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總統訪問
1. DJIBOUTI PORT是衣索比亞的港口嗎
DJIBOUTI PORT不是衣索比亞的港口。
吉布地港(JIBOUTI PORT),是東非吉布地共和國自由港,衣索比亞中轉港。位於吉布地東南沿海塔朱拉(TADJOURA)灣的南岸入口處,瀕臨亞丁(ADEN)灣的西南側,是吉布地的最大海港,也是東非最大的現代化港口之一。
吉布地港口信息:
港口中文名:吉布地
港口英文名:DJIBOUTI
所在國家:DJIBOUTI
經緯度:11 ° 36'0"N,43 ° 8'0"E
時差:-3:00
錨地:11-38-00N42-07-45E
泊位吃水:12.1
海圖號:253
港口類型:Seaport(海運港)
港口大小:Medium(中等)
(1)衣索比亞總統訪問擴展閱讀:
吉布地港運輸能力
港口裝卸設備:有汽車吊、門吊、浮吊、叉車、拖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汽車吊的最大起重能力為40噸,浮吊達80噸,還有直徑為100~400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港區有集裝箱和滾裝貨的露岩凱純天堆場及庫房。
裝卸速率:原油每小時可卸2500噸。大船錨地水深達20m。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為5.7萬TEU。
主要出口貨物:為皮張、咖啡、食鹽孫耐及牲畜等,進口貨物主要有紡織品、糧食、鋼鐵、水泥、機械設備、電器產品及運輸材料等。
主要貿易對象:為法國、粗咐衣索比亞、日本、義大利、沙烏地阿拉伯、美國、泰國和中國等,其中法國分別占吉布地出口額和進口額的50%和30%左右。在節假日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業。
2. 衣索比亞的外交
綜述
衣索比亞對外關系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襪納互利、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幹涉內政基礎上與各國發展關系,強調外交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重視加強與周邊鄰國的友好合作,努力發展與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關系,爭取經濟援助。注重學習借鑒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發展經驗。
努力推動非洲政治、經濟轉型,重視在非洲特別是東非發揮地區大國用,積極調解蘇丹、索馬里等地區熱點問題。是非洲聯盟、(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等組織成員。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國際形勢: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潮流,國際社會圍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合作趨勢有望加強。支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呼籲發展中國家通過聯合自強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
聯合國作用及改革:重視聯合國作用,認為世界多極化趨勢為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機。聯合國21世紀初結構已不適應國際形勢發展需要,應促進聯合國民主化。
民主與人權:民主既有共性,又因國情不同各具特色,不應強行規定某種民主模式。贊同人權普遍性原則,主張擺脫貧困、言論自由與受教育權利密不可分。國際社會在幫助窮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無動於衷,空談人權保護毫無意義。主張在人權領域進行平等對話與合作,反對將援助與人權掛鉤,借口關心人權干涉別國內政。
反恐問題: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支持國際社會反恐努力。強調反恐應標本兼治,貧困是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對美國打恐表示理解,但主張打恐應以國際法和聯合國授權為基礎,吸納更多主權國參與。打恐不應與特定的宗教、種族與文明相聯,不應以打恐為名宣揚某一特定文明的優越性。軍事打擊會引起伊斯蘭世界的仇恨,導致世界形勢進一步復雜化。
非洲形勢:認為政局動盪、地區沖突嚴重阻礙非洲發展,債務、艾滋病、貧困化等問題加劇非洲的邊緣化趨勢。主張非洲國家走政治經濟一體化道路,支持非洲聯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推動實施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
