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訪問
1. 現場訪問與案件偵查過程中的調查訪問的區別
你好:一、做好現場保護,設立一定區域進行警戒放護,特別對物證、痕跡或屍體等注意保護;如果被害人還活著要及時搶救;二、及時報告有關單位通報案情;三、組織警力現場走訪,注意查找發現現場的第一人,並作好訪問記錄;四、及時組織警力對有關的交通要道、公共場所等進行卡控和追捕;五、根據不同的現場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全面細致的對現場進行分析和研究,認真提取各種痕跡、物證;六、現場勘察嚴格要按照勘察規則的規定進行,從外圍到中心、從下到上,一步一步的細致的勘驗檢查;並做好錄制和照相。請參考《刑事現場勘察規則》
2. 現場訪問與調查訪問的區別
在刑事偵察學的研究中,會經常遇到「現場調查」和「調查訪問」這兩個概念。如何劃分這兩個概念的界限,認識往往不一致。筆者就這個問題談點淺見。「現場調查」和「調查訪問」兩個概念有三種傳統的認識:1.認為「現場調查」與「調查訪問」是一個概念的兩種叫法;2.認為「現場調查」與「調查訪問」兩概念之間是種屬關系;3.認為「現場調查」與「調查訪問」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概念。筆者認為以上三種不同觀點都有片面性,未能把握二者的本質和聯系。
3. 現場采訪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一、采訪前的准備
(一)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
(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
(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繫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麼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
二、運用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一)不同的環境與場合,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求采訪者有不同的提問、語氣。在嚴肅、莊重的場合或采訪重要人物、外賓,提問言語要精煉、准確,儀態、語氣要莊重、嚴肅、認真,給人可信、可靠、願意溝通的感覺。
(二)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提問方法。正問法:從正面提問,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設問法: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以啟發引導采訪對象,談出其某方面的真實感受,並使采訪向深層發展。還有反問法、追問法、潛問法等等。
(三)提問要盡量具體。只有具體的發問,才能得到具體、有意義的回答。
(四)提問應該具有引導性。
拓展資料:
現場采訪是廣播電視中常用的一種采訪形式,它是指記者、播音員或主持人利用廣播和電視技術手段在事件發生現場或節目製作場所對目擊者或當事人的一種訪問。現場采訪有即時性,因為這種采訪緊緊圍繞事件或人物進行,可以立即掌握事件的全貌和背景,了解當事人的思想、心理活動和感受,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覺。
現場采訪必須作好充分的案頭和技術方面的准備工作,要了解所要采訪的事件或人物的詳細的背景材料,並確定采訪宗旨,擬出采訪提綱,准備好要提的問題。
同時要檢查好所用的采訪設備,對於突發性的事件或臨時性的采訪任務,采訪者應在瞬間抓住事件的本質提出問題,並掌握采訪全局。現場采訪的提問要恰當,簡明扼要。必要時,采訪者還可與被采訪者進行攀談,消除對方的緊張情緒。
采訪時間的長短由采訪者根據節目的需要靈活掌握,對於被采訪者說出的不利於播出的語言要及時打斷,重要的地方應加以重復,但不要機械地重復,以免羅嗦。現場采訪要隨時適應現場的變化,靈活周到。因此,現場采訪要求采訪者有高深的修養,廣博的知識,較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引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