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訪問華
⑴ 蒙古國是怎麼獨立的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獨立」,沙俄以蒙古保護者自居。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繼續與沙俄談判,於1915年6月7日簽訂《中俄蒙協約》,勉強保住了在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
1924年,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個月後蒙古取消君主立憲政體,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條約原文,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將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國民政府於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9年1月,毛澤東曾非正式地試圖通過米高揚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歸中國,但遭到拒絕。由於蘇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後不久,1949年10月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
當時共產黨的政策是支持外蒙古獨立。1950年中國政府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為爭取蘇聯外交支持,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承認蒙古獨立,保證了蘇聯歸還旅順軍港、大連行政權和中國長春鐵路的管理權等蘇聯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獲得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
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蒙古訪問華擴展閱讀:
蒙古國(蒙古語:Монголулс,英語:Mongolia),簡稱「蒙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之間,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蒙古雖然不與哈薩克邊境接壤,但其最西點到哈薩克的最東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
主要信仰藏傳佛教,主體民族是蒙古族,亦有哈薩克族、圖瓦人等少數民族分布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68美元(2014年)。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⑵ 為什麼不把蒙古收回
新中國成立後不收回蒙古國的原因:1、外蒙古已經變成獨立的國家很長時間,他們國家的東西跟中國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法律也是不相同的,要是強行收回來,他們就會改變成我們,這樣做就會讓他們產生抵觸,很容易導致叛亂出現,結果就不敢想像了,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我們國家,要是很強硬的收回來,會受到很多國家的不滿出現。2、外蒙古的地理環境跟位置,他處在我國跟俄羅斯交界處,要是強行收了回來,就會在與俄羅斯的邊境問題上發生不愉快,要是沒有好的方案處理,我們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會大打折扣,也很容易和俄羅斯鬧僵。相關歷史1949年1月,毛澤東曾非正式地試圖通過米高揚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歸中國,但遭到拒絕。由於蘇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並且於1946年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承認,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後不久,1949年10月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新中國的政策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地位。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表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條約。但中蘇後來發表公告稱:「1945年8月14日中蘇簽訂的條約約定均已失去效力,但雙方政府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已因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業已與其建立外交關系而獲得了充分保證。」1950年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對新中國的援助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斯大林的冷落。為爭取蘇聯外交支持,雙方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保證了蘇聯歸還旅順軍港、大連行政權和中國長春鐵路的管理權等蘇聯根據舊條約獲得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1950年7月3日,毛澤東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國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呈遞的國書,中蒙兩國正式成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在1950年代,中國向蒙古輸送了工人幫助其建設。1953年斯大林去世,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旅順、大連)和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拒絕討論外蒙古問題。赫魯曉夫上台後,1956年周恩來非正式地向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了外蒙古主權問題,再次遭到拒絕。蒙古人民共和國於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20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初期,蒙古人民共和國試圖保持中立。中蘇關系緊張後,蒙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也隨之冷卻。後來倒向蘇聯一邊,把大約7000名中國的援建人員驅逐回國。蒙古獨立後,蘇俄在蒙古對中國的70年的醜化宣傳,1960年代蘇聯開始在外蒙古駐扎20多萬軍隊和部署大量導彈,嚴重威脅中國,配合蘇聯從東北、華北、西北8000多公里邊界線上威脅中國,加上美國在中國南方邊界進行越南戰爭,中國政府,被迫積極備戰,保家衛國。後來鄧小平曾對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說過,「雅爾塔協議把外蒙古從中國分割出去,……陷我們於極其不利的戰略位置。」鄧又在1989年5月16日對戈爾巴喬夫說:「六十年代,在整個中蘇、中蒙邊界上蘇聯加強軍事設施,導彈不斷增加,相當於蘇聯全部導彈的三分之一,軍隊不斷增加,包括派軍隊到蒙古,總數達到了一百萬人。……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直到1980年中期,兩國關系得以緩和改善。1990年,一個蒙古代表團28年來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兩國元首首次實現互訪。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