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訪問國家
⑴ 戰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是誰
二戰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是田中角榮。
李濤的《終極審判》一書中有詳細介紹。
「田中推進了與中國關系額的正常化,成為戰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還和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建立了友誼。從而改變了日本政治向美國一邊倒的局面。」
——摘自《終極審判》 作者李濤 新華出版社出版
⑵ 安倍晉三到中國幾次
兩次
安倍晉三(あべしんぞう,1954年9月21日—),日本政治家,日本第90任、第96-98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曾任日本自民黨總裁,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第1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且任期最長的首相。
197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成蹊大學政治學科;1993年,首次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2006年9月20日,首次當選自民黨總裁;2006年9月26日,當選第90代日本首相,次年9月12日辭職;2012年9月26日,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
2012年12月16日,帶領自民黨在第46屆眾議院選舉中以絕對優勢獲勝,於2012年12月26日出任第96代首相,成為戰後繼吉田茂之後,第二位再度拜相的政治家;2014年12月24日,連任日本第97代首相;2015年9月8日,「無投票」連任自民黨總裁;2017年11月1日,第四次當選首相;2018年9月20日,第四次當選自民黨總裁;2020年8月28日,宣布辭任首相,於9月16日正式卸任並離開首相官邸。
安倍晉三初任首相期間,推動日本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改善對華和對韓關系,慎重對待歷史問題。第二次組閣後,安倍晉三推出「安倍經濟學」,藉助貨幣寬松和財政刺激政策,推動日本經濟邁向復甦態勢;貿易上,推動日歐經濟合作協定(EPA)與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1)談判達成妥協;外交上,促成美日兩國外長和防長2+2安全會議,加強日美同盟關系,推出「俯瞰地球儀外交」;政治上,尋求修改二戰後制定的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⑶ 日本天皇訪問中國,執意撤掉「大閘蟹」這道菜,有什麼用意嗎
因為日本天皇吃螃蟹會出醜,螃蟹很難掰開,日本媒體等著看天皇出醜,所以要求撤掉大閘蟹這道菜。
⑷ 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訪問中國的內閣首相是誰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麼中日的建交有什麼歷史意義
1972年9月25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問中國,雙方發表《中日聯合聲明》。直接背景就是主張中日友好的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上台。意義,27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田中角榮,雙方進行了認真、友好的談話。29日,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聲明》宣布:「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布結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在《聲明》中,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規定。《聲明》宣布:雙方決定從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並盡快互換大使;同意進行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及政府間的貿易、航海、航空、漁業等協定為目的的談判;決定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兩國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
⑸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是
第一個踏上中國領土的日本首相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第二任首相伊藤博文,他當時是為了和俄羅斯進行終止日俄戰爭的談判而到中國東北的。談判結束後他在哈爾濱火車站遭遇朝鮮復國主義者安重根的刺殺而身亡。在這之後第一個正式訪問過中國的就是田中角榮了。之後的日本首相只要是任期超過一年的基本都訪問過中國。
⑹ 日本首相在什麼時候曾經在中國訪問過
歷史上訪華的日本首相很多,比如:
田中角榮(1918—1993),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同年9月底訪華。
小淵惠三(1937—2000),1998年出任日本首相,1999年7月訪華。
安倍晉三(1954年~),2006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第一次),同年10月訪華。
福田康夫(1936年~),2007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同年12月訪華。
麻生太郎(1940年~),2008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2009年4月訪華。
野田佳彥(1957年~),2011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同年12月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