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同志訪問

同志訪問

發布時間: 2023-06-26 20:51:51

① 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第一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是社會主義蘇聯
新中國一成立,外交工作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同其他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走向國際社會。人民政府向所有國家表示了善意。毛澤東同志在開國大典上宣布:「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但那時,世界已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時期,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這種對立和沖突越來越劇烈。美國政府當時對新中國抱著敵視的態度,不僅自己不肯承認新中國,還竭力阻撓其他西方國家承認新中國。這種敵視態度在以後一段時間內更加強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是社會主義蘇聯,這是十分可貴的。三個多月內,新中國同1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它們都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1949年12月和1950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先後抵達蘇聯訪問。新中國在對外關系中特別關心的是世界和平問題。在同斯大林會談時,毛澤東同志一開始就提出: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建立和平。中國需要和平的環境,把經濟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並從總體上使國家穩定。兩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毛澤東同志將條約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時說:「這次締結的中蘇條約和協定,使中蘇兩大國家的友誼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得我們有了一個可靠的同盟國。這樣就便利我們放手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和共同對付可能的帝國主義侵略,爭取世界的和平。」

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訪蘇期間,又有13個國家先後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有7個國家在1950年10月底前同新中國建立起正式外交關系。它們包括:一類是亞洲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另一類是北歐的瑞典、丹麥、芬蘭和中歐的瑞士。這是第一批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是新中國外交工作的重要突破。以後四年內,中國又同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等分別建交。這樣,直接同中國接壤的周邊國家大體上都同新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同周邊國家建立起穩定的睦鄰友好關系,對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自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經過一年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階段對外關系的基本格局大體上確定了下來。這一切,進行得井井有條,有力地捍衛了國家的獨立、安全和尊嚴,把屈辱外交一掃而光,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一開始就以獨立自主、熱愛和平而又不畏強暴的嶄新風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② 如何做新聞采訪

新聞采訪准備,從廣義上講,其含義可以包括記者平時經常性的政治理論,時事方針政策的學習,文字寫作修養的提高,各種專業常識的了解,以及一切社會生活、知識的積累。從狹義上講,則是指發現新聞線索或接到采訪任務之後,到進入采訪入前所作的具體准備工作。我們從采訪前的具體准備工作談起。

首先,必須准備相關的資料。

筆者剛剛從事新聞采訪工作時,對采訪前資料的准備沒有足夠的認識,一有采訪任務就直奔現場,采訪時沒有條理性,常常弄得自己很被動,其實,許多中外著名記者,他們在采訪前都是很重視資料的准備的。我國30年代著名記者范長江有一個習慣,當年他每到一地采訪,總是先搜集、查閱當地的地方誌和史書。聞名世界的義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在每次采訪前,總是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做准備,閱讀與采訪對象有關的材料和書刊,還要做筆記,寫研究心得。她說,每一次采訪之前都要象學生准備大考一樣,准備幾個星期甚至一兩年。從這些著名記者的經驗來看,采訪成功與否和資料准備是否翔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需要准備的文字資料有直接的資料和間接的資料。

所謂直接的資料。是由被采訪者自己所能提供的與其有直接關系的現成文字資料,如被采訪者寫的回憶、文章等。如果我們采訪的是一個單位或某個部門,就應搜集與報道內容有關系的資料,如該單位的內部文電、檔案記錄、會議記錄等。

間接的資料,一般是指與采訪對象有關的一切文字的東西。如果我們進行體育比賽項目的報道,那麼我們就要翻閱該項目的有關資料,如它的發展史、歷史記錄的創造者,以及各參賽隊的風格、特點等;如果我們采訪一個地方,除了要報道的內容外,翻看一下該地區的歷史、地理、經濟、民風民俗等資料,對寫作也會有所裨益。如果我們采訪的是某一個工程項目或生產企業,那麼我們就要翻閱一下與此有關的專業書籍。這樣可以避免說外行話,容易與被采訪者找到共同的語言。對此,筆者深有體會。有一次,筆者去采訪一家大型的外資企業,負責接待我們的部門經理見我們幾個小記者,一開始並不十分熱情。當我們跟他聊起企業運轉,產品性能等比較專業的話題時,部門經理娓娓而談,在隨後的采訪中,對我們表示了極大熱情和支持,采訪十分順利。我們知道,在采訪之前,如果不是翻閱了該企業的有關資料,那麼我們的采訪可能會受到阻礙。