同中國的關系
1970年11月24日兩國建交。海爾·塞拉西皇帝、門格斯圖總統、梅萊斯總理等曾訪華。埃革陣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重視對華關系,願學習和借鑒我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經驗。兩國簽有貿易、經濟技術合作、文化合作等協定。
2005年是中埃建交35周年,兩國總理和外長互致賀電,雙方舉行了一系談好帶列慶祝活動,並以此為契機推動兩國全面合作夥伴關系向前發展。11月27-30日,衣索比亞外交部長塞尤姆·梅斯芬(Seyoum Mesfin,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曾慶紅副主席予以會見,李肇星外長主持會談。雙方簽署了中埃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2007年4月,衣索比亞人劫持16名中國人質,7人遇害,9人獲救,他們於5月都回到國內,盡管如此,兩國的關系仍然是友好的。
此外,外交部部長助理呂國增兩次訪埃。中國政府還應埃政府邀請派遣觀察員對埃議會選舉進行了觀察。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中將、教育部援非工含蘆作組訪埃。中方派出12名青年志願者赴埃開展支援服務工作。埃議會聯邦院議長穆拉圖·特肖梅來華參加世界漢語大會。埃教育部長辛塔耶胡·沃爾德·米切爾來華出席首屆中非教育部長論壇。埃最高法院副院長曼比爾·謝哈耶、埃新聞團訪華。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5年中國同衣索比亞貿易總額為3.69億美元,同比增長77.4%。其中中方出口額為2.84億美元,進口額為8571萬美元。2006年1-6月雙邊貿易額為2.78億美元,同比增長77.3%,中方出口額為1.73億美元,進口額為1.05億美元。
同美國的關系
埃美1903年建交。埃重視對美關系,是接受美援最多的黑非國家之一。美視埃為非洲反恐合作夥伴。2003年2月,美駐吉布地「非洲之角合成反恐部隊」指揮官賽特勒少將訪埃,與埃參謀長薩莫拉中將就軍事培訓、聯合軍演等問題交換意見。2004年7月,梅萊斯會見來訪的美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紐曼,主要討論了援助、減債等問題。11月,埃副總理兼農業部長阿迪蘇訪美。12月,美宣布免去埃所欠7300萬美元債務,至此埃對美雙邊債務已全部免除。2003/04財年,美向埃提供發展援助6000萬美元,糧援1億多美元,另援助4300萬美元用於艾滋病防治。2005年3月,美國會代表團訪埃。11月,美副助理國務卿山本訪埃。
同英國的關系
19世紀,英國遠征軍入侵衣索比亞,遭到當地軍民頑強抵抗。
1973年,埃英簽署經濟技術合作協定。門格斯圖執政時期,雙方因埃與索馬里領土爭端關系疏遠。埃革陣執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英在埃設有文化中心,是埃第二大援助國。
2003年2月,梅萊斯總理訪英,會見布萊爾首相。英同意向埃提供能力建設、經濟發展和旱災救濟援助,並以可持續方式幫助埃控制旱災。
2004年5月,梅赴倫敦出席布萊爾推動建立的非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英宣布將於2005年向埃提供1億美元援助。10月,布萊爾訪埃並出席非委會第二次會議。
2005年2月,梅赴倫敦參加非委會第三次會議。2005年5月埃大選後,兩國關系因英國指責選舉不符合民主標准而受到一定影響。
同俄羅斯的關系
冷戰結束後,埃同俄羅斯交往不多,經貿活動較少。
1992年1月,埃宣布承認獨立的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2001年,梅萊斯總理首次正式訪俄。11月,俄埃友好協會成立。
2002年9月,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訪埃,與梅萊斯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就修復原蘇聯經援項目、開發天然氣等合作達成一致。
2004年3月,俄副外長薩爾塔諾夫訪埃,拜會梅萊斯總理,雙方同意建立直接貿易關系,加強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合作。
同厄利垂亞的關系
埃塞與厄特1952年結成聯邦。1962年埃塞政府宣布將厄特並為一個州,引發厄特人民武裝獨立斗爭。
1993年厄特宣布獨立,埃塞予以承認並與之建交。
1998年兩國因邊界沖突爆發戰爭、
2000年簽署和平協議。因埃塞對邊委會裁決先接受後拒絕,埃厄和平進程陷入僵局。邊委會於2007年11月完成「圖上標界」後宣布解散。
