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密碼會退化嗎為什麼
1. 一個突變體的一個基因的遺傳密碼發生改變將會改變編碼的氨基酸嗎為什麼
不一定,因為有些氨基酸是有多個密碼子編碼的。
2. 如果基因中的鹼基排列順序發生變化,一定會改變遺傳信息。 為什麼對
基因中4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有3種情況: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如果在基因中增添或缺失一個鹼基,必然會在增添或缺失點的後邊脫氧核普酸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在轉錄。翻譯成蛋白質時,後半部分的氨基酸的種類的排列順序全部發生改變。但如果是改變一個鹼基,由於遺傳密碼具有簡並性(即一個氨基酸不一定是一個密碼子,有些氨基酸有幾個密碼子,如亮氨酸有6個密碼子)。改變一個鹼基,密碼子發生了改變,由一個密碼子換成了另一個密碼子,但經李李轉錄翻譯成的蛋白質中,氨基酸沒有變化。改變了一個鹼基,並未引起蛋白質的改變,那麼這個鹼基的改變也就不能算引起遺傳信息的變孝擾仔化。選項中的遺巧汪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鹼基排列順序,不能理解為遺傳密碼表上的3個鹼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的規則,這個規則是不能改變的。基因突變是不可能改變遺傳規律的,基因突變引起的性狀改變按照遺傳規律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點擊「好評」,謝謝~
3. 人類100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會自我毀滅嗎,為什麼
人類可能是這個宇宙中最特別的生物,因為我們雖然已經是人類已知的物種中最成功的之一了,但也有可能是第一種完全被自己「毀滅」的物種,在有些專家觀點中,人類能不能活到1000年後都是個問題。
不過不要誤會,我指的「自我毀滅」可不是蹩腳三流地攤作家所說的那些套路,比如什麼「全面核戰爭」啦,還有什麼「地球污染致大滅絕」啦之粗友肆類的。我是說人類作為「生物」而活下去的時間可能不足千年,未來人類的基因很可能失傳。
太陽在不斷老去,50億年後太陽會熄滅,但是10億年內地球的海洋就會沸騰蒸發。能拯救一切,讓地球曾經出現過的種子在宇宙間永遠流傳下去的,只有我們人類,The One!
我是酋知魚,一個有點東西的科學作者,歡迎關注!
4. 什麼是遺傳密碼
因為他們解讀了遺傳密碼及其在蛋白質合成方面的機能
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獎儀式上
皇家卡羅琳學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定委員會委員
P·雷卡德教授致詞
陛下、各位好手檔殿下、女士們、先生們:
正好是在100年前,1868年的秋季,一位名叫Friedeich Miescher 的年輕的瑞士醫生,從細胞核中分離出一種新型的化合物。他把這種化合物稱為核素,今天我們稱之為核酸。Miescher 並不知道,一位捷克教士格里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兩年以前,在布爾諾城完成了一系列後來證明與Miescher 的發現有密切關系的實驗。孟德爾用豌豆進行了非常簡單的實驗,發現我們的遺傳特徵包含於許多獨立的基因之中,孟德爾的工作標志著遺傳學開始作為一門科學而被建立起來了。
核酸與基金本來是兩個互不相乾的概念,但它們卻共同構成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的基礎。霍利、科拉納、尼倫伯格三人因為在遺傳密碼(或稱生命密碼)方面的研究而獲獎,他們的研究就以核酸和基金這兩個概念為基礎的。
在19世紀還沒有設立諾貝爾獎;如果有的話,也未必會授予發現核酸和基因的人。Miescher於1890年逝世,他的作品在他逝世之後方得詳盡發表。1866年孟德爾首次發表了他的觀察結果,但他的報告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且很快就被人遺忘了。
