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手稿里的密碼是什麼

手稿里的密碼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25 06:16:07

1. 紙質書密碼指的是什麼

紙質書密碼指的是書籍密碼。根唯汪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書籍密碼,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書籍為載體的配改加密方式,該密碼雖然加密方式簡單,但有著多種加密形指賣仔式,除非你是專業的密碼破譯專家,否則很難明確其中的奧秘。

2. 無人破譯的手稿是什麼

美國康乃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的貝耐克珍本書與手稿圖書館內,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打聽那捲「沃伊尼克手稿」。

手稿長8英寸半,寬5又3/4英寸,約200頁,所用的是上等皮紙,上面寫滿奇字,由一種別人見所末見的字母組成。稿中的插圖也同樣森啟古怪,看來描繪的是植物、女人和天文圖。由於文字和圖畫都不易理解,此手稿號稱世上最奧秘難解的手稿。1912年,紐約書商沃伊尼克宣稱在義大利蒙德拉戈內學院的圖書館內發現這卷稿子,該學院位於弗拉斯卡蒂市,是耶穌會出錢創辦的。沃伊尼克把手稿買下,攜返紐約,著手追查其來歷。稿內夾了一封信,是布拉格大學校長和傑出科學家馬西於1666年寫給著名學者柯切爾的。有了這封信,追查工作容易得多。

馬西在信中表示,他從「一位密友」處得到手稿,後轉送業師柯切爾,因深信除了柯切爾,沒有人看得懂。信內又說,根據可靠消息,這卷手稿曾屬16l2年逝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魯道夫花了6000枚金幣買下手稿,金額在當時可算是大數目了。

馬西信中最重要一點,是指出魯道夫認為手稿作者是英國人培根。培根生於13世紀,在中世紀學術界享譽甚隆,人稱「超凡博士」。他遠見卓識,曾預言不少20世紀才出現的事物,如汽車、飛機等。他是數學和物理學專家,又是聲望極高的哲學家和煉金術士。

「沃伊尼克手稿」會不會是培根最偉大的著作,談及極其先進的科學理論,以致無法用普通文字寫出來?沃伊尼克希望找到答案,於是將副本分送給感興趣的學者研究,豈料學者大多對此一竅不通。他們起初以為手稿的密碼相當簡單,不難譯解,研究起來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

此後近60年,手稿的研究並無什麼進展,到1970年,耶魯大學的布倫博教授著手研究這個問題,才有點頭緒。他看到手稿內一些符號行敗,想起在另一份文件中偶然見過一種圖解,圖解中以符號代表數字。

布倫博教授仔細查看手稿內若干頁邊空白,找到一些胡亂寫成的算式,看來作者採用的可能也是數字代號。他在一處頁邊上找到一個圖表,表上有26個符號,數目剛好和英文字母的相等。表中那些符號及其排列次序,跟頁邊算式內的符號及次序幾乎完全一樣。

這是譯解密碼的線索嗎?從l到9的每檔春顫個數字,是否各代表26個字母中的3個?布倫博列出下表:

「沃伊尼克手稿」中的文字大多證實為一種簡化的拉丁文。詞尾常為us,在這套密碼中,布倫博用9來表示us。

這個圖表是否就是手稿內所用的密碼呢?手稿某頁的插圖畫了一棵像胡椒的植物。布倫博用數目字代插圖下面所寫的符號,得到757752。根據這些數字查對圖表,正好拼出了胡椒的英文名字。用同樣方法還譯出了其他植物和星辰的名稱。

「沃伊尼克手稿」的秘密仍未揭開。例如,原文的主要部分很多重復,而且看起來往往毫無意義。布倫博教授推測,那可能是一名煉金術士雜亂無章地寫下的記錄,嘗試依照古法用神秘物質或煉金葯點石成金。果真如此,那麼煉金葯的配方會不會就藏在這卷神秘難解的手稿里?要揭露「沃伊尼克手稿」的真相,還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

