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具有哪些
Ⅰ 訪問調查主要包括哪些具體形式
訪問調查法又稱詢問法,失職調查人員將所要調查的事項,以當面、電話或者書面等不同的形式,採用訪談詢問的形式想被調查者了解情況已獲得所需要的資料的一種調查方式,也是在市場調查中收集第一手資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訪問調查主要包括有哪些具體形式,主要有:
一、直接訪問法
直接訪問法又叫做面談訪問法,是指調查者與被調查者面對面地交談,被調查者一一回答問題,調查者將答案如實的記錄下來以便於統計分析的方法。
直接訪問法,在享有的訪問法中費用最高、同時也是回收率較高的一種問卷方法。
二、小組座談法
小組座談法一般要求在8-12人,時間在1.5-2小時最為合適。
三、電話訪問
電話訪問是調查人員通過電話想被調查者詢問了解問題的一種調查方法。
電話訪問是最快的一種調查方式。
四、有機調查法
有機調查法是指將編號的調查問卷以郵寄或其它方式送到選定的被調查者的手中,又被調查者這按照調查問卷的填寫要求填寫好後,機會調查單位。
有機調查法是目前回收率最低的一種調查方式。
五、留置問卷調查法
六、日記調查法
七、投影技術法
Ⅱ 營銷調研中的訪問法都有哪幾種類型
訪問法是用來收集原始資料的基本手段。根據調查訪問的形式不同可以有四種主要類型。
1.人員訪問法
人員訪問法也稱面談調查怯,需要調查者直接與被調查者交談與溝通。它要求調查人員做到以下幾點才能獲得成效。
(1)熟悉調查的問題,明確問題的核心、重點和實質。
(2)事先設計好問卷或調查提綱。
(3)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最好安排交談預演。
2.電話訪問
此類調查要求調查組織者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設計電話問卷調查表。注意調查中受通話時間、記憶規律的約束。
(2)挑選和培訓調查執行人員。
(3)選擇樣本方案、調查對象、訪問時段。
電話訪問可應用於:用戶調查、口訪、訪問分銷商、服務投訴和質量投訴的應答、價格行情意見征詢等。
3.郵寄訪問
此類調查將一些類似但不一定通過郵寄完成的調查也包括進去了。常見的方式有:商業郵寄廣告上的調查(如持廣告來購買優惠多少)、專門郵寄調查表、產品說明書所附調查頁、報紙雜志夾帶或印刷的調查表。
4.網路訪問
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調研是當今流行的商業調查形式。主要方式有:網路自動問卷、E-mail、在線小組討論、在線調查點擊、BBS討論版自動統計等。
Ⅲ 國家之間訪問有那些類別
現代國際禮儀的基本准則和特點
1.現代國際禮儀的基木准則。
聯合國憲章在《序言》中闡述了「大小各國平等權利」的信念,並規定了各會員國應當遵循的7項原則。其中第一項為:「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現代國際關系以公認的「主權平等」為基礎。「主權平等」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每個國家都享有平等權利,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個國家都有尊重別國主權的義務,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權而侵犯他國的主權。國家不論大小,都應當具有獨立自主處理自己內外事物、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利。國家與國家相互之間是平等的,所有國家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
「主權平等」既然是現代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作為國際交往中行為規范的現代國際禮儀,當然也必須遵循這一準則。
「主權平等」常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侍裂家的尊嚴受到尊重:國家元首、國旗、國徽不受侮辱。
(2)國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國際公約的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
(3)不以任何方式強制他國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乾涉別國的內部事務。
(4)在交往中,實行「對等」和大體上的「平衡」。
