動;負責全省外國文教專家的接待和生活服務。承擔日語、英語、計算機等培訓任務和國家外語等級水平測試及出國人員青海考點的國家外語水平考試任務。 負責人: 李智 辦公地點: 五四西路35號 聯系電話: 6304520 省教育信息中心 負責全省教育信息網路建設,開展社會信息服務工作。 負責人: 楊岩松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2樓 聯系電話: 6303997 機關後勤服務中心 承擔廳機關後勤保障服務,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負責人: 孫德賢 辦公地點: 省教育廳辦公樓1樓 聯系電話: 6310577

④ 誰知道青海省什麼時候有的,以前歸那個省管的啊

青海歷史悠久,地處華夏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源頭。早在距今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一帶活動生息。據考古發掘,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證明,青海的開發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省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燦爛輝煌 ,青海彩陶舉世聞名。青海的古文化與羌人及其先民有關。古羌人活動地區很廣,西起黃河源頭,東到隴西地區,南達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帶。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 ,每一部落有酋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商周時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稱「西羌」。據商朝甲骨文記載,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東部大片地區納入商朝版圖。西周時期,青海與中原地區發生了政治、經濟聯系。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 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 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築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 。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 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 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 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 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古代青海東部屬於中原王朝統治,漢時曾設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貴南、貴德以及西寧和湟源等地,還設立護 羌校尉。
公元4世紀初,吐谷渾人遷入甘青地區,後向青海境內發展,並建立了吐谷渾國。其盛 時,勢力范圍東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連,東到甘肅洮河,西達新疆南部,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吐谷渾人自進入青海至唐龍朔三年(663年)亡於吐 蕃止。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區。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並了羊同、蘇毗、白蘭 、黨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區。
宋時,角廝羅勢力漸 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 臣屬於宋。徽宗初,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 「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佔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公元13世紀,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 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 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 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16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斗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 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 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

⑤ 中小學教材采購歸誰管

教育部門。按《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中小學教科書審定由國務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定,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教材建設事關國家利益,是國家事權。

⑥ 青青海省西寧市八一路72號青海民族大學西校區外語系屬於哪個區管海省西寧市八一路72號青海民族大學西校區

屬於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

⑦ 青海省教育廳的基本信息

青海省教育廳 是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省教育發展戰略和教育工作政策,起草有關教育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研究提出全省各類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廣制定年度計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方案及教育的發展重點、規模、速度和步驟,指導、協調實施工作占指導社會力量舉辦各類教育。監督全省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歸口管理國外、海外對我省的教育援助和教育貸款。
統籌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繼續教育;指導、協調少數民族教育工作,統籌規劃並指導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和教材建設;負責協調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援助;編譯審定民族教材等工作。
職能部門。

⑧ 民族區域自製是指什麼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統一的憲法基礎上,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在我國,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范圍內,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前提下,在少數民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由該地區人口較多的一個或幾個民族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如在蒙古族較集中的內蒙古設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在維吾爾族較集中的新疆設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壯族較集中的廣西設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回族較集中的寧夏設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在藏族較集中的西藏設立了西藏自治區。我國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從我國民族分布的這一實際情況出發,在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區,根據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圍的大小,設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證少數民族能夠實行區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權,以實現民族平等。比如,根據回族的分布特點,除在回族最為集中的寧夏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外,還在其它一些回族聚居地區設立了規模較小的自治地方,如甘肅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河北省的大廠回族自治縣、青海省的門源回族自治縣、雲南省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等。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民族自治地方相當於國家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比如自治區相當於省、直轄市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域,自治州相當於設區的市一級地方行政區域,自治縣相當於一般的縣一級地方行政區域。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相當於國家的一級地方行政機關。它具有雙重性,即既是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級地方行政機關,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少數民族自主管理、當家作主的自治機關;既是主要保障自治民族享受、行使自治權利的機關,同時又是保障自治地方內其他民族享受民主權利和民族平等權利的機關,是保障民族共同繁榮的機構,是完全適合我國國情、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序言寫道:「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所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就是實行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首要問題。〈〈民族區域自治法〉〉開宗明義地規定,實行少數民族自治的地方是「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所以,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必須以一定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域為基礎。因為,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是單純以民族作為自治單位的,也不是單純以地域作為自治單位,而是兩者有機的結合,缺一不可。沒有少數民族的區域,不存在民族自治;只有少數民族而無一定聚居地域。也不具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條件,不能成為自治單位。

民族地方的行政單位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每個民族自治地方都有一定的管轄區域,同其它地區有明確的界線,並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設立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的基礎和前提。我國憲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各自治機關,是地方國家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分權力機關(各級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行政機關(各級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它們的組織原則、組建程序大體與全國其他地方國家機關相同,在自治機關的民族構成上,要充分體現少數民族自治和民族平等的原則。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的名額代表。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還規定了自治區政府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組成人員,要盡量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人員。

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利

民族自治權利,是少數民族在自已的聚居建立區域自治,管理本民族地區內部地方性事務的權利。

自治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問題。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的主要內容,依據憲法規定,它除了享有同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外,還擁有下列自治權:

政治方面的自治權。依據憲法規定主要是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不符合當地實際,可以變通執行和停止執行;培養、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和科技人才。

經濟建設方面的自治權。主要指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管理、保護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安排本地方的基本建設項目;管理隸屬於本地方的企事業;安排利用國家計劃、上調任務以外的產品;安排使用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採取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各種專業人才參加本地方的各項建設事業。

文化教育方面的自製權。主要是使用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字,自主發展民族教育、文化、科技、衛生、體育事業,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方面的國內外交流和協作,借鑒和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精神財富和文明成果,大力培養本民族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人才,促進本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管理其他事務的自製權。主要是制定與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人民健康密切相關的規定、辦法。如制定管理流動人口、實行計劃生育、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的具體規定等。

熱點內容
vs引入文件夾 發布:2025-02-13 22:05:52 瀏覽:126
安卓手機如何調無限電量 發布:2025-02-13 22:05:50 瀏覽:112
phppost長度 發布:2025-02-13 22:05:45 瀏覽:625
烈火戰神源碼 發布:2025-02-13 22:04:51 瀏覽:618
源碼貓交易 發布:2025-02-13 22:04:49 瀏覽:755
廣告腳本鏡頭 發布:2025-02-13 22:04:48 瀏覽:985
安卓手機哪個app自拍更真實 發布:2025-02-13 22:00:19 瀏覽:193
安卓系統密碼忘了怎麼辦 發布:2025-02-13 21:49:28 瀏覽:971
找回密碼發送信息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13 21:49:26 瀏覽:639
織夢通用源碼 發布:2025-02-13 21:48:41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