3. 伏尼契手稿的破解歷史

它曾經難倒過許多20世紀頂尖的密碼學家。美國的密碼破譯之父——赫伯特·奧斯本·亞德利 曾在一戰期間破解過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密碼,卻對這份手稿束手無策。破解密碼的關鍵在於找到其中的「破綻」,它是泄露天機的規則。難以置信,在伏尼契密碼面前,各種語言的統計規律統統失效。
線索
威尼斯的弗朗切斯科家族從威尼斯建城伊始就從事商業政治與學術。弗朗切斯科·達·莫斯托是一名威尼斯著名的建築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對手稿中的圖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容器,這有點特別,這種材料不像是金屬,很脆弱但你可以隨意擺弄它,沒錯,這有點像玻璃。」 「容器的底座像是那個時期的威尼斯玻璃。製作玻璃有很多秘方,在當時,沒有人可以把這些秘方泄漏出去:玻璃的製作過程所用的材料組成部門都有很嚴格的規定,泄漏出去會遭到嚴厲的懲罰。」 「有些人去了法國,威尼斯共和國就寫信給他們說:『如果你泄漏了秘密,你的家人就會有大麻煩,或者我們會殺了你。』 」
弗朗切斯科認為伏尼契手稿的作者是中世紀的商業間諜,竊取並販賣威尼斯人的商業秘密,為隱瞞意圖用似乎無法破解的密碼書寫了這份手稿。
追蹤
羅莎·曼塔斯蒂是威尼斯早期玻璃專家,在穆拉諾玻璃博物館的保管室里存有一些文藝復興時期的玻璃,手稿中的圖畫似乎與它們遙相呼應。 破譯
密碼學家約翰·查德威克認為,密碼學的核心在於演繹和控制試驗,「形成假說,進行檢驗,頻繁地拋棄假說」。如何向他人證明某種破譯方案是正確的,也並非易事,它需要密碼破譯者提供4個步驟:其一:指出密碼系統及其密鑰;續而:針對密文進行加密過程的逆過程,得出待檢驗的明文;其三:確保明文是有意義的信息,而非胡言亂語;最後:密鑰可以簡潔地表達。
對於試圖破譯《伏尼契手稿》的人而言,上述4個步滾姿驟是無法逾越的屏障。英國基爾大學高級講師、知識建模小組組長,開放大學高級客座研究員戈登·魯格宣布,《伏尼契手稿》是一場精妙絕倫的騙局,首要嫌犯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一名律師,他可能是利用一種「卡登格」,把字母等符號寫在方格里,然後用一張有著規則的孔的卡片蓋住,把從孔中露出的符號拼湊起來造出假冒的「單詞」。 密碼專家菲利普·辛納格拉認為手稿的密碼系統與復興時期米蘭的某個系統相似,強大的斯福爾扎家族曾經使用過這個密碼系統。」這是米蘭斯福爾家族的密碼索引,上面是密碼字母。我們發現4所代表的是C,40代表是S,伏尼契手稿里也有這個密碼,符號相同,4和40。」(註:讀作四零)
另一條線索
「世界上圓形的城鎮共有9個,我能想起的一個是巴格達,一個是耶路撒冷,米蘭也是圓的。如果這是一座城市中間就是有塔的城堡還有相當獨特的V型的城垛。「米蘭的城垛也是V形的。
15世紀的米蘭非常強大,常常與鄰近的威尼斯大動干戈。它由強大的斯福爾扎王朝統治。在米蘭的中心正是斯福爾扎的城堡。如今斯福爾扎里的菲拉雷特塔已經成為米蘭的地標,它與手稿中圖畫十分相似。在十九世紀重建以前,城堡最古老的部分是一座獨立的V形城堡,它立在護城河的中央,守候著城堡。
菲拉雷特塔以建築師安東尼奧·阿維利諾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綽號為」菲拉雷特「意為」崇尚美德的人「。
公元1400左右,阿維利諾生於佛羅倫薩,後經培訓成為一名建築師,他在羅馬居住過一段時期,因為被控參與盜竊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的行動而入獄,出獄後他逃到威尼斯然後前往米蘭。
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建築而是一本書,名為「建築論文」,他在書中描述了自己想像中的理想城市,在1465年完成,他在書中使用大量的密碼和暗語,這也成為他是伏尼契手稿作者的重要依據。
