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郭德綱
⑴ 郭德綱上過幾次超級訪問,都哪幾期
2006年和於謙 何雲偉 李菁 曹雲金 劉雲天上過一期,2010年宣傳《三笑才子佳人》上過一期。
希望採納
⑵ 侯耀華深夜發文開除張洪順,他們之間有哪些恩怨
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恩怨就是張洪順背著他,請弟子周裴炎拜郭某為師。中國大陸演員、相聲演員、相聲大師侯林寶的第二個兒子侯耀華出生於一個藝術家家庭,受其家庭影響。因此,他從小就對相聲很感興趣。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父親侯林寶的名氣,他在響升社區也有一定的地位。
眾所周知,郭德綱繼承了侯文瑤,侯文瑤是侯耀華的弟弟。當時侯文瑤去世後,郭德綱帶著德運會的所有弟子向他致敬。事後,互聯網上報道兆沖說,侯耀華想奪取弟弟侯文瑤的財產。侯耀華解釋說,這是「監護」,而不是佔領。然而,郭德綱後來支持侯文瑤的孩子繼承遺產。因此,郭德綱和侯耀華之間產生了矛盾。所以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恩怨就是張洪順背著他,請弟子周裴炎拜郭某為師。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⑶ 德雲社眾角淚崩,岳雲鵬怒斥曹雲金,郭德綱低頭掩藏淚水,如何感動你的
郭德綱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自有處事的規則,在郭德綱心裡,師徒道義,江湖義氣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有人不講仁義,那這個人就是背信棄義的鼠輩。
郭德綱這大半輩子遇到過太多人,有的風雨同舟,不離不棄,也有的反目成仇,成了永遠的冤家。岳雲鵬就是前者,對郭德綱不離不棄與其風雨同舟,而曹雲金則是後者,與郭德綱反目成仇,成了冤家。
【結語】
我們總說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曲藝行的培養和教育就是師傅把徒弟從小在家帶著學,就有了大角兒,現在的昌絕羨戲校培養還出過類似梅蘭芳那樣的角兒嗎?
所以,德雲社的培養和教學,以及現在的發展都是有原因的。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其優缺點,不能總拿科班教育的優點去對比德雲社傳統傳藝方式中的缺點。
郭德綱的大度和對曹雲金的愛我們在一句「回應什麼?那就不是金子寫的」就能感受到。而曹金隨後言行做派的卑劣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做人無底線,他能耐再大也終將被唾棄。
⑷ 求知道郭德綱上過什麼訪談節目
郭德綱上過的訪談節目:《魯豫有約》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超級訪問》2010年,《小崔說事》2006年,《楊瀾訪談錄》,《可凡傾聽》,《五星夜話》,廣播電台《創意英雄譜》。
郭德綱,出生於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聲表演藝術家,電影、電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
1979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梨園多年。2012年,出演電影《車在囧途》。2013年,蛇年第一次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並出演電視連續劇《大宅門1912》。2014年,出演喜劇電影《大話天仙》,劇中反串趙夫人;同年又與安以軒、汪東城主演懸疑電影《秘術》。2015年,郭德綱自導自演電影《我要幸福》。同年,加盟《歡樂喜劇人》節目。2016年,參演電影《歡樂喜劇人》。
⑸ 大張偉郭德綱的節目叫什麼
《天天向上》、《到底是誰》、《今夜有戲》等;其實大張偉和郭德綱一起同台參加過節目有很多個,其中《天天向上》是大張偉主持的節目,《到底是誰》和《今夜有戲》是郭德綱自己主持的節目,大張偉也去參加過。