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未能注意到基因與核酸之間的關系。25年前,核酸研究仍被認為是一個相當乏味的只限於少數人涉獵的領域,幾乎沒有什麼科學家對此感到興趣。在少數對此感興趣的科學家中,有一位便是卡羅琳學院的Einar Hammarsten 教授。他高瞻遠矚,很早就激勵了幾位瑞典科學家--尤其是Trobjörn Caspersson 在這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後者證明了核酸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1944年,核酸研究得到長足的發展。美國科學家Avery 在那年成功地藉助於核酸將遺傳性狀從一種細菌移至另一種細菌,他用這個實驗證明基因即有核酸構成。Avery 的發現標志著一個新的科學分子的建立,這新學科後來被稱為分子生物學,並且至今一直使用生物化學方法研究遺傳物質。分子生物學建立以來不斷蓬勃發展,下列事實即證明這點:今日的授獎是自1958年以來第五次因這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那麼,什麼是遺傳密碼?它為什麼被稱為生命密碼?核酸是非常復雜的分子,但它們的結構卻顯示出一定的規律性,它們由數量有限的較小的構件組成。如果我們將核酸與語言相比,那麼我們便能將它的構件比作語言中的字母。利用這種類比,我們便可以所細胞內核酸中的語言在描述我們的遺傳性狀。它告訴我們,我們的眼珠和我們的孩子的眼珠是藍色的還是黑色的,我們是身強力壯還是羸弱多病。
我們的細胞里還有第二種語言:用蛋白質字母系統寫成的蛋白質語言。每個細胞含有數以千計的蛋白質,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化學反應由這些蛋白質完成。每種蛋白質在某種核酸的指導下合成,黑眼珠的孩子從父母那兒接受了一些有能力導致形成合成薯野眼內黑色色素所必需的蛋白質的核酸。正是核酸的化學結構決定了蛋白質的化學結構,核酸的字母系統支配了蛋白質的字母系統。遺傳密碼是一本字典,靠了它我們便能將一種字母系統譯為另一種字母系統。
羅塞塔石碑的碑文用希臘文字系統和埃及象形文字系統雕刻而成。當這些銘文解讀成功之後,考古學家便利用這經驗去解讀象形文字。在理論上,人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讀遺傳密碼:逐個字母地比較某具體核酸的化學結構與相應蛋白質的化學結構。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這是不可能的。
對此,尼倫伯格找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爾巧妙的解決辦法:他認識到,生物化學家能在試管內建立一個系統,該系統以核酸為模板形成蛋白質,因此與考古學家相比,生物化學友亂家有著無法比擬的優越之處。上述系統可比作翻譯機器,科學家將用核酸字母系統寫成的句子饋入,然後機器將這些句子翻譯成蛋白質字母系統。尼倫伯格合成一種非常簡單的核酸,它有一條鏈,有許多反復出現的同一個字母組成。上述系統用這種核酸產生了一種蛋白質,她也只含一個字母,但這是蛋白質字母系統的字母。尼倫伯格用這種方法既解讀了第一個「象形文字」,又證明了細胞內的機制如何能用來翻譯遺傳密碼。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非常迅速,1961年8月,尼倫伯格報告了他最早的一些研究結果,又過了不到五年,遺傳密碼的所有細節都搞清了,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尼倫伯格和科拉納做的。
最後的工作大部分是科拉納完成的。許多年內他系統地設計了用於下述目的的多種方法,人們用這些方法合成了一些結構已完全清楚的核酸(這是一些大分子,每個組成部分在什麼位置已搞清)。科拉納的合成核酸是最終解讀遺傳密碼的先決條件。
什麼是細胞內翻譯遺傳密碼的機制?霍利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並取得了成功。有一類特別的核酸,稱為運轉RNA,霍利就是運轉RNA的發現者之一。運轉RNA能讀出遺傳密碼,並將它翻譯成蛋白質字母系統。經過多年工作,霍利成功地制備了一種純的運轉RNA,最後於1965年搞清其准確的化學結構。霍利的工作表明,有生物學活性的核酸的化學結構首次得到完全測定。