所謂「對等」實際是上就是「禮尚往來」,交往的雙方人員,身份要大體相當;代表團互訪時,雙方的接待規格應相差不多;「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是「對等」原則的正面引用。在國際交往中,有時也從負面運用這一原則。如:你趕走我的武官,我就驅逐你的參贊;你怠慢了我,我也請你坐一坐「冷板凳」等。畝渣
所謂「平衡」,也可以理解為「一視同仁」或「不歧視」的原則。但是,所謂「平等」、「平衡」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國際交往中,在禮儀上給予「破格接待」的,也有諸多先例。可見國際禮儀程序的運用也是一種外交藝術。
(5)「主權平等」的原則,在國際組織中和國際會議上,表現為每一個參加國都有同等的「代表權」和「投票權」,每一個國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
(6)在「禮賓序列」問題上,也應當體現各國「主權平等」的原則。在國際會認上,各國代表的位次,不是按國家大小強弱的原則來排列,一般是按會議所用文字的國名字母順序來排列。在簽定條約協定時,應遵守「輪換制」,既每個締約國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它的代表在這份文本上首先簽字。在國際活動中,各國代表的序列,應以代表的職務高低或就職時間的先後作為排列的依據。在文字的使用上,每個國家都有使用本國文字的權利。在簽定國際條約協定時,本國文字與別國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國際慣例的幾個特點:
·能用性,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通用。
·穩定性,不受政策調整和經濟波動的影響。
·重復性,一般都是反復運用。
·准強制性,受到各國法律的保護,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
·效益性,被國際交往活動驗證是成功的。
2.現代國際禮儀的特點。
(1)必須以相互尊重、主權平等為基礎。現代的國家關系應當是完整的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這與封建割據、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之間的關系、宗主國同殖民地附屬國之間的關系不同。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主權應當一律平等。
(2)國家間,除雙邊關系發展外,多邊往來大量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從而在禮儀做法上也提出了許多新問題,產生了新的做法。
(3)國際禮儀的內涵更加豐富,包括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文化教育、軍事國防以及民間往來等各方面、多層次的國際往來,也都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來進行活動。特別是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許多公司企業都設有專職禮儀人員或公關部門。
(4)禮儀活動更加講求實效,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具體安排更加靈活。例如,領導人之間的實質性會談更加受到重視:日程安排更加緊湊合理,舉行宴會講究禮儀但不事鋪張;參加宴會的人數有所壓縮;宴會上發表正式講話的次數有所減少;動員群眾參加的大規模場面很少;互訪代表團人數減少;生活接待更加註意安全、舒適、方便等。
(5)「川禮儀簡化」成為趨勢。由於國際交往和活動急劇增多,繁文縟節勢必成為人們不堪負荷的重擔,分去人們的許多時迅談悄間和精力。因此,外交禮儀簡化在國際上成了一種必然趨勢。
(五)外交禮遇的三條原則和四條標准
1.外交禮遇三原則。
對等的原則:即一方出場與來訪者在級別、職務、以及待遇、費用等方面,大體上要對等。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禮遇不宜隨便提高或降低;
破格的原則:有的來訪者身份雖然不高,但有較深背景,或一方對另一方有特殊要求,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給來訪者以破格的較高接待禮遇。
從簡的原則:即重精神、重友誼、重實效、不重形式,不講排場,不事鋪張。從簡不等於冷落,要注意生活照顧,盡量做到熱情周到。