18年2月2日郭德綱為了宣傳電影,帶著岳雲鵬、於謙和郭麒麟參加這一期的《天天向上》,節目中郭德綱幾人與天天兄弟可謂唇槍舌戰,尤其是郭德綱與大張偉兩人各不相讓你來我往的非常搞笑,在郭德綱自我評價後,大張偉接了一句「大家說的過癮啊」,郭德綱機智的回了一句「你給我閉嘴空舉殲」,看的出來兩人平時關系不錯,才能開這樣的玩笑,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笑點,這一期節目也非常的好玩。
《到底是誰》是一檔競猜類幽默娛樂綜藝節目,也是郭德綱主持的一檔節目,該節目有點天黑請閉眼的意思,節目內容寓教於樂懸念十足,據了解大張偉斗沖接到該節目的邀請後,提前做足了工作,到網上查找各種笑話積攢「包袱」,目的是上節目和郭德綱一拼高下,上了節目後大張偉和郭德綱確實不負眾望,兩人幾個回合下來觀眾笑不停。
《今夜有戲》也是由郭德綱主持的一檔節目,不同的這是答雀一檔脫口秀類節目,該節目以訪問的形式與嘉賓進行交流,大張偉與郭德綱同台是在10年2月10日的那一期。
⑹ 關於郭德綱的故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啪!」台上的胖子一拍響木,「我叫郭德綱!」
2月5日,星期日,喜歡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的郭德綱按慣例下午2點開始,在天橋樂劇場演出,沒到他上場的時候,他主要在打瞌睡,打瞌睡的間隙,與北京電視台商談了新節目的合作事宜。天橋樂的演出持續到晚上7點左右。接下來,他要去趕一個宣傳部門的相聲場,然後奔赴廣德樓的相聲場。他家住北京南郊的大興,晚上11點,他在回家的車上和爬樓開門的間隙,又接受了兩家媒體訪問,因為對方馬上要截稿了,此時還有一封采訪提綱躺在他的郵箱里……
曾創作了《我要上春晚》的郭德綱,雖然沒有登上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但經過春節期間鳳凰衛視一連四天播出的《郭德綱相聲專場》,以及央視《實話實說》、《新聞會客廳》等一系列節目的人物訪談,過完年之後的郭德綱,在走紅程度上,一點不輸於任何上過春晚的演員。
就在不到兩個月前,媒體介紹郭德綱時,對他的定位還是「普通老百姓中間名氣很小,卻贏得了相當多資深相聲迷的狂熱追捧」,也有不少媒體和相聲迷把他視作「挑戰主流相聲」、「對抗電視相聲」的「鬥士」。
第一個對他笑的觀眾
郭德綱說自己沒有其他愛好,不抽煙、不喝酒、不跳舞、不聽流行音樂、不唱卡拉OK、不開車,麻將牌拿起來,「八萬」認識,「八筒」就要摸著數一數了。簡氏他也不喜歡背課本,但是喜歡背相聲段子。
1981年,郭德綱8歲,開始正式拜師學藝,學的是評書,第一個師傅是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評書並不像他在舞台下面看到的有趣,每天早上師傅還沒有醒,他就得起床收拾屋子、沏茶,等師傅起床教他背段子。段子教得差不多了,就得開始自己練。每天早上四五點,他都會起床去河邊喊嗓子、背段子、唱曲子,等到七八點鍾晨練的老人來了,他就可以下課了。這一喊就是3年。
接下來的幾年裡,郭德綱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沒有拜師,一直學到15歲。
「傳統相聲需要七八年童子功。」郭德綱說,所謂「說、學、逗、唱」,其實光「說」就包括說、批、念、講四種手法;「說」,又包括吟詩、對對聯、猜謎語、解字意、繞口令、反正話、顛倒話、歇後語、俏皮話、短笑話、趣聞軼事……「批」,要會《批生意》、《歪批三國》、《批聊齋》……「念」的內容就是《菜單子》、《地理圖》、《洋葯方》等……「講」,要會的有《講帝號》以及單口相聲《解學士》、《化蠟釺兒》……
學了五六年,郭德綱才第一次有了正式登台的機會———「天津消夏相聲晚會」。說是相聲晚會,不過就是在游樂中心搭一個露天台,扯個橫幅,再支上兩個話筒。郭德綱穿著白襯衣、藍褲子就上場了,表演《五行詩》。第一次站在台上,郭德綱放眼望去,台下幾百人,有吃東西的、上廁所的、聊天的,就是沒有看他表演的,他突然掃到舞台右邊角落有一個大胖子,留著小平頭,戴著寬邊眼鏡,坐在輪椅里,一直沖他笑,郭德綱也沒管他究竟為什麼笑,「反正他就是對我笑了」,他像抓到根救命稻草,乾脆直接對著他說完了這個節目———還好,直到他下台,胖子一直也沖著他笑。
現在,德雲社每場全部客滿,一票難求
郭德綱一直很在意自己「10年扎實的基本功」,雖然嚴格說來,他在天津學藝的時間是7年,截至他上北京尋找出路。
好狗不好狗,北京叫一叫