近20年來,分子生物學突氣猛進,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便是遺傳密碼的解讀及其功能的闡明,這些成就使人們得以了解遺傳機制的細節。迄今為此的工作可視為基礎研究,但通過這些工作,我們現已開始了解遺傳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許多疾病的原因。
霍利博士、科拉納博士、尼倫伯格博士:1958年Edward Tatum 接受了諾貝爾獎,他在授獎儀式上的演講的結尾時凝視著水晶球,試圖預言分子生物學發展的若干前景。他作了一些聯想,其中之一便是:在至少某些聽眾的有生之年,遺傳密碼問題會得到解決。這在當時真是一個大膽的預言。事實上,解讀頭幾個遺傳密碼字母用了不到三年,而且,由於你們三位的新穎設計,遺傳密碼的本質和他在蛋白質合成中的許多功能,也在不到八年的時間內真相大白。你們三位在現代生物學上共同寫下了最激動人心的篇章。
我非常高興能代表卡羅琳學院向你們表示祝賀,並請你們從國王陛下手中接受本年度的醫學獎。
----全文摘自《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集》生理學或醫學(1963-1970),鄭伯承、於英心、揚枕旦等譯,學苑出版社1991年6月
5. 之前的檢測報告是無精,現在AZF(Y染色體微缺失基因) 檢驗結果:未檢出缺失。 請問會影響生育嗎
會影響生育。
AZF檢測是為了確定無精原因的。現在的結果只是確定了無精不是AZF的問題。
6. 為什麼細胞中tRNA種類多於氨基酸種類,有什麼生物學意義嗎
這真的就是進化的結果了。至於為什麼進化到這個(相當於問為什麼沒有61種氨基酸),我想沒有人知道。至於自然界在進化之後給生物體帶來了什麼,這就是我讀到的關於生物學意義的問題。
總結
不同密碼子在反密碼子識別的准確度和速度上存在差異。這為蛋白質合成的細胞調節過程和所謂的密碼子偏好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例如,蛋白質的某些部分不能合成得太快,並且區段mRNA使用幾個較慢的密碼子。目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至少與蛋白質折疊的准確性有關(蛋白質必須折疊成正確的結構)。
7. 基因雜合是什麼意思
基因雜合體又稱異型合子或異質合子。是由兩個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結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種合子發育而成的生物個體。
雜合體的同源染色體,在其對應的一對或幾對基因座位上,存在著不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Bb、AaBbCc等等,具有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這些成對的基因來說,都是雜合體。在它們的自交後代中,這幾對基因所控制的性狀會發生分離。雜合體個體(雜種)在生活力、產量和壽命方面常比純合體有優勢
(7)遺傳密碼會退化嗎為什麼擴展閱讀:
基因起源:
基因就是編譯氨基酸的密碼子,因此,密碼子的起源就是基因的起源。除了少數的不同之外,地球上已知生物的遺傳密碼均非常接近;因此根據演化論,遺運搭傳密碼應在生命歷史中很早期就出現。現有的證據表明遺傳密碼的設定並非是隨機的結果。
原始的遺傳密碼可能比今天簡單得多,隨著生命演化製造出新的氨基酸再被利用而令遺傳密碼變得復雜。雖然不少證據證明這一觀點,但詳細的演化過程仍在探索之中。經過自然選擇,現時的遺傳密碼減低了突變造成的不良影響。Knight等認為,遺傳密碼是由選擇(selection)、歷史(history)租悄鏈和化學(chemistry)三個因素在不同階段起作用的(綜合進化假說)。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雜合體
網路弊孫網路-基因
8. 遺傳密碼有哪些基本特徵
1、方向性,密碼子是對mRNA分子的鹼迅羨基序列而言的,它的閱讀方向是與mRNA的合成方向或mRNA編碼方向一致的,即從5'端至3'端。
2、連續性,mRNA的讀碼方向從5'端至3'端方向,兩個密碼子之間無任何核苷酸隔開。mRNA鏈上鹼基的插入、缺失和重疊,均造成框移突變。