我國的外交禮遇規格是在長期的外交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是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具有中國特色。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外事接待要體現無產階級的外交風格和風度。我們的做法是,一是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不強加於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對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風;二是禮賓安排要與我國的對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針對性,重禮儀、重實效,生活上要盡量熱情周到;三是提倡勤儉辦外事,反對講排場、擺闊氣。
2.四條基本標准。
舉辦任何一項對外交際活動,都需要大量的具體工作。因此要求每一個禮賓工作人員既要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業務,並且還要有既嚴謹又靈活的工作作風。一般來講,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與不好,有四條基本標准:禮遇、宣傳、安全、服務。
(六)我國禮賓改革及特點
禮儀與禮節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文化狀況和社會風尚。然而,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發展,各國禮儀形式與交際禮節都在不同程度發生變化和改革。面對迅速發展的對外開放形勢,我國在確保做好外賓接待工作的前提下,既考慮到國際慣例的需要,又從我實際出發,對接待來訪的外賓的禮節禮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規定和改革。
·1978年10月起,凡國賓來訪,我外交部不再通知各國使節到機場迎送;不再邀請各國使節及夫人和駐京記者出席歡迎宴會。
·1978年12月起,我國不再派專機到國外迎送來訪國賓。
·1979年1月起,我國不再組織四、五千人的歡迎隊伍迎送國賓。
·1980年5月,出訪的代表團,一般不在國外舉行答謝宴會。
·1980年5月,安排國賓(視其意願)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
·招待來訪代表團的(人數)規定:
國家元首級,30人以內;副元首級,12人以內;部長級,10人以內。
·1980年9月,國賓抵達首都,歡迎儀式由機場移至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貴賓離京不舉行歡送儀式,由我國領導人前往賓館話別,由級別較低的官員送行。除天安門廣場兩側的電燈柱上掛兩國國旗和主要街道掛彩旗以外,不再掛橫幅。
·1980年9月,國慶招持會改用酒會形式。
·1981年起,國賓來訪,<<人民日報>>不再發表社論歡迎,只發表國賓照片和簡歷。
·1981年起,對國賓車隊恢復摩托車護衛。
·1983年起,實行陪同團長制,去外地訪問時,由陪同團團長陪同活動。
·1983年起,國賓來訪時,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歡迎儀式、檢閱三軍儀仗隊時,增加檢閱分列式。
·國務院規定:根據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國際慣例,接待外賓時,應由相應職務的人員出面迎送。當部長不能親自迎送時,可在外賓住處歡迎和話別。
·1984年,外交部對宴請提出改革意見:
1)提倡宴請形式多樣化(酒會、招待會、冷餐會和自助式宴);
2)中餐西吃(分食制);
3)宴會以中餐為主,提倡四菜一湯(冷盤不宜太多,熱萊也不要大多);
4)地方宴請應提倡用地方名酒或特色酒。
·1987年,外交部提出縮短國賓車隊的要求:正部級一人一輛,副部級兩人合一輛,司局級乘麵包車(備機動車)。
·1987年,部級代表團在國外期間,一般不搞答謝宴會,如確因工作需要,可舉行小型宴請活動,不發消息。不建議來訪代表團舉行答謝宴會,如摘,不發消息。
·1990年,淡化對宴請的報道,宴會上講的話放在會見時講。
二、一些常見的禮賓活動簡介
在國際交往中,無論在官方或者民間的,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禮賓工作主要是根據本國的對外方針政策,組織安排對外禮儀活動和交際活動。盡管活動形式各有差異,但歸根結底禮賓工作是為本國的對外政策服務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是體現本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是個文明古國,素稱「禮儀之邦」。新中國成立以來,禮賓工作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下,繼承並發揚了我國的優良傳統,並適當汲取了國際上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慣例,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改革,形成特有的風格。