「當時全國都興到北京來發展,是條好狗都要到北京來叫叫。」郭德綱說,他這條「好狗」,前罄戳?次北京。
1988年春,15歲的郭德綱跟著一個朋友去北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他不知道,他們和千千萬萬類似的「好狗」,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北漂」。朋友在團里有些關系,兩個人也還算順利困譽地留在團里,偶爾也能去四川、河南演出。
「有個正式單位,有固定薪酬和住所,定期有演出,慢慢積累些關系,認識幾個大腕,跟著上電視、上晚會,每個月能收入八千一萬的。」初到北京的郭德綱對未來的想像力也不過如此。
郭德綱沒有想到,一年之後的1989年,就在他的人事關系馬上要被調入全總文工團的時候,北京統一規定:外地戶口必須返回原籍。郭德綱沒有例外地被打回天津,分到一個文化單位接著搞曲藝。
6年平淡、無聊的生活後,郭德綱決定二次上京攔尺散,想像著能找回一些「圈子」里的關系,所以信心蓬勃地在前門大柵欄一個小旅館里開了個床位,15元一天,同屋的還有10多個生意人。「找到關系就搬過去」的想法現在看來太幼稚,五六天過去了,他的「關系」都不願意跟他產生任何關系,「我又不是來住旅館的」,郭德綱灰溜溜回到了天津。
這時他開始轉做生意,只不過做什麼賠什麼。生意不成又開始唱戲,跟著戲班子到鄉下演出。一次去河北文安表演,演員都借住在老鄉家,當地水鹼性很重,唱戲要畫很濃的妝,到卸妝的時候發現用水根本卸不掉,只能帶著花臉睡覺,第二天妝模糊了,只能在舊妝上畫新妝,這樣油彩在臉上反反復復,沒幾天臉就被折騰得又紅又腫。
「在這里吃苦還不如去北京吃苦」,郭德綱打定主意第三次進京,這時是1995年。這次郭德綱做足了准備,青塔、大興,哪裡的房子便宜他就住在哪裡,只要有演出的機會他就上。最終他找到了一個沙子口的小京劇團,對方答應每月給他1000元,「最起碼能有錢吃飯了」。戲唱了兩個月,他一分錢都沒有拿到,找對方理論,得到的答復是:「要錢就接著唱,不幹也可以走人,但之前的2000元也別想拿到。」郭德綱只好接著唱,有一天演出晚了,公共汽車沒了,他打不起車,就從市區走了20多公里,徒步回到大興的出租屋裡。
影視圈好混多了
連郭德綱自己也沒想到,轉運是從影視圈開始的。當時,北京給他的印象是:「人人都跟央視有關系。」他認識了一些「自稱是央視編導的人」,開始談劇本、寫策劃。經常是自己的劇本寫出來了,對方才拿著劇本去找贊助,電視劇《非常檔案》和《正德皇帝下江南》就是他的手筆。他還做過民間藝術專題、美食節目,拍過果汁廣告。郭德綱對影視圈的心得是,「比相聲圈好混多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北京南城一個茶館,看見一幫10多歲的小孩在說相聲,他一時興起也站到了台前。小孩問:「你也學過相聲?」「我也學過。」郭德綱說,這句問話他等了好多年。
玩票讓郭德綱發現,相聲是有市場的,於是他開始招兵買馬,找到了另外兩位相聲演員張文順和李菁,幾個人湊在一起開始在北京的茶館里說相聲,就叫「北京相聲大會」,聽一場10元。
創業階段幾乎任何事情都是一幕慘劇,郭德綱說:「最慘的一次,我們試過給一個觀眾表演。寒冬臘月,大街上一個人都沒有,他們還是站在門外喊人進來,好不容易有個人進來了,可能只是想進來暖和一下身體,台上演員照樣有模有樣開說,說不到一會,這個觀眾的手機響了,演員就停下來等他打電話,那個人也不好意思地很快講完了,我上來跟他說:『你得好好聽,上廁所也要給我打招呼。我們後台的人可比你多多了。』」
郭德綱推行「一個也得演」的方針時,並不知道原北兵馬司劇場經理袁鴻也在台下的觀眾中,更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讓自己在媒體上成為鋪天蓋地的新聞主角。
2001年袁鴻正在籌備做台灣賴聲川的劇場相聲,想擴展到海峽兩岸相聲交流上去,於是袁鴻開始留意北京和天津的相聲。斷斷續續看了兩年郭德綱的劇場相聲之後,袁鴻推薦郭德綱參加了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郭德綱為符合「電視相聲」標准,花了1個小時創作了《你好,北京》參賽———這是北漂以來,郭德綱的相聲第一次跟電視走得這么近。
「可惜決賽他抽簽抽中第一個出場,得分並不是很高,所以組委會給了他一個特別獎。」袁鴻回憶說。
終於掛上了「客滿」