弗朗切斯科這樣大笑著評論說:「他把靈魂賣給了魔鬼!」
(註:關於建築師安東尼奧·阿維利諾。他在米蘭工作了十五年,設計了 菲拉雷特塔,和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曾學習過密碼。)
破解
1921年,出現了第一個宣稱破解伏尼契手稿的人。美國賓州大學哲學教授紐柏德指出,伏尼契文字的字母中包含放大後才看得見的小筆畫,這些筆畫是古希臘速記文字。依據由密大灶絕碼讀出的內容辯爛,紐柏德斷定伏尼契手稿是13世紀的哲學科學家培根(Roger Bacon)所撰寫,旨在描述他的發現,例如顯微鏡的發明等。但不到10年,批評者就推翻了紐柏德的說法,證明所謂字母中的細小筆畫其實是墨水的自然裂痕。
紐柏德的努力只是一連串失敗的開始。1940年代,業余的解碼家菲利和史壯運用密碼代換法,將伏尼契文字母轉譯成羅馬字母,但如此轉譯出來的文字沒什麼意義。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破解日本海軍密碼的美國軍方密碼人員,利用閑暇研究古代密文。他們破解了所有密文,唯一無法破解的就是伏尼契手稿。
1978年,業余文獻研究者史托濟科指出,這種文字是以去掉母音的烏克蘭文寫成,不過他轉譯出來的內容(包括「小上帝的眼睛要爭奪的是空虛」)並不符合手稿上的插圖,跟烏克蘭歷史也沒什麼關系。1987年,醫師利瓦伊托夫指出,這份文件由在中世紀法國相當盛行的凈化派(Cathar)信徒所製作,伏尼契文則是多種語言的混合體。不過利瓦伊托夫譯寫出來的內容也和凈化派完整保存的教義不相符合。
此外,這些解答方案在碰到相同的伏尼契字時,往往在手稿中某些部份用的是一種翻譯,在其它部份用的又是另一種翻譯。舉例來說,紐柏德的解答中包含以迴文方式解譯文字,這種方式是出了名的不精確。例如ADER這字就可以看成READ、DARE或DEAR。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些伏尼契手稿破解方法多少都有令人無法信服的地方。另外,這些方法都無法將明文(看得懂的文字)轉譯成與伏尼契文特性相同的密文。如果手稿不是密碼,那麼會是一種不為人知的文字嗎?雖然我們無法解譯內容,但看得出它具有驚人的規則性。舉例來說,最常見的一些字每行會出現兩三次。在寫出文字時,我使用歐洲伏尼契字母(EVA)將伏尼契文轉寫成羅馬字母(請參見右頁〈伏尼契文ABC〉)。手稿第78頁有一段是這樣的:qokedy qokedy dal qokedy qokedy。這種重復程度在任何已知語言中都不曾出現。相反地,伏尼契文中只有極少數片語,在片語中,兩三個不同的字會規律地一起出現。這些特徵顯示伏尼契文不大可能是人類語言,因為和其它語言差別實在太大了。
第三種可能是,這份手稿是用來詐財的騙局,或是某個瘋狂煉金術士的信手塗鴉。手稿在語言學上的復雜程度,似乎可以反駁這種說法。手稿中的文字,除了會重復出現,其本身的組成結構也有相當的規律性。例如經常出現的音節qo一定位於前綴。chek這個音節有時會出現在前綴,但如果和qo出現在同一個字中,chek一定會在qo之後。常見的音節dy通常出現在字尾,偶爾會出現在前綴,但從來沒有出現在字的中間。
光靠隨機混合音節的假造方式,不可能產生規律性這么高的文字。伏尼契文也比腦部損傷或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所使用的病態語言復雜得多。即使發瘋的煉金術士真的為某種胡謅的語言制訂了文法,又花了好幾年時間依據這種文法寫作,寫出的東西也不會具備伏尼契手稿的各種統計特徵。舉例來說,伏尼契文的文字長度呈現二項分布,也就是最常見的字由5~6個字母組成,字母較多或較少的字,出現的頻率和對稱鍾形曲線的最高峰相比,大幅降低。這種分布在人類語言中極為罕見。在絕大多數人類語言中,字長的分布較廣而且不對稱,比較長的字出現頻率會比較高。伏尼契文字長度的二項分布,不太可能是騙子刻意編造出來的,因為這種統計概念要到手稿寫就後數百年才會出現。

