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資料庫優化
1、使用緩存技術如redis
2、數據表經常檢查,更新,修復
3、優化sql語句,而別是查詢語句
4、當只要一行數據時使用 LIMIT 1
5、為搜索欄位建立索引,這樣查詢速度更快
6、在Join表的時候使用相當類型的例,並將其索引
7、避免 SELECT * 這種查詢方法,用什麼數據取什麼數據,這屬於sql優化
8、永遠為每張表設置一個ID ,並作為主鍵
9、使用 ENUM 而不是 VARCHAR
10、從 PROCEDURE ANALYSE() 取得建議,PROCEDURE ANALYSE() 會讓 MySQL 幫你去分析你的欄位和其實際的數據,並會給你一些有用的建議
11、盡可能的使用 NOT NULL
Ⅱ 什麼叫做資料庫優化
資料庫優化是針對網站資料庫設計進行的一系列改進措施,其目的是提升數據讀取速度和程序執行效率。在網站初期設計階段,由於對未來發展需求預估不足,可能導致一些設計上的缺陷。隨著時間推移,網站訪問量增大,原本設計的資料庫結構可能不再適應高並發訪問,從而引發頁面載入緩慢、程序執行效率低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資料庫優化變得尤為重要。通過優化,可以顯著提升數據檢索速度,從而加快頁面訪問速度,提升用戶體驗。常見的資料庫優化方法包括:
1. 增加索引。索引就像是資料庫中的目錄,能夠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數據,從而加快查詢速度。合理地增加索引,能夠極大地提升數據檢索效率。
2. SQL語句優化。編寫高效的SQL語句是資料庫優化的關鍵。通過優化SQL語句,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查詢操作,提高查詢效率。
3. 程序優化。優化程序代碼,減少不必要的計算和數據傳輸,也是提升資料庫性能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優化資料庫並非一勞永逸的過程,它需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不斷調整優化策略。因此,定期檢查和優化資料庫性能,是保持網站高效運行的重要措施。
Ⅲ 資料庫優化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優化
1、sql語句的執行計劃是否正常。
2、減少應用和資料庫的交互次數、同一個sql語句的執行次數。
3、資料庫實體的碎片的整理(特別是對某些表經常進行insert和delete動作,尤其注意,索引欄位為系列欄位、自增長欄位、時間欄位,對於業務比較頻繁的系統,最好一個月重建一次)。 4、減少表之間的關聯,特別對於批量數據處理,盡量單表查詢數據,統一在內存中進行邏輯處理,減少資料庫壓力(java處理批量數據不可取,盡量用c或者c++ 進行處理,效率大大提升)。
5、對訪問頻繁的數據,充分利用資料庫cache和應用的緩存。
6、數據量比較大的,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減少其他表的關聯,增加一些冗餘欄位,提高查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