2008年7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終止埃厄特派團任期。21世紀初埃厄和平進程仍陷入僵局。
同吉布地的關系
埃塞和吉布地於1995年建立領事級關系,1996年正式建交。兩國鐵路和公路相連,合營埃塞-吉布地鐵路公司,簽有友好合作條約。埃厄交惡後吉布地港成為埃塞第一大出海通道。
21世紀初,埃塞進出口貨物的85%通過該港轉運,每年向吉支付高達7億美元的港口使用費。雙邊關系良好,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並簽署了安全、港口、貿易、投資等多項合作協議。
同肯亞的關系
埃塞和肯亞於1961年建交(1954年建立領事級關系),埃革陣執政後,雙邊關系進一步發展。
2005年3月,肯總統齊貝吉訪埃。雙方同意在投資、貿易、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和平等領域進行合作,並簽署兩國軍事領域合作協議。
2007年1月,埃塞總理梅萊斯對肯亞進行工作訪問。
2012年3月2日,埃塞總理梅萊斯、肯亞總統齊貝吉和南蘇丹總統基爾在肯亞拉穆港共同出席拉穆港-南蘇丹-埃塞交通走廊項目奠基儀式,該項目包括港口、道路、鐵路和輸油管道建設,旨在為東部和中部非洲地區的內陸國家提供貿易通道和出海港口。
同蘇丹的關系
埃塞和蘇丹1956年建交。
20世紀80年代,埃塞、蘇丹因相互支持對方反政府武裝交惡。埃革陣執政後,兩國關系特別是經貿合作發展較快。開通了公路和微波通訊,埃塞開始從蘇丹大量進口石油,並使用蘇丹港。埃塞支持蘇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立場,認為達問題屬蘇內政。反對國際刑事法院起訴蘇總統巴希爾。
2008年4月,埃塞參與聯合國/非盟蘇丹達爾富爾混合行動的首批警察共15人啟程赴蘇,此後在達區部署了1600名步兵和後勤運輸及情報信息機構。兩國高層互訪不斷。
2010年4月,埃塞總理梅萊斯致電蘇丹總統巴希爾,祝賀巴連任。
2011年7月,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埃塞向阿布耶伊地區部署聯合國臨時安全部隊(UNISFA)。
同南蘇丹的關系
在埃塞皇帝海爾·塞拉西推動下,蘇丹政府於1972年與南部蘇丹當局簽署《亞的斯亞貝巴協議》,蘇第一次內戰結束。門格斯圖軍政府時期,埃塞與蘇丹關系相對較冷淡。
1983年蘇第二次內戰爆發,埃塞加大了對蘇南部地區反蘇武裝的支持。蘇政府亦支持埃塞境內的反政府武裝,兩國由此交惡。
1991年埃革陣推翻門格斯圖軍政府上台執政後,注意平衡發展與兩蘇關系,並通過多渠道參與調解蘇內戰。2005年,兩蘇在肯亞簽署《全面和平協議》(CPA),埃塞為此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後,埃塞與南蘇丹當局分別在朱巴和亞的斯亞貝巴互設領事館。
2011年7月,埃塞總理梅萊斯出席南蘇丹獨立日慶典活動,當天兩國建交。同年11月,埃塞將駐朱巴領館升格為大使館。建交後,兩國互訪頻繁,雙方成立了部長級聯合委員會,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在交通、運輸、貿易、通訊、教育、能力建設、安全等領域加強合作。
同埃及的關系
兩國在尼羅河水資源使用問題上素有分歧。埃革陣執政後,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兩國與蘇丹在尼羅河水資源使用問題上保持溝通,成立「東尼羅河流域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和「三方論壇」,協調合理開發和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問題。
2007年1月,埃塞外長塞尤姆訪問埃及。
2009年6月,兩國簽署《關於共同開發利用尼羅河的諒解備忘錄》。
2010年5月,以埃塞為首的尼羅河上游7國單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要求尼羅河流域各國享有公平、合理利用尼羅河水資源的權利,埃及對此予以反對。
21世紀初,兩國在尼羅河水資源使用問題上的分歧有所縮小。
同索馬里的關系
1964年和1977年,兩國曾因領土爭端兩度交戰,並於1977年斷交。1988年兩國簽訂關系正常化協議,恢復互派大使。埃革陣執政後,埃塞積極參與調解索國內沖突,多次在其境內推動索各派召開和會並發起國際援索會議。
2002年1月,(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首腦會議授權肯亞、衣索比亞和吉布地等國聯合調解索問題,並召開索新一輪和會。在埃塞等國推動下,索通過過渡聯邦憲章並成立過渡聯邦政府和議會。
2006年10月,索過渡聯邦政府總統優素福訪問埃塞,會見梅萊斯總理,尋求埃塞繼續支持索和平進程並提供援助。12月,埃塞出兵協助索過渡聯邦政府擊敗反政府武裝伊斯蘭法院聯盟。2009年1月,埃塞軍撤離索馬里。
2010年3月,索過渡政府與重要武裝派別遜尼派聯盟達成合作協議,埃塞為此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9月和11月,索過渡政府總理和總統分別訪問埃塞。