4. 揭秘伏尼契手稿真正的內容 伏尼契手稿已經被證明是騙局

說到伏尼契手稿其實大家也應該是知道的,這個伏尼契手稿裡面的內容說了很多寓意上面的事情,而且好像最後也都一一驗證了還是什麼鬼,反正就是感覺非常的神奇的,所以還是挺給力的,所以也被很多人被譽為是奇書,那麼有的人也問了,這個伏尼契手稿的真正內容是什麼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感興趣的老哥一定也別錯過了!
伏尼契手稿簡介
伏尼契手稿(Voynichmanuscript),是一本內容不明的神秘書籍,共240頁,附有插圖,而作者不詳。書中所用字母及語言至今無人能識別,與現代的語言完全搭不上,似乎是中古世紀煉金術士之參考書籍。

書名伏尼契來自名為威爾弗雷德·伏尼契的波蘭裔美國人書商,他於1912年在義大利買下此書。2005年,這部書入藏耶魯大學的貝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編號MS408。
伏尼契手稿真正的內容
1921年,出現了第一個宣稱破解伏尼契手稿的人。美國賓州大學哲學教授紐柏德指出,伏尼契文字的字母中包含放大後才看得見的小筆畫,這些筆畫是古希臘速記文字。

依據由密碼讀出的內容,紐柏德斷定伏尼契手稿是13世紀的哲學科學家培根(RogerBacon)所撰寫,旨在描述他的發現,例如顯微鏡的發明等。但不到10年,批評者就推翻了紐柏德的說法,證明所謂字母中的細小筆畫其實是墨水的自然裂痕。

紐柏德的努力只是一連串失敗的開始。1940年代,業余的解碼家菲利和史壯運用密碼代換法,將伏尼契文字母轉譯成羅馬字母,但如此轉譯出來的文字沒什麼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破解日本海軍密碼的美國軍方密碼人員,利用閑暇研究古代密文。他們破解了所有密文,唯一無法破解的就是伏尼契手稿清消。

1978年,業余文獻研究者史托濟科指出,這種文字是以去掉母音的烏克蘭文寫成,不過他轉譯出來的內容(包括「小上帝的眼睛要爭奪的是空虛」)並不符合手稿上的插圖,跟烏克蘭歷史也沒什麼關系。

1987年,醫師利瓦伊托夫指出,這份文件由在中世紀法國相當盛行的凈化派(Cathar)信徒所製作,伏尼契文則是多種語言的混合體。不過利瓦伊托夫譯寫出來的內容也和凈化派完整保存的教義不相符合。

此外,這些解答方案在碰到相同的伏尼契字時,往往在手稿中某些部份用的是一種翻譯,在其它部份用的又是另一種翻譯。舉例來說,紐柏德的解答中包含以迴文方式解譯文字,這種方式是出了名的不精確。

例如ADER這字就可以看成READ、DARE或DEAR。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些伏尼契手稿破解方法多少都有令人無法信服的地方。另外,這些方法都無法將明文(看得懂的文字)轉譯成與伏尼契文特罩正此性相同的密文。

如果手稿不是密碼,那麼會是一種不為人知的文字嗎?雖然我們無法解譯內容,但看得出它具有驚人的規則性。舉例來說,最常見物迅的一些字每行會出現兩三次。手稿第78頁有一段是這樣的:qokedyqokedy dal qokedy qokedy。這種重復程度在任何已知語言中都不曾出現。

相反地,伏尼契文中只有極少數片語,在片語中,兩三個不同的字會規律地一起出現。這些特徵顯示伏尼契文不大可能是人類語言,因為和其它語言差別實在太大了。
伏尼契手稿被證明騙局了嗎?
在各種猜測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種聲音:「手稿根本就是偽造的,那隻是一堆毫無意義的符號。」如何鑒別一組符號是否包含信息,是知識研究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盡管如此,還是能找到鑒別的辦法。

密碼學家通常依賴對語言的統計分析,真正的密碼,字母被符號替代,某些字母組成的「對」應該比其他的「對」更常見,如在英語中,「th」和「is」是很常見的組合,而「q」後面幾乎總是跟著「u」。