3、簡並性,指一個氨基酸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密碼子。密碼子的第三位鹼基改變往往不影響氨基酸翻譯。
4、擺動性,mRNA上的密碼子與轉移RNA(tRNA)J上的反密碼子配對辨認時,大多數情況遵守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但也可出現不畝旅拍嚴格配對,尤其是密碼子的第三位鹼基與反密碼子的第一位鹼基配對時常出現不嚴格鹼基互補,這種現象稱為擺動配對。
5、通用性,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碼,從原核生物到人類都通用。但已發現少數例外,如動物細胞的線粒體、植物細胞的葉綠體。
(8)遺傳密碼會退化嗎為什麼擴展閱讀:
雖然遺傳密碼在不同生命之間有很強的一致性,但亦存在非標準的遺傳密碼。在有「細胞能量工廠」之稱的線粒體中,便有和標准遺傳密碼數個相異的之處,甚至不同生物的線粒體有不同的遺傳密碼。支原體會把UGA轉譯為色氨酸。
纖毛蟲則把UAG(有時候還有UAA)轉譯為谷氨醯胺(一些鎮叢綠藻也有同樣現象),或把UGA轉譯為半胱氨酸。一些酵母會把GUG轉譯為絲氨酸。在一些罕見情況,一些蛋白質會有AUG以外的起始密碼子。
9. 植物遺傳密碼是否可以修改
植物的遺傳密碼可以修改,科學家們就已研究出是植物細胞中的遺傳基因,這種物質叫做核酸,決定遺傳基因的分子有兩種,即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創造出選擇性培育得不到的食物品種。
比如:細菌中的DNA被插入到玉米中,這一實驗成功幫助玉米增加了蛋氨酸,而蛋氨酸往往是穀物所缺少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改造食物需要的DNA甚至還可以通過基因編碼獲得。未來10年,營養強化作物的數量可能會激增。
新的DNA編輯技術讓我們可以精確地修改植物的遺傳密碼,得到任何我們需要的食物品種。
(9)遺傳密碼會退化嗎為什麼擴展閱讀:
大多數密碼子是退化的,這意味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密碼子編碼相同的氨基酸。簡並密碼子通常只在第三鹼基上有所不同;例如,GAA和GAG都編碼谷氨醯胺。如果不論密碼子的第三個核苷酸是哪一個,都能編碼相同的氨基酸,則稱為四重簡並;
如果第三個核苷酸有四個可能的核苷酸中的兩個,並編碼相同的氨基酸,則稱為雙簡並。一般來說,第三位的兩個等價的核苷酸都是嘌呤(A/G)或嘧啶(C/T)。只有兩個氨基酸由一個密姿纖碼子編碼。一個是蛋氨酸,由AUG編碼,也是起始毀拆密碼子。另一種是色氨酸,編碼的UGG。
10. 聽說進化論被推翻,真的嗎
世友槐界上有很多論調,而大多數都屬於推理性的論調(也就是對未知事物的一種科學性推理),只要具有推理性,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就會引來質疑,更何況是百年前的推理。
現在「進化論」在發源地是英國,大多數中國人看到的基本還是100年前的老劇本。
一,誰知道達爾文? 只要讀過《物種起源》或進化論就知道了。
《達爾文進化論》122頁文章:「是否僅僅由於某一個體的微小突變,就可以形成新的物種? ……很難想像僅僅爬蟲類微小的變異,就出現了飛翔於空中的鳥類。為了能在空中飛行,爬蟲類需要發生很多必要的變化:爬蟲類前肢要演變為用來飛翔的翅膀;大腦發生進化,以便控制翅膀;骨骼內部中空,以此來減少體重……。就像一輛汽車,如果要變成飛機,從外形到內部的發動機都要進行大的改變。我們很難想像以上這一狀況,僅僅由於逐漸變異就能夠完成。」
文章也承認「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後一個不足在於,迄今為止所發掘的化石與形成的結論的動物考證之間的矛盾。迄今為止的化石研究中,都沒有發現任何進化過程的中間化石,也就是說存在很多未知的謎。……但迄今為止人們都沒有發現一個帶有或長或短尾巴的猿人化石;沒有發現一隻脖子為中等長度的長頸鹿化石……。只要找不到進化過程中間的物證,這個謎無法完全解開,達爾文『進化論』就是不完整的,就會存在著異議和爭論。」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證據能證明達文主義「進化論」假說的真正可信。