2011年12月,埃塞出兵越境打擊索反政府武裝沙巴布。
2014年1月,埃塞入索部隊加入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
埃塞同索馬里境內的割據政權索馬里蘭有較多接觸,雙方互設代表處。
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埃積極發展同阿拉伯特別是海灣國家的關系,爭取經援和投資。
2003年1月,衣索比亞、蘇丹、葉門外長會議在喀土穆召開,三方就加強經濟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同意建立地區反恐聯盟。
2004年2月,梅萊斯在出席非盟特別首腦會議期間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舉行會談。自3月起,埃外長塞尤姆先後訪問了阿聯酋、沙特、卡達、科威特等國,推動雙方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
2005年2月,梅萊斯總理訪問卡達,兩國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3月,沙特議會代表團訪埃。
3. 衣索比亞總統是誰
薩赫勒-沃克
2020年11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衣索比亞總統薩赫勒-沃克·祖德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中埃塞建交半個世紀以來,兩國傳統友誼歷久彌堅。近年來,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在棗讓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配合。新冠肺炎凳畢局疫情發生後,雙方同舟共濟、互幫互助,樹立了中非團結抗疫的榜樣。
(3)衣索比亞總統訪問擴展閱讀:
薩赫勒-沃克在賀電中表示,建交50年來,在密切協作和政治互信基礎上,衣索比亞同數源中國關系不斷加深,雙邊合作成果豐碩。兩國關系已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為未來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奠定堅實基礎。
我期待同習近平主席緊密合作,不斷推進兩國傳統友好關系,深化和拓展雙邊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增添福祉。
4. 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
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
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經濟發展受挫。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
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暫停向埃塞發放新貸款。2000年12月埃厄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後恢復對其援助。援款主要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邊機構及美國、日本、歐盟、義大利和挪威等。
2018年2月16日,衣索比亞部長會議發布消息,該國從16日開始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實行緊急狀態是為應對國家存在的不穩定局勢並維護國家秩序,但並未透露緊急狀態具體期限。
(4)衣索比亞總統訪問擴展閱讀
埃塞俄比宏乎亞與美國的關系: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國家之一
埃塞與美國1903年建交。埃塞重視對美關系,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國家之一,但對美指責其侵犯人權予以嚴厲批評。美視埃塞為卜絕蠢非洲反恐合作夥伴,支持埃塞出兵索馬里。兩國保持密切的軍事合作。
2007年,埃塞總統吉爾馬、外長塞尤姆分別訪美。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弗雷澤數次訪問埃塞。2008年10月,埃塞總型陪理梅萊斯赴紐約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期間會見美國務卿賴斯。2010年7月,美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卡爾森訪問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