許多外事(涉外)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行的。禮賓接待工作大致可分為迎送、會見和會談、宴請(酒會、茶會、冷餐會)、簽字儀式、文娛活動、參觀游覽、開幕式、授勛、獻花圈、慶典、弔唁等內容。下面將幾個主要禮賓活動的具體要求、內容和操作要領作一簡單介紹。
(一)迎送
迎來送往是常見的社交禮節。對外國來訪的客人,通常要視其身份、訪問的性質和目的、國際慣例以及兩國關系等因素,安排相應級別的領導人前往機場、車站、碼頭迎送。這是外賓進入國門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禮儀活動,各國對此都十分重視。
各國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正式訪問,往往都舉行隆重的迎送儀式。對軍方首腦來訪也舉行一定的歡迎儀式,如安排檢閱三軍儀仗隊等。
對其他人員的來訪一般不舉行歡迎儀式。然而,對應邀來訪的任何代表團,無論官方的或民間的,在他們抵離時,均安排相應身份的官員(或有關人員)前往機場(車站、碼頭)迎送。對長期在華工作的外國人士、外交使節、專家等,在他們到離任時,亦要安排相應人員出面迎送。
組織安排領導參加迎送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確定迎送的規格。
對來賓的迎送規格各國做法不盡一致。確定迎送的規格的因素很多,一般主要依據來訪者的身份和來訪的性質(目的),適當考慮兩國關系,同時要注意國際慣例,進行綜合平衡。通常外賓抵達時,由職務相當或略低於對方的領導人士出面迎接(安排我方相同級別的領導人主持會見和宴請)。總之以主人身份要與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對口、對等為原則。相應級別的領導人不能出面時,應從禮貌出發向客人作出解釋。
迎送人員不宜太多。有時還可根據兩國關系和政治需要,給予破格接待,安排較大的迎送場面,由身份較高的領導親自去機場迎接等。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除非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規辦理。
2.准確掌握外賓的抵達時間、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等信息。
接待人員必須准確掌握來賓的抵達時間,及早通知全體迎接人員和有關單位。迎接領導和工作人員要提前到達機場(車站、碼頭)。要事先掌握飛機停機位置(出口的門號)、列車停靠的月台、車廂號碼,以免臨時來回奔跑或接空。
3.獻花。
如安排獻花活動時,需注意:
(1)須用鮮花,並保持花朵整潔、鮮艷。要根據來訪國的習慣選購鮮花,一般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顏色的花。
(2)通常由女青年或少年兒童在主人和客人握手後,將花獻上(性別交叉),要認真挑選落實獻花人員(品貌、衣著、思想品行等)。
(3)要注意花的安全和禁忌愛好(必要時可請公安部門檢查有否爆炸物)購花後做到花不離人。
(4)指定專人負責執行此項活動,必要時,要事先讓獻花青年進行排練。
4.禮賓介紹。
禮賓介紹時,通常先將前來歡迎的中方主人介紹給來賓。客人初次到訪,一般較為拘謹,主人宜主動與客人寒喧。所以,當客人下機(車、船)後,迎接人員要主動迎上前去表示歡迎,由禮賓官或迎接人員首先將中方前來歡迎的主要領導(職務及全稱)介紹給來賓,其他領導可簡明扼要地介紹。
主要翻譯必須時刻緊隨中方主要領導和主賓(翻譯、警衛、工作人員要注意站位,不要搶鏡頭或遮擋鏡頭)。禮賓官或迎接人員在介紹其他中方領導時要始終照顧好主賓,不要因忙於介紹別人而冷落了主賓(有時可配備兩名以上翻譯人員)。
5.其他注意事項。
(1)迎送人員如職位較高時,應在機場(車站、碼頭)安排休息室(備飲料);
(2)如客人首次來訪,雙方又不認識,則事先聯系好或做一特定標識牌,方便對方辨認;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運輸要有專人負責;團長和要客的行李要先取,及時派人專送,以便客人更衣;
(3)提前聯系辦理出入境手續、辦理邊防海關等部門的免檢免驗禮遇;
(4)客人抵達後,應留點時間讓客人稍稍休息、更衣,然後再安排活動;
(5)不能將外賓安排到非涉外賓館下榻;