2004年10月,郭德綱沒想到自己參加的「瀕臨失傳相聲專場」,不但是傳統相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說相聲的一個轉折點———專場不但擴大了郭德綱在資深相聲迷中的影響力,還被北京文藝廣播電台的《開心茶館》節目看中,在電台開始了專場聯播。
「我很欣慰。」郭德綱出場時喜歡用這句口頭禪。2004年10月以來,他的確很欣慰,待了一年半的天橋樂劇場,售票窗口終於掛上了「客滿」。
「《開心茶館》每天都播相聲,但就是郭德綱的相聲火了起來。」資深相聲迷東東槍的分析是,郭德綱的相聲有「天津的骨頭、北京的肉」。
「天津的骨頭」關節點就是講述小市民的小算計、小委屈、小窩囊、小幻想。在郭德綱的相聲里,你就可以不時地聽到對北京三環交通擁堵、對洗浴中心不洗浴、歌星不一定識譜的小調侃。
「北京的肉」是指他的大氣、份兒正、穩健不慌張,「一上台就活蹦亂跳的就是不懂相聲」。學好傳統相聲,逗人笑就不難,郭德綱說:「老先生把中國語言裡面能構成包袱的笑料技巧都提煉出來了,直到今天無論你什麼笑料都是傳統相聲里的。」
郭德綱的傳統段子其實並不「傳統」。《夢中婚》原來的文本是講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有天做白日夢夢到被富翁看中帶回去當駙馬爺,他把「八抬大轎」改成「直升飛機」,「綾羅綢緞」變成了「西裝革履」;從前的《打白朗》變成現在的《西征夢》,把「軍閥剿滅草寇」改成了「布希請你剿滅恐怖分子」;《文章會》是講述一個人如何冒充自己有學問,結果碰到另一個真正會文章的人,民國時期這個會文章的人叫「康有為」,在郭德綱這里,故事結構不用變,只是「康有為」變成了「金庸」。
郭德綱身旁的「鋼絲」越聚越多,東東槍發現,有一天著名的《大實話》的最後幾句,從以前的「沒事兒您就把這相聲大會進」變成了「沒事兒您就把這德雲社來進」——叫了七八年的北京相聲大會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德雲社。「德」取郭德綱的「德」字,「雲」則取字郭德綱「雲」字輩的徒弟。這也是中國目前已知4個民間相聲團體之一,其他3個都在天津,分別是眾友、哈哈笑、九河。
2005年9月底,袁鴻北兵馬司劇場的經營撐不下去了,劇場關門之後,他被第三屆相聲小品大獎賽邀請去做宣傳統籌———職責就是帶著圈裡人和媒體,給大獎賽想些策劃、找多些作品。
把天津相聲請到北京來是第一步。袁鴻把編劇史航、劇評人水晶以及10多家媒體記者,帶到了天橋樂劇場,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郭德綱的相聲,一場下來,這些人都成了「鋼絲」,史航和水晶便開始盡可能地以各種方式推廣郭德綱,為今年1月郭德綱在媒體上遍地開花做了足夠的常識鋪墊。
媒體總爆發
其實,袁鴻帶著一幫人不光去了天橋樂劇場,還去看了東城李金斗的相聲俱樂部、天津眾友、哈哈笑等相聲劇團的演出。跟天津的社團交流起來畢竟「有物理距離」;跟東城相聲俱樂部「功成名就」的演員交流起來,「又說不到一起去」。
就在他們看過德雲社演出之後不到一星期,11月5日,郭德綱帶德雲社全體人馬去天津舉行相聲專場演出,這是郭德綱第一次在大劇場里說相聲,袁鴻、史航帶著北京10多家媒體一起,浩浩盪盪跟著一起去了天津,這些記者大多是第一次知道郭德綱。
以11月5日為界,之前只能查到一篇關於郭德綱的文字———水晶寫的郭德綱相聲評論;在此之後,媒體上漸漸開始出現「郭德綱」的名字,12月中,《三聯生活周刊》刊發的《相聲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綱訪談》,算是媒體對郭德綱現象的第一次大型報道,文章對郭德綱的定義就是「在普通老百姓中間名氣很小,卻贏得了相當多資深相聲迷的狂熱追捧」。
這段時期,郭德綱的《論相聲50年之現狀》在網上廣為傳播,更多人認為這是痛斥相聲圈腐朽和積弊的演講稿。
此後,據「鋼絲」統計,媒體以平均每天一家的報道頻率介紹郭德綱,「相聲鬥士」、「與主流相聲圈抗衡」等形容詞,被放到了「郭德綱」3個字之前。直到今年1月媒體高密度采訪的總爆發。
「我們新做了一個欄目叫《文化大觀園》,聽說郭德綱很火,就在考慮給他做一個訪問。」鳳凰衛視編導向芳是今年1月2日去看的郭德綱專場,「聽別的相聲我5分鍾都笑不起來,聽郭德綱的3句話我就能笑起來」。
郭德綱當天狀態很好,專訪也做得很成功,節目播出之後,台長王紀言意猶未盡,覺得節目配搭的郭德綱的相聲太少,「誰說電視台不會拿半個小時給相聲?」拍板決定讓《文化大觀園》在春節期間製作一檔郭德綱個人專場,一連4天,每天1個半小時———這也是鳳凰衛視幾年來的第一次。