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 「進化論」泰斗斯蒂芬•傑•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也公開承認,絕大多數生物化石的歷史都包涵兩個與漸進式的「進化論」有沖突的特點:
1,穩定:過去絕大多數動物生活在地上的時候都沒有顯出明顯的進化或退化的現像。多數物種在地層中出現時與它們消滅時的外形幾乎都是完全一樣。即使有改變也是十分有限,並且沒有顯示進化的一定方向。
2,突然出現:世界各地調查的結果證實,任侍告襲何物種並非由始祖逐漸改變而來;相反地,各種生物出現時都已經「全部完成」了。
古爾德的文章也坦然自若地告訴人:「進化論」不是研究生命最終極的來源,不是得知生命最深奧意義的途徑。探討生命最初是怎樣在地球上出現的,這是其它科學的任務,因為「進化論」只研究生命產生之後的變化。
1984年7月1日在中國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化石群,距今5.3億年,其化石之精美、門類之眾多,為世界古生物之最。一個點擊率很高的雲南省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官方政務網資料第四篇總結說:在達爾文時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確是個極大的難題及挑戰。
《參考消息》2009年2月6日第7版轉載文章說:新研究表明,動物生命首次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以前認為的要早數千萬年。……新的年代測定回答了曾經困擾查爾斯•達爾文的難題。文章還說:達爾文推斷,如果沒有之前的進化,此次生命形式大暴發就不可能發生,但是在他的一生中沒有出現能夠證明他的直角的化石。
1991年8月7日《文匯報》發表《進化論的新論爭》一文說:「達爾文學說和現代進化論,近20年來受到來自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尖銳批評,這些批評又引起新的激烈爭論。張昀在1991年第2期《北京大學學報》上撰文說,新爭論涉及進化論中的基本原理、概念、認識論和對各層次的生物現象的解釋……達爾文學說自它誕生以來,就不斷地被修正、改造和更新。進化論發展了,老的概念或者演變了,或者摒棄了,而適合的新概念又尚未產生,這正是當前進化論面臨的危機。」
2010年3月21日《參考消息》第7版文章明白地告訴世人,地球生命是如何開始的到今天還是屬於「六大未解之謎」之一,文章說:「時至今日,沒有人成功地在據信與原始地球相同的條件下創造出生命。因此有猜測說,生命可能來自太陽系中的其它地方甚至太陽系以外,我們完全不知道答案。」
1999年8月24日《每周文摘》報導,達爾文提出各種生命存在著同一個祖先的進化理論,最近受到了挑戰,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杜立特對各種基因進行了深入的微觀研究,提出所有生命並非源於同一祖先。
1987年3月9日《溫州日報》在《進化老兄論的危機》一文中講到「進化論的內在重重矛盾正在使這種理論本身逐漸瓦解」。
二,提及「進化論」人們都會聯想到是主導世界的「科學」定律,而與神創論勢不兩立。深入研究,達爾文的假說顯然對真正的生物科學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對道德觀念、和平意識的神學思想自然就是個死對頭。完全地改變了生物科學的規范和方向,並且一直誤導世界人類,引人走向無知。那麼創始人達爾文真是這樣無知的人嗎?
2009年12月9日《參考消息》第12版轉載達爾文本土──英國「進化論」研究家「采訪」了真正達爾文的原著;實事實話露骨地說:「寫《物種起源》如同供認一樁謀殺案」:
《新科學家》:我必須問一個很多作者(筆者:捍衛和傳抄「進化論」者)都不得回答的問題:你是如何得到寫作靈感的?
達爾文:在我看來,所有有關聯的物種很可能來自同一個祖先。但幾年來,我一直不知道每一種物種形態為何如此完美地與它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因此,當我閱讀「馬爾薩斯人口論」時,「自然選擇」的想法突然誕生了。
……。
《新科學家》:你認為自己是無神論者嗎?