(6)對參觀、游覽、會見等活動場所要事先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7)准備中外文日程,如有變動,要及時通知有關人員。
6.乘車安排和注意事項。
(1)介紹結束後,速引導客人上車。如安排主人陪車,則請客人從車的右側門上車,中方主人從車的左側門上車。有時客人上車後先坐到了當地主人的座位上,一般不必請客人挪動座位(由禮賓官事後告訴客人);
(2)國賓車隊和大型代表團,事先車隊要編號;國賓車隊的主車要掛兩國國旗,車隊的編號:00、0、1、01、壹、2、貳、02、3、4、5、6、7、8、9等;
(3)多國使節代表團同團時,可以輪流乘坐一號車(輪流當團長);或者一個代表團中有兩個地區的外方領導在訪問不同地區時,可輪流乘坐一專車,輪流當團長。
Ⅳ 德國外長訪問烏克蘭,此次訪問具有哪些意義
有可能是為了能源,選擇這個時候去訪問,因為現在而德國最缺少的就是能源,可能想達成某種協議,有可能烏克蘭將更快地加入歐盟。
Ⅳ 人員訪問調查法的人員訪問調查的優點
(1)訪問程序是標准化和具體的;
(2)訪問具有較好的靈活性。由於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雙方面對面交流、交談的主題可以突破時間限制,同時對於一些新發現的問題,尤其是那些爭議較大的問題,調查者可以採取靈活委婉的方式,迂迴提問,逐層深入;
(3)可以在訪問過程中使用圖解材料,直觀明了;
(4)調查資料的質量較好。在訪問過程中由於調查者在場,因而既可以對訪問的環境和被調查者的表情、態度進行觀察,又可以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質量加以控制,從而使得調查資料的准確性和真實性大大提高。
Ⅵ 訪問法的特點和類型
1、特點:
①它是訪問者與被訪者面對面的直接調查。問卷以及文獻調查都是間接調查法,而訪談則與實地觀察一樣,屬於與調查對象面對面接觸的直接調查法,通常可以了解更多、更具體、更生動的信息;
②它是通過交談方式進行的口頭調查。觀察法主要通過視覺來感知現實,問卷法通過書面語言作用於調查對象,而訪談則通過口頭交談方式反復詢問所要了解的情況,探討有關問題;
③它是訪問者與被訪者的雙向交流的互動式調查。觀察法(特別是非參與觀察)要求盡量減少對被觀察者的影響,問卷等間接調查法難能與調查對象溝通和交流,而訪談則是訪問者與被訪者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④它是需要較高訪談技巧的有控制的調查。訪談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問者需要與被訪者之間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系;需要引導被訪者積極提供所要了解的信息;需要臨機靈活處理各種預料之外的情況,掌控訪談過程。
2、類型
按訪問內容分類:事實訪問;意見訪問;解釋訪問
按訪問的具體方式分類:面談訪問;郵寄訪問;電話訪問;留置訪問;個別深度訪問;小組討論等。
(6)訪問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解各種社會現象,包括現實的和歷史的問題,事實、行為方面的和觀念、情感方面的問題;③能夠通過引導、解釋和追詢,澄清模糊的問題,並對復雜的現象進行深入的探討;④能夠靈活處理調查過程的問題,排除各種干擾,有效地控制調查過程。
其缺點是:
①訪談結果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訪問者的素養和被訪者的合作態度,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②樣本小,影響研究結果(對於總體)的代表性;
③人力、財力和時間耗費較大,調查研究的成本較高。
訪談法在考試研究中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除了適用於問卷法的情況外,它還特別適用於個性化、個別化的研究;也還可以用作問卷法的補充,以澄清問卷中的模糊問題,增加對於某些重要問題的研究深度。
Ⅶ 訪問的優缺點
優點:
訪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有效地控制交談的過程,對被訪者的各種疑問進行解釋,還能根據交談時被訪者的非言語行為和表現,驗證訪問資料的信度與效度。與問卷調查相比,訪問的回答率較高。即使在調查對象因文化程度低或其他原因不能填寫調查問卷的情況下,訪問也能得到被訪者的合作,獲得所需的資料。訪問者能當場作解釋,所以大多數訪問中可以使用一般問卷調查中較難使用的較為復雜的量表和圖表。
缺點:
組織工作復雜,耗費較多的人力、時間與經費;訪問員與被訪者之間的直接交談,有可能使被訪者出現猜測和迎合訪問員意圖的傾向,也可能使被訪者感到調查不具備保密性,不願提供敏感性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