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相等是
⑴ python如何判斷1與1.0是否相等
可以使用==或者is來判斷。
python中,判斷兩個字元串是否相等或一樣,可以使用==或者is來判斷,判斷不一樣可以使用isnot有時候兩個字元串列印出來看著一樣,但是判斷卻是False。如果兩個字元串末尾有其他符號,比如回車『
』,print的時候無法發現的,所以需要strip,有時候==判斷是True,is判斷卻是False。這是因為兩個字元串來自不同的內存塊,內存地址不一樣,id()函數用於獲取對象的內存地址,(ob1isob2)等價於(id(ob1)==id(ob2))id函數可以獲得對象的內存地址,如果兩個對象的內存地址是一樣的,那麼這兩個對象肯定是一個對象和is是等價的。
Python是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最初設計的初衷是想用於shell腳本的編寫,因為自身的獨特性和優勢,後來被用於獨立大型項目的開發中。
⑵ python中= 和 ==的區別
他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代表的含義有所不同。
一個等號代表的含義是賦值,將某一數值賦給某個變數,比如a=3,將3這個數值賦予給a。
兩個等號是判斷是否相等,返回True或False,比如1==1。他們是相等的,那麼就返回true。1==2,他們是不相等的,那麼就返回false。
(2)python相等是擴展閱讀
Python的表達式寫法與C/C++類似。只是在某些寫法有所差別。主要的算術運算符與C/C++類似。
+, -, *, /, //, **, ~, %分別表示加法或者取正、減法或者取負、乘法、除法、整除、乘方、取補、取余。>>, <<表示右移和左移。
&, |, ^表示二進制的AND, OR, XOR運算。
>, <, ==, !=, <=, >=用於比較兩個表達式的值,分別表示大於、小於、等於、不等於、小於等於、大於等於。
在這些運算符裡面,~, |, ^, &, <<, >>必須應用於整數。
⑶ 數組判斷相等python怎麼寫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2,3])
b = np.array([1,2,3])
print((a==b).all())
a = np.array([3,2,1])
b = np.array([1,2,3])
print((a==b).all())
可以用第三方庫吧? 抄的。再加上計數,隨機數列表就行了。
⑷ python 判斷兩個列表是否相等
[1] == [1] # True 完全相等
sorted(list(set([1, 2, 1]))) == sorted(list(set([1, 2]))) # True 元素相等
⑸ python中= 和==的區別
在Python"
//
"表示整數除法。
Python其它表達式:
Python的表達式寫法與C/C++類似。只是在某些寫法有所差別。
主要的算術運算符與C/C++類似。+,
-,
*,
/,
//,
**,
~,
%分別表示加法或者取正、減法或者取負、乘法、除法、整除、乘方、取補、取余。
>>,
<<表示右移和左移。&,
|,
^表示二進制的AND,
OR,
XOR運算。>,
<,
==,
!=,
<=,
>=用於比較兩個表達式的值,
分別表示大於、小於、等於、不等於、小於等於、大於等於。在這些運算符裡面,~,
|,
^,
&,
<<,
>>必須應用於整數。
(5)python相等是擴展閱讀:
Python使用and,
or,
not表示邏輯運算。
is,
is
not用於比較兩個變數是否是同一個對象。in,
not
in用於判斷一個對象是否屬於另外一個對象。
Python支持「列表推導式」(list
comprehension),比如計算0-9的平方和:
>>>
sum(x
*
x
for
x
in
range(10))
285
Python使用lambda表示匿名函數。匿名函數體只能是表達式。比如:
>>>
add=lambda
x,
y
:
x
+
y
>>>
add(3,2)
Python使用y
if
cond
else
x表示條件表達式。意思是當cond為真時,表達式的值為y,否則表達式的值為x。相當於C++和Java里的cond?y:x。
Python區分列表(list)和元組(tuple)兩種類型。list的寫法是[1,2,3],而tuple的寫法是(1,2,3)。可以改變list中的元素,而不能改變tuple。
在某些情況下,tuple的括弧可以省略。tuple對於賦值語句有特殊的處理。因此,可以同時賦值給多個變數,比如:
>>>
x,
y=1,2
#
同時給x,y賦值,最終結果:x=1,
y=2
特別地,可以使用以下這種形式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
>>>
x,
y=y,
x
#最終結果:y=1,
x=2
Python使用'(單引號)和"(雙引號)來表示字元串。與Perl、Unix