王紀言親自部署此次轉播:本來兩台機器錄制,增加到了5台;為了畫面美觀,還交待一定要使用「搖臂」。
「郭德綱沒有提任何轉播費用,為了配合我們錄制,是專門在臘月二十九那天臨時加開了一場。」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製片人姜又兮說。事實上,郭德綱的演出現場從不幹涉現場錄音、錄像的,「鋼絲」把他每場演出都錄下來傳到網上,想聽的人可以隨時免費下載,也正是這種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郭德綱。
本來姜又兮擔心,臨時加開一場會因為缺少觀眾而損失氣氛,郭德綱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就在開演前幾天,他在網上發了一個加場通知的帖子。
節目正式錄制是中午1點,攝像師早上6點半去布置現場,沒想到一大堆「鋼絲」早在5點半就守在天橋樂門口了。等姜又兮8點到達天橋樂的時候,差點沒能擠進去。
「就是第一排,我發現那個老頭一直沒有笑。」郭德綱的徒弟悄悄跟姜又兮討論這個嚴峻的問題,他們都非常注意台下觀眾的反應。姜又兮看了看,對他說:「這是人藝的著名導演林兆華。」她又指了指旁邊的夫婦:「那是孟京輝夫婦。」徒弟笑了笑,說:「他們倒是不停地笑。」
⑺ 這個節目叫什麼名字
這是今夜有戲脫口秀節目,《今夜有戲》是專門啟沒為郭德綱特別量身訂制的,由他獨自擔當主持人。 用獨特的訪問方式與嘉賓進行深入交流,展現「郭氏」語言差枝特色和幽默魅力。郭德綱說:說相聲的做主虛旁敏持,應該在抖包袱、幽默感上會有一點點優勢,整個節目還是以秀當先。
⑻ 求郭德綱超級訪問的視頻下載,BT或迅雷
ftp://down.guodegang.cn/本站獨家/電視節目/06.11.11.郭德綱十年專訪(上).rmvb
ftp://down.guodegang.cn/本站獨家/電視節目/06.11.11.郭德綱十年專訪(下).rmvb
⑼ 姜昆李金斗聯合四百多家電視台封殺郭德綱,背後隱情令人感嘆,這是為什麼
現在提起相聲,大家首先想到的並不是那些老藝術家,而是德雲社這個大家庭。現在最火,最被人們熟知的相聲演員都是來自德雲社,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這些年來摸爬滾打到了現在的位置,這個過程經歷了許多的磨難,可是也經歷了一次差一點萬劫不復的災難。
姜昆和李金斗聯合了四百多家電視台封禁郭德綱,這主要還是還是從郭德綱想要拜李金斗為師,可是李金斗拒絕後開始說起。
郭德綱知道了這件事之後非常生氣,直接就在演出期間說出了這件事,但是沒有明說是哪家電視台,這下是把大部分的電視台都得罪了一遍。然後衛視帶頭,直接聯系了四百家電視台,想要封殺郭德綱,這裡面就有姜昆和李金斗的身影,他們多次公開表示郭德綱的相聲根本上不了台,太俗了。
可是這件事情直接變成了德雲社的宣傳手段,德雲社在他們的打壓下越來越火,他們也因此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因為自己的利益就去抵制年輕的相聲演員,太過於租寬搜有失風度。
⑽ 女主持人管郭德綱叫姐夫的那是什麼節目
女主持人管郭德綱叫姐夫的節目是,《2013美麗中國晚會》。
2013年愛奇藝正能量《2013美麗中國晚會》,女主持人方齡在個人訪問環節,走到郭德綱面前稱呼郭德綱為姐夫。
郭德綱則笑問女主持人方齡,有沒有妹夫說兩個,女主持人方齡則笑著回答到:笑帆「一個也沒有」。
(10)訪問郭德綱擴展閱讀
郭德綱1995年創辦北京德雲社。2005年起,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異軍突起,使公眾重新關注相聲這一藝術門類,出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
郭德綱2006年於解放軍歌劇謹猛院舉辦德雲祥升橋社相聲專場,同年於天津人民體育館舉行德雲社省親相聲專場,創下連續25次返場紀錄。
郭德綱2008年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相聲專場,成為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專場演出的相聲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