反過來,有些字母對則相對罕見,如「c」和「d」很常見,但是「cd」組合就很難看到。科學研究認為,這些原理提供了一種鑒別密碼真偽的方法。

通過對伏尼契手稿的詳細審查,密碼學家發現它具備與真實語言非常相似的統計模式。字母或其他符號在文本中的重復程度可用一個統計量「熵」來表示。手稿中的每個字母對應的熵與波利尼西亞語大致吻合。人類的大腦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隨機性,而伏尼契密碼比任何已知的歐洲語言更少隨機性,比大多數自然語言更有規則。

威廉姆·龐德斯通曾經有兩部著作獲得普利策獎提名,他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力作《推理的迷宮》一書中認為,這是支持伏尼契手稿是真正的密碼的有力證據,他很難相信,「一部贗品能做得如此精密,竟然騙過了語言統計學」。

在種種加密方案中,有一種因羅馬皇帝使用而得名的「愷撒密碼」,即一個字母始終用某個字母替換。破譯者可以通過識別出最常見的幾個字母而輕易破解。愷撒密碼共有26種,如果在一份密文中對每一個字母應用不同的愷撒密碼,就可以設計出不可破解的密碼,即「一次性便箋密碼」。

龐德斯通假設《伏尼契手稿》原文是一種基於羅馬字母的歐洲語言,其中每個符號對應一個字母,加密方法就是一次性便箋密碼。在無法得到「密鑰」的情況下,他試著用「暴力法」來檢驗手稿可能採用的所有加密方案。結果行不通。因為,對於每一個字母都需要檢驗26種可能性,如果樣本包括100個符號,則需要考慮26的100次方種可能性,這個任務無法完成。

更復雜的情況在於,也許伏尼契手稿還採用了除愷撒密碼之外的加密方式,因為有很多辦法可以把字母轉化成符號。

有人認為伏尼契手稿只是文字顯得很復雜的騙局。但另一方面質疑如果是騙局,隨之而來的問題:作者為什麼會採用這樣一個復雜而艱苦的騙局,如果沒有一個預期的觀眾(即創作者的同時代人)?

但有人認為,當初這手稿疑似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買下,顯然作者是以精美的圖,運用卡登格填上文字來騙錢。

5. 達芬奇密碼筒鎖

根據達芬奇手稿復制游乎出來的密碼筒鎖,輸入密碼「I LOVE YOU」即可開啟,內藏一對神秘情侶魔戒。密碼可以任意更換,送ta一份來自文藝復羨叢興時代的神秘神派悉禮物。

6. 刺客信條手稿書頁如何解密

具體如下。
1、首先在游戲中根據任務收集手稿;
2、和其他磨鏈橡伙喚段伴進行劇情對話;
3、把收集到的所有手稿放入機關啟動台;
4、然後在手稿牆上就顯現出所有手稿;
5、最後根據線索提示點擊下方的快捷鍵旋轉移動手稿位置,最終拼成新的地圖線索,跟著線索繼續任務。在他的屋子裡。也就是剛開頭他帶你到的地方,找到密碼手稿後可以讓他破譯手稿在城堡裡面的木屋,木屋裡面有瞎旁個寶箱,打開寶箱就看見了。

熱點內容
bin存儲 發布:2025-02-07 20:00:50 瀏覽:202
android載入界面 發布:2025-02-07 19:55:28 瀏覽:870
好礦雲伺服器 發布:2025-02-07 19:54:31 瀏覽:948
java電話簿 發布:2025-02-07 19:49:26 瀏覽:796
超級腳本製作 發布:2025-02-07 19:31:30 瀏覽:486
怎麼查看支付寶的賬號密碼 發布:2025-02-07 19:26:48 瀏覽:16
惠普伺服器查看ip指令 發布:2025-02-07 19:26:47 瀏覽:434
演算法設計模式 發布:2025-02-07 19:15:52 瀏覽:746
伺服器1u能連接幾台電腦 發布:2025-02-07 18:50:02 瀏覽:154
立人編譯 發布:2025-02-07 18:48:32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