Shell語言或者Ruby、Groovy等語言不一樣,兩種符號作用相同。一般地,如果字元串中出現了雙引號,就使用單引號來表示字元串;反之則使用雙引號。如果都沒有出現,就依個人喜好選擇。
出現在字元串中的\(反斜杠)被解釋為特殊字元,比如\n表示換行符。表達式前加r指示Python不解釋字元串中出現的\。這種寫法通常用於編寫正則表達式或者Windows文件路徑。
Python支持列表切割(list
slices),可以取得完整列表的一部分。支持切割操作的類型有str,
bytes,
list,
tuple等。
它的語法是...[left:right]或者...[left:right:stride]。假定nums變數的值是[1,
3,
5,
7,
8,
13,
20],那麼下面幾個語句為真:
nums[2:5]
==
[5,
7,
8]
從下標為2的元素切割到下標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標為5的元素。
nums[1:]
==
[3,
5,
7,
8,
13,
20]
切割到最後一個元素。
nums[:-3]
==
[1,
3,
5,
7]
從最開始的元素一直切割到倒數第3個元素。
nums[:]
==
[1,
3,
5,
7,
8,
13,
20]
返回所有元素。改變新的列表不會影響到nums。
nums[1:5:2]
==
[3,
7]
從下標為1的元素切割到下標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標為5的元素,且步長為2。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Python(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⑹ python里==是什麼意思
Python中的一個等號(=)和兩個等號(==)是有區別的。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代表的含義有所不同。
一個等號代表的含義是賦值,將某一數值賦給某個變數,比如a=3,將3這個數值賦予給a。
兩個等號是判斷是否相等,返回True或False,比如1==1。他們是相等的,那麼就返回true。1==2,他們是不相等的,那麼就返回
false。
更多技術請關注Python視頻教程。
⑺ python怎麼判斷一個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相等
思路:首先分別獲取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然後再進行比較即可
代碼:
number = input('請輸入一個兩位數:')
number = int(number)
if number < 10 or number > 99:
print('你輸入的不是兩位數,請重新輸入')
else:
gw = number % 10
sw = int(number / 10)
if gw == sw:
print('個位和十位相等')
else:
print('個位和十位不相等')
如圖所示:
⑻ 「python」中怎麼判斷字元串相等
1:發現m=input();輸入『xinwen』後按回車。
2:m的值是 『xinwen
』,原因就在這里。
3:而在解析器中則沒有這個問題。
4:你用的應該不是python3吧,麻煩你告訴我你用的python的版本
不好意思,不過我要說,你說s.attrib.get('dirname')==dirname
怎麼著也檢測不出來 是什麼意思,是指這個判斷總是為False嗎?
第二行
dirname=''.join(list_full_filename[len_input_dir]) 內容等於「文件1」
意思是說dirname變數等於「文件1」嗎?
第三行
s.attrib.get('dirname')=「文件1」 內容也等於「文件1」
意思是s.attrib.get('dirname')的值是「文件1」是吧??
不過你這里的s是什麼呢????
print isinstance(s.attrib.get('dirname'),str) true
print isinstance(dirname,str) false
就可以知道:
s.attrib.get('dirname')==dirname
必然返回False的。應為他們的類型甚至都不一樣。
你可以這樣用:
unicode(s.attrib.get('dirname'))==dirname
不過先請告訴我你用的python的版本吧。不同版本的python對字元串的處理方法不一樣的
⑼ python中2和2.0相等嗎
如果是數字型數據,2和2.0相等,如果是字元型數據,那就不相等
⑽ python==是什麼運算符號
是關系運算符,含義是「相等」。
如3==3是成立的,而5==3是不成立的。
在數學上,關系運算符的「相等」是用一個等號(=)表示的。
而在編程語言中,等號(=)的含義變成了賦值,所以,一些語言(如python)為了避免出現二義性(如b=8),就把雙等號(==)作為關系運算符的「相等」了。