其次,我們新聞采訪准備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圍繞報道內容准備有關情況。

從宏觀上講,就是要站在全局角度,掌握上級精神,黨的政策、全局范圍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態等等。這樣有助於我們記者在采訪時站得高、看得遠、抓得准問題。比如,我們前一段時間進行抗擊「非典」的采訪報道,在采訪前我們以中央的精神、戰略決策進行了概略的了解,結合實際,對樂昌在農村防治「非典」;黨委、政府一手抓「非典」這件大事,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等方面進行及時報道,具有較強針對性和指導性。因此,我們記者如果對宏觀情況不甚了解,胸無全局,視野短淺,那麼采訪時自然無法站在全局的角度觀察問題和分析事物,寫出的報道就容易就事論事,缺乏深度。

從微觀上來說,就是我們了解被采訪者的歷史和現狀。比如我們去采訪某一個人,就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事先了解他的經歷、性格習慣、特長等等。筆者曾對一村委會幹部進行采訪。之前,我們手頭已經有了現成的文字資料,但是,我們還是通過向鎮領導了解,與村民攀談、閑聊、與其同事進行座談等形式,多方面地了解這位村民幹部是如何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以及他本人的創業歷程、家庭現狀、為人處世等情況。在采訪中,我們捕捉到了這位主人公的思想閃光點,這是我們手頭文字資料未曾發掘的。

再次,必要的知識准備是做好采訪工作的又一重要環節。

當今世界各種新知識、新信息層出不窮。因此,要求記者做到「百事通」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等到掌握了各種知識以後再去從事采訪和交流活動。所以,記者采訪前的知識准備,大多採取「臨陣磨槍」的辦法。一旦確定采訪目標,立即突擊進行知識准備。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同志訪問奧地利,以散文式筆法寫了一篇通訊《維也納的旋律》,不知內情的讀者以為作者很懂音樂。其實,據說這是作者在寫作前翻看了許多音樂方面的材料,進行比較充分的知識准備的結果。

當然,一個記者的文化知識素養,更重要的是靠平時持之以恆的長期積累。多讀書,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知識,注意收集和追蹤新知識、新信息,還要時時關心國內外大事和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突發性采訪任務都能應付自如了。

此外,在新聞采訪中,向被采訪者問什麼,怎麼問,也是需要我們事先准備的。這種准備,即是擬定采訪提綱。這是在前幾項准備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采訪方案,選擇進功方向和突破的重要環節。采訪提綱總的要求是,要盡可能詳細、具體、實在、簡明扼要。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事實和細節,要多側面,多角度地去提問、考證、挖掘。

在采訪提綱的准備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把復雜的問題和過程「濃縮」成一個或數個簡單的問題。這樣,既便於對方回答,也可以節省被采訪者為組織自己思路和談無用材料所花費的時間,以縮短采訪過程。新華社記者郭超人在這點上曾有過成功的嘗試。為了采訪我國運動員突擊珠穆朗瑪峰頂峰的經過,他事先花了4個小時,認真研究了運動員突擊頂峰的計劃,擬定一個詳盡的采訪提綱,把報道所必需的材料和細節一共列成20多個小問題。抓住運動員在醫務室進行了簡單包紮和治療的間隙,他見縫插針采訪,前後僅用了兩個多小時,便獲得了寫作通訊《英雄登上地球之際顛》所需要的材料。可見,從效果上看,只要問題准備得充分,采訪時間的長短並不是決定因素。

在我們的采訪提綱擬定後,還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那就是知會被采訪對象,我們要設法讓被采訪對象與自己一起進行准備,讓對方知道你要采訪的中心大意,這對一個成功的采訪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采訪前的准備有時由於某些特殊需要,還要做其它的准備。但總的來說,我們進行采訪前的准備就是為了增強對所報道對象的認識和了解,在采訪時盡可能縮短主觀認識和存在之間的差距,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豐富、翔實、有價值的材料,使我們的采訪獲得成功。

熱點內容
筆記本電腦如何設置鎖屏密碼 發布:2025-02-04 13:54:42 瀏覽:161
構成c語言程序的基本單位 發布:2025-02-04 13:49:53 瀏覽:988
如何修改已經更改的密碼 發布:2025-02-04 13:38:38 瀏覽:773
唐dm2021買哪個配置劃算 發布:2025-02-04 13:38:38 瀏覽:627
真空壓縮重 發布:2025-02-04 13:38:37 瀏覽:640
alias腳本 發布:2025-02-04 13:38:03 瀏覽:739
linux終端字元 發布:2025-02-04 12:52:40 瀏覽:737
c語言程序設計mobi 發布:2025-02-04 12:51:55 瀏覽:259
rsa演算法c語言 發布:2025-02-04 12:50:36 瀏覽:785
阿里雲伺服器託管破解 發布:2025-02-04 12:47:43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