達爾文:以否認上帝存在的標准來衡量,我從不是一個無神論者。我認為,說我是不可知論者更恰當。
《新科學家》:宗教信仰與你的理論之間最明顯的矛盾是什麼?
達爾文:在我看來,一個人既是虔誠的有神論者又是「進化論」者是有可能的。
《新科學家》:一些堅決支持「進化論」的人可能會否認這一點。在與反對「進化論」者斗爭的過程中,他們有時被指反應過激。
達爾文:我可以肯定,如果我們的好朋友赫胥黎不那麼頻繁抨擊他人且態度更加溫和,那麼他的影響力會更大,盡管他已經很有影響力了。
這是達爾文本家,極有聲譽和影響力的英國《新科學家》周刊,根據已故達爾文的原始信函所發表的。這就讓人明白,世界人類感受到的達爾文與真的達爾文竟有如此180度的差距。
近水樓台先得月,達爾文自家的英國先得著了。因為他們是產地,得著這個月亮卻知道它的底細,看透這水上的月亮是假的。所以有所冷靜、不再狂妄崇拜達爾文而且開始露底了。
那麼作為科學裝進人們大腦的所謂生物學的「進化論」是否僅活100年的人要找的真知呢?
才起步的中國,因為一時文化水平未跟上,人們還看到「人是猿猴變」的還講得過去,但是誰都想不到,今天文化水平都較高的美國達爾文主義捍衛者接過手來,成了只有無條件接受的絕對信仰,比太上皇還要「保護」得好;達爾文「進化論」不能批評,反對它就會弄得身敗名裂、引火燒身。明眼人不難發現;真正的、事實的科學要如此保護嗎? 為什麼生產「進化論」的英國今天不作重點保護,而美國卻奉為至寶呢?
近代科學發現:人類天生一個免疫球蛋白IgG基因, IgG基因生產一大類免疫球蛋白,理論推算可抗原有180億種之多,免疫球蛋白是針對外界抗原而生產的特異性抗體,外界抗原還沒進來(甚至還沒有發生),IgG基因己經預存了未知抗原的信息,備下了應對它的抗體製作法。這是太不可思議了!況且人的一生未必會遇上180億種抗原, 這將把「自然選擇」拋得無影無蹤。因為它是未發生信息卻先具備功能,而「自然選擇」先有久而久之的適用後再保留。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進化系的馬西莫•皮戈劉希 (Massimo Pigliucci)說:「就目前來說,我認為在生物學界,是否『自然選擇』能夠引發復雜生物體產生進化的唯一進程,這還是一個偉大的難解之謎,……。」
諾貝爾獎得主,首破DNA密碼的弗蘭西斯克里克推論說:「在這個地球,生命不可能靠任何自然過程起源。」
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報》:「我們彷彿聽到了達爾文進化論葬禮的鍾聲。」
一直「猿猴變人」的謊言,現今達爾文主義真正的科學家也公認:「人不是猿猴能進化的,因為基因學證明不可能」。所以近來真正達爾文主義的捍衛者們又公開承認:「進化論並不相信人是由猿或猴而來,而是人和猿有共同祖先。」
那麼為什麼現今人們還看到「人是猿猴變」的呢? 若有人以科學論證去質疑『進化論』恐怕立即有人會說:「不信『進化論』 你是屬於文化低,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這人看過「進化論」嗎? 我國政府再三強調「社會要和諧、人民要穩定、世界要和平」的今天,是否還要跟隨另有用心的美國達爾文主義捍衛者將中國「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呢?
一個人非常難得來到這個世上,僅僅也不足100年的日子裡,若得到的都是假的,比如,買個純金鑽石戒指是玻璃的銅戒指、買支日本野山參是籮卜曬的干,而且哪人一定說,那是真貨,強要你去信它,你感覺會怎麼樣呢?
那麼「天外來客」都被人們發現的今天,人人需要真知的今天,若還有人要你相信完全錯誤的達爾文主義假說、五體投地信仰他轉手倒賣、真正「進化論」學家早已丟棄的陳舊過時「假說」,追求真知的人啊!你心中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